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1

今天,姥姥姥爺和舅爺去給我太奶掃墓,昨天晚上姥姥爲此準備了好多東西,有紙錢,貢品, 還有爲太奶準備的別墅,麻將,金元寶。多的數不勝數,我也

幫忙準備,小舅訂票,姥爺準備餃子。

今天早上,他們出發了,我很遺憾要上課沒去成,但姥姥姥爺回來講了許多事情 ,如:現在科技發達去掃墓很方便,不像以前得走好長時間,累的上氣不接下氣。

啊!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紀念烈士的節日,有句古話"百善孝爲先"在這個節日裏我呼籲大家紀念祖先,烈士爲他們掃墓吧!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2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爲先,我們中國人都信奉這句美德。在我們國家,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同時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

“孝”對每個人的定義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不管你是身體健康,還是不健康;也不管你是富貴,彧貧窮;更不管你是滿腹經綸,還是隻字不識,孝順父母是必須的,沒有任何條件可說的。

可是,就在我們當今社會,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地提高,人的慾望不斷地膨脹,有部分人卻對“孝”字卻沒有一點感覺了。我們從電視中往往聽到或看到一些不孝子對自己的父母不但不贍養,甚至將父母的財產詐盡,將他們趕出家門。讓風燭殘年的老人飄泊在外,飢餐露宿。看到老人舉步維艱地生活,而他的兒女們卻生活在高樓大廈中,悠然自得的模樣,我的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鄙視、憤怒,還是憐憫……五味雜陳吧。雖然後來通過政府部門的調解,兒女們按月支付老人生活費,但這樣無法讓老人感受到那種,兒女發自內心的感恩。而是在外界壓力下的一種不情願,一種牽強。兩種方式,給人的感受截然相反。

在我剛上小學的時候,聽媽媽講過“羊羔跪乳”的故事。年幼的小羊羔爲了報答母親的哺乳之恩,小羊羔們都是跪着吸乳,連牧畜都知道孝敬哺育自己長大的母親,更何況是人呢?並且還是受過教育的人,真是令人唾棄。一個人對自己生養的父母都不能孝順的話,還能指望他對社會有用嗎?難道他還會愛其他的人嗎?不會的,肯定不會的。這樣的人也不想想,自己就不會變老嗎?老人的今天其實就是他的明天。因爲,他已經言傳身教地給他的後輩樹立了“榜樣”。

好在我的爸媽都是一個個孝敬父母親的人。無論是奶奶,還是外公生病,爸爸和媽媽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平時老人們有什麼時要求,爸爸媽媽總是竭盡全力地滿足。即使他們飽受病疼地折磨,可是奶奶臉上始終地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我呢,雖然現在只上小學,可我平時很自覺地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上班夠辛苦的的爸爸媽媽們有多一點的時間休息。飯後,我會端上一盆熱水給媽媽燙燙腳,讓疲憊不堪的媽媽緩解一下疲勞,放鬆放鬆。還會給爸爸捏捏腿,捶捶背。爸爸媽媽常誇獎我,我驕傲地說“是學了你們的。”爸媽都會會心地一笑。

孝順是什麼?它不是花言巧語。它就是生活中非常平凡微小的行爲。它是一種關注,一種牽掛;一份守護,一份親情。有人說“孝是太陽,給人溫暖;孝是寶石,給人財富。”而我認爲,孝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同一股涓涓暖流,流淌在心田,沁人心脾;是一種血濃如水的親情,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但願我們這些中華兒女,繼承這一“百善孝爲先”的優良美德,並把這一美德傳承下去。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3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流傳着孝親敬老之風,清代著作《圍爐夜話》中更是有着“百善孝爲先”的經典名句,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知幼。”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今天我和我的朋友來到的敬老院當義工,陽光從空中傾灑而下,照在樹木的枝頭以及我們的肩頭,暖暖的,清涼的微風在這八月的驕陽下從耳邊吹過,牽動人心,敬老院的院子裏也鋪滿了金黃色底色,使我們緊張的心情都放鬆了不少。

我們向敬老院的大廳走去,入眼的便是顏色鮮豔的一棟美麗的大樓,入口處是一座有玫瑰金色邊的旋轉玻璃門,門後,就是敬老院的大廳,而樓上就是老人們的宿舍。我們四下張望,好奇的打量着這樣一間又大又整齊的屋子,只見那幾個被擺在窗邊乳白色的沙發,被太陽灑下的光暈籠罩着,顯得暖洋洋的,兩張棕的發紅的椅子靠在潔白的牆邊,右邊是給老人體檢的地方,正中間是前臺……

不一會兒,有一個爺爺和奶奶從樓梯上走了下來,我們立即搬了兩張椅子讓他們坐了下來,我們的媽媽讓我們給爺爺奶奶捶背捏腿,我們兩個紛紛看向對方,並且都從對方眼中看見了羞澀與尷尬,在我們的媽媽的催促下,我們都帶着緊張與不好意思走到了爺爺奶奶邊,爲爺爺奶奶捶背,並且將力度剋制到了最小,生怕一不小心力度用大了,而我們的媽媽還讓我們問爺爺奶奶力度行不行,我們都用蚊子一般小的聲音問爺爺奶奶力度行不行,這一刻,我們都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通通漲紅了臉惹得大人們哈哈大笑,我們有給爺爺奶奶捏腿,不一會就因爲緊張揮汗如雨。但爺爺奶奶都開心的流露出微笑……

接着,我們又去給坐在院中的一位老爺爺去捶背捏腿,隔着夏日單薄的外衣,我明顯感覺到了這位老人的消瘦,和剛剛兩位有些發福的老人相比,這位老爺爺真是“人比黃花瘦”,而且不止一般的瘦,而是背上的一根根骨頭都能摸得清清楚楚,我和我的同伴不禁出了神……

最後,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敬老院離開了這羣孩子一般的老人們。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我們都應該走進敬老院等地去關愛和孝敬這些老人;孝親敬老,是我們做人基本的準則,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尊敬每一個老人。德國文學家歌德就說過一句話:“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孝親敬老,趁現在,千萬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再後悔莫及!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4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僅要孝敬自我的父母,還就應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職責。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但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樣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能夠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但是,不能總拿別人的東西,於是子路就想到了打工。從此以後,子路便四處幫被人打工,賺了錢,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裏買米回家煮給父母吃,直到他們去世!

想想身邊的父母晚輩們,有的爲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親,有的甚至連一個電話都不打去問候父母,有的只顧着自我吃喝玩樂而不去照看一下年邁的父母親……這些都讓我們觸目驚心。

子路的行爲是可貴的,他的行爲是無人能比的,他的行爲是值得學習的,他的行爲深深的感動了我,他是我們的榜樣!雖然我是學生,做不了什麼,但是我決心用學習成績來報答父母親。

就像我爸爸,他每個月都會回老家一次,每次都會住上幾天,每次都會拿寫生活用品,每次都會幫爺爺奶奶砍柴煮飯,他的這種行爲也是值得學習的,這樣爸爸既能讓爺爺奶奶放心又能盡一份孝心。這就是我們身邊的小事,這些事雖小,但卻能更好的體現出每個人的孝心,這些事都是都是十分簡單的

感恩是有好處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爲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以前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我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爲如此纔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我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爲這會使世界更完美,使生活更加充實。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5

古人云:“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人又何嘗不是呢?不管是在哪個國度,哪個時代,孝的形式可能不同,但內涵是一致的。

那麼,何爲孝?

孝就是尊敬長輩,即盡孝心奉養父母或其他長輩,順從父母或長輩的意志,以長輩的利益爲最高利益,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有孝則家安,家安則國泰,國泰則天下太平。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孝子。東漢時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牀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爲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正是由於黃香始終把孝字放在心上,纔是父親隨生出寒冬卻依舊溫暖,身處豔陽天,卻心頭一陣涼意,黃香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由此可見,“孝”是一種責任。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厲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的單衣順母的閔子騫;“葬父貸孔無,仙姬陌上逢;織線嘗債主,孝感動蒼穹”的董永賣身葬父;“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摸“的王祥臥冰求鯉;”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臺,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的王裒聞雷泣墓……試想假如董永不能心繫孝道又怎能有賣身葬父,感動蒼穹的信念?假如沒有王祥對母親的孝敬,又怎有臥冰求鯉的感動?。——孝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信念。

古代聖賢尚且如此,在如今社會的我們又是如何做的呢?當天氣轉涼的時候,你記得提醒父母注意保暖了麼?當父母心情不好時,我們又在哪裏呢?這些姑且不說,甚至有些人將父母養育自己當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難道“孝”在當今社會已經消失了嗎?當然不是。

就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爲《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爲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試想,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竟然用他瘦小承擔瞭如此多的責任,他這麼小,卻盡到了當今無數人都不能盡的孝。

孝心,是夜空高掛的一輪金黃圓月,皎潔無暇,溫嫺明朗,普照大地;孝心,是順勢蜿蜒的一條透徹小溪,清可見底,不染污濁,流入山谷;孝心,是一望無際的綠茫茫的草原,滿目翠綠,映入眼簾,點綴繽紛世界。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6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是給家中後人們樹立的價值準則。我們都知道很多名人的家風故事,比如:孔子二十世孫“孔融讓梨”;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吉鴻昌“做官不許發財”;曾國藩的治家八字訣“書蔬魚豬,早掃考寶”等。不過,對於這些名人的家風家訓,我沒有太深刻的體會。要是說我們的家風,那一定是媽媽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百善孝爲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姥姥、姥爺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爸爸由於工作原因,不能經常回家,但每次回來,都會買好多姥姥、姥爺愛吃的東西。一有時間,就會開車帶我們全家出去玩。媽媽工作很忙,又要照顧姥姥、姥爺和我,但她毫無怨言。姥姥、姥爺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爲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姥姥、姥爺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媽媽說:孝順孝順,要“孝”就要讓他們順心。

姥爺身體不太好,彎不下腰,行動不方便。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媽媽每個月都要定期給姥爺剪指甲。媽媽總是先端來一盆熱水,把姥爺的腳放在水盆裏,然後問問”燙不燙?“,要是燙,就加點兒涼水;要是涼,就加點熱水。洗完了,再用擦腳布把姥爺的腳擦乾,然後媽媽抱着姥爺的腳,用剪指甲刀給姥爺仔細地剪腳趾甲。

媽媽的行爲影響着我。記得有一天晚上,媽媽說她肩膀疼。我就給媽媽捶了捶背,媽媽說太舒服了。我又讓媽媽趴在牀上,給她按摩。按着按着,我的胳膊酸了,可是看到媽媽那麼痛苦,我什麼也沒說,繼續堅持給媽媽又按又捶。後來媽媽說刮痧應該會很舒服,我就趕緊找來刮痧油和刮痧板,開始給媽媽刮痧。我先在媽媽的背上抹上刮痧油,然後用刮痧板在抹油的地方使勁兒刮。有可能是我太累了,颳得沒勁兒,所以颳了半天才刮出一點痧。媽媽說:好了,寶貝,太舒服了,你快歇會吧。我把東西收好,累得一下子躺在了牀上。雖然我很累,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爲我幫媽媽解除了疼痛。

爸爸媽媽孝順姥姥姥爺,我孝順爸爸媽媽,“孝道”不知不覺在我的家庭中流傳下來。“百善孝爲先”,我要牢記這句話,並把它傳承下去。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7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在各種美德中是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孝老敬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古人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說,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他人的父母,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古往今來,人們傳送着許多關於孝老敬親的故事: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黃香扇枕溫席、王祥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的佳話;今有最美女孩孟佩傑贍養父母、北京小夥樊蒙推母徒步旅行等感人肺腑、潤人胸襟的故事。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告訴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孝敬社會上所有的父母。而在如今的時代,我們很少能做出一些驚天動地的事來。但是隻要我們心中有“孝”這個簡單而重要的字眼,那我們就算是一個孝老敬親的好孩子了。

孝老敬親,溫暖人心。當你看到街頭那蜷縮的身影,難道你會熟視無睹嗎?當你聽到空蕩的房屋裏迴盪着爲你擔心的嘆息,難道你不會感到心酸嗎?當你看到那彎曲的身體還馱着沉重的書包,難道你不會上前馱着嗎?那些終日在垃圾箱門口徘徊、等待撿拾垃圾的老爺爺、老奶奶路過時,難道你就沒有同情之心嗎?老人對我們的愛,博大而無私;而我們對老人的關心,渺小而稀少。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箇中學生,你又是否做到孝老敬親了呢?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勞了一輩子,爲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孝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愛護,又是繼承先輩們精神財富的體現。老年人猶如一座活生生的圖書館,敬它愛它,會讓我們受益無窮。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如果我們人人都敬老,社會就會更美好。

孝老敬親的美德,是黑夜裏的一盞燈;是寒冬裏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獻出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送上去的一句親切的問候。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生活的老人,才能感受到世間的溫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也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

讓我們都爭當踐行“百善孝爲先”這一美德,相信孝老敬親的美好品行定會在全社會發揚光大並蔚然成風!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8

“百善孝爲先。"作爲一個經常掛在嘴上的名言,它也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也許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它也能透出濃濃的情意。

我小學的時候,班上轉來一名學生,正好我旁邊有個座位,老師就安排他做在我的旁邊。我心裏挺高興的,我一個人坐也無聊,正好有個人能陪我聊天。

第二天早晨,都已經上課了,他還是沒進教室,我問了老師,老師卻說他並沒有請假。剛來的第一天就遲到?上課十幾分鍾了,他才姍姍來遲。

上課的時候我想跟他聊天,可發現他是個奇葩,不玩遊戲,不看電視。我跟他一點共同語言都沒有,作爲一個小學生一點興趣愛好都沒有嗎?有這個同桌,上課還是一如既往的枯燥無味。課間的時候我問他平時都在幹嘛,他的回答也讓我知道了爲什麼他沒有任何興趣愛好。他說,在他三年級的時候,他的父親因出車禍成了植物人,家裏的頂樑柱倒了,沒有了收入來源,母親不得不外出打工。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也因爲這件事債臺高築。他爲了不讓母親過多的操勞,擔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因爲母親的早出晚歸,他得負責父親的吃喝拉撒,所以他每天基本都會遲到。聽完後,我不禁震驚下,一個年齡與我相仿的學生,卻擔負着這個年齡擔負不了的責任,爲了讓他開心,我提出了週末請他去看電影的請求,經過一番推脫,他還是答應了。

週六的時候,我在門口等到他,我們一起進去。

剛開始的時候沒什麼事,可是到中場的時候,他卻變得焦慮起來”怎麼這麼久還沒完?“”我爸會不會想上廁所?“他想回去,但是我極力留他下來。可播了三分之二後,他還是回去了。

週一他見到我的時候,帶着一臉歉意,一直道歉,我雖然心裏不是很高興但還是原諒了他。

後來他跟我說,他回去的時候,父親已經”上完廁所“了。晚上他母親回來的時候也教育了他一頓。他還說只是他父親出車禍以來第一次出去玩,以後應該也不會再出來玩了。聽到這我心裏也產生了歉意。出去玩也不能玩的安心,始終牽掛着家裏的父親。

光靠肉眼,怎麼能看清一個人身上的故事。也許一個不起眼的人身上發生的故事卻能令我們感慨萬千,也許一個衣着華麗的人聽了他身上的故事我們也會對他產生厭惡。百善孝爲先,我們應該盡我們所能去盡孝道。都說:"不求孝真,但求孝早。”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9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6歲時,我對媽媽說,媽媽我會聽你的話;16歲時,我對媽媽說,媽媽你好煩啊!26歲時,我說,媽媽你說的原來是對的;76歲時,我說,如果我還擁有媽媽,我會爲此付出一切。”這段看似簡單的話,引發了我對孝的思考。想想有多少人後悔着,都覺得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一定會先孝順親人。

古人曾經說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不是簡單地掛在嘴邊,而是要用我們的'生命去實踐這重於泰山的五個字——百善孝爲先。畢竟,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在我們短暫的生命裏,孝能夠銘記在心,是一件繁重的事,而百善孝爲先,是一件艱難的事。

古代帝王漢武帝劉恆,他做到了。劉恆被呂后視爲與她兒子爭奪皇位的眼中釘,劉恆的母親不想每天過着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於是在呂后的面前自毀容顏,帶着劉恆來到代國。直到後來,劉恆當上了皇帝,可是劉恆的母親卻患上眼疾。本來母親可以由宮女伺候,但是劉恆每天堅持侍奉母親,一堅持便是三年,試問誰能夠想劉恆一樣三年來堅持同一件事呢?一個人的孝心足以體現一個人的品德,因而,漢文帝造就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李密曾經在《陳情表》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烏鳥私情,願乞終養。”最近大家都在熱論的新聞彭斯割肝救母的故事。彭斯在美國得知母親患重型肝炎急需換肝後,她二話不說放下學業,毅然決然回國救母,毫不猶豫地把自己60%的肝捐給母親。在現代,這隻烏鳥就是彭斯,她從千里之外飛回來,踐行作爲子女對父母的一片孝心,踐行“百善孝爲先”的行爲,廣大的人民都被彭斯的孝心、孝舉所感動。

無論什麼時候,“百善孝爲先”這五個字,都烙印在人們的腦海裏。孝,這一傳統美德,通過歷史的沖刷,作爲21世紀的青少年時時刻刻不忘古今中外的孝子、孝女。正如我們捧讀《弟子規》時第一節就爲“首孝悌”,可見,孝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一個人連孝這個字都沒有踐行,還談什麼成功?談什麼未來呢?

光陰似箭,歲月無情。你有多久沒有仔細觀察過父母的細微變化了?你有多久沒有輕撫鐫刻在他們額頭上的皺紋了?你有多久沒有與他們談過心了?所以,你不要只用“忙”來作爲藉口,應牢記:“百善孝爲先”這一真理。因此,我們應該從現在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孝放在第一位,用行動實踐自己的孝心。孝在於行,爲時未晚!行動起來吧!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10

時光賦予人類懷念與遺忘的能力,千百年來,人們卻一直歌頌着那些尊老孝親的人,並以他們爲靈魂人物,譜寫了一篇篇動情的樂章。

《百孝經》中開篇就講:“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是一個人的行爲準則,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誌。

古人有云:“羊有跪乳之義,烏鴉有反哺之情,況乎人?”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便是恩重如山,而孝是回報父母最好的方式。但這不僅僅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態度,是父母對我們愛的延續。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而父母所給予我們的,又何止是滴水恩情!從懷胎十月生下我們,到母親爲我們打理好生活的一切,到父親爲支撐這個家庭不辭勞苦,而忙於生計,再到父母的教育,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

仔細一看,留存在你孩童記憶中那神采飛揚的臉龐,烏黑的頭髮,炯炯有神的眼睛,還在嗎?你再看看如今的他們,他們的臉上已刻上了時光的印記,那一道道皺紋,夾雜着許多銀絲的頭髮,那都是爲我們操勞出來的啊!那麼,你是否向你的父母說一聲:“父親,母親,謝謝你們,我愛你們。”

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孟佩傑,從八歲開始承擔侍奉養母的重任。20xx年她帶着母親上大學,並且婉言拒絕了好心人的幫助,堅持自己照顧養母。有道是“久病無孝子”,而孟佩傑卻侍奉養母於牀前竟達十多年,而她卻認爲:我只不過做了這世間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情。

中華民族的孝道,正是因爲有像孟佩傑一樣的許多人,苦苦堅守着,纔沒有在這個社會中泯滅。其實盡孝不難,沒有哪個父母會向自己的子女要求什麼。

盡孝不過是滿足一下老人的心願,讓他們度過一個開心快樂的晚年而已。只要我們每天給父母,哪怕一點點的關愛,這個傳統美德,就會得以傳承和發揚。

什麼是孝?是《論語》中的“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是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還是李密的“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孝的典型千千萬,“孝感天地”的舜,“蘆衣順母”的閔子騫,“哭竹生筍”的孟宗,“臥冰求鯉”的王祥,“鹿乳奉親”的郯子……

冰心寫道:“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孝敬父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山悲吟聲聲泣,聲聲呼嚴父;碧水哭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古人有云:“樹欲靜而風欲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還能再等嗎?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11

是誰教會了我們牙牙學語?是誰用甘甜的乳汁辛苦地哺育我們?又是誰用自己的年華飛逝換來了我們成長着的生命?是父母!蘇轍曾說:“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可這孝的真諦又是什麼呢?

有一種孝叫做依靠。15歲的何久定生活在一個偏僻的鄉村裏,他從小就沒了母親,父親年老體弱,沒有工作,僅靠一份低保生活,家徒四壁。15歲的他卻比同齡人成熟得多。他一邊努力學習,一邊用他那瘦小的肩膀挑起了這個破碎的家。每逢週末他都到工廠裏做散工,以賺取自己和父親的生活費。他不畏艱難,苦中求樂。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牀給父親做飯、挑水,走2個小時的山路去上學。儘管再苦再累,他的臉上還是時常保持着微笑。何永定表示,不管今後生活困頓或幸福,他都永遠是父親最堅定、最可靠的依賴。一份美好的孝心,是獻給父親的真誠的依靠。

有一種孝叫做讓奶奶放心。“奶奶,我來替爸爸養活你。”這是12歲的張俊最令奶奶感動的一句話。8歲那年,爸爸因車禍去世,媽媽悲傷過度失去了理智,最終離家出走。從此張俊便與年幼的弟弟和體弱多病的奶奶相依爲命。星期天,當同齡的孩子拿着父母給買的玩具滿天跑時,他一早便挎上了小籃子到山裏採藥去了。山藥、柴胡、黨蔘、天麻,這些中草藥是小張俊眼中最難得的寶貝,因爲它們可以換來好多錢,這樣奶奶就可以不用辛苦爲別人洗那麼多的衣服了。哪次山藥採得多了,他就去鎮上給奶奶買點水果。“每學期必須拿到一張獎狀,回去讓奶奶高興;在學校決不能犯錯誤,免得奶奶擔心;自己能做的事,決不能讓奶奶操心。讓奶奶放心我和弟弟!”這是張俊座佑銘中的一段話。一份美好的孝心,是讓奶奶放心。

古語道:百善孝爲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所掩蓋了。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與父母頂嘴。殊不知,那些嘮叨滿載着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金庫,有時還埋怨父母,殊不知

愛不是無底洞,父母也需要愛。烏鴉能反哺,羔羊會跪乳,難道新世紀的我們還不如烏鴉和羔羊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社會上孝順的人還是很多的。永遠做媽媽的“貼身小棉襖”的王冰月難道不是嗎?從小到大,一如既往帶着母親去上學的曹秋芳難道不是嗎?上了大學也不忘爲了給母親掙醫藥費的蘇玉雙難道不是嗎?世間處處有真情,人間處處有孝心。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其實很簡單,只要你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愛每一個愛你的家人,就算是一句普通的關心與問候,給父母一個可靠的肩膀,別讓父母擔心你的所作所爲,照顧好你自己,就足矣。孝,便是如此。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12

一個人,善良不善良,首先得看他對他的父母好不好。如果一個對父母都不好的人,卻常常高喊自己是個善良的人,中國人不會相信,外國人也不會相信,連鬼都不會相信。

孝敬是晚輩對長輩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敬愛,是做作不出來的。另外,孝心的一個特性就是它的單向性。有人說,我對我的孩子很好,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父親,或者說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母親,即便這樣,和孝心也是毫不相干的,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對於下一代的好,對下一代的關愛,雖然你可以說你主觀上是無私的,但是,客觀上,不用辯解地和私利難以分開,畢竟對下一代的關心愛護是能夠有回報的。

由於孝心的單項性,也說明了孝心的毫無私利性。父母還不是太老的時候,對父母好,對父母充滿孝心,也許還有說不清的目的性,因爲那時候的孝心畢竟還可以得到父母的更好回報。其實那時候的孝心不能算是純粹意義上的孝心。

可是,如果父母已經是耄耋之年了,還能對父母悉心關懷,那纔是真正的孝道。因爲年邁的父母——特別是那些毫無收入的父母已經對他們毫無利益可言。

這樣看來,真正的孝心是絕對無私的。一個無私的人才能稱爲善良的人,或者說,善良的人必然無私。一個不孝的人,一個對於父母都不善良的人,對於別人,對於周圍的人是不可能善良的,即便是表面的善良也是有深層私心雜念的,

隨着社會的發展,孝心的定義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現在的時代離開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已經很久很久了。孝心的最大表現是對於老人的精神關心,而決不是僅僅滿足於父母的吃和穿。換一句話說,精神的孝敬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精神孝敬在孝心中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了。比如給父母打個電話,多多看望父母,常常陪父母走一走,是當代孝敬最核心的問題和關鍵所在。有些人以爲父母可以吃好穿好,就萬事大吉,這其實是十分片面的,也許一天甚至一個小時的陪同比給父母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緞還要重要幾倍、十幾倍。

孝敬不孝敬,鄰居看得見,親人看得見,當然,善良不善良,旁人的心裏也是明鏡似的。百善孝爲先,我們這個社會應該更加突出孝道這個根本。也許突出了孝道,小悅悅那樣的事情就會少些,像那些肇事逃逸的事情也會少得多,爾虞我詐的事情會更少些,因爲不管時代怎麼變化,孝道始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本,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之所以興旺發達的理由所在——不孝道的人,何以爲人,一個連人都算不上的行屍走肉,還怎麼辦得起事業?更不要說成就偉大的事業。

大家都來喊一喊,“百善孝爲先”。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13

有這樣一個兒子,他是個大款,母親老了,牙齒全壞掉了,於是他開車帶着母親去鑲牙,一進牙科診所,醫生開始推銷他們的假牙,可母親卻要了最便宜的那種。醫生不甘就此罷休,他一邊看着大款兒子,一邊耐心地給他們比較好牙與差牙的本質不一樣。但是令醫生十分失望的是,這個看是大款的兒子卻無動於衷,只顧着自我打電話抽雪茄,根本就不理會他。醫生拗但是母親,同意了她的要求。這時,母親顫顫悠悠地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布包,一層一層打開,拿出錢交了押金,一週後再準備來鑲牙。

兩人走後,診所裏的人就開始大罵這個大款兒子,說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卻不捨得花錢給母親鑲一副好牙。正當他們義憤填膺時,不想大款兒子又回來了,他說:“醫生,麻煩您給我母親鑲最好的烤瓷牙,費用我來出,多少錢都無所謂。但是您千萬不要告訴她實情,我母親是個十分節儉的人,我不想讓她不高興。

我上牀的時候是晚上11點,窗戶外面下着小雪。我縮到被子裏面,拿起鬧鐘,發現鬧鐘停了,我忘買電池了。天這麼冷,我不願意再起來。我就給媽媽打了個長途電話:

“媽,我鬧鐘沒電池了,明天還要去公司開會,要趕早,你六點的時候給我個電話叫我起牀吧。”

媽媽在那頭的聲音有點啞,可能已經睡了,她說:“好,乖。”

電話響的時候我在做一個美夢,外面的天黑黑的。媽媽在那邊說:“小桔你快起牀,這天要開會的。”我擡手看錶,才五點四十。我不耐煩地叫起來,“我不是叫你六點嗎?我還想多睡一會兒呢,被你攪了!”媽媽在那頭突然不說話了,我掛了電話。

起來梳洗好,出門。天氣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間茫茫一片。公車站臺上我不停地跺着腳。周圍黑漆漆的,我旁邊卻站着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我聽着老先生對老太太說:“你看你一晚都沒有睡好,早幾個小時就開始催我了,此刻等這麼久。”

是啊,第一趟班車還要五分鐘纔來呢。最後車來了,我上車。開車的是一位很年輕的小夥子,他等我上車之後就轟轟地把車開走了。我說:“喂,司機,下方還有兩位老人呢,天氣這麼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樣不等他們上車就開車?”

那個小夥子很神氣地說:“沒關係的,那是我爸爸媽媽!這天是我第一天開公交,他們來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發來的短消息:“女兒,媽媽說,是她不好,她一向沒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擔心你會遲到。”

看過後,記得做一個孝順的子女。這一輩子,能讓你欠太多的,而且不求回報的只有父母,不要抱怨父母的嘮叨……多多體諒他們、感恩他們、關心他們!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14

孝,乃人之根,性之本,德之源,教之所。

早在中國古代,《孝經》就已有“百善以孝爲先”這句明宗開義。也就是說孝順是行善的根本,沒有孝順又談何行善。所謂的孝,就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依從﹑感恩的心理。

在嬰兒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孝’這個字便被寫在了他人生典籍的扉頁,醒目的中國字彷彿在告訴每一箇中華兒女,用行動去證明你對父母的孝心,用行動去感謝父母對你的愛。這種人人生來就有的天性,本應在人的心靈深處開闢出一片美麗的花田,用愛與感恩等人類最真摯美好的感情澆灌,但沒有人保證,經歷了狂風暴雨之後,這花田不枯,這感情不變。經歷過風雨,便擁有彩虹,這花田有風暴後特有的美麗,比先前更旺盛妖豔。

我是一個從外地轉來的學生,從小便寄宿在姥爺家。姥爺是一名數學教師,在我看來,他對我的感情就像他三十幾年教師生涯中一成不變的數學公式一樣,單調而乏味。這種淡漠的感情,在姥爺病倒那天,驀然消失。

而那天,我這個平時自詡挺孝順的孫女,竟無法從記憶中挖出絲毫對姥爺的孝心來。無盡的後悔感像潮水般將我吞噬,如果能早點發覺姥爺身體的不適就好了,如果能多幹些家務活來減輕老爺的負擔就好了,我是這樣想的。看着病榻上姥爺那刻滿滄桑皺紋又憔悴的臉龐,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不是滋味。急忙翻出藥箱,想找一些能減輕老爺痛苦的藥,卻被說明書上覆雜的術語弄昏了頭。要知道,在我生病時,姥爺會守在我的病牀前,餵我吃藥,再哄我入睡。

而現在,如此這般。淚水漸漸迷濛了我的雙眼,忍住想要啜泣的衝動。這時,姥爺走了過來,慢慢收拾我弄亂的藥箱,吃好藥。看着看着,淚水終於決堤而下,撲到姥爺懷裏,大聲哭號,雙肩不受控制地顫抖着,不停地說:“對不起”。姥爺笑着問我爲什麼道歉,我回答,自己沒有盡到應有的孝心,讓姥爺受累。姥爺拍了拍我的頭,眼睛裏流露出欣慰與讚許,說:“以後能做到吧?”我大喊:“能!”

淡淡的藥香,承載着姥爺對我深沉的愛,它讓我幡然醒悟,並擁有這世上最美好的品質——孝順。

鹿乳奉親,齧齒痛心的故事感動着我,蘆衣順母,拾葚異器的故事教化着我。在孝順之風的薰陶中,我成長着。

善良的品質固然美好,但對長輩的孝順應放在全部善意的先列。一個人,如果只對陌生人報以善良之心,對父母長輩不屑一顧的話,那麼沒有人會認同,那所謂的善良只是水中的泡沫,將會漸漸消逝。

善良之水滋潤着孝心,在風雨的洗禮過後,我拾起掛在雲朵之上的彩虹,那刻印着孝心標記的彩虹。

二年級清明節作文:百善孝爲先15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既然我們要談中華美德,那這從古至今都是中華文化所提倡的“孝”可是不可少的!

俗話說“身體髮膚授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土生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也就是說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我們要保護它,但是現在的中學生就因爲父母不讓玩電腦或是因爲考試沒考好而收到父母的責罵,然後以死相逼或是輕生的人不在少數,。弟子規裏有這樣幾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的意思就是:父母在叫我們的時候,應該立刻回答,不能遲緩,當父母教我們做事的時候,不可懶惰,當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應該虛心聽從,不得頂嘴,當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應承受他麼的責備,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改進,但是回過頭想想我們自己做到了多少?現在國家之所以有新規定的24孝,那是因爲現在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竟然每年過年過節毒藥志願者去陪老人,做兒女的想想自己做到了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了嗎?

俗話說的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些俗語告訴我們要互相幫助,而現在的新聞上多次報道有老人跌到沒人攙扶,就拿去年的小悅悅事件,兩輛車連續碾壓,18個路人無動於衷,最後竟然還是撿垃圾的大嬸伸出援助之手,可惜小悅悅因傷勢嚴重未能救活,如果當第一輛車碾壓過後的司機就把她送入醫院也不會有生命危險,如果第一個路人及時相救也不會釀成最後的慘劇,現在老人在馬路上跌倒沒人摻扶的現象也是屢屢發生。現在的人們都是怎麼了?是怕如果老人有什麼的時候賴着你嗎?難道就要眼睜睜的看到一個生命從你眼前消失嗎?時間就是生命,就算晚一秒也會喪失救護的最佳時間!

小的時候,撿到錢都是第一個交給老師,也能得到老師讚許的表揚,小的時候,總是在街上看到乞討的人的時候,朝爸爸要1元錢給乞討者,當聽到1元錢掉到乞討者碗裏所聽到的聲音,就非常的開心,而現在呢,撿到錢也開始自私了,也聽到聽不到往乞討者碗裏放錢的時候周圍人的讚許和微笑,還有那個清脆的聲音。反而當爸爸往乞丐碗裏放錢時還攔住他說“那些乞丐都是假的,都是騙人的."還有小時候太天真了,是不是長大了看出了乞丐的花樣,還是變的自私了,是被金錢所誘惑了嗎,還是變虛榮了......我還是想做以前的自己,那個能聽到讚許、看到給多人的笑的鼓勵。

弘揚中華美德,使我們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我們要發現它併發揚它,弘揚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把中華美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