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儒學是百花齊放的開放之學

儒學是百花齊放的開放之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現在,許多人在提“儒學熱”,這種“熱”其實還僅限於表層或小部分人中。“熱”在表層,是因爲很多人對於儒學的認識只停留於形式,並不是穿着漢服、讀着《論語》就是繼承了儒學,而應使孝敬父母、兄弟友愛、鄰里和睦等傳統美德成爲大衆的自覺。“熱”在小部分人,是因爲真正致力於儒學研究的人員數量少之又少,一旦走入廣闊的天地裏,常感到自己孤獨、寂寞。在這種情況下,儒學發展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需把眼界放入更寬泛的視域中。

儒學是百花齊放的開放之學

儒學自古以來就具有系統的開放性。民間關於“孔子問道於老子”的傳說,反映了人們對於儒道兼收的美好想象,從那時起至宋明理學,儒學都是開放的,後來到現代新儒家,不管是方東美先生廣收了西哲的營養,還是牟宗三先生從熊十力先生那裏承接了儒、釋的思維並和康德進行比較,他們的興趣都超越了狹義的儒學。再如,儒、道、釋三家作爲三種文化,同爲中華文化的支柱,它們相融、相剋,融大於克,最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存共榮,這更是一個可貴的不同文化相融、共進的典型。

儒學本身是開放之學,儒學研究也應該打破單一,發揮羣體的力量互補、互學。當人人皆爲我師,我們的研究方能真正強大。同時,儒學作爲一種倫理之學,有其功用和教化的意義,這需要我們一方面坐在象牙塔裏,守護它的神聖、寧靜與專一,另一方面也要把象牙塔的門窗打開,時時瞭望,關注、瞭解並參與當前的社會和世界。更重要的一點,儒學研究也要做到“和而不同”——儒家所倡導的“禮”在講規範統一的同時,也在保護和鼓勵個性化,無論漢學還是宋學,都明顯地體現了這點。那麼,在當代研究儒學,既應發揮集體優勢,又要張揚每位研究者的個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只有這樣,儒學本身及儒學研究纔會有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