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漢字的來歷資料

漢字的來歷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人類文明誕生是以什麼爲標誌的?是以發明了成熟文字爲標誌的。沒有文字的誕生,人類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文明。中國人能在五千年前創造漢字,並且使它成爲世界衆多文字中現今獨存的象形表意文字,說明這種文字具有別的文字根本無法相比的優勢。漢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在一個地方綿延數千年的文化,而字母文字的文化是中斷的、遊移的。

漢字的來歷資料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爲,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

  神話傳說

上古時候沒有文字,人們只能結繩記事,既麻煩,還不能記載複雜點的事。那時,伏羲的大臣史官倉頡就常常琢磨着,要找出一套好的記事的方法。倉頡,姓侯岡,名頡,因是陳倉人,所以後人稱其爲倉頡。

傳說有一次,黃帝的軍隊和蚩尤的`軍隊交戰,交戰甚歡,難分難解。黃帝想改變一下戰術,叫倉頡拿作戰地圖來,但發現地圖已丟失。只好收兵再作商議。回營後黃帝很生氣,責怪倉頡沒辦好。倉頡說,現在要記錄的事實在太多,再用結繩記事的方式,實在難以應付,忙了就會出亂子。現在老百姓也在犯愁中,常遇到同樣的問題。黃帝說,你是我朝的第一大臣,有沒有解決方式?倉頡告訴黃帝,改用畫圖的方式,可以記錄更多的事,而且大家一看就會明白。黃帝就命倉頡着手辦理這個事,不用隨軍打仗了。

倉頡接受任務後,整天冥思苦想,半年了,還沒有進展。冬天到了,外面下了大雪,倉頡想去打獵,順便放鬆一下。一路上,看到山雞、小鹿跑過,雪地上留下一排排腳印。倉頡發現,他們的腳印都不同,突然來了靈感。畫山雞的腳印就代表山雞,畫鹿的腳印,不就是鹿嗎。如果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把它的形象特徵畫出來,不就代表不同的東西了嗎。倉頡向黃帝報告了之後,黃帝聽了非常高興。命倉頡把天下的所有東西,上至日月,下至飛禽走獸,都按不同的特徵畫出來,並把這種符號叫做“字”。於是,倉頡開始了造字的旅程。

倉頡每天上觀日月星辰,下觀萬物生靈,創造出來了越來越多的象形文字。並刻在石頭和木頭上。後來發現太沉重,不便攜帶,成了倉頡的心病。後來有人從河邊捉來一隻大烏龜,請倉頡造個字,倉頡發現龜殼上有很多方格子,就造了一個“龜”字,並刻在龜殼上。但烏龜趁人不備時逃走了。三年後,烏龜在另一個地方被人捉住了,他告訴倉頡,龜殼上刻的字還在,不但沒被水沖掉,而且字長大了,而且更清晰。於是倉頡想到,龜殼很常見,不但很輕,而且刻的字很清楚,是很好的記錄材料。他把創造的字,都記錄在龜殼上,串起來。黃帝大爲讚賞,並頒佈天下,成了現在所說的甲骨文。這就是傳說中的中國漢字的由來。

  考古發現

據考古發現,在漢字產生以前,有“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方式。現代研究認爲,漢字來源於集體的智慧,如果倉頡確有其人,那他應該是文字的整理和頒佈者。隨着考古的進展,更多的遺址不斷髮現,也爲漢字的起源和來歷,提供了更多的新證據。

通過系統考察、比對,遍佈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共100多個遺址裏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爲,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自現在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漢字體系正式形成於中原地區,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

但一切沒什麼簡單。由於各處考古出來的符號,都非常零星分散,缺失也較嚴重。各處的地

  國韻•漢字的起源

漢字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爲,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

中文字起源於圖畫。在中文字產生的早期階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語素的意義直接發生聯繫。雖然每個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讀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號,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質不同。象形字的讀音是它所代表的語素轉嫁給它的。隨着字形的演變,象形字變得越來越不象形。結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語素在意義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聯繫。這個時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義,變成了抽象的記號。如果漢語裏所有的語素都是由這種既不表音也不表義的記號代表的,那麼中文字可以說是一種純記號文字。不過事實並非如此。中文字有獨體字與合體字的區別。只有獨體字纔是純粹的記號文字。合體字是由獨體字組合造成的。從構造上說,合體字比獨體字高一個層次。

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佈了一系列較“安陽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爲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佈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裏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爲“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爲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