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第七單元複習教案設計

八年級語文第七單元複習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名言名句

八年級語文第七單元複習教案設計

1. 《長歌行》感嘆時光飛逝、生命短暫,而後又由情入理,勉勵人們奮發努力、有所作爲的人生哲理的是

(《長歌行》中與“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意思相同)

2.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中寫詩人登上岳陽樓所看到的波瀾壯闊的畫面的是:

委婉的表達了自己想做官而沒人引薦,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爲官,爲民謀利,深感慚愧的苦衷的是:

3. 王維《山居秋暝》以動寫靜,以動襯靜,以亮寫暗,以亮襯暗,以有聲寫無聲,以有聲襯無聲,巧妙地寫出了山林的幽靜的是:

寫出了山間社會生活的幽靜的是: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決心遠離官場、潔身自好、歸隱山林的志向的是:

4. 《岳陽樓記》中寫的滕子京謫守巴陵君一年所取得的輝煌政績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寫岳陽樓“大觀”或概述洞庭湖全景的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寫洞庭湖美麗夜景:而後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抒發作者闊大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達作者政治抱負的千古名句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照應開頭,表達與滕子京志同道合的是: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5. 歐陽修《醉翁停記》表現作者情趣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作爲成語,一般含貶意,比喻別有用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寫山間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寫山間四季景色: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水落石出”寫冬季水位下降而露出水底石頭,現爲成語其意爲:比喻真相大白。寫老人小孩出遊句: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揭示全文主旨,表達“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的是: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6. 《桃花源記》中寫桃村美景的是中元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描寫桃源美好,和平,恬靜的生活環境的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黃髮垂並怡然自樂。 描寫桃源人自述'與世隔絕'的原因:自雲先世避秦時亂,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隔絕。寫桃源人熱情好客的是: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寫桃花源似有而無,似真而幻,暗示桃源是虛構的是:尋向所志,遂復不得路。

7. 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 ”的心態。(用《岳陽樓記》中的句子回答)

8. 桃花源記》中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語句是

9. 由“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千古名句:

  閱讀

一、【甲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行;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則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②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③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一)1. 解釋下列劃橫線的字

(1)薄暮冥冥( )(2)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3)暮而歸( )(4)雲歸而巖穴暝()(5)佳木秀而繁陰( )

2. 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

3. 甲乙兩文都是寫景的名段,理解填空。

(1)甲乙兩文都從溴覺、 的角度來進行描寫,甲文還進行了 角度的描寫。

(2)甲段寫了陰晦和 之景,表達了作者 和高興的心情;乙段寫了和四時之景,表達了作者的心情。(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4. 兩文的語言各有特色,乙文運用了幾組對偶句,而甲文較多地運用了句,作用是

5. 據你對這兩篇課文主題的理解,給下面的對聯擬一個下聯:

上聯:范仲淹爲天下憂 下聯:

二、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 下邊對加線字的解釋哪一項有錯誤?( )

A、予嘗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之心

B、或異(不同)二者之爲(這裏指心理活動)

C、居(居住)廟堂(指朝廷)之高

D、先(在------之前)天下之憂而憂(擔憂)

2. “二者”指哪兩種心情?(用《岳陽樓記》中的原句回答)

(1):

(2):

3. “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退”指的“ ”。

4. 用現代漢語翻譯“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認爲,一個人應當具有怎樣的抱負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 這篇散文中有些句子句子現在已經成爲了成語,請將這些成語寫在下面。(至少3個)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義。(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2)增其舊制( )(3)予觀夫巴陵勝狀( )(4)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

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這段話。

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4. 甲選文中具體表現了遷客的覽物之情。請結合這兩段內容,分別以“悲”“喜”爲首字寫一組不少於五言的對偶句。

悲 ,喜 。

5. 范仲淹藉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滕子京的`勸勉,結尾作者發出了“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嘆。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

三、閱讀《桃花源記)選段,完成23-27題。(2002年南通市)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泰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遵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令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一)1. 選出加線字的讀音和意義有錯的一項。( )

A.便要還家 (ā邀請)

B. 雞犬相聞 (wén 聽見)

C.土地平曠 (uài空闊、寬闊)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shǔ 屬於)

2.選出下列句中加線字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 )

A.阡陌交通 B.無論魏普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落英繽紛

3.選出下列各組句中加線字的意義相同的—項。

悉如外人 屋舍儼然

鹹來問訊 便舍船,從口入

武陵人捕魚爲業 問今是何世

一一爲具言所聞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桃花源中人“與外人間隔”的原因是

“ ”

5.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6.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於桃花源的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二)1. 對下列加點的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B、阡陌交通(交錯相通)

C、便要還家(同“邀”,邀請)

D、鹹來問訊(問候,問好)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C、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不足爲外人道也。

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漁人甚異之

(2)林盡水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4. 從這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理出“漁人”的行蹤,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出來。

5. 在下列兩個小題中任選一個小題作答。

(1) 桃花源中的人們爲什麼叮囑“漁人”“不足爲外人道也”?請談談理由。

(2) 爲什麼要以人們末能找到桃花煩擾結尾?談談你的理由。

(三)13. 解釋加點詞。(4分)

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②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③尋向所志,處處志之。

④聞之,欣然規往。

14. 句譯(6分)

①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

②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15. 從桃花源的景和人兩個角度說說作者心目中的這個理想社會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摘錄原句並加以概括。)

景:

人:

16. 學習此文,我們積累了三個成語。分別是、 、 。(3分)

17. 你認爲在東晉時期,桃花源這個地方真的存在嗎?請亮出觀點並陳述理由。(4分)

18. 附加題。本着“懷疑求真”的精神,你能否就本文提出一個你所發現的值得探究的問題?老師將根據你提問的質量判分。(5分)

三、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朝暉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 作者對“岳陽樓之大觀”的描寫很簡略,其原因是(請用課文中的話回答)

2.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中的“大觀”與上文一詞照應;多會於此”中的“此”指代的是

3. 本文的最後一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意思是;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