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集部 > 全唐詩 > 《全唐詩》卷一百八十一

《全唐詩》卷一百八十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卷181_1 【安州應城玉女湯作(《荊州記》雲有玉女乘車投此泉)】李白

《全唐詩》卷一百八十一

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陰陽結炎炭,造化開靈泉。

地底爍朱火,沙傍歊素煙。沸珠躍明月,皎鏡函空天。

氣浮蘭芳滿,色漲桃花然。精覽萬殊入,潛行七澤連。

愈疾功莫尚,變盈道乃全。濯濯氣清泚,晞髮弄潺湲。

散下楚王國,分澆宋玉田。可以奉巡幸,奈何隔窮偏。

獨隨朝宗水,赴海輸微涓。

卷181_2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李白

綠水接柴門,有如桃花源。忘憂或假草,滿院羅叢萱。

暝色湖上來,微雨飛南軒。故人宿茅宇,夕鳥棲楊園。

還惜詩酒別,深爲江海言。明朝廣陵道,獨憶此傾樽。

卷181_3 【夜下徵虜亭】李白

船下廣陵去,月明徵虜亭。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卷181_4 【下途歸石門舊居】李白

吳山高,越水清,握手無言傷別情。將欲辭君掛帆去,

離魂不散煙郊樹。此心鬱悵誰能論,有愧叨承國士恩。

雲物共傾三月酒,歲時同餞五侯門。羨君素書嘗滿案,

含丹照白霞色爛。餘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遊仙山。

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俯仰人間易凋朽,

鍾峯五雲在軒牖。惜別愁窺玉女窗,歸來笑把洪崖手。

隱居寺,隱居山,陶公煉液棲其間。靈神閉氣昔登攀,

恬然但覺心緒閒。數人不知幾甲子,昨夜猶帶冰霜顏。

我離雖則歲物改,如今瞭然失所在。別君莫道不盡歡,

懸知樂客遙相待。石門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處得雞豕,就中仍見繁桑麻。翛然遠與世事間,

裝鸞駕鶴又復遠。何必長從七貴遊,勞生徒聚萬金產。

挹君去,長相思,雲遊雨散從此辭。欲知悵別心易苦,

向暮春風楊柳絲。

卷181_5 【客中行】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卷181_6 【太原早秋】李白

歲落衆芳歇,時當大火流。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卷181_7 【奔亡道中五首】李白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萬重關塞斷,何日是歸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愁容變海色,短服改胡衣。

談笑三軍卻,交遊七貴疏。仍留一隻箭,未射魯連書。

函谷如玉關,幾時可生還。洛陽爲易水,嵩嶽是燕山。

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蘆葉齊。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誰忍子規鳥,連聲向我啼。

卷181_8 【郢門秋懷】李白

郢門一爲客,巴月三成弦。朔風正搖落,行子愁歸旋。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

清曠諧宿好,緇磷及此年。百齡何盪漾,萬化相推遷。

空謁蒼梧帝,徒尋溟海仙。已聞蓬海淺,豈見三桃圓。

倚劍增浩嘆,捫襟還自憐。終當遊五湖,濯足滄浪泉。

卷181_9 【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李白

側疊萬古石,橫爲白馬磯。亂流若電轉,舉棹揚珠輝。

臨驛卷緹幕,升常接繡衣。情親不避馬,爲我解霜威。

卷181_10 【荊門浮舟望蜀江】李白

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

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逶迤巴山盡,搖曳楚雲行。

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

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

卷181_11 【上三峽】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卷181_12 【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峯,晚還題壁】李白

江行幾千裏,海月十五圓。始經瞿塘峽,遂步巫山巔。

巫山高不窮,巴國盡所歷。日邊攀垂蘿,霞外倚穹石。

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卻顧失丹壑,仰觀臨青天。

青天若可捫,銀漢去安在。望雲知蒼梧,記水辨瀛海。

周遊孤光晚,歷覽幽意多。積雪照空谷,悲風鳴森柯。

歸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江寒早啼猿,鬆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響啾啾。辭山不忍聽,揮策還孤舟。

卷181_13 【早發白帝城(一作白帝下江陵)】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卷181_14 【秋下荊門】李白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爲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

卷181_15 【江行寄遠】李白

刳木出吳楚,危槎百餘尺。疾風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別時酒猶在,已爲異鄉客。思君不可得,愁見江水碧。

卷181_16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卷181_17 【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李白

澀灘鳴嘈嘈,兩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側足不容舠。

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