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無欲則剛作文

無欲則剛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是啊!一個人如果心底無求無慾,那麼在他面前將是藍天碧海,浩渺無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無欲則剛作文,歡迎閱讀。

無欲則剛作文

  【作文一:無欲則剛】

今天下午心情又莫名的不好,很傷心,很難過。讀了我自己收集的勵志警言,心情稍微好了一點。我把我憤怒的情感下下去了。要是像以前,我可能又會大發雷霆,把情緒寫在臉上。從大學到研究生,我的舍友常說我不會遮掩自己的情感。有時候想一想,寫在臉上挺好,至少不會讓自己難過,有時候也挺爲此難過的,我的情緒都被別人看得一清二楚。我同學開玩笑說你應該去教書,把那幫小孩子嚇死。我也告誡自己要改改,我在努力改變吧。

事後想了想我生氣的原因還是心裏發不下一些東西。你越在乎的東西說明你越沒能力得到。想對自己說的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是我的座右銘,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和動機。我老闆的簽名爲淡定從容,守正出奇,我也記在心上。

也許真的是年紀大了,現在跑步起來真是費力。三千米,八千米這些比賽我都參加過,可是現在在讓我跑下來,我覺得簡直就是折磨我。25歲,過了我的青春歲月,臉上的皺紋猛然多了。現在的日子真的很難過,我也在試着讓自己開心快樂。白天忙論文,晚上愁嫁人,這是我的真實寫照。以前想讀博的激情早已蕩然無存。現在感覺讀研究感覺很吃力。所以我現在不會再考慮讀博,也許等我結過婚生過孩子吧。

別人都說我有富態相,可是我就是沒有感覺到。感覺我天生就是吃苦的命。不過看着鏡子裏的自己,真的感覺自己成熟與慧智了。那種熟女的魅力,是我追求和嚮往的方向。一提到人生的另一半就發慌。我知道,一個甘心任我欺負的人一定存在,只是我不知道在那裏,何時才能遇到這個人。前一段的戀情失敗,讓我懂得了,愛是要包容的。不是我們不愛,而是愛人的方式我們都不能接受而己。我的星座警語是隻求獲得不願付出,這怎麼能行呢。愛是兩個人的事情,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我知道了也感受到了一方付出而對方沒有反應的感覺。這就是我慢慢成長的過程。

  【作文二:無欲則剛】

在班裏,我的寫作水平一直都是衆所周知的(不得不這麼說),大家都很仰慕我的文筆。

爲了使自己在作文水平達到完美的境界,我加入了網,踏上了作文人生第一步。

經過了三個不眠之夜,我送達的兩作文作文終於發表了,這不禁使我精神大振,於此同時,我在“我的主頁”上閒逛的時候,發現了“積攢金幣可以換禮品”這個讓人垂涎欲滴的項目,這一刻,我點燃了鬥志,青春的熱血沸騰了起來,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得到獎品中的一件。

新投的兩作文作文又發表了,可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這樣打“馬拉松”式的持久戰實在是太慢了,僅僅攢了八十五個金幣,離我那值“五百金幣”的獎品還差了十萬八千里之遙,我懈怠了,有點想放棄了,於是,我萌生了找捷徑的念頭。

於是,作文的本質便被我拋棄,我放棄了“自由作家”的風格,不再寫我的所見所聞,轉而寫網所規定的、有賞賜的,賞賜哪個高,我就寫那個,質量下降呢,自然是不待自言,也不打草稿了,也不修改了,完全是爲了私慾而寫作文。

終於,我首次被退稿了。

在看到被退稿的這一消息,宛如晴天雷劈,立刻把我打懵了。

還好我不算太笨,懂得該如何反省自己,這時方纔悔悟,還好不算太晚,沒有釀成大錯。

歸根結底,降低我作文水平的,便是貪和欲。

看看雙手,滿是污跡。是它們污染了我。

仔細回想一下,在我沒有發現有賞賜這一欄的時候,我的作文,是與衆不同、標新立異的,而貪和欲在心中呈現時,作文就變得平平淡淡,隨大流了。

這就是無欲則剛,當心無旁騖時,完全可以寫出優美、動人的文章;想要寫出好文章,首先就要做到這點,否則,就不配是一名“作家”,而只是一名消磨時間、耗費光陰的“坐家”。

慘痛的教訓啊!朋友們,千萬不要爲了名利與金錢而去踐踏文章的本質。心中要有“看淡一切”的信念,這樣,才能發揮出文彩的極致,並完全釋放自身文筆的力量,因爲,無慾—則剛。

我洗乾淨手,拿起筆來,踏上了我作文人生的第二步……

  【作文三:無欲則剛】

蘇格拉底逛完了世人眼中所謂有無數珍寶的地方,只輕描淡寫:“原來世界上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從大師的角度鳥瞰,爲這些身外之物奔走的人簡直就是笑話。他一語就足以推翻人們經之營之的慾望之都,建立強者的秩序:無欲則剛,心靈至上。幾個世紀以後的.托爾斯泰與之琴瑟和鳴:“人的慾望越小就越幸福。”

誠然,溫飽是人立足於世的首要條件,是人尊嚴體面的來處,但這不意味着高級的物質享受是剛性需求。佛家語:吃飽是爲了修行。他們的歡欣不仰賴於外物的多寡,而來源於從愛慾中生髮的菩提和從狠欲中蛻變的慈悲。他們的喜悅足夠強大,強大到把俗世的慾望紛擾排除在外。不論外界如何喧囂,我心自巋然不動。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賈寶玉口中的“蠹”。這些人像蟲子似的鑽營於各種名利場中,他們可能是賣完腎在“蘋果”專賣店排隊的人,也可能是流連於奢侈品專櫃的暴發戶。他們扯着慾望的長線,打撈着物質、名譽、錢財,打撈着一切一顆豐滿的心所不需要的東西。

古書中寫到一個齊國人光天化日搶走別人的金子,被審問時來了句:“我只見金子不見有人。”這話或可解釋離經叛道的現實。那些偷工減料蓋房子的包工頭,在奶粉裏摻毒的商人,爲盜車不惜把嬰兒掐死的盜賊,實在是被慾望衝昏了頭腦,魔鬼佔了上風。一旦慾望的溝壑難填,德行入不敷出,你又能指望他們以怎樣的面目與世界談談?

郎鹹平說,金錢永遠是第二重要的東西。那麼,讓我們把時光之軸往回收,坐落在內心,第一重要的是什麼?我們究竟需要什麼?

於蘇格拉底而言,他需要的是自處,與靈魂對話,從而獲得自我最深處的芬芳;對居里夫人來說,專利權不是她在意的,“人民的愉悅”纔是她最大的報酬;對作家孫犁,最渴望的當屬好多個“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紙裝書,甚適”的午後。剛強的人沒有多少慾望訴求,有的只是唯己是從,把心靈的舒適度作爲快樂的參數。

陳眉公有言:“人生待足何時足,未老得閒始是閒。”我們這些現代人當謹記於心。未來的日子裏,把目光從那些用不着的新鮮玩意兒身上移開,我們需要的不是索取於外,而是反求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