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一年級作文 > 小學春節的習俗作文

小學春節的習俗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6K 次

導語:春節又快要來了,大家知道春節的習俗或者老習俗是怎樣的嗎……打糕蒸饃貼花花…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小學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一:春節的習俗

臘月二十八 打糕蒸饃貼花花年謠雲:“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爲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

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爲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爲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

後來,隨着造紙術的問世,纔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老北京風俗——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準備主食了,發麪,在過去沒有速效發教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擱, 發麪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麪 ,準備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發出來了,二十八這天開始蒸棗花就是蒸帶棗的,這些帶餡的。

按着老理兒說,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所以老北京人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由於春節期間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炸與炸(四聲)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

年菜中的蒸食除了饅頭外,還有另外一些麪食。金世宗後裔完顏佐賢在《康熙遺俗軼事飾物考》中列出的滿族年菜中的蒸食就有:蒸饅頭、蒸喜、蒸花捲、蒸棗泥方圃、蒸豆沙圓包、蒸子孫饅頭、蒸如意卷等等。春節時候的饅頭,上面都要用胭脂點上紅點,以示吉慶。現在由於沒有那麼多的禁忌,春節期間想要吃饅頭,隨時可以買到。

人們祈盼在新的一年裏家庭和和美美,順順利利,於是就刻意將那些聽起來諧音不和諧的事給一一避開。雖說這發麪蒸饅頭的事有點麻煩,但是還有不少人仍然願意堅守這老輩傳下來的年文化。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爲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說明,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

 篇二:春節的老習俗

大家知道春節的老習俗是怎樣的嗎,下面我來給大家講一講!

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穀子生日

民間以爲正月初三位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小年朝

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爲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