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推薦】端午節的作文合集七篇

【推薦】端午節的作文合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端午節的作文合集七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端午節終於到了,端午節是中國的民族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裏,家家要包糉子,吃糉子,趕上有眼福,還有精彩的賽龍舟比賽呢!一大早,我就和媽媽忙活起來。媽媽將前一天準備的食材都搬出來了:有綠油油的糉葉,白花花的糯米,還有我愛吃的葡萄乾,蜜棗,花生。

“媽媽,這麼多好吃的呀!”“別急,一會包好了更好吃。”媽媽將糉葉捲成漏斗樣,倒進一勺糯米,再加一些葡萄乾,蜜棗,再加一勺糯米,然後壓緊,壓實,再用餘出的'糉葉一蓋一折,我連忙將準備好的小段繩子遞給媽媽,媽媽用繩子將糉子紮緊,一隻糉子就包好了。在我和媽媽的共同努力下,糉子終於包完了!媽媽將包好的糉子放進了鍋裏煮。“媽媽,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人們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啊!”

媽媽給我講了屈原的事蹟,我也知道了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原來是怕屈原被江裏的魚吃了,人們將包好的糉子扔進江裏餵魚,由此可看出人們對屈原的敬重。

吃着香甜的糉子,想着古人偉大的愛國情操,我想: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夏天來了,荔枝飄香,又到了包糉子的節日了——端午節。

每到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就會很忙碌,媽媽一大早就去市場買做糉子的材料,有葦葉,有糉繩,還有米糯米,五花腩,蝦,莞香臘腸,鹹鴨蛋等等。

首先,用鹽、白糖、醬油、生粉醃製一下五花肉,把糯米清洗乾淨瀝乾,再把臘腸、鹹鴨蛋切塊……一切準備就緒,可以開始包糉子囉!我拿起兩片葦葉拼在一起,疊成漏斗形狀,再用勺子盛起一些糯米放在漏斗上面,把五花肉、蝦、臘腸放在糯米上面,然後小心翼翼把它們包了起來,最後用一根糉繩子在糉腰處紮緊打結,可以做成三角形,也可以做成長方形。做好後,馬上把糉子放在電高壓鍋上煮,看着鍋裏大小不一,形狀可愛的糉子,我開心極了。

大約30分鐘後,鍋裏飄來了濃郁的糉香味,我知道,糉子熟了!耐心地等了幾分鐘,待高壓鍋裏的氣霧慢慢散去後,便迫不急待地打開高壓鍋,把糉子從一層層葦葉裏剝了出來,糯米雜夾着葦葉和五花肉的香氣撲面而來,我吸了吸鼻子,哇,太香了!

人們爲什麼要在端午節吃糉子呢?原來,吃糉子是爲了懷念偉大愛國詩人出屈原,在這一天,人們都會通過吃糉子來祭奠他,表示對愛國英雄的.懷念和崇敬。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老師說糉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那時人們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包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時,人們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後來在晉代,糉子才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南北朝時期,又出現雜糉。在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被用作了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它的形狀出現了錐形、菱形。宋朝時,人們又把果品包入糉子,就有了“蜜餞糉”。在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餡料也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最爲出名。吃糉子的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端午到了,大家都忙活了起來,我家也一樣,媽媽剛剛從超市買糉葉回來,媽媽就把我帶到外婆家包糉子去了。

到了外婆家,看到鄰居跟外婆湊在一齊已經開始包糉子了,她們把糯米放在大缸裏旁邊放這糉葉,另外的大碗裏都放着餡:有肉餡,豆沙餡,蜜棗餡,板栗餡······很多很多。我和媽媽也加入其中,大家包的糉有4角糉,3角糉,還有大有小,僅有我妹妹包的糉最異常是“無角”糉她把糉包的圓圓的像個糯米糰,在用糉葉包起來就什麼也不像了。

我包的都是小糉子大人一口就能吃下,我不明白妹妹是怎樣包圓的糉子的,我根本包不起來,包起來了,等一下又散了,真是太難包了。

之後我問媽媽:“爲什麼要包糉子。”媽媽說:“這是以前的習俗,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之後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所以就有了包糉子的習俗。

這就是端午。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就盼望這一天到來。

我知道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是來紀念屈原這個大詩人的,端午節要吃糉子,我還知道一首關於端午節的童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童謠是小時後奶奶教給我的,到了現在我還記得。

每年端午節回老家,奶奶都給我做糉子,包的糉子各式各樣,有:三角糉、四角糉、枕頭糉等,糉子有很多味道,比如有:豆沙餡的、有菠蘿餡的……品種衆多。我最喜歡的還是豆沙餡的,當剝開一層又一層的糉葉時,一股濃濃的.清香撲鼻而來;我忍不住咬一口,甜甜的豆沙汁順着我的嘴角往下流,我也顧不上吃相了,三下五除二一個糉子被我吃完了;糉子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爸爸告訴我說,端午節吃糉子、八月十五吃月餅、正月十五吃元宵……這些都是中國獨特的飲食文化,作爲一名小學生,要從這些傳統節日中學習中國習俗和中國文化,領略我國五千年的燦爛歷史。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

這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菜,我聞到一股糉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風

俗?我便想去問媽媽,而媽媽卻說:“你自己去查書就知道了.“我心裏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幹就幹.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翻開它,它說:“端午節這天,人們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

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我看見香噴噴的糉子,情不自禁的唱着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一年一度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到了,帶花繩、帶荷包、吃糉子,甭提多高興了。

我們家鄉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爲“香包刺繡之鄉”。20xx年6月,“慶陽香包繡制”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可有名了。每年端午節前夕我們慶陽市都要舉辦獨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節——香包節爲端午節拉開帷幕。香包,古稱香囊、佩帷,亦稱“荷包”,慶陽當地農村稱其爲“耍活子”,是勞動婦女奇託希望、祈禱幸福的產物。傳說,“香包”是當地婦女在端陽節制作各種小動物形狀的繡花荷包,給孩子們佩戴在身上驅惡逐魔、逢凶化吉。這種精湛的手工藝術被誠嗣保留下來,成爲現代黃土高原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衷心祝願。

在慶陽,香包無處不在,隨處可見。它掛在農村老漢的旱菸袋上,戴在鄉里孩子的頭上,穿在農家姑娘的身上。到了初五這一天,大小孩子都要戴香包,尤其是孩子,前胸、後背、肩上綴滿了各種各樣表示吉祥祝福、驅邪鎮惡的`香包。這一天的慶陽,大街小巷和嶺上塬下,更是香包的博覽會,城鎮鄉村香氣四溢,可謂“香飄十里,陶醉八鄉”。這天上,大人們早早起牀,還採回艾草和柳條掛在門庭上避邪。從山間提回“藥水”沐浴,洗去晦氣。到了中午全家人坐在一起舉行豐盛大會餐來爲端午節勝利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