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有舍纔有得作文

有舍纔有得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篇一:有舍纔有得

有舍纔有得作文


  捨得,捨得,無舍怎得!
  古語云,魚與熊掌不可得兼。世界上沒有什麼兩全其美的事。
  曇花一現就是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曇花是一種美麗的花,它只開放在夜間,而且花期十分短暫,也許你精心養一盆曇花,需要好好多年纔開一次,但是這都是值得的不是麼!有些事物只有付出纔會有回報,而付出的多少恰恰是一個未知數,所以只有捨得付出纔有回報。
  如今學習是一門精美的藝術,也可以說是痛苦的奮鬥。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非常誘人的誘餌,它引誘高中生學會了娛樂,而且有人對此非常癡迷,但是如果不放下着誘人的“美食”你的前途將會“前途無量“,所以舍下那些娛樂吧,那樣你會得到美好的前途。所以如果你放下一些事物,那結果是你必然會得到另一些東西。
  託尼是一個公司的小職員,老闆讓他和同事到一家欠他們公司錢的公司去要錢,同事們都紛紛搖頭回了公司,只有託尼要到了。這是因爲他們臨走是他們的老闆說過,只要你們要了他們欠我們公司的二十萬,剩下的十萬利息你們能要回多少都是你的。貪心的同事們一個個自告奮勇,高興的去了,結果和對方談得不和都紛紛的放棄了。而託尼捨棄了九萬元只要了二十一萬,他自己也得到了一萬,公司的欠款也回來了。這就是託尼的捨得。
  只有放棄了遊遍羣山萬壑才能細看眼前。陶淵明非常愛菊,有一次他把長在菊花旁的牽牛花都拔了,他的妻子很不解,問道:你爲什麼把好好的花給拔了?”於是陶淵明說馬上就要到初秋之時了,牽牛花不會再長的,而菊花此時是菊花的生長之季,你若不除那大片大片惹人喜愛的牽牛花,那我們的句話就不會開出美麗的花朵。“妻子聽罷搖搖頭走了。秋天,一簇簇的菊花爭先開放,路人看見連連稱讚。試想如果陶淵明沒有除掉那惹人愛的牽牛花,怎會得到讓人過目不忘的菊花!所以有舍纔有得。
  捨去一輪皎潔的明月,纔會得到那耀眼而美麗的星辰。
  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


篇二:有舍纔有得


  是不是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了呢?未必如此。
  有些時候,捨去卻意味着得到。古往至今,很多人都有過失去,也都有過得到。
  例如:《水滸傳》中的李;前蘇聯生活在國內戰爭的保爾。柯察金;還有桑蘭和海倫。凱勒……他們都失去了自己的東西,但他們卻得到了心靈的慰藉。
  李逵在送老母上山時,母親被老虎吃了。他雖然失去了自己深愛的母親,但他卻得到了梁山衆兄弟的“呵護”與“愛戴”;生活在蘇聯國內戰爭的保爾柯察金,他在戰爭中嚴重受傷,但他卻得到了堅強的意志,堅堅定不移的信念。不畏痛楚的折磨,堅持不懈的寫下了巨着。
  又比如:在蹦牀時,桑蘭不小心的失誤,讓她失去了自己的夢想,讓她失去了動手的能力。但也正因爲她的一個不小心,鍛鍊了她的意志,又讓她重獲新生;從小就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海倫凱勒。黑暗中的陰霾並沒有讓她失去鬥志,從而又讓她從困苦與黑暗中重生。
  他們都是失去了自己本該有的東西,但在失去的同時,上天有贈給了他們另一樣東西,那就是堅強與樂觀。不是說所有的失去就意味着再也得不到了。也不是說失去就能得到你想要的。那只是“不擇手段”。
  今天掉了錢,我們可以再賺,但流失的時間卻換不回青春;樹枝剪了,它可以更好的生長,但失去的生命卻換不回任何東西。
  有些人爲了一點點的失去就寢室難安,哭鬧個三四天。
  失去並不意味着一無所有,它有時還會鍛鍊人的意志和信念。
  有舍纔有得,那纔是快樂的人生,有意義的人生……


篇三:有舍纔有得


  人剛出生時,除了先天性的癡呆以外,幾乎每個人的智力基本都是一樣的。就跟我們剛上幼兒園時一樣,大傢什麼也不懂。直到上一年級,我們大家也都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但是到了後來,爲什麼有的同學學得好,而有的同學學得一般,又有的同學學得較差呢?  
  這是因爲:有的同學學習很努力,而有的同學就不太努力;有的同學學習很主動,而有的同學就不太主動;有的同學學習方法好,而有的同學學習方法就不太好。  
學習很主動、很努力的人,它總是把別人玩耍的時間用在學習上。它失去的是玩耍的時間,而得到的卻是寶貴的知識;學習不努力的人,他的學習總是被動的。他往往只顧玩耍,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也就比別人少學了許多知識。  
  學習越努力的人,它總是善於學習,而且越學越愛學;學習不努力的人,他總是厭煩學習,因此也就總結不出什麼好的學習方法。     所以,你想要學習成績好,就得多努力,多付出。有失必有得。只有這樣,你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篇四:有舍纔有得


  上午接到了外公的電話,叫我今天去他家,說外婆一直在念叨我,怎麼放暑假了也不去看看她,還說弟弟妹妹也都在,就缺我這個當姐姐的還沒來……外公粗糙的聲音夾雜着弟弟妹妹的吵鬧聲從電話那頭傳來,我應聲說:“好,就來。”
  掛了電話,和母親打了聲招呼,然後背上包,出門,打車,直奔外婆家。
  外婆家在鄉下,車子開到那邊大概要30分鐘。我坐在車裏,透過灰色的車玻璃看着外面熟悉的景色,才發現原來真的已經有好久沒去外婆家了,也難怪外婆會念叨。想想也是,以前去外婆家就像回家,我彷彿只是個出去玩耍的孩子,等到夕陽不捨地鑽進地平線的被子下,等到夜悄悄地滲透入空氣裏,點上燈籠,跟着螢火蟲,在星光裏踏歌而歸,就像是……恩,就像是鳥兒歸巢,沒錯,是歸巢!現在我還是會去外婆家,只是僅僅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只是每次都是在輕輕地放下筷子後,轉身,然後匆匆離開,只是我已不是那隻歸巢的鳥兒,是個匆忙的過客……
  車子停在了交錯縱橫的鄉間小路上,接下來,我的雙腳將隔着鞋底與這沁滿花香、谷味、鳥語、蟲聲的泥土做第N次的親密接觸。汽車發動機不和諧的聲音漸漸遠去,乘着這陣陣綠色的風我已飛到外婆家門口。
  外婆還是那個我熟悉的外婆,她還是“阿弟”前“阿弟”後地叫我,可那經歷了三代人風雨洗禮的屋子卻漸漸消失在我越來越遠的童年——外婆家要造新房子了,而這舊屋的使命也就完成了。這原本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可爲什麼一種莫名的失落感襲上了心頭,那麼清晰,帶着絲絲若輕若重的隱痛。
  小時候的那棵棗樹還在,依然那麼挺拔,記得被外公抱在懷裏,拿着竹竿打棗的那個女孩,記得銀鈴般純淨的笑聲,怎麼也聽不見棗兒落地時泥土的歡聲,是黃色的莊重?是青色的自然?爲什麼找不到,是時光阻擋了它們的來路。
  小時候的那個魚塘還在,靜靜地,靜靜地躺在那片土地裏,依稀看見一個嬌小的女孩的身影,正在跟探出頭的調皮的小魚兒說着悄悄話,身影越來越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沉沉的綠色的河藻,莫非是這綠的純粹抑制了魚兒跳躍的心?
  樹還是那棵樹,塘依然是那個塘,只是樹上不再有棗,只是塘裏不再有魚,只是女孩已不再懵懂。
  不再懵懂是成長。站在成長的驛站,驀然回首,卻看不見我來時的路。肩上的行囊還是滿滿的,只是行囊裏的內容變了。一路上,我不停往裏塞着,無意間行囊也不斷往外溢着,我想找回那些失去的,卻發現它們遺落在了我匆匆前行的路上,找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