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五年級傳統節日作文(5篇)

五年級傳統節日作文(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傳統節日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傳統節日作文(5篇)

五年級傳統節日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並不是爲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爲了在觀衆面前展示他們嫺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說說糉子吧。糉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着糯米和棗子。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裏彷彿鑲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糉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着清香,咬一口糉子,甜而不膩。

糉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主張,但是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把糉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糉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麼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我們中國真是當之無愧的文明古國,一個端午節都有如此深厚的意義。

五年級傳統節日作文2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相傳是人們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一個節日。在端午節的衆多風俗中,我最喜歡的習俗是包糉子。至今我還記得第一次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糉子的場景。

那是去年的端午節,大清早爸爸媽媽就忙碌開了。爸爸拿起紅絲線綁住了艾草和大蒜頭掛在了家裏的大門上,寓意着驅邪迎福;媽媽又變戲法似的從衣兜裏拿出了三個香囊,有小魚的、有福袋的、還有元寶狀的。我挑了一個可愛的小魚香囊掛在了胸前。媽媽告訴我香囊可以驅蟲辟邪。

掛完香囊之後接下來就要包糉子了。媽媽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糯米、五花肉、蛋黃和糉葉。只見媽媽拿起兩片糉葉重疊在一起,靈巧地一捲,一個“漏斗”的形狀便展現在我的眼前。她舀了一小勺米放進“漏斗”裏,接着放了一大塊肉和一個蛋黃。當“漏斗”填滿時,她迅速地拿起一片糉葉蓋上,翻轉着把糉子裹緊,最後,她用彩色的繩子把糉子給綁緊,一個漂亮的三角糉就這樣誕生了。

我一看這麼簡單,也學着媽媽的樣子拿起兩張糉葉捲成“漏斗”,舀了一小勺米放進去。正當我把一大塊肉放進去的時候,突然發現“漏斗”裏的米像沙漏一樣在快速地往下漏,我一下傻眼了。正當我手足無措的時候,媽媽眼疾手快趕緊拿盆接住了漏下的米,我的臉“唰”地一下漲得通紅。媽媽看着我的窘樣,笑盈盈地說“沒事!慢慢來!多做幾遍就好了。注意‘漏斗’要卷緊,不要讓它有縫隙。”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重新拿了兩片糉葉小心翼翼地捲了一個小“漏斗”。這次,我學聰明瞭,拿起“漏斗”對着光線檢查了一遍,發現沒有光線透進來我才放心往裏頭下米。我一手舀着米粒,一手緊緊地抓着小“漏斗”絲毫不敢鬆懈,直到蛋黃、大肉和米粒全部灌滿,上面的糉葉蓋上才鬆了一口氣。媽媽幫我在糉子上繫了五彩線,一個小巧可愛的糉子便包好了。

媽媽把糉子放在鍋裏煮了兩個小時,糉子熟了。煮好的糉子發出陣陣香氣,讓我垂涎欲滴!我趕緊撈起糉子,迫不及待地品嚐起來,吃着我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滿滿的幸福。

這真是一個充實而又令人難忘的端午節啊!

五年級傳統節日作文3

五月的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在這個艾葉飄香的時節悄然來臨。

清晨,剛睜開朦朧的睡眼,就隱約聽到餐廳裏傳來家人談話的聲音。母親把早餐端到桌子上,問道:“我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我知道。”妹妹略帶自豪地說:“是爲了紀念屈!”母親笑道,說:“恩。”說着便剝了一個大大的糉子給妹妹。妹妹欣喜地接過去,高興的吃起來,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中。

連小孩子都知道是爲了紀念屈原———這個憂國憂民、氣節如鋼的詩人!家鄉的端午,記憶中,很多風俗都和外地一樣,然而也是因爲端午有着它獨特的習俗,纔會使人難以忘懷。

糉子

吃糉子的端午節來臨了,雖然沒有春節那喜慶的氛圍,沒有元宵節的熱鬧非凡,但有的是一份欣喜與淡淡的思念。自然,端午節少不了吃糉子。母親前幾天就開始準備了,將清香的糉葉浸泡在水中,糯米也浸泡在水中,另外再預備一些花生、紅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最常見的形狀就是“寶塔式”的糉子,尖尖的頂,底部呈三角形,還有“方糉式”的糉子,四個角,樣式較小巧玲瓏。解開繩子,輕輕撥開糉葉,一股糯米的香味兒撲鼻而來。還有的糉子裏面夾雜着花生、紅豆、綠豆,更有蜜棗夾雜在中間,吃起來,一樣是很香、很甜的。

艾葉、香袋

記憶中,端午節這一天,除了吃糉子以外,還要在家裏擺放艾草,早市上,到處都有賣艾草的,每有行人路過於此,便都會停留下來,買上幾束回去,艾草還有可驅除蚊蟲的作用呢。行走在街道上,滿眼都是買香袋的。那貨架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香袋,有的一綹紅,有的都是黃色的,樣式也應有盡有,有香包式的、有鎖形式的,都代表了吉祥與祝福。大都孩子的手腕上,會繫上幾條彩色的繩子,那是用五色的彩繩編制的繩子,樣式齊全,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它們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特有的民俗,有着深厚的文化魅力,我們應當傳承與弘揚節日民俗。艾葉飄香,香滿堂,家鄉的節日永遠都是那麼親切與和諧,使人難以忘懷!

五年級傳統節日作文4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你猜我最喜歡什麼節日?是吃湯圓的元宵節?是吃月餅的中秋節?還是收紅包的春節?NO,NO!是吃糉子的端午節!每到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有誘人可口的糉子的身影,還有的去觀看賽龍舟。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節日的喜慶和幸福。我們家也和以前一樣,放起了鞭炮。“噼裏啪啦”這也代表了節日的喜慶。等端午節過去了,糉子卻還再吃。

對了,說到糉子——這麼好吃的美食,是怎麼做的呢?就由我來揭祕吧!先把糉葉折一下,放進糯米、板栗、豬肉等食料,再把糉葉包成糉子的形狀,往上面撒把米,然後再用一根繩子,把糉子繫好,最後放進籠裏蒸,美食就完成了!當然,減糉沾蜜最美味。但糉子爲什麼要在端午節時吃呢?爲什麼端午節要划龍舟呢?讓我跟你慢慢說吧!

端午節的傳說很多,最廣爲流傳的就是紀念兩千多年前憤投汨羅江的大詩人屈原這種說法屈原是備受楚懷王中庸的大臣。其他人十分眼紅,他們陷害屈原,離間他與楚懷王之間的關係。楚王繼而逐漸疏遠屈原,甚至將他放逐。眼見楚國將爲秦國所滅,屈原滿懷悲憤,在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懷石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非常哀痛,擁至汨羅江邊去憑弔他。漁夫們撐起了船隻,在江上打撈屈原的屍體。他們還把糉子、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餵飽魚蝦,不讓它們奪食屈原的屍體。因爲屈原投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從此以後,每到這一天,人們便要遲糉子,划龍舟來紀念屈原。於是,這就演變成了傳統節日。

每年的這一天,我都會唱歌,以便慶祝節日(是在我會唱的時候)。“哈哈!”我們全家人都手舞足蹈。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我們像開篝火晚會一樣,放起了煙花。我們不知疲倦地放着,直到10點。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一個既有減糉又有家人陪的節日。

五年級傳統節日作文5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我在網上查閱了很多,以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在這天,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人們都會把艾草插在門窗上,艾草具有象徵意義,它預示着家人一年中身體健康,好運隨身。而且艾草的葉子能散發一種獨特的香氣,可以有效地驅趕蚊子,使蚊子、蒼蠅等毒蟲不敢靠近。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賽龍舟是爲了撈救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裏,是爲了讓魚蝦吃飽,便不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

每到端午節這天,奶奶都會給我們包種類很多的糉子,有素的,也有肉的。當然,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爲了學包糉子,我和爸爸媽媽特地早早的來到了奶奶家。奶奶知道我要學包糉子可開心了,兩眼都眯成了一條縫。奶奶從廚房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包糉子的材料;有糯米、糉葉,還有蜜棗、花生、蛋黃、臘肉和板栗等等。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再加入一半糯米,然後放上一顆慄仁和臘肉,稍微的用力把它們壓緊實,最後把剩餘的空間用糯米塞得滿滿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包糉子這麼簡單根本難不住我。可當我捆線的時候,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窩上的螞蟻團團轉。奶奶看到我焦急的樣子連忙上前幫我把一些糯米弄出了一點。“包糉子不能裝太滿了,但要包嚴實才好吃。”奶奶邊說邊把線遞給了我。我接過奶奶手中的線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樣一個完整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一口氣包了好幾個,而且一個比一個好,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奶奶看着我包的糉子,也直誇我心靈手巧。

奶奶把包好的糉子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了三四十分鐘,糉子一出鍋,一股糉香味就撲鼻而來,解開糉葉,那晶瑩剔透的小東西就讓人饞涎欲滴,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到了晩上,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嚐着香噴噴的糉子,欣賞着電視裏的精彩龍舟比賽,那滋味在我看來比得上山珍海味,用人間美味來形容也不足爲過,因爲它飽含了家人之間的親情。

今年的端午節我不僅吃上了美味的糉子,而且還學會了包糉子,也看到了精彩的龍舟比賽,真是樂趣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