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路高考作文範文

路高考作文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路高考作文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路高考作文範文

路高考作文範文1

路是人們生存的最必要的條件之一。人生四件大事,衣、食、住、行缺一不可。其中的行,就離不開路。行雖然排在了後面,但是它是衣、食、住的先決條件。沒有路,衣從何來?沒有路,食自何取沒有路,房子如何蓋?沒有路,人即使活着,也只能是穴居樹棲;沒有路,茹毛飲血尚不果腹,何談發展進步。“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最初的路是人們自發踩出來的。可以想象,遠古的人類,爲了尋找食物,在森林中不斷踩出了路。有了路,行動就便捷了,於是路不斷延伸。當人們認識到路的重要性的時候,便自覺地修路。自覺修路就有更大的勇氣和動力。“愚公移山”就是路的誘惑,直到今天人們也一直認爲,“要想富,先修路”,於是路把人們引出封閉的大山,走向現代文明。路是文明和進步的象徵。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路也越來越寬廣,越來越快捷。

從土路到沙石路,再到柏油路;由普通路到高速路;由陸路到鐵路和空路。路的發展把人的距離拉近了,千里之遙朝發夕至,“坐地日行八萬裏”已不是夢想。路的發展把人們的視野拓寬了,“可下五洋捉鱉,可上九天攬月”。路是人類不斷探索的產物。永不滿足就要永遠前行,於是路在腳下不斷延伸。當然人類的探索從來都是從新路開始。既然是在探索中踏新路,那麼難免走錯了路。不過“即使你走的路是錯的,但是也很有意義”,因爲走了錯路爲走正確的路總結教訓,積累經驗,從而少走彎路。路是走在腳下的,也走在心裏的,走在心裏的路叫“心路”。心路是人們思想的探索和追求的歷程。心路的探索過程更需要勇氣和智慧,因爲人們習慣於走老路。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在走前人沒有走過的心路,是在“摸着石頭過河”,是一條充滿艱辛的探索之路,所以即使有走彎路的地方也是有意義的探索。“條條大路通羅馬。”“世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

在人類前行的腳下,心路沒有禁區,只有自我封閉。中華民族是一個勇於探索的`民族,勇於溝通開放的民族。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中,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曾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又在倡導和建設“一帶一路”,這是中華民族騰飛之路,圓夢之路。路在我們腳下,路在我們心裏。路在,希望就在。

路高考作文範文2

  昨日,在閘門口的河岸,一批遊子,在傍晚的雲霧中,繫纜下船。今日,在閘門口的河岸,又一批遊子,在晨曦的微光中,解纜揚帆。明年的今天,我們也將繫纜換船。生活就是這樣,總是在繫纜解纜的路上。

昨天,在實驗樓報告廳,我們把口號喊得豪情萬丈,喊得嗓子發疼,但是發現,疼痛的感覺,真好。明年的今天,在班級畢業晚會現場,我們把離別宣言吼得震天響,我們或喜或悲,或高興,或流淚,都必將重新開始我們自己的人生。後年的日子,我是徜徉在著名的大學校園,還是坐在高復的教室裏百鍊成鋼?華門是終點,同時又是起點。一道道門,成就了人生最美的遞進曲線。這遞進曲線,就是路,綿長蜿蜒。它是前方的召喚,引領我們走向心馳神往的夢想。

人總有離家的慾望。徐志摩,想做會飛的鳥,飛到了英國,飛離了張幼儀,飛向了林徽音,飛起了新月派的《沙揚娜拉》。曹文軒,追求一條解讀文學之路。從散文到小說,從古典小說到外國小說,他開啓了一扇《小說門》。我們可以通過這扇門,窺看藝術的靈魂,藉以淨化自己的心魂。

腳下遇檻,怎麼辦?李安的《喜宴》推開了好萊塢的大門。門裏和門外,世界全然不同。然而,進了好萊塢的這扇門,並非意味着一勞永逸。他經歷了春華,亦經歷了秋霜,《與魔鬼共騎》遭遇了滑鐵盧。李安,追求安定的李安,該如何經過這個門檻?正如紀伯倫所說:今天最痛苦的事情,往往是明天最美好的回憶。阻礙我們前進的,是門檻,更是檢驗我們是否勇敢的通行證。

能否跨過門檻,跨過怎樣的門檻,並不是最重要的。能否跨進大學之門,跨進怎樣的大學,也並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進大學之門,你是否有面對嘲諷的勇氣,可以頂着壓力,無怨無悔!進入大學之門後,你是否依然可以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可以甘於寂寞,奮力前行!

在路上,你自信或自卑,你是堅持或是放棄,便影響了你是在哪個岸——過哪道門——駛往哪個地方。文章劈腿後,馬伊琍說“愛情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每次成功都像是與愛人攜手走進婚姻之門,而每次抵達又像是新的人生面紗才真正撩開,且行且珍惜吧!人生之路,到底要堅持還是放棄,只有自己作出明智的選擇。

少年時,我們憧憬前方的門。中年後,我們平靜地走在路上。少年時,我們總有解纜的慾望,中年後,我們總有繫纜歸家的願望。家,總是最溫暖的港灣;土,總是最合適的歸宿。余光中,總在訴說着難以言說的《鄉愁》,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他的心靈一直在回鄉的路上。沈從文,他的《邊城》,遠離都市的喧囂和浮躁,那裏的水總是不緊不慢地流着,那裏的人總是不快不慢地走着。真好。

門與路永遠相連,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

我們永遠在路上,無論面對什麼,讓我們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