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一個字改變曾國藩一生:“悔”的故事

一個字改變曾國藩一生:“悔”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一個字改變曾國藩一生:“悔”的故事

曾國藩,在他的一生中,就身體力行的實踐出很多通往成功的要素,而這些要素都是和大部分人對於生活的認知所背道而馳的,但曾國藩卻用自己的人生成功,來驗證了這些品質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個字改變曾國藩一生:“悔”的故事,供大家欣賞。

一個字改變曾國藩一生:“悔”的故事

曾國藩在家書中說了這麼一段話:“弟求兄隨時訓申儆。兄自問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

同治六年,曾國藩在給其弟國荃的一封信中,再次提到悔字訣:“弟當此百端拂穢之時,又添此至交齟齬之事,想心緒益覺難堪。然事已如此,亦只有逆來順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訣、硬字訣而已。朱子嘗言:悔字如春,萬物蘊蓄初發;吉字如夏,萬物茂盛已極;吝字如秋,萬物始落;兇字如冬,萬物初調。又嘗以元字配春,享字配夏,利字配秋,貞字配冬。兄意貞字即硬字訣也。弟當此堅危之際,若能以硬字冬藏之德,以悔字啓春生之機,庶幾可挽回一二乎?”

曾國藩兩次提到“悔”,足見他在修煉自己的時候,非常注重自我反省!在反省的過程中他克服了自負的人生態度,在四十歲以前,他自以爲老子天下第一,把誰都不放在眼裏。恰恰是這種驕傲自滿的情結讓曾國藩初入職場就遭遇了信任危機。

道光去世,咸豐即位,下詔“求言”。曾國藩以爲咸豐帝是個明主,於是上了個奏摺,罵京官退縮、瑣屑;罵外官敷衍、顢頇。這個奏摺雖沒有招致災禍,卻給咸豐留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印象。咸豐元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曾國藩又直接上疏,直指咸豐三個缺點:見小不見大、不求實際、剛愎自用。敢於說皇帝的不是,自然是犯了天威,結果引得咸豐龍顏大怒,直接把奏摺摔在地上,準備治曾國藩的罪,幸虧在穆彰阿、倭仁及唐鑑等人的勸阻下才作罷。曾國藩這位憤青得罪了不少權貴,幾乎成了朝廷大臣的公敵。咸豐二年,曾國藩得到了江西鄉試主考官的外差,終於逃離了處處是敵的北京。通過這件事,曾國藩明白了“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於是堅持每天“看書寫字,從未間斷,選將練兵,亦常留心”。因爲有了這種勤奮刻苦的精神,曾國藩不僅在學問上大有長進,在爲人處世方面也變得更加圓融。

曾國藩非常喜歡朱熹的“悔字如春,萬物蘊蓄初發”。

“悔”讓曾國藩懂得了“知錯就改”。曾國藩考上進士進入翰林院不久,他的父親也跟着他住到了北京。有一次他給父親過生日,有一個名叫鄭小珊的好朋友來曾府祝壽。鄭小珊跟曾國藩關係很好,而且醫術高明,平日還經常給曾家看病。此時的曾國藩春風得意,不知什麼原因,兩個人說着說着就吵了起來,鄭小珊當場拂袖而去。事後,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把他好好教育了一頓。父親的一番話點醒了曾國藩,他對此也後悔萬分。後來,曾國藩又約上好友陳岱雲與鄭小珊在酒樓喝酒,主動認錯,兩人從此盡釋前嫌。

對於“悔”,從曾國藩的家書到他與鄭小珊鬧矛盾後知錯就改的實踐精神可以看出,自我反省的態度完善了他的人格,也圓融了他爲人處世的態度。

曾國藩也曾是個笨小孩

有一個經典的故事,話說曾國藩小時候的深夜在家裏讀書,有一名小偷跑到他家偷東西,在他家的房樑上藏着,想等着曾國藩背完書睡覺後再行動,誰想到左等右等,曾國藩就是背不過來文章,就是不睡覺。

眼看着天快亮了,小偷一着急從房樑上跳了下來,伸手就給了曾國藩一巴掌,並把曾國藩背了一晚上的文章,一字不差的背了出來。大罵曾國藩是笨小孩後便揚袖而去,留下曾國藩在原地的風中凌亂。

由此可見,曾國藩小時候,確實是個不太聰明的小孩。

後來,他又學會了抽菸,一抽就是很多年。成年後還變得好色,曾經聽說一位同學娶了名漂亮的小妾,便慫恿其他同學一起去這位同學家看他的小妾。作爲一名傳統的儒生來講,大街上有殺頭的戲碼,竟然也跟着一起去看熱鬧。

剛步入仕途的曾國藩心浮氣躁,行爲浪蕩,正如很多年輕人一樣,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沒有人生目標,整日碌碌無爲。

他的缺點連父親都看不下去了寫信痛斥了他一番,曾國藩想到了父親和祖父的期望,下定決心想要痛改前非,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就像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並不是你做不到,有時候可能是沒有找對方法。

此時的曾國藩也是如此,他並沒有找到適合自己改變的方法。

但後來,有一位老師,只用一個字,便教曾國藩徹底改變了缺點,最終成爲一代完人。

這個字是什麼呢?我們還要從他開始拜師講起。

人前人後皆要做君子

曾國藩想要改變自己身上的衆多缺點,於是他便拜倭仁爲師,想從倭仁身上得到答案。

倭仁當時教了曾國藩兩個方法:

(1) 記日記:倭仁告訴曾國藩要每日記日記,將自己每天做的錯事,荒唐事記錄下來以求改變。

俗話說,人最容易原諒的其實是自己,最不容易原諒的纔是別人。自己做了錯事,可能過不了幾天就忘記了,但是對於別人的過錯卻能記很久。但對於一個有勇氣的人來講,他最勇敢的事情不是敢於面對敵人,而是敢於面對自己。

(2) 敬與慎獨:倭仁告訴曾國藩,一個人如果沒有敬畏之心,他就敢於胡言。所以你對事物要有敬畏之心。除了敬畏之心,還要學會慎獨。

慎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在人前人後的時候要一個樣,皆要做君子,尤其是你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能懈怠。

曾國藩學到這兩個方法後,但開始照着老師說的行動了。用這個方法堅持了50多天,但結果還是差強人意。在曾國藩的日記中有這樣一句話:“自立志自新以來,至今五十餘日,未曾改得一過。”——《曾國藩日記》

如此看來,倭仁老師的兩個方法對曾國藩並沒有起來什麼實質性的效果。因爲曾國藩在之後的日記中又有很多關於學習這兩個方法的記錄,如:忽忽已過兩月,自新之志,日以不振,愈昏愈頹,以至不如禽獸,昨夜痛自猛省,以爲自今日始,當斬然更新,不終小人之歸。——《曾國藩日記》

曾國藩在日記中一再下定決心要痛改前非,但用這兩個方法始終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後來他還在日記中,還寫下了一句名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來勉勵激勵自己,但效果始終不明顯。

一個字,改變曾國藩的一生

這位倭仁老師的方法對自己不起作用,他要想改變還得想其他辦法。於是後來他便拜了唐鑑爲師。

這位唐鑑老師是誰呢,他是清朝當時有名的理學大師,曾國藩上一任老師倭仁,也曾求學於他。

唐鑑教曾國藩一個方法,從此徹底拯救了曾國藩,這個方法只有一個字 “ 靜 ” 。

他告訴曾國藩:“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總是要靜”。

曾國藩聽後便照作了,有次他便在日記中寫道:“既而自窺所病,只是好動不好靜,先生兩言,蓋對症下藥也,務當爲求主靜,使神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繼繼續續。 ——《曾國藩日記》

“靜”字的具體的操作方法分爲兩個方面:

(1) 靜坐:一定要養成靜坐的習慣,正如佛教中講的打坐一樣。比如現在社會,像喬布斯及一些偉大的領導者,他們都有靜坐的習慣。所以你先要讓自己靜下來,能靜下來的人,纔會有幾分真學問。

(2) 淡泊:意思是對人對事的態度,不要過於在意,要學會淡泊對之。

當一個人能夠靜下心來,做事情纔不容易出大亂子,靜能讓一個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保持理性。

最後,用曾國藩自己的話來做結尾:“能甘淡泊,定有幾分真學問。”——《曾國藩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