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周易易經》乾卦

《周易易經》乾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詩詞吧,詩詞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詩詞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周易易經》乾卦,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周易易經》乾卦

乾卦

(乾爲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羣龍無首,吉。

註釋:

(1)乾是本卦標題。乾指北斗星,用來代表天。本卦的內容主要與天有關

(2)元亨、利貞是兩個表示吉祥的貞兆辭,表明是兩個吉占。元亨的意思約等於大吉。利貞的意思是吉利的貞卜。

(3)初九是本卦第一爻名稱,以 下“九二”、“九三”等也是。“九”代表陽性“——”,“六”代表陰性 “——”。一個卦畫由六爻組成,從下向上排列,依次用初、二、三、四、五、 上表示,如“六三”、“上六”、“九二”、“上九”等。它們都是表示爻的陰陽性和排列順序的名稱。

(4)潛龍指秋分時的龍星。性和排列順序的名稱。④潛龍指秋分時的龍星。勿用:不利。

(5)見 (xian):出現。龍:龍星。田:天田.大人:指王公貴族。

(6)君子:指有 才德的貴族。乾乾:勤勉努力。

(7)夕:夜晚。惕:敬懼。厲:危險。咎; 過失,災難、

(8)或:有人,指貴族。躍在淵:跳進深潭。

(9)飛龍;龍 星。

(10)亢:龍升騰到極高處的龍星.有梅:不吉利的占筮。

(11)用九: 乾卦特有的爻名。《易經》的乾卦和坤卦都多一爻(坤卦爲‘用六),專門表 示這兩卦是全陽、全陰。“用九”表示乾卦的全陽爻將盡變爲全陰爻。

(12) 羣龍:等於說卷龍。龍捲曲起來就見不到頭。

譯文:

乾卦:大吉大利,吉祥的占卜。

初九:龍星秋分時潛隱不見,不吉利。

九二:龍星出現在天田星旁,對王公貴族有利。

九三:有才德的君子整天勤勉努力,夜裏也要提防危險,但最終不會有災難。

九四:有些大人君子跳進深潭自殺,並不是他們本身的過失。

九五:龍星春分時出現在天上,對王公貴族有利。

上九:龍星上升到極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徵兆。

用九:捲曲的龍見不到頭,是吉利的兆頭。

讀解:

把天上的星象同人間世事的吉凶聯繫起來,對此作出帶有某種神祕色彩的解釋,並且進一步把天象看作神的意志的體現,對天頂禮膜拜,這是中國古人的思維習慣。那時沒有天文望遠鏡,沒 有相關的科學知識(在西方,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到 16、 17世紀 纔有較大發展),按古人的思維習慣,絕不可能把頂禮膜拜的對象當作認識、研究和探索的對象。在今天看來簡單明瞭的自然現象,對古人來說意義卻非同尋常。神的意志通過自然現象表現出來,便成爲對人的行爲舉止的啓示。大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超出人們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事物,都可以按這種“天人感應”的思路來解釋。這樣一來,人們的行爲舉止就有了依據。掌握着財富、權力、 知識的王公貴族需要這樣,普通的平民百姓也需要這樣。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爲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爲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爲孔子所撰。

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爲民間私學。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爲儒門聖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爲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爲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爲三支。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爲“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爲占卜宗,二爲禨祥宗,三爲造化宗,四爲老莊宗,五爲儒理宗,六爲史事宗。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爲“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爲羣經之首,設教之書。

成書背景

中國早期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於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爲在事物背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間一切。當人們屢遭天災人禍,就萌發出借助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和自己的行爲所帶來的後果的慾望,以達到趨利避害。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預測方法,其中最能體現神意的《周易》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

成書時間

成於西周

顧頡剛關於《周易》卦爻辭製作年代的考證結論,認爲周初作。李學勤也認爲顧頡剛此文“推定經文卦爻辭‘著作年代當在西周初葉’”,“爲學者所遵信,可以說基本確定了《周易》卦爻辭年代的範圍,是極有貢獻的”。

成於戰國

大多學者認爲《易傳》成書於戰國。易傳的成書問題,自歐陽修《易童子問》與蘇軾之後,數百年來已經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錢穆、顧頡剛、馮友蘭、郭沫若、李鏡池等等海內外的學者名家均斷定司馬遷《史記》的說法不足信。其稱易傳爲孔子所做,若非司馬遷之誤,就必是漢儒劉歆所僞竄。根據《易傳》的內容來看,應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學出現以後的作品,有明顯的.黃老道家與陰陽家色彩。

成於西漢

顧頡剛根據箕子和康侯兩條卦爻辭,指出《周易》卦爻辭爲文王所作的傳統說法不可信 。顧頡剛繼《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之後作《論易繫辭傳中觀象制器的故事》,是對其所說《周易》卦爻辭所無的觀象制器故事的專門考論,意在證明《繫辭傳》觀象制器章講到古史帝系人物的話是西漢後期人的說法。

關於《繫辭傳》與《世本》的關係,胡適指出,“《世本》所據傳說,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書,《繫辭》不會在其後” ,“《世本》不採《繫辭》,也許是因爲《繫辭》所說製作器物太略了,不夠過癮。《繫辭》那一章所說,只重在制器尚象,並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時已有蒼頡沮誦作書契之傳說,又何必不引用而僅泛稱‘後世聖人’呢? ”郭店戰國簡本《老子》的面世,證明胡適對顧頡剛的批評是正確的。

周易作者

《漢書·藝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書過程時,稱“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三聖,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否定孔子作《易經》的大學問家很多,如歐陽修、龔自珍。當代學者錢玄同精心考據後認爲“孔丘無刪或製作‘六經’之事。”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斷言:“誰爲作者殊難確指,歸功一聖亦憑臆之說”。清儒家學者幾乎一邊倒認爲“孔子以前不得有經”,康有爲則認爲:“凡‘六經’皆孔子所作”。

根據現代學界研究,一般認爲,《周易》(64卦及卦爻辭)爲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辭爲周公所作。

名稱由來

《周易》又稱《易經》,分爲經部和傳部,經部之原名就爲《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凶的判斷,而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爲“十翼”,是孔門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

“周易”一詞的解釋,衆說紛紜,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二種:一種認爲《周易》是周代占筮之書;一種認爲《周易》是講變化的書,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es的譯文就是取此義。

春秋時,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傳》這部史書當中,多次提到“周易”,但從當時人們運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畫(符號)卦爻辭。

戰國時,以解釋《周易》爲宗旨的《易傳》成書。《周易》和《易傳》並稱爲《易》,如《莊子》所謂“易以道陰陽”、《荀子》所謂“善爲易者不佔”之“易”包含了《易傳》。

西漢以降,漢武帝爲了加強中央集權制,採納了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效仿先秦與漢景帝把道家黃帝與老子的著作稱經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稱爲“經”。《周易》和《易傳》被稱爲《易經》,或直接稱爲《易》。自此以後,《周易》、《易經》、《易》混合使用,有稱《周易》,有稱《易經》,有稱《易》,其實含義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傳》,一直沿用到今天,仍然沒有嚴格區分。有的學者爲了區分《周易》經傳之不同,稱六十四卦及卦爻辭爲《周易古經》,稱註釋《周易古經》的十篇著作(易傳)爲《周易大傳》。

“周”之涵義

具體地說,“周”字,有二義:

①: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東漢鄭玄《易論》,認爲“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

②:指代號,即周朝,古代常稱周朝的書爲周書,如《周禮》、《周語》等。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爲“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也有人認爲《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因周文王得名。

“易”之涵義

①易由蜥蜴而得名,爲一象形字,此說出自許慎《說文解字》;而蜥蜴能夠變色,俗稱“變色龍”,所以“易”的變易義,爲蜥蜴的引申義。

②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爲條件。

③日月爲易,象徵陰陽。從文字學看,“易”字的構成是“日”、“月”。“易”上爲“日”。

④日出爲易。“幹”的本義。

⑤易是占卜之名。

⑥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

⑦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長陰消的相互變化。如一般太極圖所示。有說“易”的甲骨文爲象徵將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變換、交易。

⑧易’即是“道”,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着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繫辭傳》:“生生之謂易”。

⑨指古代卜筮之書的代名詞。《周禮》“太卜”的記載中,有《連山》、《歸藏》、《周易》三部筮書稱爲“三易”,故易是筮書專有名詞。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爲“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

1.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

2.時時在變易之中;

3.又保持一種恆常。

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爲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