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通用58篇)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通用5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通用58篇)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1

回顧歷史的長卷,有豪放灑脫的詩仙李白;有憂樂天下的范仲淹;也有文武兼修的辛棄疾……而今天我要介紹的這位詩人,他叫陶淵明。

陶淵明自小便志向高遠,希望長大後爲國家,朝廷效力。他學識淵博,天資聰穎。然而他初到官場處處碰壁,不願恭維小人,更不願爲五斗米折腰,於是毅然辭官返鄉,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有人說陶淵明是消極的,也有人說他是率真灑脫的。在當時那個追明逐利,奢靡之風盛行的東晉,陶淵明是一朵逆流而上的浪花,抨擊了當時追求榮華富貴的玩樂者。陶淵明是不幸的,同時也是幸運的,社會沒給他仕途發展的機會,卻讓他離開了那個紛紛擾擾,爾虞我詐的朝堂。在詩壇上獨闢一塊新的田園。

又有誰人能像陶淵明那樣擁有“晨光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種悠遠的境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孤傲、高潔、素雅,獨自屹立於寒霜之中,傲霜鬥雪。周敦頤說:“菊,花之隱逸者也”。菊花不與牡丹爭華貴,不與杜鵑比明豔,而是獨自傲然開放,陶淵明喜愛菊花,菊花也同樣映襯出陶淵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菊花就是淵明,淵明猶如菊。

他一生的詩篇以田園詩爲主,寫了他歸隱田園後的心境。他是《歸去來兮辭》中那個“登高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悠然自樂的詩人,同時他也是《飲酒》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隱士,更是“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的農夫。這就是身在田園,心有詩意和遠方的陶淵明。

一簇簇幽香的菊花在院子中競相開放,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泠泠的清泉在山澗流淌,這時,一位和藹的老人扛着鋤頭,向院外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步履輕鬆,悠然地走向南山。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2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古代,詩詞歌賦是最爲流行的一種藝術。在假期裏,我也開始閱讀古詩文,從中我感受到了這種藝術的美。在我閱讀的古詩詞裏,我最喜歡的陶淵明的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爲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着伴兒歸來。那裏面蘊含着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陶淵明是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他曾做過幾年小官,後因厭煩官場辭官回家,從此隱居。所以陶淵明的詩詞寫得十分灑脫,有一種不拘一格的美,讓人讀起來很舒服。他不像李白那麼浪漫,也不像杜甫那麼憂國憂民,而是十分悠閒,不問世事,因爲他已經厭倦了官吏和地位,他只想做一個普通人,做自我想做的事情。

我不只是喜歡陶淵明的詩,更喜歡他生活和性格。從古到今在官場上受排擠的人有很多,他們大多是輝煌了一時之後就一下子被貶,得不到不可怕,但得到了再失去是最讓人難以理解的。陶淵明雖然幾次當上官,但最終都辭退了,他厭惡官場上的鬥爭,相比而言他更喜歡田園的風光,雖然那裏給不了他地位權力和金錢,但他並不在意,他只需要平靜地度過一生做自我想做的事。

我喜歡陶淵明這種灑脫的生活,期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有和他“一樣的生活”!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3

最愛那凌芳傲骨的秋菊,最愛那清風微揚的香柳,最愛鄉間晨露的那一抹輕霜,最愛桃花深處的那一縷微光......

願站在山屋東籬之前,舉樽自飲,與菊共語。願穿越時間,穿越空間,看你帶月荷鋤高歌而歸,觀林海霧起,聽鳥鳴山幽。這是你的天生稟賦吧,依山戀水,性曠情達。二十九歲出仕任彭澤縣令僅八十餘日便高唱歸去來兮而還,一吐心中壓抑與不快,如決堤之水,從此躬耕農畝,隱居山間,自得其樂。羈鳥戀舊林,紛繁變幻的世界終究不是你的歸宿。看穿了世間的恩怨情仇,閱遍了人間的世態炎涼,你只願撫琴引觴,躬耕賞菊,做個隱者。

歸去,歸去,你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在那個污濁黑暗,紛紛擾擾的社會,獨你能找到心中的那一塊淨土,從容應對外界的誘惑。近墨者也能不黑,你慨然應對世俗的官場,離官爲民,爲了尊嚴,甘願受貧,不願被鄉里小兒所侮辱,更不願意爲五斗米而折腰,自享高潔,不怕流言蜚語,因爲這就是你的追求,不是嗎?

鄉間的晨風總是那麼清新,帶着雛菊的芬芳,房宅被榆柳桃李所包圍,自是隱者返自然。逃離了官場的樊籠,掙脫了俗世的羅網,你更快樂吧。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便歡然有喜,這種復歸於自然的和諧是你畢生的追求。歸隱,生命的本質在於形爲心役,釋放出內心的本真,這就是你所探求的生命價值之所在。

你一定渴求尋找到心中的聖地桃花源吧,那裏雞犬相聞,老少同樂,男有所耕,女有所織,你理想中的大同社會也是如此吧。如果現實社會也是如此的民風淳樸,怡然自樂,你或許不會選擇歸隱這條路,只可惜事與願違,於是,鄙棄官場,淡泊明志,最終,你頭也不回地走入深山歸隱處,尋求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4

提起陶淵明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會說陶淵明誰不認識不就是《桃花源記》的作者嗎古代著名詩人,誰不明白

陶淵明,東晉詩人,文學家,世稱“靖節先生”。“五柳先生”大概也是陶淵明的號吧

難道堂堂古代著名詩人就這樣被介紹完了不,關於陶淵明的還有很多很多。

我一向很尊敬陶淵明,也很想像他那樣做一個隱士,不與世俗牽連,據說陶淵明從小就滿腹夢想,博學多聞,29歲出仕,在十餘年的時間裏,幾番進退,仕途不順,最終因報復不得施展,又不肯降志辱身與仕族階級同流合污,於是辭官歸隱,過上了簡樸的農家生活

有人說陶淵明的安貧樂道、歸隱田園是迫於無奈,作爲一個封建社會的讀書人,入仕做官是根本的目標,陶淵明也選擇了做官這條路,但幾次入仕的失敗,使他不得不選擇歸隱田園的逃避方式,而我卻不這麼認爲,在我看來,陶淵明的安貧樂道、歸隱田園的思想是偉大的,因爲這是他執著追求人格價值的表現,陶淵明歸隱是與官場決裂的行動體現,他無法容忍官場的黑暗和對人性的摧殘,而選擇追求“本我”,以求保他的社會政治夢想和人格價值,這是一種崇高夢想的表現。

我十分喜歡陶淵明的詩歌,因爲這些詩歌大多是描繪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充滿了對污濁社會的厭惡和對純淨自然的熱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就是陶淵明的生活。他一個人徜徉在南山下,與菊同眠,與菊結下了不解之緣。一貫被稱爲“花之隱逸者”的菊花,讓陶淵明受到了清靜無爲、無車馬之喧的安逸生活,更讓後人明白了要爲自我的心靈而活的道理。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一位有着崇高的夢想,不慕名利,嚮往世外桃源的清高的人。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5

陶淵明,一位安貧樂道的文學家;一位擅長借景抒情的田園詩人;一位影響深遠的辭賦家;一位品質高尚的散文家……

“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和菊花可謂是有着不解之緣,陶淵明把菊花視爲自我人格的化身。菊花素雅美麗,清新淡泊的特點與陶淵明高潔的品質,不一樣於世人,不隨俗流的志趣巧妙地聯繫在了一齊,所以後人就把菊花作爲君子,淡泊俗塵,隱逸者的象徵。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的田園詩爲中國古典詩歌文學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在藝術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陶淵明將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結合起來描述清新自然的田園風光,有“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的個人情趣。

他以怡然自樂的心境,把很多農村農民的生活如實寫入詩中,如:“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些優美的農村生活圖景。可是在陶淵明的灑脫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出他內心的苦悶,如“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理也可奈何,且爲淘一觴”這證明他對世事還是沒有忘卻,儘管隱居山林,陶淵明還是無法消除心中的矛盾。

陶淵明的詩文,看似質樸、實則華麗。在其平淡醇美的言語中,充分表現了陶淵明淡泊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他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讚美;充分表現了詩人對世俗黑暗的厭惡和憎恨;充分表現詩人對完美和平的夢想生活的憧憬……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或許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陶淵明的影子,有的淡泊名利;有的嚮往田園;有的純樸清新……我們也應當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像陶淵明一樣爲社會,爲國家做出貢獻。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6

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着蓑衣的老人正在踏着歌兒回家。

夜如此靜謐,月如此明亮。這位老人的心境如此暢快,他執著於對田園的嚮往,對自然完美風光的追求。

菊,花之隱逸者也

他也曾帶着夢想走向官場,想盡自我的力量爲國盡忠報效,但他最終看清官員之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他心寒了,毅然選擇了歸隱於南山下過着自我的田居生活,也許無寬牀暖枕,也許無山珍海味,但他不後悔,依然平靜淡雅地生活着。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選擇,學會了放棄。我也更執著於自我的夢想和追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我眼中的陶淵明過着讓人羨慕的生活:早晨伴着晨露去鋤草耕作,傍晚又伴着餘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採菊品茶,悠閒地擡頭遠望南山,享受着採菊的歡樂,享受着欣賞南山美景時的閒適,享受着鳥兒結伴回巢時的溫馨。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欣賞身邊的景色,用心去體味歡樂與幸福,熱愛大自然完美的風光。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

我心中的陶淵明雖然過着幸福的田園生活,但他沒有忘記社會的黑暗,也沒有忘記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難民,他也時時在牽掛着社會,他常用詩句來抒發自我內心的情愫,表達對貧民的同情對戰爭的憎惡。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關心他人,不能只顧自我的歡樂幸福,更懂得了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心繫民生。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7

初次見你是在落英繽紛,屋舍儼然衆人皆怡然自得的桃花源。這正是你所追尋的那一方淨土,在這兒,沒有紛爭,沒有喧鬧,更沒有官場所散發出來的銅臭。有的僅是一顆寄情山水,親近自然的質樸的心。

再次與你相逢是在菊香飄逸的南山下,大朵大朵的菊花正開得燦爛,你身處市井的繁華之中,卻遠離那一份喧囂與聒噪。你自以爲心遠地自偏,可世俗的黑暗終究想你內心的光明發出挑戰。

於是,你毅然放棄了逸四海的猛志,重新轉向你所鍾愛的田園。然而,你的內心變得愈加矛盾。飲酒成了你寫作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陽光成爲了奢望,可以嘗試遠離陰影的哀傷。你的文字變得愈加深刻,茫茫塵世中你以生命的火焰燭照自己的人生里程,用杯中物消盡心中的塊壘。

歸去來兮,你感覺塵世像是一張無形的大網,牢牢的束縛了你的心,壓得你喘不過氣。如籠中的鳥兒一樣,你渴望自由,是到了該回去的時候了,曽不爲五斗米折腰的你如今是何等的興奮,淡泊的心境更適合處於鄉野之間,看到欣欣向榮的樹木和涓涓的溪流,你只有一種想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衝動。

於是。

孤身前往陶公亭,正值深秋,大朵大朵的菊花漸次凋零。陶公安在?問菊,菊卻隱去了笑容,獨向寒風······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8

陶淵明,這個讓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記》讓我認識了他,讓我知道了他內心的所向往;《歸園田居》讓我瞭解了他對官場的厭惡及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說明他是一位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詩人;《歸去來兮辭》讓我讀懂了他遺世獨立,心胸獨曠的樂觀精神。

陶淵明帶給我的都是積極的影響,給我的感覺總是那麼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爲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應該人人皆有耳聞,這也充分地體現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質。

然而,我又覺得他的一生是那麼的不如人願,因爲“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於是便有了“遂見用小邑”,做官並非是他自己的心願,但是,由於這些外界因素的所驅使,他是別無選擇。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如果讓我們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種心情該是多麼的難過。

陶淵明在歸隱田居後寫了許多以山水田園爲題的題材的詩作,他應該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寫的每一首詩或詞,語言都讓人感到很質樸、簡練。

陶淵明,他的一生不知該用怎樣的詞去描述,或悲或喜吧,這隻有他本人所能領悟到的,但是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給後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財富——文學。

他的成功和喜悅讓我們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敗和悲傷讓我們一同陪他承擔;至於他的一生中的遺憾,就讓後人來彌補他吧!“有的人死了,他卻活着”。我想:陶淵明也在其中吧!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9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我國東晉大文學家,田園詩的創始人。

陶淵明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他雖然很貧困,曾去做過幾任小官,但不願和統治者同流合污,辭官隱居,過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清苦生活,雖然有時連飯都吃不飽,但卻生活在自我的意願中,再窮。再苦也不在乎,陶醉在“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的完美生活中。他“濯清漣而不妖。”雖然隱居避世,一身簡便,但依然自食其力“種豆南山下。”依然悠然自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雖然沒有大詩人李白豪邁的胸懷,但卻同樣嗜酒,依然能夠寫出“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的千古名句,依然能夠把一片優美的田園風光和他熱愛的田園生活留給世人。

雖然他不能像曹雪芹那樣給世人留下《紅樓夢》般的長篇著作,但依然能夠寫出讓人津津樂道的自傳——《五柳先生傳》。

它不一樣於常人,是留名千古的東晉大文學家,但他更比常人嚮往那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朴實的完美生活。他雖然不能如願以償,但依然爲能夠隨自我的意願生活而安然自若。在自我的生活中沒有功名利祿,不用爲五斗米折腰,與官場上的人同流合污,沒有戰爭,沒有剝削,高興時應朋友之邀去喝酒,喝完就走,寫寫文章自娛自樂,在自我的生活中度過餘生。

他就是淡泊名利,率真放達,安貧樂道的陶淵明。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10

悠悠古今,有誰能掙脫名繮利鎖的羈絆?滾滾紅塵,又有誰能拒絕高官厚祿的誘惑?但在中國文學史上就有這樣一個人,他有官不做,樂居田園。他就是陶淵明。

陶淵明是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作爲一個文人寒窗苦讀十幾年,他也想在官場上展現自我的風采。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文人從政時進與退的原則。換句話來說,得志的時他們選擇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入世,失意時他們要做的是“笑看花開花落,靜觀雲捲雲舒”的出世。

但陶淵明走的卻是另外一條路。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使他無法忍受官場的污濁,更無法“爲五斗米折腰”,於是他便毅然辭官退隱。

也許有人會說,陶淵明是一個政治上的棄兒,選擇歸隱是無奈之舉,至少,歸隱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消極態度。但我個人並不認同,他“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可見他嚮往的是田園生活,心之所向,就跟從內心走,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完美!

他像一個離家的孩子投入母親的懷抱一樣“載欣載奔”地迴歸田園。褪去官服,他只是一介草民,他卻拒絕平庸,即使躬耕于田野之間,也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佳句。

古代詩人都喜歡飲酒作詩,他也不例外,常常“引壺觴以自酌”。於是酒成了他的朋友,菊造就了他的品性,詩涵養了他的靈魂。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11

也許人生路途中所遭遇的磨難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吧,困難的環境中總是能鍛造出人才。正是陶淵明當時的環境所迫,纔會有那麼多的好詩,陶冶着我們的情操,漸漸地征服我們的心靈。在光鮮亮麗的表面,成功的背後總會有些不如意。當有些選擇有些磨難種種浮此刻面前的時候,當我們一頭霧水、不知所措的時候。真的很羨慕陶淵明的那種悠閒自在的生活。有些東西是永遠不會隨着時間而腐朽,就像陶淵明在我們心中,留給我們的他那些高貴品質。我心中的陶淵明,他是後人的典範。

陶淵明他遠離鬧市,遠離塵囂,歸隱田園,品鄉間淡,觀風中寒菊,活得那麼瀟灑自在。看似,他好像真的沒有勇氣來應對生活得是後人的典範。陶淵明他遠離鬧市,遠離塵囂,歸隱田園,品鄉間淡,觀風中寒菊,活得那麼瀟灑自在。看似,他好像真的沒有勇氣來應對生活得不幸,可是誰又能感受的到他內心得無奈。他也有濟世的抱負,卻無從施展,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容不下這一錚錚的魏晉風骨,於是他纔會在百般的無奈中選擇出世。他背後的無奈、焦灼、傷痛誰又能真正理解。當他放棄那些官場名利的同時,他也得到了歡樂。

山清水秀,使人忘俗,他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在隱居中擁有的淡然心態、豁達胸懷。他過的那種閒情逸緻生活是多少人都向往,都一向念念不忘的。人們都欽佩陶淵明,他有着“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高貴品質;有着不與反動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他的詩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更是值得我們學習。他那份牽腸掛肚的哀愁,那些溢滿心田的美妙,似乎就是天上飄逸的白雲,永存於中華民族的上空,更是留在我們的心中……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12

漫步在歷史長廊中,看陶淵明躬耕田畝,醉臥菊叢,一間陋室卻風致高雅;聞陶淵明把酒言歡,登高舒嘯,三言兩語卻字字巧妙;悟陶淵明結廬人境,縱情山水,一壺濁酒卻滿身高潔。一個心性自然,無拘無束的陶潛,伴隨着他千古流傳的佳句,在我心中留下了不滅的身影。

他飲酒,期在必醉。五柳先生和歷史上許多名人一樣,性嗜酒。是腐朽的官場讓他擁抱自然,願在醉夢中尋求自我。他曾寫下《飲酒》組詩20首,每一首,都是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自然的喜愛,每一句,都是他真情流露的肺腑之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便是其中之一,我們似乎看到了五柳先生在南山腳下,身着舊衣,卻怡然自得的模樣。陶淵明對酒情有獨鍾,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超凡。

他賞花,獨愛秋菊。陶淵明和菊花似乎如影隨形,說到陶潛,人們便想到那滿叢傲骨的菊花。它們或是遍地金黃,又或是臨霜獨放,這難道不是陶潛最真實的寫照?典故中一說的陶淵明中年喪妻,偶得一夢,那仙逝的妻子便是那傲骨的菊花,於是陶淵明從此獨愛菊。無論是寄情秋菊,還是鍾愛風骨,陶淵明對菊花的喜愛,是衆所皆知的。一句“懷此貞秀姿,卓爲霜下傑”,盛讚菊花,菊與他,早已融爲一體。

他爲人,淡然脫俗。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他詩詞中的完美品質。“修身、治國、平天下”也曾是他少年時的凌雲壯志,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自愛,使他寧願身在田園,飢寒交迫,也不願阿諛奉承,違背心志。不管在哪裏,陶淵明始終堅持着自我,不因爲紅塵而拔本塞源。最愛那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即使在鬧市中居住,卻也能保留心中一份心靈的寧靜,這是怎樣的一種淡然?

縱然陶淵明已然離我們上千年之遙遠,但我心中的陶淵明會一向鼓舞我前進。陶淵明的品質會隨着他的詩歌,行走在路上,且行且歌唱。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13

在語文課上,語文教師用了“落寞”兩個字評價他辭官歸隱後的心境,我有不一樣的理解。陶淵明從小就深受儒家道家兩大學派的影響,逐漸的思想產生了“達則兼濟天下”和“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在家人及朋友的鼓勵下,他五次出仕。然官府的黑暗,兵禍連年不斷,根本無法實現心中的夢想。

十三年的宦遊生涯,對陶淵明來說,僅僅是一場噩夢,他的《歸去來兮辭》寫得再明確可是了。“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這是心性與出仕的矛盾;“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這是心性與世俗的矛盾;“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這是心性與時代的矛盾。既然如此,“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更何況“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呢!“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不是一時的感情衝動,而是深思熟慮後的理性抉擇。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告別仕途,戡破宦海,歸隱田園,是情之所致,性之必然。所以即便是晚年的窮苦潦倒,但內心仍是甘之如飴。所以他是幸福的。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14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清高的,驕傲的。陶淵明多次辭官,厭倦勾心鬥角的官場,而嚮往幽遠靜謐的田園生活。

陶淵明早年沒有做官,二十九歲時,因爲親人衰老、家道貧困的緣故,他出仕做祭酒,由於不能忍受官場的腐敗和黑暗,沒過幾天便辭職不幹了。州里又召他做主薄,他也是“辭不就”,在柴桑過起了自給自足的隱居生活。七年之後,陶淵明又出任桓玄鎮軍的參軍。母親去世後,他辭官奔喪,守制兩年。

後來,陶淵明又做了彭澤縣令。

陶淵明當上彭澤縣令沒多長時間,有一天,潯陽郡郡守派一個督郵到縣裏視察,縣吏告訴他:“您應當穿好衣服,束好衣帶前去拜見。”陶淵明聽後,嘆了口氣說:“我豈能爲了五斗米,就向那些鄉里小兒卑躬屈膝?”當天便辭了彭澤縣令這個職務,迴歸故鄉。

陶淵明只當了八十五天的彭澤縣令,從此就沒有再做官,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

陶淵明是生活的進取者,他不追求名利,不向往金山銀山,始終堅持一顆歡樂的心,堅持一種進取的態度,讓自我處於一種主觀完美的境界。我佩服陶淵明的毅然決然,他不被名利所誘惑,雖然他在事業上沒有取得成功,卻在後世留下良好的口碑。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15

輕輕挖開花園角落的泥土,種上三株無名無姓的草兒,悉心的澆灌。

既然草本無名,不若我爲你取個名吧!

這一株姓陶,那一株名淵,最終一株喚明。

陶——淵——明。

——題記

採菊東籬下,舉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見,唯覺香滿懷。

有心雲常在,倦飛鳥無從。

筆泄山野句,神醉酒壺空。

我們都明白,如果我們把進取的和消極的人生觀念適當地混合起來,我們能夠得到一種和諧的中庸哲學,介於動作與不動作之間,介於塵世徒然的匆忙與完全逃避人生職責之間;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學之中,這一種可說是人類生活上最健全最美滿的夢想了。

林語堂曾說陶淵明是中國整個文學傳統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時,必須沒有一箇中國人會反對。他不曾做過大官,沒有權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詩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給我們什麼文學遺產,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徹古今的烽火。

在那些較渺小的詩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遠是最高人格的象徵。他的生活是簡樸的,風格也是簡樸的,這種簡樸的特質是令人敬畏,是會使那些較聰明、較熟悉世故的人自慚形穢的。他今日是人生的真愛好者的模範,因爲他忙亂中反抗塵世慾望的念頭,並沒有驅使他去做一個徹底的遁世者,反而使他的感官的生活調和起來。因爲陶淵明已經到達了那種心靈發展的真正和諧的境地,所以我們看不見一絲一毫的內心衝突,所以他的生活會像他的詩那麼自然,那麼不費力。

陶詩所描述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可是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雞犬等等,這些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一經陶淵明重新審視,便進入了審美的可能,隱退盡了鋒芒而泛着桃花源間的落英之芳與東籬黃花秋放之味的氣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勞作雖辛苦,結果雖讓人感到無奈,但這種無所拘束的田園生活卻充滿了歡樂,充斥着喜悅。“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儘管勞動還不熟練,但充滿期望和完美嚮往的生活本身就是歡樂的。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陶詩所表現出來的憂是一種疼痛,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感。《莊子》裏有一則寓言——有一種樹,樹幹粗大卻無人砍伐。因爲這種樹做船船沉,做棺棺朽,做器器毀,做門流脂,做柱生蟲,毫無用處,所以得以保存。陶潛猶如這一棵特立獨行的樹。在黑暗的官場中摸爬滾打一陣後,深知要保全自我就要不爲任何人所用。自由的最高境界是擺脫一切束縛。所以他選擇自然作主導的田園生活,逃避疼痛。結果,肉體自由了。

陶潛,高出不勝寒,欲乘風歸去。便化龍潛回了日思夜夢的高山綠水,田園深處。

歸去來兮,倦了的陶淵明回到自我的小屋,灑脫孤傲,無牽無掛。

飲酒作樂,以琴書來消愁,你可曾想到借酒澆愁愁更愁!

坐車載舟,尋壑經丘,尋美景以排愁抒情,沉醉在這萬物復甦,自由任性的世界卻又保有一絲清明。又曰:“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說是排憂,不如說是爲自我憑添憂愁。

尋高山以放歌,是在宣泄無法再壓抑的憂愁傷痛嗎

順應自然,樂天安命,安度餘生,還猶豫什麼呢陶淵明,你是在猶疑什麼呢聽天由命,唾棄自我了吧難道是任其自生自滅

寂寞的煙花在怒放。它們寂寞的無奈,卻又不甘寂寞,不甘被人漠視,纔不斷地變幻自我的裝束,不斷呼嘯着劃過夜空。宣泄自我的不滿,憤恨!陶淵明如果見了,也會舍下那菊,來哀憐這瞬間的美吧!

縱然青史已成灰,人卻各有性,復言歸去來兮。

詩人陶淵明以生命的火焰燭照着他的人生里程,用杯中物消盡心中的塊壘,而化作一篇篇珠璣般美麗的詩章,給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更給後世的文人們留下有益的啓示。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16

陶淵明,這個讓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記》讓我認識了他,讓我明白了他內心的所向往;《歸園田居》讓我瞭解了他對官場的厭惡及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說明他是一位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詩人;《歸去來兮辭》讓我讀懂了他遺世獨立,心胸獨曠的樂觀精神。

陶淵明帶給我的都是進取的影響,給我的感覺總是那麼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爲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應當人人皆有耳聞,這也充分地體現了他自身所有的完美品質。

然而,我又覺得他的一生是那麼的不如人願,因爲“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於是便有了“遂見用小邑”,做官並非是他自我的心願,可是,由於這些外界因素的所驅使,他是別無選擇。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如果讓我們去做自我所不想做的事,那種心境該是多麼的難過。

陶淵明在歸隱田居後寫了許多以山水田園爲題的題材的詩作,他應當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寫的每一首詩或詞,語言都讓人感到很質樸、簡練。

陶淵明,他的一生不知該用怎樣的詞去描述,或悲或喜吧,這僅有他本人所能領悟到的,可是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給後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財富——文學。

他的成功和喜悅讓我們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敗和悲傷讓我們一同陪他承擔;至於他的一生中的遺憾,就讓後人來彌補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卻活着”。我想:陶淵明也在其中吧!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17

在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一個影響着自我,推動着自我前進的偶像。或許,他就像天使,在前方爲我們指路。或許,他就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讓我們獲益匪淺。我的偶像就是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誰呢沒錯,他就是陶淵明。他“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向傳爲美談。他堅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品格,成爲後世之正直文人的人生標杆。

五柳先生,他閒靜少言,不慕名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物。

是的,他就是周敦頤筆下的蓮一般的君子!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證明君子不會在黑暗、醜惡的現實中與權貴同流合污;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說明君子是正直的人,不會被世俗與權勢所折服。君子他只想永遠的像蓮花一般清純,不被環境所染指。君子對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獨特想法,更證明自我要在黑暗的現實中保留尊嚴而不被踐踏。

君子對蓮的態度和認知使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人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能低頭,做人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則,在困難面前應昂起頭,挺直腰勇敢的往前走,要活得有尊嚴。

先生“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更讓我明白了擁有金錢不等於擁有一切,金錢,名利,富貴並不代表一切,唯有學識才是我們的全部。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18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是陶淵明留下的不朽詩篇。陶淵明是南朝有名的田園詩人,他的詩和散文大都在歌頌自然,諷刺社會。他對那爭名奪利的世界採取隔離與冷漠的態度,令所有人都印象深刻。對我來說陶淵明不僅僅是一名文學家、詩人,更是一位有骨氣、有膽量、有豪情的偉大人物,他嫉惡如仇,厭惡黑暗的官場,不屑與那時代官場之人同流合污,只求迴歸自然,潔身自好。我對他的印象最爲深刻。

陶淵明生於敗落的官宦世家,他從小有豪情壯志,立志爲國奉獻。但身居官場後,他看見那裏面骯髒污穢、殘暴不公。社會的腐朽令他悲憤不已,可他無能爲力,他厭惡官場的黑暗,憤然辭官,隱居田園。便有了婦孺皆知的“不爲五斗米折腰”。田園生活貧苦而清淡,但陶淵明樂在其中,正如詩仙李白所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陶淵明便在這清貧自在的田園生活中度過了餘生。陶淵明,離我很遠,卻又似乎是一個老朋友,我熟悉而又陌生,《桃花源記》使我認識了他,明白他內心所向往的生活;《歸田園居》使我瞭解他,他不羈的性格,對官場陰暗的厭惡和對大自然的嚮往;《不爲五斗米折腰》我看到了他的高傲,遺世獨立,正如他畢生所愛的菊花,像個不與世俗爭奇鬥豔的隱者。

陶淵明的品質如此高潔,但他的一生是那麼不遂人願。家道中落、國家腐敗,年少壯志的他看到了社會的陰暗面,心中悲傷憤怒,卻又無可奈何,只能獨自生活在自我的“桃花源”裏,帶着疲憊的身體和充實的靈魂,以及淡泊名利的心走過無數春秋。

陶淵明的心願固然完美,但他所向往的“桃花源”終究不可能實現。一味的逃避世界,逃避事實,而不去改變只會落得“菊之愛,陶後鮮有聞”的悲慘境地,但陶淵明不屈權貴、淡泊名利的優秀品德值得後人傳頌。

陶淵明,你正如一朵盛開的菊花,不似牡丹富貴,不似梅花高傲,也不似桃花絢爛,你平靜、淡然,猶如爲天邊的啓明星,永遠閃爍着光輝!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19

你在東籬下采摘着菊花,悠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你肩扛鋤頭,踏着月色,穿行在田間的小路中。

你推杯換盞,只願一醉方休。

……

你也曾像那些熱血青年一樣,有着一腔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漸漸的,官場的黑暗澆滅了你的熱情,但沒能腐蝕你的心靈。最終,你看清了這一切,從黑暗中摔倒又爬起,義無反顧地摘下烏紗帽,歸隱於南山之下。你“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每日也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雖“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卻依舊在這樣的環境下“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偶爾爲天下蒼生百姓感到惋惜,“造飲輒盡,期在必醉”,但願長醉不復醒,從而暫時擺脫那個紙迷金醉、不見天日的世道。有時詩興大發,揮灑筆墨,膾炙人口的文字和着豪興躍然紙上,又是一篇恬淡悠閒的千古佳作。歸隱,是你最好的生活方式,至少這樣,你更歡樂,你願無違。

我羨慕你的生活,但更敬佩你的人格。我常常不明白自我究竟在追求些什麼,而你的目標卻是那樣的堅定與明確——心中的那份淡然和超脫。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你學會了選擇,學會了放棄,執著於自我的夢想和追求。一身傲骨,更灑脫豁達不羈。

歸隱生活雖艱苦,你卻依舊樂觀,“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隱士精神了吧!

我眼中的陶淵明,在濁世之中不忘初心,也定能得始終,不是嗎?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20

我是一棵普通的柳樹,但因爲他,我變得不普通。

沒記錯的話,第一次見到他是在深秋時節。雖是秋天,卻已有一絲冬意。颯颯秋風似如刀割。捲起一片接一片枯黃的葉子。寒氣瀰漫了整個山坡。

他朝我走來。穿着一身單薄的打着補丁的衣服。揹着一身行囊,掛着個破破爛爛的酒壺。他取下酒壺,抿了一口。說道:“柳兒,這一口,敬你!我就要去彭澤當縣令了,待我有所成就,就把你接到我身邊。”說罷,他把酒灑在我面前。我搖了搖枝條,他揮了揮手。

風,愈刮愈烈;他,越走越遠。

過了好多天後,雪,驟然而下。漫天飛舞,大地裹上了白衣。慢慢地,雪停了。一道熟悉的身影,距我越來越近。我感受到了,是他!他衣着比上次見他略微厚了一些,可是依舊弱不禁風。他走到我跟前,拂去了地上的雪,坐在那裏。一秒、一分,終究無語。我從她臉上看到了失望和落寞。

良久,他嘆了口氣,彷彿想通了什麼似的,隨之離去。這是我第二次見他。

春夏交替之際,我離開了山坡,他把我載到了他的院子旁。院子堪稱破舊,裏面的東西可想而知。而他卻一副安然自若的模樣。

從旁人口中,我漸漸得知了,他叫陶潛。人們說他很會作詩。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摸清了她的生活作息。一日中,有半日是在讀書,後半日時而作詩,時而喝的酩酊大醉。三餐毫無規律。簞、瓢擺在院中置之不理。在常人看似不正常的生活中,他卻過的頗有滋味。

在他眼中,或貧賤或富貴,終究一樣。我十分敬佩他的這種精神。率真自然,淡泊名利。

也許他其實很普通,但在我看來,他並不普通。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21

在別人的眼中,陶淵明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東晉詩人,可是在我的眼中,陶淵明就是一位值得讓人讚賞的愛國之士。

陶淵明雖然僅有着平凡的一生,可是沒有哪個人會明白他會造就如此傳神的詩篇。令人敬佩的是,他不圖錢財更不爲名利。陶淵明當官時,他僅一百多天便辭去所有官位,從此歸隱田園。從陶淵明的種種表現中顯然表達出了對東晉王朝的強烈不滿,他以他特有的方式與官府作鬥爭,田園生活也成就了他的田園詩,使陶淵明成爲歷史中的田園詩人之祖。

陶淵明對國家、社會的不滿顯現於他的詩文之中。比如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就單單從一個漁人因捕魚而造訪桃花源的文章當中,就可清晰的反映出陶淵明反對當代社會的黑暗與對世外桃源的自在生活所向往和憧憬。再來看看他的五首《歸園田居》,陶淵明對國家現狀的不滿、擔憂和歸園的迫切、期待,都表現於字裏行間:從“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中看出他對因世間之亂而倍感憂傷;從“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中便能夠看出他的歸園之切;又從“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中透露出對國家復興的期望而嚮往……不僅僅如此,陶淵明身上還有許多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弘揚。

陶淵明確實是一個詩人,他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詩人,他更加是一個明辨是非的智者,他的詩表達出了他對自我國家的擔憂與憤恨。爲了批判黑暗的當代社會,陶淵明寫了無數的詩與文章,從而發泄自我的不滿,並且對那種安定和諧社會的嚮往。他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完美生活的嚮往,恰好源於他深深地愛國之情。陶淵明擁有着的敢於鬥爭與維持正義的志氣是沒人能夠改變的,他以如此頑強的愛國與反抗之志,是歷史長河中所有人的模範與標杆,正是因爲這種精神所在,才鑄造了華夏民族的精神!

最終,我想再次強調:不管在別人眼中是怎樣去看待陶淵明,就算別人說他只是個詩人罷了,說他只是個普通人罷了,也不會改變我對他的看法。這,就是我眼中的陶淵明!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22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

流雲伴着坎坷飄過清幽的山澗,風雨攜夾滄桑掠過古老的年代。東晉——一個風雨飄搖,亂世紛雜的歷史片段。壯美的宮殿,無上的皇權,個人的壯志滿懷僅似一蜻蜓點過湖面泛起的漣漪,黃龍褂的蒼穹下,似乎並沒有什麼能夠騰起壯闊的波瀾。歸隱途中的元亮,你的失落與無奈又何止一恨字了得?你“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壯志還沒有離弦馳騁,就已湮沒於一聲無以名狀的“歸去來兮”。“世與我而相違”,市廛的喧囂只在眼中投下失落的陰影,你毅然駕車遠去,一路塵土飛揚,並無一人舉酌相送,也曾幻想,更曾迷離,或許還有布穀鳥的吟唱未央……

晨露,清酒,鳥鳴,詩意的田園生活如一隻曼妙而又深遠的驪歌,元亮你沉醉於它的音符,陶冶於它的旋律。種豆南山,採菊東籬,望斷天涯,心遠地偏。隨心而遊的你並沒有刻意僞裝,卻贏得了身後一字靖節的高風亮節,隨遇而安的你只做本色自我,世後人卻流傳了不爲五斗米折腰的佳話於世間綿遠流長。你的心境照亮了黑暗的仕途囹圄中人,你的夢想幻化成了千百年文人雅士追尋的目標。一切的一切,元亮你都在恣意間揮灑,無意間流露,人如其生平,你生活得自然灑脫,無拘無束,卻也桀驁不羈,暗含幾許惆悵。曾記否你“撫孤鬆而盤桓”,並沒有忘卻百里青山之外百姓的疾苦,你孤單並非因爲你不歡樂,只是無相與者,你感慨於亂世不隨人意,夢想不稱現實,於是你勸人“一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於己你“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夢想並非你所拋棄,是亂世不容你一盞明燈,高風亮節。事後,不需思慮,無需慨嘆,你融入自然,逢客必飲,有酒必醉,醉於山水,更醉於心。春及則種,夏至則耕,秋來則收,冬來則閉門自賞風景如畫。一室之內,多日感受,你更名一字潛,是潛心,抑或是潛於世俗之外,或許僅有那日你檐下的鳥兒瞥見了那一瞬你面部的光華,然而幾千年的輪迴,東晉的鳥兒飛斷了羽翼也到不了如今的年代,那個

時代的記憶僅有隨風消遣,埋藏於時光的車輪匆匆,終僅有“陶潛”二字出土,留給後人無盡的景仰與浮想。

十載一輪迴,生命的光華經不起時光的侵蝕與打磨,不論你如何超然於世,依然會嘆於“感吾生之行休”,亦或許是你真的超脫了凡人對於生死的遐想與恐懼,早於你有生之年便有“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的豁達。真的是生如夏花,死若秋水,平靜得原於自然,歸於大地。

縱覽你一生清貧,詩般的生活入夢,你的形象卻也一樣高大,同樣迷離。後人的眼光還不足以承載審視你一世的光環,稚幼的眼中你永遠是亙古的英雄!滄桑的古老遺留下不變的客觀,而不一樣的年代又有不一樣的論斷,你定格在古老的東晉,而在我狹小的部落格中賦予你的是無限的景仰。我眼中的陶淵明,只一詞心境纏繞了一生的瀟灑旅途。

我眼中的陶淵明,心境如其人,千年之嘆於陶潛五斗詩魂!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23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歲月從指縫間溜走,不覺容顏老去,而我心中的陶淵明依然如故。

陶淵明是才華橫溢的。《晉書.陶潛傳》曾有記載:博學善屬文。而蕭統的《陶淵明集序》這樣評價他:其文章不羣,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衆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不疑有問。衆人皆知陶淵明博採衆長,他的智慧有如皎潔清涼的月光,緩緩傾瀉在詩歌的花蕾上,爲詩歌增添風采。如果說水是生命之源,那我心中的陶淵明便是詩歌的使者。他引領着晉朝的文人攀登文學的高峯。

陶淵明是傲骨冰心的。唐有李白憤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而晉有陶潛不爲五斗米而折腰,他的品性是高貴的,他的靈魂是堅貞的。他也有滿腹志向。“大志濟於蒼生”便是他的夙願。更有諸多文章可追其印跡,如“潛少懷高尚”“語時事則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他滿心熱情,卻被俗世擊得粉碎。他寧願放棄,也不願像某些人一樣苟顏於官場。在世人眼裏,他是怯懦的。可又有誰能看出他內心的堅持。他以心爲筆,以血爲墨,才換來了中年時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他不貪圖權位,所以當他的人格、心志遭到侮辱時,他便不顧一切,如一株梅花,傲立於霜雪中。

陶淵明是悠然自在的。在經歷了幾度東風,幾度飛花後,他的胸襟更爲豁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便是對他生活境界的寫照。許多人一生都無法尋得的“桃花源”,卻在辭官歸隱後,在心靈深處尋獲。放下雜念,忘卻官場的失意,迴歸自然寧靜的生活,在落英繽紛的桃林中高歌;於春光融融的時日,在田裏勞作;在晚風習習的夏日裏撫琴;在滿天星輝的月色裏賦詩……無不透着閒適的氛圍,讓人心生沉醉。

我心中的陶淵明,他才華橫溢,傲骨冰心又悠然自得。他的博學,他的孤高,他的怡情就如這柔柔的春風,吹拂着我們的靈魂。夕陽西下,放眼遠望,滿目青翠。靜靜的,輕輕的,是你走進我的心裏來了嗎?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24

沒有繁忙的政務,沒有世俗的煩憂。不慕榮華,盡享田園。這正是陶淵明的寫照。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便是陶淵明的作風。每當紅日初升,他手捧詩書。吟詩作畫,談天論地。“不慼慼於貧貴,不汲汲於富貴。”他愛喝酒,喝酒也有別具一格的作風。朋友請他去喝酒,去了就喝,喝完就走。只求開心瀟灑。這便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田園詩人。

早出晚歸,在月光的追隨下——“帶月荷鋤歸”。早晨的露水沾在衣服上感到清涼與舒服——“夕露沾我衣”。過着這樣的生活只求“但使願無違”這難道不是人們想要的美好生活嗎?

遠離塵世,隱歸田園,看花開花落,陶淵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藍天中的白雲,像大海中的魚鱗。一簇簇悠悠香菊在院裏靜放。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這時,一位老人拿着鋤頭,提着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閒的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

悠悠香菊與他爲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閒暇時,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細細品味;農忙時,便與菊花相枕相依,樂在其中。

過陶淵明一樣的生活,可以看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過陶淵明一樣的生活,可以看到“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過陶淵明一樣的生活,就像孔子所說:“何陋之有?”

生活中帶有寧靜;內心中含有恬淡;體會悠閒自在的生活;品味生命的美好。像陶淵明一樣超凡脫俗;像陶淵明一樣悠閒自得;像陶淵明一樣安貧樂道;過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每日耕田,飲酒,吟詩,享樂。無時無刻不在表露着自己的真,真無愧於你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的瀟灑,清明。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25

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一座山,他一直在我的記憶裏是模糊的,不可能清晰而美妙,只是一直沒有去發現它,直到有一天,我終於明白它的真諦了。

它的名字叫陶淵明。

它是一個孤兒院,院裏的人們都稱它爲陶淵明。

那是個陽春三月,院裏一大片的花都在悄悄綻放,那麼多姿多彩。那些花兒的花瓣,是那樣的細,那樣的小,那樣美麗。

一陣風吹過,花瓣紛紛落下,像是在翩翩起舞,那麼柔,那麼優雅,那麼動人。

在一個花香氤氳的季節,有一位老人正在院落裏散步,看着他的老伴,不禁感到十分欣慰。

他的老伴,也是一位年邁的老人,院子裏的人們都喜歡圍着他的小院。

院子裏的人們都很喜歡陶淵明,他總是把一些好東西放在院子裏,一些大人小孩,小孩們都喜歡圍着他的院子轉悠一下,那些大人們都喜歡他,院子裏的人們一起玩耍,一起笑,一起說說話,好不熱鬧。

院子裏的人們,都喜歡陶淵明,他是那個年代最聰明的。一次,院子裏來了一些大人,小孩們也來玩耍,大人們都很高興,小孩們都很高興,院外的人看到他,都很高興的樣子。

院子的人們都很高興的樣子,院子裏的人們都很喜歡,院子外的人們都很喜歡他,院子裏的人們都喜歡圍着院子的人們。一些大叔,大姐,大嬸,還有大姐,都喜歡他。

院子的人們都很高興,院子裏的人都喜歡,院子裏又有什麼好玩的呢?

院子的人們,都喜歡把自己院裏的人都拿在手裏玩,院子裏的人們,都愛圍着他們,院子裏的人們,都喜歡你的院子裏。

院子的人們,都喜歡,院子的人們,都喜歡,院子裏的人們,都喜歡,院子裏,我喜歡的不再是那個院子裏的人們,院子裏的人們,院子外的人們。

院子裏,有一個人,他,總是在我們感到無聊的時候,和我們一起看看書,一起做遊戲,一起做遊戲,一起看電影,一起睡覺。

院子的人們,喜歡一個人,院子裏,有一個小院子,院子裏有一個人,院子裏的人,都喜歡,院子裏充滿着陽光,院子裏,有一個小女孩,她叫陶陶,一個平凡的小學老師,一個平凡的老師,她是我心中的太陽,我在這裏,感受太陽的溫暖,太陽的偉大。

院子裏的人們,是我心裏最敬佩的人,也是我心裏最敬佩的人,因爲他們是我心裏最敬佩的人,最崇拜的人。

這個院子裏有許多花,每一朵都很美麗;院子裏有一個小院子。每一朵都很漂亮;每一朵都很漂亮。在院子的中央,有一個小小的花壇,每一個小花壇,花壇,每一個人。

院子裏的人們,是那麼的淳樸,樸實。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26

我站在那南山下,看那殘陽染紅的半片天地,我在看,看那漫天的雲捲雲舒;看那夕陽的無限美好;看那飛鳥的雙宿雙棲。

鼻翼間圍繞着淡淡酒香,朦朧的月色下,我看見了滿布青苔的青石板,歪斜的籬笆,一絲亮光在破舊的草廬顯現,穿過那盈盈月光下擁簇的菊花,推開“吱呀吱呀”的門。呀!這是陶淵明的世界。

我看見你對酒當歌,笑得瀟灑自在,我看見你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我知道你不爲五斗米折腰,不願在那爾虞我詐,追名逐利的官場裏生活,你鄙棄官場隱於茫茫人海中。你那高潔純粹的身影深深的鐫刻在了我的心中。

我欲問君,可曾悔過?君不答,卻意已明。想必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想起你虛構的那個世界——桃花源。陣陣歌聲彷彿天籟,老人小孩歡樂無憂的畫面在眼前浮現。多麼愜意!多麼自由!那令人嚮往的世界如同水中月,鏡中花,可觸不可得。你懷着一顆純潔真摯的心,在那黑暗動亂的時代,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着實讓人羨慕不已。

天邊漸漸泛白。草廬結了點點白霜。在看那屋外,已是芳香盈盈,開滿了高潔而又淳樸的秋菊,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的眼倒影着這山光水色,微風拂過,吹起你滿頭白髮,攪亂了一窩淡黃。這一刻你與自然融爲一體。你的一生追求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田園樂趣,你開創了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田園詩派。我在你的詩裏彷彿看見了那鳥語花香,春暖花開的一幕。讀到你的詩,再焦躁的心,都會被漸漸撫平。

你從我的世界裏走過,每當我焦躁不安總會想起你的身影,那顆在淤泥中打滾的心,就會被慢慢洗淨,取而代之的是平靜與積極。是你讓我變了,變得積極向上,我開始過好每一天。我開始執着勇敢的去追求我的夢,因爲你,我相信,我的夢想不僅僅是夢和想。

陶淵明你是我心中的淨土,是那夢中的淡淡花香。

陶淵明你隱了身,只是不想汲汲於富貴,只是不想爲五斗米折腰,只是不想滿身銅臭而保持文人應有的清高。退一步海闊天空,你的退,退成了隱逸之先宗,開創了中國隱逸文化的流派。你的菊花香不僅在我心裏,還在中國文化的長河裏。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27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人稱其爲“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他的詩多描寫田園風光,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進入仕途。陶淵明二十歲時就開始了自己的遊宦生涯,但他漸漸看透了,厭煩了官宦生活,最後“不爲五斗米折腰”,解印辭官,過上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陶淵明的一生似乎與菊花有着不解之緣。北宋的周敦頤曾在《愛蓮說》中寫道:“晉陶淵明獨愛菊”“菊之愛,陶後鮮有聞”。那麼陶淵明爲什麼這麼喜歡菊花呢?

首先,陶淵明的原配妻子陳氏十分喜歡菊花。陳氏去世之後,陶淵明思妻心切,又在夢中見到了妻子。陳氏告訴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淵明醒後在牆角見到一株茂盛的菊花。從此,他便愛上了菊花。

雖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證實,但在歷史上陶淵明與妻子的確恩愛有加。陳氏死後,陶淵明還特地寫了《閒情賦》來追憶亡妻。一向瀟灑,豪放的陶淵明也會爲兒女情長所困,可見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詩人。

其次,菊花有着隱逸的氣質和孤標傲世的性情,它“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菊花不像牡丹那樣富貴,不像玫瑰那樣妖嬈,不像桃花那樣美豔,它只在深秋默默開放,這正是陶淵明的精神追求。

古代人讀書爲了做官,而陶淵明卻想遠離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種豆南山下”得田園隱居生活。在他所描繪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或許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會。可惜他生不逢時,在那個年代,這個願望不可能實現。

陶淵明一生安貧樂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灑脫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個瀟灑的背影——可敬!可嘆!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28

淵淵博學,明明之理,好一個陶淵明!

初識陶淵明,是在學《桃花源記》這篇課文的時候,陶淵明,陶淵明……細細呢喃這個名字,總有股莫名的熟悉感,好像似曾相識,也許是在哪篇文章上看過;也許是從老師口中偶爾聽到過幾次,隱約覺得他是一個博學之人吧。

學完《桃花源記》,我不禁笑然,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才能描繪出這樣一個似仙境,宛瑤池的世外桃源?是他的淡泊,是他的灑脫,是他的不羈!

又識陶淵明,是在這篇清新淡雅的詩中——《歸園田居》。他遠離塵世,歸隱田園。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空雲捲雲舒,過着清逸、自由的生活。“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毅然選擇歸隱,不再徘徊於醜惡的官場之中,願扛起鋤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即使“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心中亦是坦然;即便“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也是“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再逢陶淵明,便是這篇《五柳先生傳》了。又讓我見識到了他的淡泊,他的清明,他的豁達。當時在那個昏暗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在追名逐利,唯獨他出淤泥而不染,不隨波逐流,潔身自好。“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卻也能安貧樂道,自得其樂,飲酒賦詩,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陶淵明的淡泊清明被世人所傳頌,他那種恬淡、閒逸、人與自認合一的隱逸生活境界更是大家所向往的。所以纔有了孟浩然的崇拜;白居易的敬仰;杜甫的欣賞;纔有了李白的仰慕:“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慄裏,一見平生親。”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29

他從小受儒家學說的影響,有着爲民謀福的志向,爲此他出仕做官,但不過只是參軍,九品的小官。而後做官也是被生活所迫,便道出:“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對仕途的厭惡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使他寫出:“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而在《飲酒》、《雜詩》中他說:“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少時壯日厲,撫劍獨行遊。”說明他一開始就有隱居脫世的想法。

他過着安適的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在這,爲生活他也不忘:“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爲此他無怨無悔,“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他開墾的荒田使他的一家走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但好景不長,一場大火使他一貧如洗,幾畝荒田,幾間茅草屋就這樣消失了。他曾說:“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而他又“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爲此“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他雖說家貧,但仍保持“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他在去世前的兩個月,寫下相當於告別詩的《輓歌》其一、其二、其三,更是在《輓歌(其一)》中寫下:“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爲人,今旦在鬼錄。”爲自己歸天已經做好思想準備。而他又在《輓歌(其二)》和《輓歌(其三)》中抒發對死亡的感慨與虛想。

他死去之後首先是他的好友——顏延之,爲了紀念他,寫了《陶徵士》。“靖節先生”的由來也就是他的好友給予他的稱號,他的田園詩則更受樑朝太子蕭統的推崇,可謂愛不釋手。就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北宋的王安石、蘇軾都是崇拜他的文豪,愛國詩人辛棄疾在《念奴嬌》中:“須信採菊東籬,離情千載,只有陶彭澤。”給予陶淵明最高的評價。

陶淵明,他永遠是世人心中真正的隱者。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30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歸隱後的悠閒自在;“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是陶淵明歸隱後的輕鬆愉快。詩中句句描寫的都是他厭惡官場污穢,返自然的喜悅,可他真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嗎?他真是因爲厭惡官場而歸隱?終究是他本身所決定的,他無法適應官場,無法改變自己去適應世俗。天津固然是倔強的,卻是一味錯誤地倔強,歸隱後“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哪裏是輕鬆,哪裏體會出喜悅與自由,無疑是爲自己的失敗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

陶淵明壓根就是一個失敗之人,他不懂得去適應世俗,一個成功之人必定是因世俗的變化,時代的變遷去改變自己,順應社會發展,陶淵明不過無法適應世俗的變化,無法在社會中生存,因此,辭官歸隱,過着他口中的田園生活。辭官歸隱,不過無法適應社會被迫所做的決定;歸隱夠輕鬆與喜悅,不過無奈之下對自我的安慰與慰藉;哪裏有“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不過失敗的藉口。

陶淵明,一個失敗之人,一個真真正正的人生失敗者。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31

滿山遍野的菊花,繞入白雲間醉人的暗香,一襲青衫,洗盡了所有的鉛華。陶淵明,我透過歷史層層的迷霧,想探尋你那獨立的內心,駕一葉小舟,駛入你飲酒的河流。

你有出衆的才華,挺立的傲骨,更有實現自己志向的遠大抱負,卻選擇隱退;你曾多次在詩歌中表達自己的理想,抱負,卻不願再去奮鬥,而選擇退縮,渴望過着平淡的日子。你不願爲五斗米折腰,人未滅,心已死。你隱沒於菊香之中,嘆息亂世的罪惡……放開歷史的束縛,在茫茫人海中我與你邂逅。陶淵明,你降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父早逝。你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的宏圖大志,卻又嚮往山水之美,田園之樂。

落英繽紛,桃源深處。一個衣着樸素,器宇不凡的人,緩緩走過,一陣風襲,滿樹桃花飄搖着。頃刻間,落下一樹芬芳,遍地芳華。你渴望着桃花源裏平靜安詳的生活。《桃花源》桃林之美使我眷戀,民風淳樸使我感動。這裏沒有剝削壓迫,勾心鬥角,人人安居樂業,和睦相處。也正因如此,你將一腔熱血埋藏內心深處,將對寧靜安樂思念寄託筆下。

陶淵明,你化作世間萬物從我身邊飛過,輕如風,翩舞如蝶。憶往昔,你有飲酒東籬的悠然遐思,你有歸隱田居的辛勤忙碌。我慶幸與你的邂逅,我眼中你最美!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32

陶淵明令我最愛之處可能最初是因爲他不肯“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的品質吧,那種潔身自好的精神,在這當下,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如此這般。人們被金錢、權利、地位衝昏了頭腦,矇蔽了雙眼,沉醉在慾望的世界中無法自拔,很少人能你陶淵明一樣“性本愛丘山”,而且隨民所欲,任心去信。有着對於人生的超然態度,追求自由,崇尚獨立的心態也讓我爲之敬佩。

陶淵明愛自然,順乎自然,也愛自已,他不願違心地去做一些不願意做的事,強求爲難自已的本心,也不會去折磨自已的心靈。我想,這樣最好。他就像一顆種子,洗心則淨,活在繁花綠葉當中,逍遙自在。世俗的烏煙瘴氣絲毫不影響他是明志,名利其實不足爲道,在他眼中,可能早已卑微到塵埃裏去了,因爲只有心靈的純淨纔是最真實美好的,纔是人們值得去追求的。白白一遭落入人世間,難道就是僅僅只爲了名與利嗎?有時想想真的不必要。真、善、美這些事物纔會在凡世留下芬芳,鋪灑溫暖。

想做的一些事趁着光陰還早,快點行動;想說的話對着自已最愛的人,早些出口。不要讓外界的紛擾,誘惑擾亂你的心,你的內心深處最想成爲怎樣的人,那就怎麼去做。哪怕會使你傾家蕩產,在我看來,不足爲過,起碼你做過了,不再留有遺憾。不要顧及太多,不要再給自已找任何無關緊要的藉口。

做一個精神上的貴族吧!大膽地追求自已想要的,不需要原則、規定、框架,一顆真摯的心,足矣。

一個人可以汲汲而生,但不能汲汲而終。哪怕你不能給後人留下些什麼,總要活出自已的精彩,享受這一過程,那,人生其實也就圓滿了。我們做的我這多,爲了什麼,不就是讓自已開心,獲得一份真實的感受嗎?這樣的淡泊坦然,以欣賞的態度,一一平淡看過,走過。

既然來了,那就做好個自己想做的人,做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太多人已經被名利折磨成精神上的傀儡,肉體還在,卻彷彿沒了靈魂,任金錢左右,渾然成了拜金一族。

歸隱田園的陶淵明,找到自己想要的昇華,筆下的真性情令我動容。即使家境貧寒,也決意不再答應做官。

雖然,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人不向往大自然,沒有人不熱愛樸素的生活。

然,這些,只有陶淵明做絕了。

也許是天性所致吧,他的生活習性本身就是他最寶貴的財富,他的飄逸灑脫,在今天,也仍能從他的文字中體味一種隱逸之美。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33

在勞動的浸泡下,在菊花的浸潤下,陶淵明的詩文,生機蓬勃,透着一股空山新雨後的青草味,給人幽然有安靜的印象,每次想起陶淵明的詩句,心靈上再一次與他相遇。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官場的熙熙攘攘,絡繹不絕,對名利的追逐,對富貴的渴望,與陶淵明心心念唸的仕途格格不入。曾祖父陶侃給陶淵明種下了一個“入仕”的夢,29歲的他第一次走出了書齋,可憐王羲之的次子一心練道;40歲的他最後一次做官,但終爲“不爲五斗米折腰”的信條所辭官。就這樣,五次的做官,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重新走入,需要勇氣,也需要情懷。只有極致的情懷才能讓一個在一次次的放棄中不斷堅持。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終究是屬於自己的。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終於還是回到了自己的東皋,這裏或許才真真正正的屬於他,四十二歲,開始努力經營自己的後半生。他的外祖父孟嘉在他心中也種下了一個“不羈”的夢,或許這纔是陶淵明心底的聲音。李白曾寫過“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陶淵明外公的典故也曾讓李白喜愛。可李白的灑脫是狂傲,陶公的灑脫是堅守。一方宅院,一把鋤頭,一張方桌,幾位鄉鄰,在這裏,陶淵明耕作着,單純着,也快樂着。“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心靈一次次的被山水洗滌,“性本愛丘山”,本性如此,夫婦何求!

只需一壺酒,何問來者誰?大詩人終究還是離不開酒的。“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陶淵明定是與人相談甚歡;“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酒酣,彼此去後院蒐羅喜歡的蔬菜,水果,無心政治,一身輕鬆。劉伶對書童說的的一句“我醉死在哪裏,你埋我在哪裏”,深得陶公之心,於是,任真若此,“我醉欲眠,卿且去”。我的熱愛無關他人,真正的從心,真實的存在。

在面陽坡曾遇見陶淵明的墓地,才真正明白“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閒止”的心意,也更深刻懂得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致。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34

沉浸在勞動和菊花中,陶淵明的詩充滿了生機和雨後空山草的氣息,給人一種寧靜的印象。每當我想起陶淵明的詩,我就在心裏再次遇見他。

"問你爲什麼不能,你的心離你很遠。"官場的喧囂,川流不息,對名利的追求,對富貴的渴望,都與陶淵明所珍視的仕途格格不入。曾祖父陶侃爲陶淵明種下了當官員的夢想。29歲時,他第一次走出書房。可憐的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獻身於道教。40歲時,他最後一次擔任官員,但最終因“不要屈服於五蒲式耳大米的重量”的信條而辭職。這樣,當五次官員需要勇氣和感情,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次又一次的重新進入。只有懷着極端的感情,我們才能堅持一個接一個地放棄。

陶淵明終究是屬於他自己的,因爲他“讓鳥兒愛上了古老的森林,讓池塘裏的魚深思”。“在種植豆子的南部山區,草里長滿了豆子,幼苗稀少。”陶淵明終於回到了自己的高東,也許他真正屬於那裏。他42歲了,開始努力管理自己的生活。他的祖父孟佳也在他心中種下了一個“不羈”的夢,也許這就是陶淵明心中的聲音。李白曾經寫道:“當一個人陶醉時,可以看着風把自己的帽子吹落;跳舞時,人們喜歡讓人們在月球上生存。陶淵明祖父的典故也曾使李白深受喜愛。但李白的灑脫是高傲的,陶公的灑脫是堅守的。一所房子、一把鋤頭、一張方桌和幾個鄰居。陶淵明在這裏耕耘,簡單而快樂。"清亮的歌聲驅散了新的聲音,綠色的酒散發着芬芳."靈魂一次又一次被山川沖刷。“性是秋山愛情的精髓”。自然如此,夫妻想要什麼?

就一壺酒,爲什麼問新來者是誰?畢竟,偉大的詩人離不開酒。“老朋友們很欣賞我的興趣,幫我提壺,”陶淵明一定和別人談得很愉快。“故意在我的花園裏喝春酒和採摘蔬菜”,酒很美味,他們去後院收集他們喜歡的蔬菜和水果。他們對政治不感興趣,而且很放鬆。劉玲對書童說:“我醉死在哪裏,你把我埋在哪裏?”,這深深地印在了陶工的心裏。因此,如果任真這樣說,“我醉得睡不着,但我想去”。我的愛與他人無關。我真的跟隨我的心靈而存在。

在我真正明白“住在二等城市,享受人生”的意圖之前,我在綿陽坡遇到了陶淵明的墓地。我也深深體會到了“東籬下摘菊花,南山悠然見”的感覺。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35

滿山的菊花,包裹着白雲中醉人的芬芳,穿着藍色的襯衫,洗盡了鉛花。陶淵明,穿越歷史的迷霧,我要探索你獨立的心,駛入你飲酒的河流。

你才華出衆,傲然挺立,有遠大的志向去實現自己的抱負,卻選擇了退休;你在詩中多次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卻不願意再去抗爭,反而選擇了退縮,渴望平淡的生活。你不想爲了五桶米低頭。在人死之前,你的心已經死了。你埋在菊花的芬芳裏,感嘆亂世之惡,放下歷史的枷鎖,我在茫茫人海中遇見了你。陶淵明,你出身貧寒,父親早逝。你有很大的野心,想贏得眼前和身後的名聲,但你嚮往山河之美和鄉村的歡樂。

迷失在背景裏,深深的在桃源裏。一個衣着樸素,相貌不凡的人慢慢走着,一陣風打在樹上和桃花上。一瞬間,一棵樹芳香四溢,遍地開花。你渴望在桃花源過平靜的生活。《桃花源》桃林之美讓我留戀,淳樸的民風讓我感動。沒有剝削壓迫陰謀詭計。大家安居樂業。因爲這個原因,你把激情埋在心裏,把對和平與幸福的思考寄託在筆裏。

陶淵明,你像世間萬物一樣從我身邊飛過,像風一樣輕盈,像蝴蝶一樣飛舞。回憶往事,你有暢快飲酒的心思,你有歸田的勤快忙碌。很高興認識你,你是我眼中最美的!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36

我不記得第一次聽到陶淵明的名字是什麼時候,我只記得我知道他是一個詩人,一個田園詩人。

曾經我以爲我懂陶淵明,但總覺得他不盡如人意。別人自帶酒給你喝,他卻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喝的很漂亮的時候對別人說,我走了,你自便。多麼任性的陶淵明,你可以少關心名利,多多少少關心一下別人的感受。我以爲我六歲就懂陶淵明瞭。

再一次,我覺得我理解陶淵明,我覺得他是個孤獨無能的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哪裏有人,哪裏就有競爭,或者說閒話,陶公能有這樣一顆悠然的心,我想一定是一個安靜的人在採菊,何曾一次次被錄用,一次次辭職。我問過自己很多次,他爲什麼適應不了?我以爲我九歲就懂陶淵明瞭。

最近看《桃花源記》,突然覺得他有這樣的政治覺悟。這裏民風淳樸,農民可愛,生活井然有序,風景秀麗。很多人希望建立一個烏托邦社會,但陶淵明希望有這樣一個天堂,但他也清醒地認識到這很難實現,於是他爲我們勾畫了一個夢想,一個對政治沒有慾望,對生活孜孜不倦的美好夢想。

陶淵明,我想要了解他,瞭解他的率真,瞭解他的不變本性,瞭解他對生活的熱愛,需要很長時間。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37

黛煙迷濛的山水之間,落英繽紛的桃花源深處,白衣老者,沐暉而立,衣若凡塵而氣不然,雖孑然一身,卻無牽無掛。

春花謝秋零,秋水成春碧,滄海桑田,紅塵滾滾,都於他無關。陶淵明,兀自立於歷史長河之中,待後人,走近,走進。

走進陶淵明,擷一枝上菊香

秋色晚涼,月華如霜。沉靜的山色,映着陌上秋菊,粲然綻放。山水之間,隱隱的淡黃,不帶榮華富貴,無關名利纖塵。而這隱逸的秋色,卻涌進陶淵明淡泊的心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夕陽漸紅,飛鳥送歸,擷一枝陌上菊香,輕嗅選隔塵世的清幽芬芳。走進陶淵明,便發現陶淵明於菊,不似蘇東坡對竹的偏執,不似周敦頤對蓮的仰慕,而是淡泊靈魂的相吸,隱逸之身的牽絆。“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滄海桑田的流轉,紅塵人境的喧囂,他不在意,只須秋菊佳色,陌上芬芳,便可忘憂一生。他自己也似秋菊一枝,在天地間,淡然傲立。

走進陶淵明,醉一室甘冽酒香

陶淵明之愛酒,絲毫不亞於其愛菊。“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濃醉之中,詩仙李白揮毫潑墨,成千古名作。而醉後的陶淵明,卻留下了“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淺淡一筆,其中原因,便是心境不同。李嗜酒,是塵世裏把傷痛暫忘的瀟灑;而陶淵明,纔是真正無牽無掛。“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一室酒香,他在山水之間品讀真意,在滄桑中一醉方休。他不顧貧困交加,靠親友接濟而得美酒;他不惜揮毫潑墨,留《飲酒》21首,萬古留芳。走進陶淵明,便發現他在淡泊中沉醉,卻在世俗裏,保守着清醒的面容。

走進陶淵明,品一身淡泊心懷

“榮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邊雲捲雲舒。”走進陶淵明,他的心懷似湖泊一泓,淡泊如水,他不屬於五斗米的誘惑,辭官歸隱。那一刻起,他的靈魂,便再也無關紅塵。歷史的時空,留下了他淡泊的一筆。“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落英繽紛的桃花源,纔是陶公心之所向。看黃花垂髻,怡然自樂;庭前花開花落,天邊雲捲雲舒。“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他的眸光穿越了千秋萬歲,興衰榮辱,都在如水的淡泊中,悄然凝住。走進陶淵明,洗盪一身淡泊傑,孑然前行。

長河滾滾,歲月依然。依舊有秋菊佳色蹁躚,依舊有酒香醇濃甘冽。而那個淡泊的陶淵明,真性情,已定格在泛黃的史書中,待後人,走近,走進。

走進陶淵明,願塵世間的熙熙攘攘,無關於心。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38

於文章無甚解,會意此心,浮華洗盡;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境,歸去來兮。

——題記

曾幾何時,你帶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退隱官場;曾幾何時,你有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感慨隱居山間;曾幾何時,你掛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汗水辛苦耕作。你,胸懷大志卻又甘願做一名隱士。對你,只有無比的欽佩和仰慕……

風一樣的來去,從官場到田間,你看破紅塵,你“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你寧願拋下原來所擁有的一切隱居鄉間,也不願再次面對黑暗的社會。你選擇了歸隱之路,但這並不是逃避,而是對光明的另一種渴望,這一路,走得瀟灑,走得清明!

遠離塵世,歸隱田園,看花開花落。你的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藍天中的白雲,像大海中的魚鱗。他們說,你像是菊,清新淡雅,與世無爭,你把你的詩寄託於菊,尋回了一方心靈的淨土。但我覺得,是你的詩讓菊帶上了品質高潔,與世無爭的高貴品質,流傳至今……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你並不甘於被囚於黑暗的社會中,也許正是你那種灑脫感染了我,讓我在衆多詩篇中一眼便識出了屬於你的獨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你對黑暗的不屑。更深深地愛上了你的不羈。是你,改變了我對世事的看法。

李白選擇“直掛雲帆濟滄海”,是自強;蘇軾選擇“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豁達;但你選擇“不爲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我並不是不忠於李白的浪漫,更不是不屑於蘇軾的豪放,只是相對這些來說,我更能接受的是你的與世無爭。

繁花似錦,花開花落,你卻甘於作一株無名的小草。我想,我讀懂了你,讀懂了你的另一種浪漫、豪放,更讀懂了你的清逸,淡雅……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39

我不記得第一次聽到陶淵明的名字是什麼時候。我只記得我知道他是個詩人和田園詩人。

我曾以爲我瞭解陶淵明,但我總覺得他不令人滿意。別人帶了自己的酒給你喝,但他完全無視別人的感受,自己喝了。他對其他人說:“我要走了,你可以自己動手。”多麼任性的陶淵明,你可以不在乎名利,但你要多多少少關心別人的感受。我以爲我六歲時就理解了陶淵明。

我想我又一次理解了陶淵明。我認爲他是一個孤獨無能的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哪裏有競爭,哪裏有八卦,陶公能有這樣悠然的心,我想一定是一個人靜靜的採菊;他一次又一次地進入政府,一次又一次地辭職。我已經問過自己很多次了,爲什麼他不能習慣。當我九歲的時候,我認爲我理解了陶淵明。

最近讀《桃花源記》,我突然覺得他有這樣的政治意識。那裏有樸素的民俗、可愛的農民、井然有序的生活和美麗的風景。許多人希望建立一個烏托邦社會,但陶淵明希望有這樣一個天堂,但他也清楚地意識到這是很難實現的,所以他爲我們勾畫了一個夢想,一個美麗的夢想,沒有政治慾望,沒有生活慾望。

陶淵明,我想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理解他,理解他的率真,理解他的本性,理解他對生活的熱愛。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40

“陶淵明”,一個令我有些厭煩的名字。如此的說法並非只是爲了譁衆取寵而妄下論斷,而是在對他一生有所瞭解之後,纔敢下此言論,“積極的想法,消極的做法。”——這是我對他的人生信條的總結。

關於辭官。最初知道陶淵明時,還是孩童,自然無曾拜讀過他的名作,但他“不爲五斗米而折腰”的佳話是盡人皆知,“這展現了陶淵明的高風亮節,潔身自好。”——這是從參考書上摘抄來的,本人表示無視。陶淵明辭官,說白了,就是嫌官小。上司來視察,他聽說那傢伙不好對付,於是,乾脆掛印辭官——可以做此一個比喻,他就如同一個現代教育下的低分學生,每天都要應付一大堆莫名其妙而繁瑣的考試和紀律,再掂量掂量自己,每天來學校拼個頭破血流才搞到那麼一點知識,想來想去,不划算,於是,他選擇了退學。貌似毫不相關的兩者,其實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前者是古人,今人必須胡謅用來勉勵;而後者生活在當代,與應試教育南轅北轍,所以,被人光榮地選擇了“槍斃”。

關於隱居。陶淵明的隱居是很有時代意義的,可以說,他是繼伯夷、叔齊之後又一偉大的劃時代無業遊民。從陶淵明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他隱居的理由是官場腐敗,這也着實可笑。朝廷,其實就像一個牌局,皇上是莊家,列位大臣就是陪襯的賭客,到了陶淵明這一把,他看局勢,人人都手握好牌,就唯有自己是一副倒黴像,於是,他把牌往桌上一拍,揚長而去,自此不再參與,還到處宣傳說是自己主動戒賭,不想涉足黑暗賭場,此等智商,令人欽佩。確實,比起白居易的中隱,陶淵明的小隱更顯得氣壯山河,放蕩不羈,此等的高調,此等的做作,當今之世,恐怕只有風動一時的包小柏方可比擬,“她留,我走!”這是他09年最氣壯山河的慷慨陳詞,將一次普通的點評晉升爲一次史無前例的炒作,不過,他們二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留戀山野,靠跟農家乞討過日,成爲一個靠救濟糧生存還整天罵政府的貧困戶,而後者轉移陣地,繼續謀生,顯然,經過幾千年生物進化的包小柏,要聰明得多,不過,他們都是觀火者,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站在對岸欣賞火災現場,還手舞足蹈地談什麼理想世界,扯什麼桃花源,一言括其性質——赤裸裸的博出位,就是因爲他們華麗地退出,才導致了火警的出動。

關於性格。陶淵明是歷史上最爲含蓄的做作大家,這是鐵的事實。明眼人都能看出,所謂的《五柳先生傳》不過就是他爲自己所寫的傳記,其中一再地對自己進行極富激情的讚賞,譬如“不慕榮利”此等的詞彙出現在自傳中,不是高調的宣傳方式又會是什麼呢?“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難得他敢用這麼直白的陳述去詮釋他傷痕累累的一生,都成爲社會的累贅了,還大費筆墨地描寫自己所謂的清貧生活,實乃作秀第一大家!

漸漸有點喜歡陶淵明,從一個貌似偉人的背影裏,能使人看見無數小人物的身影。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41

一身素衣,一把鋤頭,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每天辛苦的農活並沒有使你放棄享受田園生活。勞作歸來,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細細品味。夜深人靜,聽狗吠深巷中;黎明來臨,聞雞鳴桑樹顛。

簡要敘述了陶淵明的生活?

在衆人皆麻木的世道里,你選擇辭官歸隱;在衆人都沉醉官場的幸福生活,你選擇了迴歸自然。官場的黑暗,人心的叵測,使你毅然決然的離開,不在乎多少人的冷嘲熱諷,不在乎多少人的冷眼旁觀,不在乎多麼人的背後評論,不在乎,從你決定離開官場那時,你早已不在乎那些人膚淺的看法。

你性本愛丘山,誰穩中有降不慎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這三十年,你是如何艱辛渡過?是不是每天唯唯諾諾做人,不敢露出自己的本性?是不是每天低聲下氣,不敢說真話?是不是每天笑臉迎人,不敢隨意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是不是每天提心吊膽,必須防着他人的算計?雖然只有十三年,但在你看來不只三十年,可知你度日如年,這是因爲你看透了官場的險惡,看透了人心的狡詐,看透了,一切都看透了,突然間你清醒了,辭官歸隱,迴歸自然,用行爲證明了自己超凡脫俗。

對陶淵明進行了全面的評價,語言中肯?

有人說,你逃避現實,在官場上輾轉多年後,面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你無力抗爭,只好逃避。

有人說,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你很難兼濟天下,只能退隱田園。

別人的觀點?

我說,你“不爲五斗米折腰”,獲得心靈的自由,獲得人格的尊嚴,寫出了流傳百世的詩文,爲後人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

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由衷的讚美之情?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多少次,望菊想到了你。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42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縱橫,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幼時,我讀不懂陶淵明,讀不懂桃花源的美,讀不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脫。我認爲快樂源自追求與成功,追求考試的分數,追求老師的讚揚,追求父母的獎勵。而在一個破落的小山樹,哪裏會有我的快樂?

《桃花源記》的內容應該婦孺皆知了。於是,我將自己關進四角的書屋,鑽井題海,去追求我的追求,但我發現自己變得躁動不安,茫然若失……

讀不懂的困惑,直到一個夏夜,爸爸拍拍我的肩膀,說:“出去走走吧!”

走在公園的小徑上,一陣微風徐來,吹動了河邊的垂柳,掀起河中的陣陣漣漪,耳畔是一片清脆的蟬聲,它們正唱着夏日的夜歌,生命的樂章。看那河邊的石椅上,幾個老人正扇着扇子,微風吹動他們銀白的頭髮,也撩動着他們心中難忘的往事,還有樹林深處的幾個孩子,他們正延續着前人傳承的童真,笑聲被樹林悄悄地藏起,這時,我現自己的脣邊流過一絲久違的微笑,也許我終於感受到了生活,也許我終於體會出了“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的心境。

從生活中讀懂詩文,纔是真正懂得。

原來,真正的快樂源處生活的細節,而不時驚駭一時的轟轟烈烈,來自生活的樸實和純真,而不是繁華的街市秋燈紅酒綠,來自內心身處的恬淡而不是旁人的讚賞。於是,我讀懂了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讀懂了俞伯牙與鍾子期的高山流水的君子之交,讀懂了范仲淹在經歷世事滄桑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人生信條。

這一段應該是讀懂了陶淵明啊?

最後,我讀懂了陶淵明,讀懂了生活,更獲得了一份返璞歸真的好心情!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43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雖然沒有詩情畫意的美景,卻是平凡、閒適的愜意生活。

以陶淵明的名句開頭?

在污濁的世俗中,你脫俗超然,你獨愛菊花,你熱愛自然,爲了追求閒適的田園生活,你放棄官位,人們都向往的官場生活,你卻厭惡至極。

點出了陶淵明的性格特點?

“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你自稱爲五柳先生,柳樹的高潔都可以在你身上體現出來,你寧願親自辛苦地耕種,也不願意與官場中人打交道,不願意以奉承別人來謀生。

你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你的高潔,你把閒適的田園生活當作自己嚮往的生活,你脫離了世俗的繁瑣,超脫於自然。

靜觀窗前菊花依然迎風盛開。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44

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衆所周知,“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從陶淵明的詩中,我們可見他鄙棄名利,喜愛田園生活的高尚情操。

有理有據。

幽幽菊香與他爲伴,下地耕耘給他自足,“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寫出了他辭官回鄉的無怨無悔,鄙棄名利,歸隱田園而終一生。

首句簡練工整,體現出作者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但有人認爲他逃避現實,官場的黑暗讓他無法接受,而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性格不得不讓他這樣做,也有人說他不適應這個社會,放着高官不做卻要去種地,因此遭人唾泣。

對比列舉不同觀點,反襯陶淵明。

不管官場生活也好,田園生活也罷,他都堅守自己的信念。

可惜沒有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隱隱約約間,耳邊似乎迴盪着: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結尾很有詩意,意蘊悠悠。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45

在歷朝歷代,人們都向往官場生活,盼望能飛黃騰達,但有位詩人,他身處官場,卻嚮往田園生活,他就是陶淵明。有的人主張積極入世,去實現自己經一濟世的宏偉抱負,而他選擇了歸隱,過着他所追求的田園生活。

把陶淵明與普通人進行對比,更突出了其性格特點。

從他的角度來說,他選擇歸隱,是因爲他受不了官場的生活,面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他無力抗爭,只好逃避。

從我的角度來看,他的這種行爲就是懦夫,男子漢大丈夫,有何不可?就算當時的社會再黑暗,再無奈,也要選擇堅持,用自己的淡泊名利去挽救,去扶植,儘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如果實在不行,也不後悔。

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質疑精神。

不過,雖然我不太贊同,但陶淵明因“不爲五斗米折腰”而獲得身心的自由,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詩文。在爲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的這種淡泊名利,熱愛自然,值得我們佩服。“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他是多麼地厭惡官場的黑暗,又是多麼地熱愛田園生活啊!

再次補充陶淵明的可貴之處,完善對人物的認識。

他的無奈,他的追求,他的嚮往,他的精神,他的作品,爲後世所留,遺留在這無際的世界。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46

陶淵明,一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注: 流:流俗;污:骯髒。指跟壞人一起幹壞事。],不願爲五斗米折腰的鄉里小兒,做了80多天彭澤令就棄鄉歸隱,躬耕田園的偉大人物。

他喜愛恬淡自然的田園生活,他厭棄官場政治的腐敗、門閥制度深嚴而對現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他歸隱田園後家鄉遭焚,生活陷入困境,但他安貧樂道[注: 安於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爲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爲人處世之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與世隔絕。

駘蕩的江風,吹得他衣袂漂浮,如仙人一般——籠中的鳥兒此時重返自然了。他的快樂又有誰能體會呢?人生的美好難以企及時,便在於心靈的自然與悠然;人生的永恆瞬間,也常常緣起於那片刻的安閒:只不過是輕輕飄過的一縷雲煙,便有了難言的滿足;只不過是閒敘幾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溫暖。在那個並不富足的田園裏,他欣然開懷,灑脫自在一如那朵無心出岫的白雲。其實,田園處處可尋,千載難逢[注: 一千年裏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極其難得。]的是那般快樂而滿足的心。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47

陶淵明筆下寫出了桃花源的美景,看似像他不和世俗,不理解世俗,掛印退官。

但真的,大家都這麼想?認爲他是對的,創造了世外桃源?

表面上,他不和世俗,掛印退官,“種豆南山下”去了,但我們要去證明這個觀點,就要用一點數學知識。有一種證明法叫“反證法”,即先說假如什麼是對的,按照已知條件向下推,發現不對,結論與現在的已知條件不一致,就可以反過來,說之前的那個假設是錯誤的。那麼現在讓我們想想:假如說陶淵明真的就“種豆”去了,那麼,他的詩,他的《桃花源記》,又是以一個什麼方式,什麼手法,神奇地回到世間的呢?他早已“不復出焉了”,他的著作是怎麼留下的呢?

細細一想,上文的話沒什麼錯,我們的假設通過一系列推論後發現不成立,這時的結論已經很明顯:它是錯的。陶淵明種豆歸種豆,但結論又告訴我們這不對,但他又確實歸去了。我們就順着結論,向前推,找到迷失的部分。對於這件事,結論也只剩一種了。

那是什麼?他去“種豆”不會有錯,但他每一鋤下去,他種的不是豆,也不是自己獨享的世外桃源,而是留下,分享給了我們。在他心中的,不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桃花源,而是在桃花源外,在划船打魚的武陵人,而是在外面飽經戰亂的百姓們。身雖種豆,掛印退官,但他鋤土,種豆,澆水,拔草,爲的是百姓,爲的是我們後人。縱使他身穿破布衣,戴頂草帽,手握鋤頭,他又與那穿官衣,戴官帽,手中持着官印的陶淵明又有什麼區別呢?馬老了,累了,不中用了,但不忘他是千里馬;陶淵明走了,掛印去“種豆”了,但他能忘掉百姓嗎?

不,不能。無論他戴了多少個“虛擬眼鏡”,不論他走進了怎樣一個理想的世界,他能忘記他是誰,他是幹什麼的——或者說他是爲什麼而存活的嗎?

不,不能!這不是他,陶淵明,爲了自己的自由而活,爲了一方百姓而活,爲了我們後人的一方淨土而活!他不能忘卻了這些,而僅僅在種豆,因爲我們的結論告訴我們:這不是他——一個爲百姓而活的人!

陶淵明寫過“心遠地自偏”,他是在當官是想着歸去呢,還是在“種豆”時想着百姓呢?這就是他吧,心遠地自偏,偏着偏着,回到了我們身邊,回到了百姓身邊,送來了一心耕種的桃源,送來了一片新的精神世界。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48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唐代詩人李白和宋代文學家歐陽修這樣稱讚道。歷史上無數的名人都對這位“五柳先生”充滿崇敬,當作人生的標杆。可見他是多麼偉大。

陶淵明,他是一位真正的詩人。他擅長詩文詞賦,並且有獨特風格,主要寫田園詩詞爲主,被稱爲田園詩人。他的詩詞沒有柳永那種豔麗,沒有李白那種豪氣,他的文風是質樸自然又極爲精練。我個人認爲,如同李白、柳永一類的詩人,主要描寫的是盛世,國泰民安,江山秀麗,寫的是國富民富;而陶淵明,詩句中不時流露出自家的貧窮,然則,他的貧窮與杜甫的貧窮又不一樣,陶淵明是貧中有樂的話,杜甫便是在貧窮的痛苦中掙扎了。可見陶淵明有着詩人的詩意,是位真正的詩人。

陶淵明,他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陶淵明一生中有過五次進入官場,並又五次辭退的經歷。其實,陶淵明常懷一顆報國之心,他也想像張良、諸葛亮那樣輔佐君主。可惜他生不逢時,君並非明君,官場的人也互相之間勾心鬥角。他早看破官場的陰險,可他身爲一個父親,又不得不爲官,養家餬口。他沒有將政治理想講給君主,而是作成了文章。《桃花源記》中,他構想了一個百姓安寧,人人平等的和諧社會,處處可見其政治思想之偉大,是位真正的政治家。

陶淵明,他更是一位教育家。他勇於面對黑暗社會,嚮往美好生活,對生活充滿積極態度。這些優秀的品德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教育着我們。何嘗不是一位教育家呢?

陶淵明的思想、作品、態度都令我佩服,值得我們代代人將他作爲榜樣,跟着他的腳步走向美好未來,進入屬於我們自己的世外桃源。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49

陶淵明是漢魏晉南北朝前後五百年曆史中最優秀的詩人,開創了“田園詩”派。他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士族家庭,少年時代便懷有兼濟天下的壯志,卻只因寒門出身,不得不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委蛇,他倍感疲憊,於是開始放棄官場名利轉向追求心靈的寧靜與淡泊。

他是一個略微消極的人,他所作的《歸去來兮辭》描述了從路上到居室,再到庭院和郊野,開始還是“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認爲回家是正確的,而做官是錯誤的。但在欣賞完大自然的壯美景色之後,反而生髮出了“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的悲嘆與感慨,這種消極的想法想必大多數上了年紀卻過分留戀世間美好萬物的人時常會有吧!

同時他還是一個善於運用積極情緒化解內心矛盾的人,“寓形宇內復幾時”,“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更是用積極態度勸慰自己的內心要忠於天命、安於本分,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叫做“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有時成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同時具備的。他也說過,“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我最喜歡的一句正是如此。

他也是一個有着高傲氣節的人,一句“豈能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深深觸動着我的內心,這句話也廣爲流傳,被後人傳頌至今。

他纔是一名真正的隱士,隱居只是爲了擺脫世俗官場羈絆,同時他深深的喜愛着鄉村優美的雅境,一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便是最好的驗證。不同於其他人的“終南捷徑”,我想也只有他纔是最純粹的那個人吧!

他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幅安貧樂道、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恬淡圖景,但這一切情景都蘊藏在景物中等待着我們去挖掘,巧妙的自然景物同時也流露出了田園生活的安逸,以及作者的喜悅之情。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50

溶溶月,淡淡風,終會隨時間的流逝而無影無蹤,可是歷史卻爲我們記載了你,讓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曾祖父是大將軍,你笑之以對,未因此而驕傲。八歲喪父,十二歲喪母,未改變你樂觀的人生態度。當家庭衰落後,你出仕做官,卻因看不慣官場的渾濁討厭人與人之間的假面相對阿諛奉承,更不因爲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辭官而去。“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是你體內最深切的呼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是你內心最嚮往的生活。

面對南山,你選擇忘記,忘記所有的不快,這是心靈的選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清寧恬適的生活讓人心美;“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你灑脫曠達的心境讓人敬佩;“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你積極樂觀的態度更讓人歎爲觀止。這就是你,一位不慕名利、只求淡雅的菊花君子。

儘管家境貧寒,罷官歸鄉的你卻不改豁達本性。“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人以流憩,時矯首而暇觀。”一句句淡雅的文字勾畫的出一幅幅令人嚮往的鄉村生活圖,字字珠璣之中洋溢着樂觀與從容。

你的一生是不屈的一生,是讓無數仁人志士敬佩的一生。你如蓮般高潔,如菊般隱逸,如梅般堅貞,如竹般清正,花中四君子也難以比擬你這生於污濁卻清於世的真君子。面對死亡的威脅,你吟唱着“死去何所得,託體山阿”的磅礴詞句。你的精神如何能讓人不去敬佩不去傳頌呢?

千古的文章已經流傳了千古,你——陶淵明將永遠佇立在歷史之中。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51

陶淵明是位隱士,也有人稱其爲逃避者,逃避亂世,亂政。

陶淵明的一生,五任五隱。五任是爲了養家餬口,五隱是爲了自潔。當時官場混亂,陶淵明力求潔身自好,已委實不易,當無法在官場堅求內心時,他心一狠決心隱居。

對於當時的政局,陶淵明起初絕不是持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他曾力行改革,哪怕只是在他管理的小小的縣城。從他的《桃花源記》中也能看出他對世況的嘆惋,我甚至敢說他有想過變法維新。可光從他在縣城執行的來看——改革觸動了地主官僚得利益而被迫停止——這似乎不可能實現。如果他堅持變法,那麼等待他的是什麼?是被掌權者迫害,是被捲入棋局,從此墮落成和別人一樣的毫無尊嚴。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給他變法的機會,他是否能有把握,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到國民的支持,是否有能力去做好以後的種種而不使國家再度混亂?這樣挨個的排除,他成功的機率幾乎爲零。

在是否應該選擇這條不歸路時,他做了一個理性的決定:放棄幾乎無法實現的願望,同時又能保住尊嚴,那就是隱居;如果我沒有能力與勝算,那我就在個人底線之上求自保。這是理性的選擇,這是認清了自我,只有當他分析明白了自己,算好了代價與回饋,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隱居的基礎上,他爲自己締造了理想王國:桃花源。那裏寧靜美麗,沒有戰亂和貧窮,大家都怡然自樂。那裏的人都十分清楚,這樣的生活足夠好,外面十分混亂,沒有出去的理由。在桃花源足夠安逸。像陶淵明,即使是“草盛豆苗稀”,那我過得也安穩,我有把握過好隱居的生活,變法有可能讓我名垂青史,但風險太大,不如腳踏實地的種地。

有時候希望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但我們總要在理性和衝動之間權衡,若不值得我們冒險,那就做好自己能做的。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52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每每讀起《五柳先生傳》,便感到與一位閒情逸致的志士交流,他彷彿就在我身邊,等待我能讀懂她閒靜少言背後的熱血人生。

遙想當年,中華神州大地上距今約1500萬年的時代中,出現了一位宅邊有五柳的詩人――陶淵明。如果說莊周隱居則多出於個人性情――不服儒家之道;如果說諸葛亮隱居則多出於外界因素――暫避當時的戰亂。那陶淵明則兩者都有,一是爲東晉王朝昏庸無爲的統治者,二是爲自己的志向而隱,於是他淡泊名利,不想出世的性格深入我心,但慢慢長大,再讀陶淵明的詩,竟讀出了另一番滋味。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他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辭官,先後又做過鎮軍參軍、建威參軍等職,後任彭澤縣令。點點滴滴說明,他還是有一腔熱血而非一心向隱的,只是當時歷史條件的束縛,加之陶淵明安貧樂道的本性,難以憑一己之力改變時局等的原因,他才無奈歸隱。顯然,這是無奈的,但也是明智的。

有人說陶潛消極遁世,我認爲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筆下寫着“富貴非吾願”時,心中又何嘗不想“閒居亦非吾願”呢?

他筆下寫着“閒靜少言,不慕榮利”時,心中又何嘗不想“時不利兮”呢?

他筆下的話,心中的願,從未被填滿。

他沒有死心,所以才遺憾,而遺憾又正是他作詩的原因。

遙想陶淵明當年,世俗黑暗,世態炎涼,故無奈隱居。重巒疊嶂遮不住他的才氣。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爲後世留下了許多經典詩文,不朽佳作。

他無法飛黃騰達去做官,去朝廷輔佐聖上,但他用另外一種一種方式,報效了祖國。後人皆稱陶淵明爲“平淡之宗”,只是又有幾人能讀懂他一字一句下,平靜溪流裏的波濤洶涌。

且看今朝勝景,國際富強,繁榮昌盛。作爲未來祖國棟樑的我們豈不更應該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讀他的詩時,他彷彿就在我的面前,他的感情化爲一段段動人的文字,在我指尖跳躍,心頭盤旋。那一刻,纔是真正讀懂了他。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53

潛,你是一位隱士,將自己融進了大自然,隔絕了塵世。每天住在茅屋中,誰也不會來攪擾你的生活。而我是隻是一顆菊花,你花園中那一叢叢菊花中最特別的一棵,因爲我有思想,有感情,可以與人交流,特別是與你,潛。

黎明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我感到晨曦灑在身上那種暖暖的感覺。睜開眼,刺眼的陽光穿過空氣,劃破天空。黑暗過去了,我迎接着深秋充滿希望的黎明,迎接着可以沖淡深秋落寞的黎明。

你推開門,來到花園,開始“晨興理荒穢”,我曾從風那裏瞭解到你的過去。你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裏生活。那兒的生活培養了你“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從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你懷着“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直到義熙元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你任彭澤縣令並最終授印去職。這十三年中,你不斷做官,辭官,做官,辭官。並最終辭官歸裏,過着“躬耕自資”的生活。令我不解的是,你爲何終究放棄了你的仕途,而歸園田居?

正午

太陽漸漸升至頭頂,直接照射在我臉上。不再是黎明的暖意,轉而成了正午的熱乎。潛忙了一上午,正在田間地頭休息。我帶着早晨未解的疑惑,問:“潛,你爲何出仕而歸隱?”當你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突然愣了一下,也許你怎樣也想不到這種問題竟出自我這株小小的菊花口中。繼而輕輕地笑了笑,不語。可能是我還不夠成熟,還不能領悟你笑容中的內涵。想起曾經有幾隻來往的鳥兒說你只是像其他隱士那樣借歸隱買名邀譽。但我卻一點也不相信。我曾想只是這社會太黑暗了,暗的讓你看不見了,於是找塊明亮點的淨地,一塊可以看見太陽的地方。或者,你只是想逃避現實。我正沉浸在我自己的苦思冥想之中,沒注意你輕輕的嘆了一口氣,那口氣,很輕,亦很重。

黃昏

這時正值夕陽西下,陽光悠閒地染紅了天際與雲霞,也染紅了地裏這一叢叢菊花。已是深秋,那些菊花開得格外舒展,似乎想要讓自己的每一片精緻的花瓣,都來享受這金色的夕陽。你彎腰採下幾朵,放入籃子裏,如此重複着。我卻發現你是快樂的,是悠閒的,是樂此不疲的。你採累了,直了直腰身。你的目光移開了花朵,定格在被夕陽染上一條蜿蜒金邊的南山,掛在山腰的夕陽發出耀眼的光芒……我們渲染在金色的海洋中,人暖洋洋的,精神也恍惚了。面對如此的美景,你的詩句卻異常平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你忽然開口道:“我爲何歸隱?那你又爲何獨自開在深秋呢?”這次,輪到我愣住了。自己爲何不開在百花爭豔的春天?爲何不如夏花般燦爛?偏偏開在這充滿落寞的深秋呢?或許只是不想與那些濃妝豔抹的花兒爭寵吧,只是一種對“舉世皆濁”、“衆人皆醉”的厭惡吧,只是偏愛這一份清新、淡雅,這一絲寧靜、高遠。原來……呵呵,我了了。

我和陶淵明,一個是花,一個是人,卻有着雷同的品行。我開在深秋,讓人們對我的高潔傲岸頂禮膜拜,而你歸園田居,讓後代歎服你的“我豈能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我因你的偏愛而成名,你卻因偏愛我而清高。

腳下是道狹草木長,擡頭又悠然見南山,傾聽着雞鳴又樹巔(diān)……我的心漸漸融入你的詩情畫意之中。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54

在我看來,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去公職,歸隱醉心田園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因爲我們自己做不到就不認可他人的態度。他遠離世俗,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能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具有莫大的勇氣和無比堅韌的信念。

但是,就算陶淵明做個逍遙自在的隱士,真的就是天天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嗎?不見得,他只是一個有志有才卻不得施展出來的落魄百姓。普通老百姓真的小富即安嗎?老婆孩子熱炕頭不過是對現實的妥協和自嘲罷了,誰人不是整天滔滔不絕熱衷於經濟走勢和國際局勢?很多人都有過“英雄夢”,只是在現實面前低下了頭而已。人類都有好奇心,都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比如希望愛情轟轟烈烈,希望事業蒸蒸日上,希望能夠建功立業。

你看陶淵明飄逸灑脫,我看陶淵明落魄無能。因爲人無論在哪裏生活,都要爲自己的父母子女謀三餐,爲他們的衣食住行負責。如果你爲了自己的好惡,不願流俗,卻苦了家人與孩子,那樣的“獨善其身”是沒有了沉重的生活包袱,沒有與世俗同流合污,可是卻少了份責任與擔當,他那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般的笑容也就只有對着大自然抒發了,因爲他和人類的生存規則是背道而馳的。

人人都想與大自然融爲一體,都想過超凡脫俗神仙般的生活,都想讓生命輕盈,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生而爲人的悲哀,柴米油鹽的瑣屑,又有幾人能擺脫?小而爲自己爲家人,大而爲國家,一個有志有才的人不應當爲國效力嗎?“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纔是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光輝寫照。避世寫些虛幻的文章類似《桃花源記》來麻醉自己,迷惑世人,還不如多做些實幹的事來挽救國家與人們,比如滕子京,比如歐陽修,比如左宗棠他們連續遭貶不也在所貶之地做出了成績了嗎?

陶淵明所過的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脫離塵世的一切煩惱,不用卑躬屈膝不用曲意逢迎不用爲了五斗米折腰,過着讀書喝酒作詩的慢生活,但是他的灑脫只是看起來也很美。可真到做起來,太難!

沒有酒精的麻醉,估計孩子的哭泣,家人的埋怨都能使你崩潰。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55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朱淑貞

菊茶,菊酒,菊琴,菊歌,悠然的陶公,心揣菊的情懷,在歷史的舞臺上,硬生生走了1600年,好一個悠然公!

東籬採菊,高山賞菊,養個女兒取名愛菊,寫的文章充滿菊香。人生的晚秋,傲然挺立於颯颯西風中,化一縷英魂演繹菊的精髓,不屈中靜靜看着百花妖媚的臉;留一抹微笑於殘陽中,任炎涼世態揮灑五斗米典故;擷一朵山菊放在鼻底,閉眼慢嗅,清香!

淡淡的香,綿延了千年;濃濃的情,渲染了整個歷史的天空。一朵遲開的花,綻放出一段不了的菊花情緣。一個燦爛的肆意瀟灑的笑臉,爲曾經爭奇鬥豔的百花奪魁賽做個幹練的總結。該誰奪魁,嘉賓微笑不語,留個懸念讓歷史揭祕。陶君啊,採菊做茶,釀菊爲酒,絲絲花瓣在風中翩翩起舞,遍地的灑脫分明幻作張張懂風通情的瑤琴,眩然奏起心旌搖盪的菊之歌,響徹歷史的天空。好一首千古絕唱!

醉眼迷離中,品詩讀文;恬心淡雅時,飲酒賞菊。“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簞瓢屢空,晏如也。”陶甕,菊花伴你,南山懂你,於靜謐中寫意人生絕配。“大濟蒼生”的夢寄存在桃花源,留待漁人去搖醒沉睡的世界。“草盛豆苗稀”,給自己的貧困找個出口,讓枯死的心暫緩滅亡。歷史,需要你未盡的詩行!

……

翻開厚重的歷史,一遍遍徜徉在鄉間小徑,擡眼向南瞭望,試圖尋找一份悠然,解讀陶淵明的那朵晚菊,品味那種與世無爭的恬淡……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56

陶淵明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他雖然很貧困,曾去做過幾任小官,但不願和統治者同流合污,辭官隱居,過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清苦生活,雖然有時連飯都吃不飽,但卻生活在自己的意願中,再窮。 再苦也不在乎,陶醉在“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的美好生活中。他“濯清漣而不妖。”雖然隱居避世,一身輕鬆,但依然自食其力“種豆南山下。”依然悠然自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雖然沒有大詩人李白豪邁的胸懷,但卻同樣嗜酒,依然可以寫出“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的千古名句,依然可以把一片優美的田園風光和他熱愛的田園生活留給世人。

雖然他不能像曹雪芹那樣給世人留下《紅樓夢》般的長篇著作,但依然可以寫出讓人津津樂道的自傳——《五柳先生傳》。

它不同於常人,是留名千古的東晉大文學家,但他更比常人嚮往那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朴實的完美生活。他雖然不能如願以償,但依然爲可以隨自己的意願生活而安然自若。在自己的生活中沒有功名利祿,不用爲五斗米折腰,與官場上的人同流合污,沒有戰爭,沒有剝削,高興時應朋友之邀去喝酒,喝完就走,寫寫文章自娛自樂,在自己的生活中度過餘生。

他就是淡泊名利,率真放達,安貧樂道的陶淵明。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57

語文課在學習陶淵明的《飲酒(其五)》時,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了一位長鬚飄飄,脊背挺直,手持菊花面,帶笑容的老人形象。

初識陶淵明,是在他的《桃花源記》中,從“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的字裏行間中,我看到了一位脫離塵世的隱士;以“問今是何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厭棄黑暗官場,仍十分關心國家大事的陶淵明。

“再見”陶淵明,是聽父母爲我講述他“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中,從那個執致意不願向上層官員送禮;不肯爲名利而低三下四;一怒之下將官禮拍在案板上,憤然離去的那個倔強的他中,我看到那個高風亮節,不爲功名利祿所累,執着於守護心內心中那片純潔恬靜樂土的陶淵明。

現在我與陶淵明“常見”,從上學期周敦頤的“菊,花之隱逸者也……菊之愛,陶後鮮有聞”中,到現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我再次遇到了那位沉迷於自然的寧靜恬淡中的隱士陶淵明。

那位悠然自得於自然之中,超塵脫俗的隱士終是埋沒於歷史的潮流之中了;幸好,還有他的點點蹤跡可以讓我們抓住他的身影,走近他,瞭解他。不過,還是讓我們不再打擾屬於他的寧靜了。

我願追隨我眼中那位高風亮節,避世歸隱的陶淵明的腳步,不要再與這個逐漸“沉淪”的世界“同化”不再爲功名而活,我要堅守心靈的一塊淨土,在這黑暗的四季中斬一片光明的天地。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 篇58

在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一個影響着自己,推動着自己前進的偶像。或許,他就像天使,在前方爲我們指路。或許,他就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讓我們獲益匪淺。我的偶像就是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誰呢?沒錯,他就是陶淵明。他“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傳爲美談。他堅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品格,成爲後世之正直文人的人生標杆。

五柳先生,他閒靜少言,不慕名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物。

是的,他就是周敦頤筆下的蓮一般的君子!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表明君子不會在黑暗、醜惡的現實中與權貴同流合污;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說明君子是正直的人,不會被世俗與權勢所折服。君子他只想永遠的像蓮花一般清純,不被環境所染指。君子對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獨特想法,更表明自己要在黑暗的現實中保留尊嚴而不被踐踏。

君子對蓮的態度和認知使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人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能低頭,做人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則,在困難面前應昂起頭,挺直腰勇敢的往前走,要活得有尊嚴。

先生“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更讓我明白了擁有金錢不等於擁有一切,金錢,名利,富貴並不代表一切,唯有學識才是我們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