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中國乃是一個禮儀之邦國學常識

中國乃是一個禮儀之邦國學常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中國乃是一個禮儀之邦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乃是一個禮儀之邦國學常識

中國乃是一個禮儀之邦國學常識 篇1

中華民族有懂禮、習禮、守禮、重禮的傳統,所以被稱之爲“禮儀之邦”。禮儀在古代社會規範着人的道德和行爲,也是文明的象徵,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之一。禮儀在歷史上被不斷的修正、完善、繼承和發揚。《周禮》、《儀禮》、《禮記》三部專門闡述禮的經典著作在中華文化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禮深含人類對宇宙天地的敬畏,對德性的追尋,對和諧的追求,對人本身的期望和寬容,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對審美情趣的重視和培養,以及對社會秩序的協調。《左傳·隱公十一年》所謂:“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

那麼,什麼是禮呢?《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說:“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禮是天地法則在人類社會的體現,所謂“禮以順天,天之道也。”(《左傳·文公十五年》)等。禮還成爲文明與野蠻的界標,古人以禮分夷夏(即野蠻與文明),而不以血族分內外。禮是秩序,禮對社會秩序、上下尊卑關係有嚴格的規範。禮是典章制度,《周官》中的官制設計在古代一直是政府機構的主要藍本。

禮還是日常生活的準則,其根據仁義文行忠信的要求制定的儀軌包羅萬象。禮能讓人區別於動物,例如食禮中的種種規矩。禮也是人與人交往的方式,例如其對稱謂、迎送、儀容、宴飲、書信交往等都有相應的規範。以大類劃分,它包括吉、兇、軍、兵、嘉五禮,以小類劃分,則有數十種,以至於《禮記·中庸》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之說。

爲何要學禮重禮呢?《禮記·曲禮》有云:“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①。是故聖人作,爲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中國乃是一個禮儀之邦國學常識 篇2

中國是禮儀之邦,從古到今,人人都學禮儀,講禮貌。然而當今社會上的禮儀之風卻有所縮減,有些人開始不重視禮儀。

說到禮儀,不少的人都會想的雷鋒了。雷鋒出生於1940年,一生中做過許多好事,卻從不留姓名。有一次,雷鋒到理髮店剃頭,當時的人很多,他排了好長時間的隊伍,終於輪到了他,這時他看見一個小男孩一會坐着,一會站着,非常的焦急,於是雷鋒讓他先剃,並給他付錢,卻沒有告訴他他的名字。又一次,雷鋒想要乘火車出遠門,當時排隊買票的人很多,雷鋒好不容易纔買到了票,這時一位大姐向他走了過來,希望他能夠把票賣給她,雷鋒看他還帶着一個孩子,外面大雪紛飛,天氣很冷但是他們卻穿着很薄的衣服,雷鋒於是二話沒說把票送給了他,並把自己的毛衣脫下來給孩子穿上。但是在1962年,雷鋒就不幸離開了人世。可以說雷鋒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

但是到了現在,像雷鋒那樣的人越來越少,比如有老人摔倒在了路上,圍觀的人很多,但是敢於去扶的人卻很少,他們害怕被倒打一耙,但是像這樣倒打一耙的人還是佔極少數的,我們應該懷着一顆寬容的心。在公交車上,越來越少的人願意給老人讓座,他們只顧自己,卻沒有爲他人着想,隨地吐痰彷彿成了家常便飯,過馬路闖紅燈一點都不覺得羞恥。隨地扔垃圾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他們只爲了自己的方便,卻破壞了整個地球的壞境。

我們應該重新振作起來,改正不良習慣,學雷鋒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先人後己,捨己爲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講文明禮儀,人人一小步,世界一大步。

其實講文明懂禮貌不僅僅是爲了他人,更是爲了自己。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天一個大型企業招聘人才,許多人蜂擁而至,可是到了經理辦公室,卻發現經理並不在,等了好久都沒有來,許多人因爲心煩離開了,等了一下午,剩下的人少之又少,經理終於出現了,讓剩下的人明天再來。第二天,那些人都按時來到了經理辦公室,發現經理辦公室很亂,而且還是沒有經理的身影,許多人都到外面等待,只有一個人把經理辦公室打掃得乾乾淨淨,最後那個人就被錄取了,其實那個人的學歷不一定有其他人高,但是正是因爲他遵守了文明禮儀而被錄取了。可見講文明懂禮貌是多麼重要啊!

講文明懂禮貌是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讓我們一起努力,把中國這個禮儀之邦發揚光大。

中國乃是一個禮儀之邦國學常識 篇3

浩瀚的神州,乃是世人皆知的“禮儀之邦”,其溯源可謂是久遠流長。“禮”始於周公,復於孔子;盛於董仲舒,貫穿中華上下五千年。禮儀是一個人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也是一個國家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那來看看這個世界的禮儀吧,英國以紳士風度而着稱,日本和韓國以鞠躬微笑令世人大爲讚歎,而如今中國的禮儀有些懈怠了不是嗎?

先來說說道德水平吧。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把先登上公車的人擠下來自己卻理所當然的踩上踏板,登上車,看見有老婦人登上車,自己卻塞着耳機臉朝窗外,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欠扁之態……再想想還有什麼呢,其實太多太多了。

再來談談文化修養吧。走在路上,如果留心,不難發現兩個並肩走在一起的小夥子手裏叼着根菸,穿的稀奇古怪,頭髮則是什麼顏色都有,嘴裏不乾不淨的,時不時的會爆上一句粗口……那這些人有令我們驕傲的利益嗎?回答是:當然已經蕩然無存了。

最後再來看看生活習慣吧。北京大爺光着膀子在故宮前晨練,弄堂阿姨卷着頭髮穿着睡衣去菜場買菜,衚衕口的小毛孩兒光着屁股,天真的笑着……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英國人,來到中國旅遊,無論去到那個地方,心裏一定十分驚訝。再想象一下自己能到上述的每個地方,看到這些會不會很失望呢?

……

這些完全體現了中國現在的文明禮儀,我們平時不去關心這些,甚至認爲這也太正常了,那麼和中國古代的禮儀媲美呢。很遜色吧!同樣的我也不認爲中國古代的禮儀值得我們再次效仿,很難保證如果重演歷史,閉關鎖國的情況不再發生。

所以我們需要在前人的禮儀上做適當的調整,而正視現在社會禮儀的缺陷,那麼趕超世界禮儀的夢想就會很快實現,恢復中國禮儀之邦的美稱也不再只是奢望,作爲二十一世紀的炎黃子孫,我們應做些什麼呢?很簡單,從身邊小事做起。

着裝整潔,文明用語,熱心微笑,尊老愛幼,細心觀察,保持每個所到之處的整潔,那麼城市將變得很美很美,那麼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會大大提升,那麼中國人在世界的口碑也會得到好評……太多太多連鎖效益了,只要我們完善自己的舉動。

說了這麼多,只想體現一句話:提升個人修養,完善個人舉動,禮儀之邦便會重返世界。

中國乃是一個禮儀之邦國學常識 篇4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是因爲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禮儀最精深,做爲龍的傳人,我們就更因該講究禮儀了。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文明禮儀由來已久,《詩·小雅·楚茨》:“獻醻交錯,禮儀卒度。”《周禮·春官·肆師》:“凡國之大事,治其禮儀,以佐宗伯。”《史記·禮書》:“至秦有天下,悉內六國禮儀,採擇其善。”古人講“禮者敬人也”,禮儀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行爲規範,也是交往的藝術。“禮”字和“儀”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禮”,多指個人性的.,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禮節;“儀”,則多指集體性的,像開幕式,閱兵式等,就是儀式。從牙牙學語的三字經到現在的中學生守則,文明禮儀伴我成長。

如果我們在大街上看到一片廢紙,那麼會有多少人能主動撿起來呢?大家想一想,就因爲這一片紙,不僅使我們的城市少了一分美麗,還會從而反映出一個人的文明素質。

如果我們在觀光遊覽的時候,正好有一塊兒綠油油的草坪擋住了我們的去路的時候,那麼又有多少人能夠繞道而行呢?朋友們,小草也是有生命的呀,它也知道疼呀,每當我們那一隻只無情的腳從它身上踩過時,它該有多麼傷心呀!我們難道就只爲自己的一時方便,而不爲小草想一想嗎?再有,小草那嫩綠的顏色,像一隻只綠色的小精靈裝點着我們的城市,使我們的城市更具有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我們何必又去傷害它呢?

如果你在公交車上看見一位年邁的老人沒有座位,而那一排排老弱病殘座卻被一位位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佔座着,你會怎麼想呢?就是我們不爲老人想一想,那也該爲我們自己想想吧,也許再過上幾十年,在公交車上站着的那位老人,也許就是我們自己。

原來的中國是禮儀之邦,可是現在呢?哪些傳說中的文明禮儀去哪裏了呢?並不是他們自己離文明而去,而是我們不要他們了。趁現在還來得及,我們應該找回他們重做一個禮儀之邦的人。

其實文明禮儀也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翅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雖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但是對我們自己對社會又有何用?學習就是應當先學會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從我做起,從生活中的每一件點滴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永遠伴隨在我們的身邊。

小小的一的細節,或一個動作,都可以侮辱一個國家的榮譽、個人榮譽,可見文明禮儀它非同小可。讓我們一起攜手起來,一起講究文明,讓五千年的中華之興永遠閃耀,讓“禮儀之邦”這個美稱,永遠掛在中國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