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有關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集合7篇

有關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集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集合7篇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大早起來,我就盼望時間快點過,因爲晚上在我們鄉的祠堂裏有燃放煙花慶元宵活動。

祠堂前,人頭躥動,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擠到一個看禮花的有利地勢。

這時,只聽“嗖”的一聲,一個紫色的大禮花直衝雲霄。緊接着,許多色彩繽紛的禮花飛上天空。瑰麗無比,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如孔雀開屏,有的像盛開的花朵,有的像一把撐開的大傘;有的像串串雨絲;還有的像盞盞小燈籠被點燃。看!一個大瀑布從天而降,真有“飛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

元宵節讓我感到很快樂。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2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爲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爲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爲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3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最喜歡過年。每到新年,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悅。但你明白嗎,過年爲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那裏面有着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說故事,此刻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裏,住着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裏人明白會來怪物,把門鎖得緊緊的,但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爲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們紛紛收拾好東西準備去城裏過完年再回來,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他告訴村民年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買了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對聯,放爆竹,這個習俗一向延續至今。新年中最搞笑的要數我和小夥伴一齊放煙火。晚上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拿着煙花朝門外奔去,一出門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先,在二村的小花園裏正舉行煙花比賽呢!只聽見天空中“砰,砰”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真是形態各異,奼紫嫣紅,有的像一條條金色的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銀色的子彈直衝雲宵,還有像一個個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見這樣美麗的煙花心裏想:“我的煙花必須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幾十萬倍。”於是,我趕緊拿出自我的煙花留意翼翼的點燃之後向着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這時我在心裏暗暗的想:

“嘿,嘿,”我這煙花必須比你們的好看,但是,當我擡頭望着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先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這煙火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飛上了天空,但在上方只“啪”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但是一轉眼我就溶入到這節日的喜慶之中去了,看着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着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4

中國傳統文化有元宵節看花燈吃湯圓,端午節划船吃糉子,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等節日。

那我就給大家講一下元宵節的故事吧。

元宵節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也稱“元夕節”,又名“燈節”或“燈夕”。按照中國古代的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正月十五稱“上元”,七月十五稱爲“下元”。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如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故此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的意思。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5

同學們,你們吃過“羊”嗎?我這裏說的“羊”可不是我們平常吃的羊肉。我說的“羊”是用面做的像羊似的饅頭,吃“羊”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傳統文化習俗。

在我們家鄉,每年新小麥收穫以後,剛當媽媽的女人要準備些饅頭和一些禮物回孃家,這叫做看“羊”。過些日子,姥姥會帶一些大小不同的“羊”去看外孫,這俗稱送“羊”。現在,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不再送饅“羊”了,而是去麪包房定做些麪包“羊”。“羊”送到外孫家後,要把回頭“羊”讓姥姥帶回去,這意味着明年讓姥姥繼續送“羊”。

送羊一般送三年或五年,有的一直送到外孫結婚爲止。

我小時候,姥姥一直給我送了三年“羊”,那些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羊吃起來味道好極了!現在回想起來,我還直流口水呢!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6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爲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麪。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裏,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麪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麪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着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

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爲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爲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餅,一手拿着擀麪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

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着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着餃子煮熟。看着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裏吃着餃子心裏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7

人生當中有許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當媽媽,第一次當小警察,第一次去橫店,第一次去牛頭山……其中,讓我最難忘的就是那一次在課堂上當小老師。

爲了讓同學們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也爲了讓同學們更加理解《弟子規》,我決定給大家上一堂《弟子規》的課

“上課。”我學着老師平時上課的樣子,一本正經地喊,“同學們好!”“老師您好!”同學們也嚴肅地回答,我好不容易忍住不讓自己笑出聲,就一股腦兒把她憋進了肚子裏。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經典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們應該多學習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我滔滔不絕地講述着,同學們認真地聽着,大家都陶醉在濃濃的文化氛圍中。

“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這句《弟子規》中的名言讓我感受頗深。記得有一次,我剝開香蕉,發現香蕉上有一點點芝麻大小的黑色的東西,以爲這根香蕉已經爛了,隨手就把它丟進了垃圾桶。正巧,媽媽看到了,就生氣地對我說:“睿睿,你怎麼這麼不愛惜糧食呀。”我覺得十分委屈,反駁道:“這香蕉不是有黑掉的地方嗎,她不是爛掉了嗎?”媽媽嚴肅又語重心長地說:“事雖小,勿擅爲!這根香蕉雖然黑掉了,但它並沒有爛,只是在運送地過程中撞到了,纔會這樣,你以後遇到不會或不懂的事情時,不管它是多小的一件事,都不要自作主張地去做事!”這件事給了我很深的印象,而這句《弟子規》中的名言成爲了我的座右銘,讓我受用不盡。

誦讀並理解了這些弟子規的意思後,我們玩了一個輕鬆的小遊戲,看意思猜弟子規名言。看着樹林般的手舉了起來,我都有點兒不知所措了。我點了幾個同學的名字,他們都回答地非常流利。看來,他們對《弟子規》都有了非常好地理解和感受,我的目的達到了,這節課也在不知不覺中接近了尾聲。這是我才發現自己已經口乾舌燥,背後都有汗了呢。

第一次當小老師不僅讓我體會到了當老師的辛苦,更深刻地理解了弟子規,也讓我親近了中華文化,明白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堅定了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