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大雁歸來》教學反思範文

《大雁歸來》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大雁歸來》教學反思1:

《大雁歸來》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文章,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認真閱讀課文後,我發現,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的筆下,聲情並茂,躍然紙上。從內容上講,課文既介紹了有關大雁的知識,更用大量的筆墨抒發了自己的情懷。而細心研讀後就會發現,作者的側重點不在介紹知識而在抒發情懷,所以教學的重點,也應着重把握作者的情懷。但是如何設計教學過程呢?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結合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色,是否可以從此入手?仔細斟酌後,決定以探究“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爲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內容,以“趣味導入(謎語導入)—感知知識性—品味形象性—感受抒情性—把握主旨”爲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實現了教學目標。

《大雁歸來》教學反思範文

一、有準備的課才上得有滋味。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課前,我佈置學生進行了自學,學生得知要上公開課,也預習得特別認真,對課文熟悉到了一定程度,避免了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不知所云、無所適從,同時,也保證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教學重點的解讀不留痕跡。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把握作者的情懷。首先,在品味形象性的過程中,通過大量的生動形象的擬人句的分析與感悟,讓學生體會了作者對大大雁的喜愛之情,這爲把握作者的情懷打下了基礎。其次,通過分析“對比”寫法,領會作者在分析對比中突出大雁的特徵,從而表達喜愛之情。再次,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並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在質疑探究中體會感情,把握主旨。最後,通過對目前世界及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形勢的相關資料的閱讀,學生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形勢嚴峻,總結出本文作者在告訴我們:我們應敬畏生命,關愛自然,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這樣,昇華了學生的認識,也昇華了主題。

這是一篇語言優美、抒情性極強的文章,學習過程中宜在讀中感悟,但因時間有限,未能安排賞讀,我覺得是一件憾事。哎!魚和熊掌總是不可兼得。

  《大雁歸來》教學反思2:

一堂語文課,由於教師在教材理解和處理上的差異,帶給學生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對於《大雁歸來》,一直有多種主題解讀,我的看法是:“呼籲‘環保’”顯然粗淺了些;“呼喚‘野性’的迴歸”更多的帶有“個性解讀”痕跡;而教參中認定的“保護野生動物、珍愛野生動物”則完全不符合作者的“土地倫理”觀念,是一種誤讀。其實,只要結合作者《沙鄉年鑑》中的其它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作者真正追求、一心向往的是自然萬物之間平等、和諧的`境界。

從這個意義上說,“大雁世界”其實也正代表了“動物世界”、“植物世界”、“人類世界”等等……並且啓迪着我們對“土地”的思考。假如能在這短短的四十五分鐘裏,不僅讓學生學會欣賞自然界美好和諧的畫面,且能給予他們一種思想上的“碰撞”,讓他們改變人們一貫以自然的“主宰者”身份居高臨下審視“自然”的視角,學得一種新的世界觀、人生觀,我以爲,這節課就可以說是基本成功了。

這節課,從教學的出發點上來說,是希望能夠讓我們的語文課有語文課該有的“本色”,有語文課該有的“深度”,同時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積極、和諧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無論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思想如何正確、深入,也不管這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有多麼嚴謹有序,從最終的課堂呈現來看,教學效果卻很不盡人意,最爲明顯的一個表現是“溫度”不夠,課堂氣氛比較低落。反思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教學設計不夠“活”

如果僅僅從學生的實際獲得來看教學目標的達成,不謙虛地說,這節課已經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在老師一步步的引領下,學生跟着作者的腳步進行了“觀察和思考”,從觀察“大雁”的世界到思考“土地共同體”的問題,最終真正理解了“我們”這個關鍵詞中所包含的作者的平等、博愛、和諧的環保觀念,這也是教學這堂課真正的目的所在。可惜的是,這是通過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最終以一部分同學的思考、發言來呈現的,而不是在一種有實效性的教學活動中由學生“頓悟”,不是在一種非常融洽和諧的師生交流中“豁然開朗”而得到的,這就不能不讓人反思在學情預估和教學設計上存在的問題。

這樣一篇在大量感性的描寫中蘊涵着深刻理性的隨筆,這樣一種有高度有難度的環保觀念——“土地倫理”,要想讓初二學生真正深入理解,確實是有難度的,還是應該尋找一種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又能夠行之有效的活動形式作爲載體來實現教學,而不是像這堂課中所採用的研讀、討論等如此“家常”化的教學形式,這裏就暴露出對學情預估的不足。

2.調控不夠“靈”

在這堂課中,始終有一種感覺,就是臺上學生們的表現有些緊張。這種緊張,不僅影響了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語言的流暢度,也間接影響到老師在課堂上的情緒,最終導致課堂氣氛低落,不夠活躍。王曜君老師把課堂不足歸咎於教師的親和力不夠,而事實上,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自認爲在學生面前還是很有親和力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是學生的緊張造成了我的緊張,以致發揮失常了嗎?

課堂上,作爲“組織者”、“引導者”的老師不是應該努力用自己的情緒、調控手段去影響學生的狀態嗎?怎麼可以反過來讓學生影響你呢?如果當時能夠多一些自身情緒的良好調控,多一些學生活動和心理方面的良性調控,這堂課不是就精彩得多了嗎?畢竟,那一部分敢於表現自己的學生的發言其實還是相當出彩的,缺少的,正是老師在語言、行動、情緒方面的靈活“調控”啊!看來下一步,在本身課堂情緒的調控方面、在學生活動的調控方面,還應該多多鍛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調控更加成熟。

3.課堂氣氛不夠“和”

得出了上兩條“不足”後,這個不足的存在其實是理所當然的了。

看來,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僅要有“深度”,還應該有它最佳、最合適的“溫度”,才能夠使課堂更加和諧、美好。

  《大雁歸來》教學反思3:

只有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課堂才能夠活起來。這樣的課學生喜歡上,語文中的聽說讀寫練習也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通過這節課,我總結出四點,即注重引導、注重貫穿、注重聯繫、注重靈活。

這篇文章對於老師來說沒有任何難度,但對於學生,某些句子還是不容易理解的,畢竟這是篇翻譯過來的文章。當然,我沒有把自己的見解強加於學生,而是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他們。我看到了學生自己經過努力獲取知識後的喜悅。教師在進行課堂環節設計時一定考慮到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任務,自己一定不要代勞。那麼教師就無事可做了嗎?不是的,教師的引導者身份一定要發揮重大作用。在教學中教師的組織、引導的到位與否往往決定着課堂的成敗。

如果說提問就像貫穿課堂的線索 ,那麼追問就是一顆顆璀璨的珍珠。它一步步引發着學生的思考,並最終走向謎底。課堂中不可能沒有提問。不僅教師能創設問題,學生也要能主動發現問題。然而,教師絕不止步於學生對錶面現象的解釋和對一個問題的解答,也從來不給學生的思維活動劃句號,必須不斷的啓發和引導。長此以往,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大有益處。比如在案例中我從來不在學生的首次回答後就此打住而是緊接着往深入處啓發,一次鼓勵他進一步思考。

加強課內、課外的聯繫,充實了課堂教學內容。師生關係民主平等,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充分,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達到了預設的效果。

通過靈活改進教學設計上課情況的反饋,可以看出處於新課課程改革下的每一位教師都應重新審視教學的意義,重新構建新的教學觀念,自覺變革自身的教師角色和教育教學行爲,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在新課程實施中敢於突破傳統教學思路,創造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而要想創造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我們教師必須用心感悟教材,挖掘教材,不斷創新教學設計,大膽嘗試,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充滿新意,在課堂上,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尊重學生讀書體驗,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自己主動地去思考、去鑽研。如在調整後的《大雁歸來》上課過程中,我只是讓學生們在默讀課文後找作者迎接大雁歸來的感情句,而在第二環節中,通過學生再次閱讀歸納提煉,小組討論談自己的想法。並結合學生情緒和課堂需求調整教學設計。在這兩個環節中,教師只是設疑、傾聽,幾乎沒有過多的言語,而學生卻有了交流的時間,這樣的改進便遵循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新理念。

總之,關於本次案例中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和值得反思的地方,我將繼續探討。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