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魯迅故居作文

魯迅故居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魯迅故居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迅故居作文

魯迅故居作文1

“同學們,明天學校組織去紹興春遊。”全班發出震驚的聲音,因爲平常我們都是去大佛寺或者江濱公園,而我們這次竟然去紹興春遊,這太不可思議了!讓我們去紹興玩。“這一次春遊,是去紹興的魯迅故居。每個人都可以帶手機,但是零食只能帶一兩樣,只能帶麪包和純牛奶,不能多帶。”

一大早,我就來到了學校,看見一輛輛大巴車停在我們學校門口,等着我們出發。一進教室,老師就叫我們出發,我滿懷激動地坐上了大巴車,來到了魯迅故居。

我們有秩序地走下了大巴車,排好隊伍來到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這裏還有一個“早”字的'故事:魯迅的爸爸生病了,魯迅每天都要去街上買藥給爸爸。有一天,魯迅爲了這事兒導致上學遲到了,老師嚴厲地批評了魯迅。於是,魯迅就在桌上刻了一個“早”字,這個字他不但刻在桌上,而且也刻在了他的心裏。從此,他再也沒遲到過。

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魯迅紀念博物館,裏面陳列着許多關於魯迅的東西:有魯迅的家屬和魯迅的照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魯迅寫的書,足足有兩面牆之多。在路上我買了許多的東西,比如烤串、棒冰、奶茶和飲料。當然,我還在三味書屋買了一把扇子。

這次的魯迅故居之旅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使我終身受用。

魯迅故居作文2

前一天得知要去實地參觀魯迅先生筆下的“從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竟一直興奮到了第二天清晨。早早梳洗帶裝完畢等待出發心之嚮往的行程,抑制不住的興奮全部都寫在我的臉上,像陽光下盛開的花兒……

迎着微微拂面的清風,呼吸到了自然的青綠味,頓時神清氣爽!一路歡歌笑語,不知不覺便來到了魯迅的故居。

一下車,映入眼簾的便是那高大的魯迅浮雕了,浮雕上的魯迅,臉上帶着些許微笑,這笑淡到讓人幾乎感覺不到他在笑。他的左手正微微擡起,右手正環抱着左手的手肘。左手上還正用中指和食指夾着一支雪茄呢。聯想一下先生那吞雲吐霧的樣子,會不會讓人忍俊不禁呢?

進而向裏深入,便是魯迅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了,剛剛踏入三味書屋就有一股濃烈的墨香撲面而來,這墨香過了這麼多年卻仍然不曾散去,歷久彌香,讓人不禁浮想起魯迅上課的認真畫面:埋頭苦讀,奮筆疾書,對,一定是這樣留下的。正是這裏誕生了一位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等稱號的名人:魯迅!他影響了很多跟他一樣有志向的同道中人,他是中國新的文化的方向。再移動我們的雙腳,視線觸及到的便是大家熟知的“百草園”了,那是魯迅家的後院吧,我還在那裏留了影呢。

還記得魯迅在自己的桌上刻的那個“早”字嗎?這個字一直激勵着他,也是他一生的寫照。魯迅一生堅守的精神便是:時時早,事事早。雖然歷史一頁又一頁的掀過,許多人和物也物是人非,但是他的精神一直在傳承。

走過百草園,一天的行程也將近尾聲。而園內的景與物,還有故事卻開在腦海裏回放,餘味深長。

魯迅故居作文3

5號6號兩天,我們一家去紹興遊玩,其間魯迅故居留給我的印象尤爲深刻。

一走進故居前的廣場,巨幅的魯迅畫像印入眼簾:一邊是小橋流水烏蓬船,一邊是正在抽菸的魯迅先生。縷縷輕煙從菸頭冒出,也許這代表着纏繞在無數人心中對先生永久的懷念吧。

故居在小巷深處,跨進門,“德壽堂”幾個大字映入眼簾。這是一家普通的宅院,十分普通也雅緻,因爲是秋季,還帶着幾分蕭殺。可走進百草園,感覺一片“春暖新綠”:一片很小的田地裏,整整齊齊地種滿了毛豆,大小不同的葉子,十分有趣;周圍錯落有致地種着幾顆大樹;甚至花圃裏,都是一片碧綠。真是一個充滿了童趣的百草園呀!“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去了。”說得一點兒也不錯,碧綠、紫紅、金黃……百草園真是一個七彩的樂園。

跨進三味書屋,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油然而生,我又彷彿看見了壽先生嚴厲的樣子。全城最嚴厲的'私塾就是不一樣!規規整整的木桌椅,方方正正的講臺,還有青石寫字檯,望下來都是方正整齊,給人以嚴肅、莊重的感受。一聲聲朗讀,一次次對答,我似乎又回到了那個“不打不成器”的年代。

要問魯迅故居什麼最有名,那自然是咸亨酒店嘍!巷子一長條,到處都是“咸亨酒店”的招牌。原來“真身”開了不少分店呢!一盤茴香豆,一壺花雕酒,呵,我也當了回孔乙已!

回首魯迅故居,我彷彿看見了長媽帶回的“三哼經”,彷彿看見了小魯迅在牆角地挖何首烏,彷彿看見了課堂上與壽老先生巧對“獨角獸”的生動場面……我明白,魯迅先生永遠活在世人心裏。

魯迅故居作文4

暑假裏,爸爸媽媽帶我參觀魯迅故居,爲的是讓我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中午11時,我們終於來到了紹興市。飯後,我們在導遊的帶領下來到了魯迅故居紀念館。

走進大門,裏面擠滿了人。進去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魯迅半身像,他神色嚴峻,目光炯炯地凝視遠方,旁邊刻着他的生平事蹟,跨過左邊那扇門,有三個房間,裏面陳列着魯迅先生生前用過的物品。

穿過小橋向前走一段路,就是百草園。走進去,先看見的.是幾棵高大挺立的皂莢樹。它們長得鬱郁蒼蒼,樹枝隨着風兒向你招手。幾隻蟬躲在葉叢裏“知了,知了……”地叫着。滿牆爬山虎長得翠綠翠綠的,令人心曠神怡。我看着這些美麗的景物,不由想起了一個畫面:小時候的魯迅在百草園裏捉蟋蟀,翻開磚頭捉蜈蚣,捉住蒼蠅喂螞蟻……這時,導遊告訴我們:“相傳這裏有一條美女蛇,小魯迅白天到這裏來玩,晚上是不敢來的,因爲晚上美女蛇會在百草園吃人的……”我聽着聽着“咯咯”地笑了起來。

最讓我難忘地要數魯迅的書房了。走出百草園,過了橋再往左走一點,就是他的書房了。走進書房,大廳中橫掛着一個橫匾,上面寫着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下面還有一幅畫,畫上畫着一隻梅花鹿臥在一棵古鬆旁。我不由又想象起來:小魯迅和夥伴們在這裏讀四書五經,等先生讀得入神時,他們偷偷地溜進百草園捉迷藏、玩遊戲……

這是一次有意義的參觀,我收穫了許多,而且還增長了見識。如果下次有機會的話,我一定還會再來參觀!

魯迅故居作文5

我認識魯迅是因爲他寫的短篇小說《故鄉》,在那之前,我是完全不認識他的。暑假,我的哥哥帶我來到了浙江魯迅故居。

來到目的地,“魯迅紀念館”大字赫然出現,閃閃發亮。這裏是魯迅17歲之前的住所。一進門就看到一個人夾着煙,眼裏露出了疲憊的神色,彷彿在爲國擔憂,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這便是魯迅。

然後我們來到了百草園,百草園在魯迅故居的後面,佔地近兩千平方米。這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常來玩耍嬉戲,品嚐紫紅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魯迅說:“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做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是魯迅心裏美好又深刻的印象。

最後,我們直奔三味書屋,它約有35平方米,魯迅12歲開始在這裏讀書,前後長達五年的時間。三味意爲:讀經味如稻樑,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過:“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着一塊扁道:三味書屋: ……”一出門,一條小河腳剎在三味書屋,錢烏篷船靜靜的躺在河流上,流動的河水傳來“嘩啦啦”的聲音,可謂是一個非常良好的`學習環境。

出了“魯迅紀念館”,我們去了著名的孔乙己咸亨酒店,店裏古色古香,頗有一番別樣的滋味,真是“萬物得以皆美”啊!

魯迅先生看得微、看得遠;他就向一個目標奮勇的鬥爭下去,決不中途投降妥協;他一點也不畏懼敵人對於,他的威脅、利誘,殘害,他一點不避鋒芒地把鋼刀一樣的筆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我們的國家有像魯迅這樣硬的骨頭是很可貴的。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魯迅故居作文6

星期日,我們全家去紹興遊玩,參觀了魯迅故里,看到了好多以前年代的東西。 走近魯迅故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睹雕刻着魯迅和江南小鎮的牆,前面有幾個栩栩如生的銅像。不時有人上去跟他們合影,我也上去照了幾個……

星期日,我們全家去紹興遊玩,參觀了魯迅故里,看到了好多以前年代的東西。

走近魯迅故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睹雕刻着魯迅和江南小鎮的牆,前面有幾個栩栩如生的銅像。不時有人上去跟他們合影,我也上去照了幾個。之後,媽媽去買了票,我們便正式進入了魯迅故里。

我們先去了魯迅祖居,一進去便是古色古香的正廳,大大的“德壽堂”懸掛在中央,下面的牆上掛着一幅畫和一副對聯,下面的方桌和方凳擺的整整齊齊的,聽邊上的'導遊阿姨說,這是會客的廳堂。

看完了正廳,我們穿過一條過堂,來到了廚房。媽媽突然指着一個像是風車的東西問我是什麼,我盯了半天回答不上。姐姐告訴我那是用來篩選穀粒的,外婆家就有。聽了姐姐和媽媽的解釋,我知道了廚房好多東西的功能,我還特意在廚房照了張相留做紀念。再往裏走,我還看了一些房間,有主人的,有少爺的,還有小姐的。還有繡房、琴房、書房。不同的房間有不同的特色,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出了魯迅祖居,我們還去了三味書屋和百草園。姐姐說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我在裏面還看到了模仿上課情景的銅像,真是有趣。百草園裏有顆樹齡100年的香樟樹,長得好高大,我和爸爸在下面拍了好幾張照呢!對了,我還買了把扇子!姐姐笑我扇起來的時候像個混世小公子!這是誇獎嗎?

在一家人的歡笑打鬧中游玩了魯迅故居。魯迅故居真的很有趣,有機會大家也要去看看哦!

魯迅故居作文7

我的老家在浙江紹興,每年寒假爸爸媽媽都會帶姐姐和我回紹興過年。

每次回去,我們都會到咸亨酒店吃飯。酒店門口立着一尊塑像,那就是魯迅筆下穿着長袍站着喝酒的孔乙己,一個窮困潦倒卻自命清高的秀才。仔細看,你還會發現他的一隻手護着盛茴香豆的碗。和魯迅書中描寫的一模一樣。

咸亨酒店的美食極具紹興地方特色,茴香豆,醉蟹,油燜筍,梅乾菜扣肉等等……茴香豆就是用香料煮熟的蠶豆,吃起來硬硬的,但是越嚼越香;醉蟹是用紹興黃酒生熗的,肉質細嫩鮮甜;油燜筍是我最愛的,脆嫩鮮爽,百吃不厭;梅乾菜扣肉也很好吃,上面一層五花肉肥而不膩,酥爛可口,下面一層梅乾菜吸足了肉汁,鹹鮮油潤,特別下飯。

吃飽喝足,出酒店左拐200米就是魯迅故居。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曾留學日本,是近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浙江紹興人魯迅故居是魯迅祖輩世居之地。其中的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裏著名私塾。魯迅12至17歲在這裏求學。書房的東北角有一張硬木書桌,是魯迅使用過的原物。有一次魯迅上學因故遲到,受到先生批評,就在書桌右上角刻了個“早”字以自勉。

百草園在魯迅故居的後面,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魯迅在他的文章中曾記載他兒時在這裏品嚐紫紅的桑葚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牆根捉蟋蟀,拔何首烏,夏天在園內納涼,冬天在雪地上捕鳥雀的童年趣事。

歡迎大家到我的老家紹興來玩。

魯迅故居作文8

週日,我帶着對魯迅先生的好奇心,與語文課本一起來到紹興魯迅故里。

還未進入大門,我便看到兩個孩子的銅像,彷彿正在聊些什麼。走近一看,這不就是閏土嗎?跟課文中同樣的銀項圈、同樣的小氈帽、同樣的紫圓臉。那麼,另一邊穿着大少爺服裝的,一定就是兒時的`魯迅先生吧!那他們聊的應該就是看瓜、刺猹、捕鳥……我也真想聽聽!

走進大門,我便進入魯迅祖居,這院子可真大!不僅有臥室、廚房、浴室這些必要的房間,還有琴房、大客廳、小客廳、倉庫……看都看不過來,他們家可真富有呀!

在語文課本中,閏土與魯迅先生是在廚房相識的,但並不是祖居的廚房,而是新臺門——現在的故居里的廚房。帶着好奇心,我們跨進魯迅故居的大門。故居就沒有祖居那麼大,但還是有一種大戶人家的氣派。在那兒,我找到章運水與魯迅先生相識的廚房。可想而知,章運水其實就是魯迅筆下的閏土。

來到後花園——百草園,在那兒,我彷彿看到兒時的魯迅先生與章運水在一起玩耍嬉戲,一起在井沿上跳來跳去,一起坐在石頭上談那些鄉村趣事。

走一個下午,我們還參觀魯迅先生與兄弟們小時候的學堂——壽鏡吾先生的三味書屋,還有魯迅紀念館。我彷彿與魯迅先生一起經歷他不平凡的一生。他是真正地用他的武器——筆,戰鬥一生。

魯迅故居作文9

今天,母親說要去魯迅故里參加小隊活動,我非常高興。於是我早早地起牀,來到魯迅故里。母親請來講解員趙阿姨,她讓我們戴上聽講器,說:“等一會兒104班的同學們要跟着我不要離我太遠,不然會聽不到,知道嗎?”我們連忙說:“好的”,趙阿姨說:“我們的旅程開始”。

我們先來到“魯迅祖居”。這裏有一個佛堂,掛着一幅壁畫,畫上有三個人,裏面有魯迅的先生呢!接着,我們穿過小橋來到“三味書屋”,也就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就像我們現在的學校。我看到魯迅的桌子上刻一個“早”字。原來那時魯迅的父親得重病,母親讓魯迅到當鋪拿衣服換錢買藥,給父親治病。因爲這魯迅上學遲到,受到先生的'責打,於是魯迅在桌子一角刻一個“早”子,提醒自己以後不能遲到,做什麼事都要早。不一會兒,我們又來到魯迅先生的新家“周家新臺門”裏面有許多房間,有淑女房。藏書房。少主房……還有著名的“百草園”。百草園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玩耍的地方,這裏可以捉蛐蛐。挖何首烏,還有一畦碧綠的青菜。高大的皂莢樹和桑葚,給魯迅先生帶來歡樂。最後,我們和趙阿姨合影留念,她講得非常好,我們都能聽懂她講得內容。

今天我學到很多關於魯迅先生的故事,我要向魯迅先生學習,做一個好少年。

魯迅故居作文10

國慶節裏,我沒去遊覽山山水水,也沒有去有趣的兒童樂園,而是去了紹興的魯迅故居。

來到魯迅故居門口,已經是人山人海,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進入了魯迅祖居,看見了古色古香的正廳,中央掛着“德壽堂”這三個大字,兩旁擺着接待客人的凳子,聽導遊阿姨說這是會客的廳堂。

參觀完正廳後,我們穿過一過道,來到了廚房,媽媽給我介紹了廚房裏大大小小工具的用處,使我知道了這些工具的功能。再往裏走,就是大大小小的'房間了,有小姐的、少爺的,還有琴房、繡房和書房,我不禁感嘆到魯迅原來是個富二代啊!

參觀完魯迅祖居,我們來到三味書屋,這裏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隔着圍欄,我看見魯迅坐的那張桌子,上面刻着一個早字,導遊阿姨自我介紹“早”的來歷:有一天,魯迅給父親買藥。導致上學遲到,被老師嚴厲批評。於是魯迅並沒有找藉口,而是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從此就沒有遲到了。這時,我眼前浮現出魯迅勤奮學習的形象,聯想到自己的表現,感到非常的愧疚。

走出三味書屋,我們來到百草園,這裏是魯迅童年的樂園。這裏有綠油油的青菜,大大的南反,高高的皁夾樹,樹上長滿了爬山虎。看到這些景象,使我彷彿看到魯迅在園子裏玩,玩得不亦樂乎。

天色漸漸暗下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遊覽地,但腦海裏揮不去的是魯迅勤奮好學的景象。

魯迅故居作文11

“到!到魯迅故里啦!”我們像出籠的小鳥,下車後,飛奔向這次參觀的目的地——魯迅故居。踏上一條窄窄的石板路,只見兩邊是一溜粉牆黛瓦,竹絲臺門,肅穆莊嚴。

我們沿着石板路,來到周家新臺門。新臺門坐北朝南,磚瓦結構,共分六進,有房間80多間。魯迅的故居就位於新臺門的西面。魯迅在新臺門內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這裏留下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

從魯迅故居臨街的兩扇棕色的石庫門進去,穿過小天井是一間泥地的臺門間,這裏是魯迅家當年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現在則陳列着轎和櫓。從臺門的側門進去,有一口井,井水又清又涼。穿過長廊,就到桂花明堂,那裏長着一片金桂。魯迅小時候,夏天經常躺在桂花樹下的板桌上乘涼,聽繼母張氏給他猜謎、講故事。

過桂花明堂,便是魯迅的臥室。1909年夏天。魯迅從日本歸國後,在紹興任教時,就住在這兒。他常常在臥室備課寫作到深夜。

離開故居我們來到百草園,《懷舊》這篇小說就是在此寫成的。魯迅曾經回憶說:“我的家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子,相傳叫作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百草園的名稱雖雅,但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裏面種着各種各樣的蔬菜和枝繁葉茂的大樹。聽導遊大姐姐介紹:童年時魯迅經常和小夥伴來到百草園嬉戲、玩耍。他們捉蝴蝶、捉蟋蟀、採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烏:夏天在樹蔭下乘涼,冬天在雪地裏捕鳥……聽介紹,我彷彿看到魯迅小時候在此玩耍的情景,聽到他們銀鈴般的笑聲……

瞻仰魯迅故居,激起我們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稽山常青,鏡水長綠,魯迅的浩然正氣、高風亮節永留人間。

魯迅故居作文12

紹興,是衆所皆知的地方。在這裏,閃出了一顆璀璨的明珠,用它的光芒籠罩着紹興。而他,就是魯迅。終於,我在一次冬令營有幸近距離接觸了魯迅先生童年的'生活。這樣,讓我對魯迅先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讓我,更充實。

我們先進了三味書屋。那兒瀰漫着芬芳的、濃郁的書香味,是我們陶醉其中。這就是魯迅先生在小時候學習的地方。我們走進教室,有一張桌子十分顯眼,那就是魯迅先生兒時學習用的書桌。那個“早”字和含義,我相信,已深深的印入我們的、魯迅先生的腦海裏了吧!事事早,應該早已成爲魯迅先生成功的訣竅之一。

繼而,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魯迅故居就是魯迅先生少年時和家人一起居住的地方。這一幢房子古色古香,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讓我聯想到魯迅先生在這裏的笑容與淚水。

百草園可是個神奇的地方呢!雖然沒有奇花異草,可是一進去,似乎有一種磁力吸引着我們,讓我們陶醉其中。而且,你瞧你瞧,不僅是我們入迷了,連蜂蝶也來助興呢;你看你看,不僅是我們陶醉了,連蛐蛐也來叫幾聲呢!這彷彿如同仙境一般。也許就在這時,長媽媽在爲小魯迅講着驚心動魄的故事;也許就在這兒,小魯迅已經捉住了幾隻蛐蛐;也許就在這裏,魯迅先生度過了一個充足、快樂的童年吧!

也許……

魯迅故居作文13

春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紹興。一路,我們遊玩了很多地方,有西施故里,紹興水鄉,還有魯迅故居。而我印象最深,最難忘的是魯迅故居。

記得那天天氣陰沉沉的,我們心裏祈禱着不要下雨,可是不知道爲什麼,雨還是淅淅瀝瀝地下了,落到臉上涼颼颼的,好像是眼淚水一樣。一路上導航給我們指着路,爸爸的車開地也很慢,生怕錯過了我們要去的地方,我們剛拐進一條小街,我就被一大片的紅燈籠給吸引住了,紅紅火火的,實在是太漂亮了!原來,這就是魯迅故居的大門。我們趕緊停好車子,去參觀這個大文學家的故居。

魯迅先生的家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大”,因爲,裏面有很多的房間,每個房間擺設了很多不同的東西。有的房間裏有很多的書櫃,有的房間有牀,有的房間擺滿了籮筐,還有的房間擺滿了椅子,桌子……。媽媽說它們分別是魯迅小時候的書房,臥室,還有的是廚房,客廳等等,真是各有各的用處啊。我們走了好長時間才繞完了房子。我問媽媽:“魯迅家真有錢啊,住這麼大的房子,真是一個大富豪!”媽媽笑着告訴我說:“魯迅是個偉大的.作家,他用自己的筆作武器來和敵人鬥爭,來爲人民服務……”聽了媽媽的話,我似懂非懂,只是覺得魯迅實在是太偉大了,居然能用筆作武器,那筆得有多大啊?爸爸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說:“筆能寫文章,魯迅先生就是用文章來呼喚人們,讓大家的頭腦清醒起來……”

聽了爸爸的話,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魯迅先生是用文章來爲人民服務的,看着牆上魯迅先生的遺像,聽着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我心裏默默的想:“我要好好學習,像魯迅先生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魯迅故居作文14

正月初三,我和爸爸媽媽、外公外婆自駕去紹興遊玩,出發前,外公笑稱這可是專門爲我設計的“文化之旅”!

第一站,我們去了魯迅故居,在這裏,魯迅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青瓦粉臺,雖然老房子頗有些年紀,但保存得非常好。小堂沿、祖母臥室、魯迅起居室……看過文字介紹,再看看陳列的一件件舊物件,我彷彿穿越到了魯迅小時候,那個有長媽媽講故事、小魯迅嬉戲玩耍的情境。

從魯迅故居出來,走不多遠便是此行的第二站——魯迅紀念館。紀念館共有二層,一進大門,看到的是魯迅先生的半身雕塑,旁邊赫然寫着“俯首甘爲孺子牛”這幾個大字,媽媽說,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在紀念館,我瞭解到了更多魯迅的生平軼事,比如家境從富裕到落魄,從被人寵愛的長子長孫到天天跑藥鋪當鋪被人瞧不起……這些都給魯迅的`成長帶來多麼巨大的影響啊!

三味書屋是我們一行的第三站,據說這是當時紹興城裏比較有名的一個私塾,魯迅小時候就在這裏聽壽鏡吾先生上課。我看到了當時魯迅求學時用過的一張硬木書桌,桌角上刻着一個“早”字。原來,有一次魯迅上學遲到,受到壽先生的嚴厲批評,他很慚愧,就在書桌上刻了“早”字用來告誡自己。可見,偶然犯了錯不要緊,頂重要的是要能牢記在心,積極改正!

魯迅故居作文15

幽深的古樹,白牆黑瓦的房屋,推開門,“嘎吱”一聲,彷彿走進了新的世界,我來到了魯迅故居,來到了魯迅生活過的地方。

外面是被無數蔥綠樹木掩映着的白牆黑瓦,裏面卻是木結構房屋,似乎還能夠嗅到一點兒歲月的氣息。啊!這就是那位大文豪魯迅生活過的地方嗎?一步一步踏進去,那些青石板磚閃耀着太陽的光輝,似乎在嘆息着歲月的滄桑。哎!連這石板磚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魯迅故居,真的是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

穿過天井,我們就來到了大堂,裏面整整齊齊擺放着的桃木傢俱,似乎在莊嚴地宣告:這是主人們坐的地方。傢俱上精美的紋路,卻已是百餘年前流行的花樣。時間已經悄悄改變了一切,就連大廳上擺放的掛畫,都還是一百多年前那種紅豔豔的牡丹,如今社會已經難覓蹤跡。椅子上落滿了塵埃,靜靜地躺在那裏,也許是歲月將它們變得沉默。

走過大廳,木板房依舊是“咯吱咯吱”的'響聲,彷彿在抗議着遊客們踩得太重了。我連忙放輕腳步,不敢驚動地板上的浮塵,將腳輕輕地擡起,又輕輕地落下,不留一點兒聲音。夕陽從狹窄的門縫穿越而來,將我的影子照得又細又長,不知魯迅當年有不有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如果經歷過,那又會是怎麼樣的一種感受。

魯迅的故居,是那樣的迷人,是那樣的令人捉摸不透。那些高高挺起的古樹,那些細細長長的斜陽,還有那些已經成爲古董的傢俱,和落在上面的塵埃,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令我浮想聯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