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江郎才盡的江淹

江郎才盡的江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導語:“江郎才盡”這個成語出自於南朝文學家江淹,然而江淹早年也是一個大才子,爲何會“江郎才盡”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江郎才盡的江淹

南朝的賦家如果排座次,江淹要坐到頭把交椅。但他留給後人的,卻不是一個風流倜儻的才子形象,而是一個才思枯竭的老人身影。“江郎才盡”成了貼在他身上怎麼都撕不掉的標籤,是後人綿綿無盡的惋惜,也是冷冷無情的開涮。

江淹一輩子可以這樣概括:官場失意,文壇得意;官場得意,文壇失意。此事古難全,這樣的矛盾伴隨着古代無數文人的一生,成了永遠解不開的死結。所以,千載之下,依然能引起共鳴。

  踏入仕途後不得志

江淹是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人,小時候家裏很窮,13歲時失去了父親。但他聰明好學,6歲就能寫詩,是個神童,20歲時步入仕途。

當時正是劉宋末年,他先是擔任建平王劉景素(文帝劉義隆的.孫子)的祕書。上班沒多長時間,就被人誣告貪污受賄,關進了大牢。他氣憤難平,在獄中寫了長長的信爲自己申冤。情感如滔滔江水奔涌而出,酣暢淋漓,劉景素看到後心潮澎湃,這個小夥子說得這麼真切,那肯定不是撒謊,於是釋放了江淹。

當時後廢帝劉昱當政,朝野上下一塌糊塗,劉景素和幾個心腹日夜密商:我們不如起兵,把這個昏君廢了。

江淹隱隱聽說了,連續寫了15首詩送給劉景素,詩中含沙射影,勸劉景素趕緊收手。劉景素看這個人一點都不記恩,真是不識好歹,把他降爲縣令。不久,劉景素謀反,兵敗身亡。

江淹幸好被貶下去了,算是和謀反集團劃清界線,逃過一劫。但屬於政治上有污點的人,所以一直徘徊在底層做公務員,看不到升遷之路,鬱郁不得志。

他的代表作,基本上都寫於這個時期。

  屢次賭中戰勝的一方

到了宋的末代皇帝時,蕭道成掌握大權,蕭聽說過他的大名,調他到建康,任爲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大受重用。

從此,他的後半輩子平步青雲,重要的原因是:戰爭頻繁,他每次都能成功地預言戰勝的一方,就像炒股,總是買對大漲那隻股票。

荊州刺史沈攸之起兵反蕭道成。蕭道成向大才子諮詢,江淹慷慨激昂,連說了沈攸之必敗的5條理由,把蕭道成說得信心爆棚。

第二年沈攸之果然戰敗自殺。

蕭道成看他中看又中用,把軍中所有的文書都交給他起草。齊朝建立後,他擔任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御史中丞等官職,相當於省部級的高官,還主編國史。

到了齊朝末年,崔慧景造反,圍困建康,外城都已經攻破了,中央的官僚一看蕭寶卷肯定完蛋了,紛紛逃出城,投靠崔慧景。江淹說自己生病了,躲在家裏紋絲不動。

很快,崔慧景被蕭懿擊敗。

等到蕭衍攻打建康時,官員們都學乖了,躲在城內。病中的江淹突然從牀上跳起來,脫掉官服,一溜煙投奔蕭衍去了。

很快,蕭衍大勝,建立樑朝後,封他爲侯。3年以後,江淹去世。

就他本人而言,爲官清正,不避權貴,是個敢說話的。齊明帝曾當面稱讚他:從宋代以來,不曾有過嚴明的御史中丞,你是獨一無二啊。

  兩篇賦是代表作

南朝是個辭賦興盛的年代,但大多數賦詞藻華美,內容空洞,像臉色蒼白的美女。而他寫的賦,通俗易懂,是有真感情的血性男人。最有名的作品是《恨賦》、《別賦》,被譽爲千古奇文。《別賦》是寫離別的各種情景,全文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即使看不懂,也會覺得是天生的好文字,被深深地打動。試舉第一段的幾句: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迤于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

如果譯成白話文就是:最使人黯然神傷、失魂落魄的,莫過於離別啊。何況秦國、吳國相去太遠,更有燕國、宋國一去千里,別後再難相聚;有時春苔始生,或是秋風初起,更讓人情難自抑。因此遊子愁腸欲斷,各種感觸涌上心頭,分外淒涼悲慼。聽到風聲蕭蕭,感到響聲格外不同;看到雲層漫漫,覺得顏色特別奇異。坐船欲離去,船卻停留在水邊不動;乘車欲離去,車卻在山道旁緩緩難行。船槳啊,怎麼向前劃不動;馬兒啊,淒涼地嘶鳴不息……想必在夢裏,遊子也徘徊不前;在風中,別後的感傷輕輕飄揚。

中間七段分別想像富貴之別、俠客之別、從軍之別、去鄉之別、夫妻之別、成仙之別、情侶之別時的傷感畫面,句句撥動心絃,讓人情不能自已,其中名句有:“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才盡也許是看透人生

傳說他政治失意的時候,一天漫步郊外,在一小山上躺着休息。睡夢中,神人給了他一支五彩的神筆,從此以後文思如涌,當時人稱爲“夢筆生花”。

後來他又夢見一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文學家),對他說:我有一支五色彩筆留在你這裏多年了,請你還給我吧!

江淹從懷中拿出來給他,從此,他寫的文章就再無光彩,讓人嘆息不已。

關於他文思衰退一般的理解是:他官做得太大了,事務繁忙,再沒有精力專心創作,自然寫不出好文章。

但還有一種解釋是:他更聰明瞭,只是沒用在文學上。

江淹生在宋末,死在樑初,活了62歲,一生歷經人世滄桑,看慣了潮起潮落。他前半生嚐盡了生活的苦,後半生再不願重蹈覆轍,在才華和富貴之間,他選擇了富貴。意識到人生苦短,當及時行樂,於是把所有的聰明都轉化成亂世求生存的智慧。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別人越是嘲諷他的平庸,他就越是安全,可以安心地身居高位,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

那麼,別人在拿這個成語來開涮他時,江郎也許在偷偷發笑,實際上他開涮了無數的後人。

[江郎才盡的江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