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高中作文奶奶的諺語

高中作文奶奶的諺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6K 次

奶奶清朝末年(1907年)生於豫東農村。三歲喪父,九歲失慈。到我家後,白天去種地,夜晚來紡棉。年年如是,長年不輟。她用紡花、織布積攢的錢置10畝地。10畝地上年年長出沉甸甸的麥穗、紅撲撲的高粱。趕集的路過地頭都會讚歎:“嘖嘖,多好的莊稼!”

高中作文奶奶的諺語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逐漸懂事。那時,父親長年在外地工作,我和奶奶一家8口便生活在太康農村,家境拮据。奶奶面對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尷尬,讓我們兄弟姐妹5個吃飽飯,就成了她整天揪心的事兒。那時節,糧食緊張,紅薯是一種高產作物,太康農村秋季遍地都是紅薯。家家戶戶見天喝的`是紅薯湯,吃的是紅薯饃,就連我家用的醋,也是奶奶用高粱殼、紅瓦盆自制的紅薯醋。一家人沒有一個不覺得“燒心”。我不愛吃,奶奶就說:“窩窩頭,沾秦椒,越吃越上膘。”還說,“嫌飯吃沒飯吃,嫌衣穿沒衣穿,嫌媳婦打光漢(光棍兒)。”逗得我哈哈大笑,飯也吃得香了。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生產隊按戶頭將白蘿蔔、紅蘿蔔分了36份兒(當時全隊共36戶人家),然後抓鬮兒。分蘿蔔的當晚,奶奶會揀了大個兒的,洗淨,切絲兒,先炒了讓我們就着紅薯饃吃,並說:“冬吃蘿蔔夏吃薑,有病不用開處方。”那時候,我不知道這究竟是奶奶無可奈何的解嘲,還是養生的祕訣。

奶奶雖然沒有文化,但她富有文采的諺語卻影響了我的童年,乃至改變了我的一生。她比喻不多說話的人,就說“沒嘴的葫蘆”;形容一個人不會花言巧語,就說“嘴裏噙塊冰冰也化不出水來”;教育人不要離羣兒,就說“獨木不成林”,“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紅花好,也要綠葉扶”;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賣啥吆喝啥”;當我對某一樣農活有畏難情緒時,就說“眼怕手不怕”;日子艱苦時,就說“瓜不苦不甜”;她的“吃落生(花生)剝皮兒,聽話聽音兒”,“吃飯先嚐嘗,做事先想想”使我成熟;她的“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教我正直廉潔;她的“紙裏包不住火”、“沒有不透風的牆”催我警醒。遇到挫折,只要想起奶奶的“不吃黃連不知苦,事不經過不知難”,我便豁然開朗。奶奶的這些諺語,越品越覺得意味深長。

每當我迷茫的時候,我的眼前總會浮現出奶奶的諺語:“白天是照耀我前進的太陽,夜晚是亮在我心中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