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懷念兒時作文

懷念兒時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懷念兒時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懷念兒時作文

懷念兒時作文1

我相信,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兒時十分懷念。因爲那時候,我們無憂無慮過着快樂的生活。有着最真摯的朋友。所以,我懷念兒時。

小時候,我們不必爲考不好而擔心。我們有的是該如何過好每一天的憂慮。我們每天都有很好的計劃來完成我們美妙的一天。相信90後的朋友會有和我一樣的感受。在我們小的時候還沒有太多的玩具,我們沒有芭比娃娃,沒有遙控直升機。我們可以玩的就是自己動手做的玩具。

我們住在並不是樓房的房子,附近還有一些和我們年齡一樣大的夥伴。我們還經常串門,所以,我們就自然而然的成爲了好朋友。再後來完全熟悉以後,就開始每天都黏在一起。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玩過打包和闖關的遊戲。如果有玩過,我相信,你們一定可以體會我爲什麼懷念兒時。

小時候,一有空的時候,就會把好朋友召集起來,分好組然後開始我們的遊戲。小時候好像怎麼玩這個遊戲都不膩。可能是因爲有最好的朋友陪伴也可能是因爲想打發時間。可時間總是轉瞬即逝,當我們要吃飯的時候,還依依不捨。分別還要約定明天什麼時候玩。我想,這就是我懷念兒時的原因吧。

小時候,夥伴之間的友誼很真摯。雖然也曾在玩耍時相互打擊、但在最需要安慰鼓勵的時候,一定有人在你耳邊不停地安慰你。雖然有時,也曾爲了誰欺騙了誰而吵得面紅耳赤,但過後總是可以看到他們正玩得不亦樂乎。兒時,懂得寬容。也許,這就是我還念兒時的原因吧。

小時候,我們無憂無慮。我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友誼,我們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友誼。我們之間的欺騙也只是侷限於不出來玩的原因和考試的成績而已。

小時候,單純、善良。所以,我懷念兒時。因爲這是我祭奠逝去的童年的最好方式。

懷念兒時作文2

我是鄉下人,兒時的中秋節,直到十六歲那年爲止,都是在鄉下過的。

那些年,總是早早地盼着過中秋節,爲的是這一天能夠吃飽飯,能夠吃到月餅,也許還能吃到一點好菜。

中秋節到了,飯是吃飽了,但月餅很少,每人只能吃到一個或半個麻餅,好菜更少,就是一點豬肉,我們兄弟姐妹每人吃上一兩塊。在父母親的“領導下”過中秋節,又有肉吃,又有魚吃,在我的記憶裏是不曾有過的。

我們固然沒有多少東西吃,但是,父親、母親吃了沒吃、吃了多少呢?我們兄弟姐妹們,誰也沒有去留心,更沒有誰能夠想到父母親辛辛苦苦因而自己不吃,把自己的一份讓給父母親吃。我們都很想吃,都沒想到要讓,都沒有那麼“優秀”。至於兄弟姐妹之間更是互不相讓,當然也不爭不搶,都各自津津有味地吃完母親分給的“那一份”。“孔融讓梨”的事情是沒有發生過的,我們家沒有“孔融”。

鄉村過節,最主要的就是一個“吃”。由於中秋節只能吃到那麼一點點東西,吃帶來的快樂也就那麼一點點。所以,我現在實在想不起來兒時中秋節有過什麼吃的快樂。

是不是當時的中秋節就沒有別的快樂的事情了呢?並不是。快樂的事情還是有的,而且非常非常的快樂。這就是“賞月”,因爲這種“賞月”的方式非同一般。

那時候的月光特別特別的明亮,那時候鄉村的空氣、鄉村的風特別特別的清新,既如宋人蘇軾文中所說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又如唐人李白詩中所稱道的“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實在是妙不可言。

時至今日,那時的清風,那時的明月,已經不可再得。當年的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現如今,不論是誰,不論他拿出的錢有多少,卻再也買不回當年的明月,當年的風了!

當然,說是“賞月”,其實既不登高,又不臨水,也沒誰說是“賞月”,而且還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叫做“守月”。所謂“守月”,就是守護月亮,保衛月亮,目的是防止“天狗吃月”。據說,到了中秋節的這個晚上,月亮面臨危險,“天狗”很有可能要來吃它,所以需要人來守護。

爲了“守月”,中秋之夜全村老少在家裏吃罷了晚飯和月餅,帶着各種各樣的板凳、椅子,都坐在明晃晃的月光下,坐在曬穀坪上,聽會講故事的人講古老的故事。在月光下講故事,這種有味道的事情,平時也有,但是不常有,到了中秋節就非有不可了。因爲“守月”的時間很長,自月出守到月落,若是沒有很多好故事聽,是熬不住的。

要是中秋之夜平安無事,“天狗”沒有來“吃月”,小孩子和一部分大人往往聽着一個一個的故事,守着守着慢慢就睡着了,而不知東方之既白。許多人睡到月亮落下去,太陽升起來,都完全渾然不知。直到睜開眼睛看到紅日杲杲生於東了,這才知道“守月”的任務已經完成,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已經過去,下一個中秋節又要再等三百六十五天了。

要是發生了“天狗吃月”,人們就一齊呼喊。那是聲嘶力竭的呼喊,那是歇斯底里的呼喊,也是發自內心的呼喊,爲的是從“天狗口裏”把月亮救出來。這時候曬穀坪上的氣氛,不僅是很緊張,簡直是很恐怖了。呼喊聲中還會夾雜着哭泣聲,上了年紀的老奶奶與軟心腸的大嬸大媽呼喊到後來便成哭喊,一邊哭一邊喊。如果“天狗”遲遲不把月亮“吐”出來,村裏的大人們就會搬出響器來,一邊敲鑼打鼓,一邊拼命呼喊,甚至於還會不斷地朝天鳴放鳥銃,直到把月亮救出來爲止。

我開始時覺得天狗實在厲害,月亮掛在天上,那麼高,又那麼大,它竟然能夠把月亮給吃了!但再一想,又覺得天狗其實並不可怕。月亮雖然被它吃了,但只要人們一喊,它還得把吃進口裏的月亮乖乖地吐出來,所以還是人最厲害。然而,“天狗吃月”之後,村裏人用盡所有法子,一直折騰到天亮也沒能把月亮從“天狗口裏”救出來的事情,也是有的。到了這種時候,村裏的大人們便會情緒低落,產生一種不祥的預感。雖然過後又看到月亮照樣升起,照樣明亮,卻並不放心,總擔心這個被“天狗”吃進去卻沒有吐出來、後來卻又稀裏糊塗地出來了的月亮,不知什麼時候會給人帶來災難。

回想起來,兒時的中秋節,也有因下雨或者天陰根本看不見月亮的情況。這樣的中秋節,沒有“守月”活動,更不用擔心“天狗吃月”,雖然省事又省心,卻總覺得有些遺憾。在有月亮的中秋節中,發生“天狗吃月”的少,平安無事的多,但村裏人“守月”從沒有人認爲“天狗不吃月”就是白守,從來沒有人有什麼怨言。相反,大家覺得“守月”而“天狗不吃月”是最好的事,不“守月”而被“天狗”吃掉了月亮纔是糟糕透頂的事。甚至,還有人認爲“天狗”之所以沒有“吃月”,就是因爲有人“守月”纔不敢吃。若是不守,肯定吃了。

今天看來,這種執着,明顯不免於矇昧。然而,這樣一種執着何以能夠由古及今世代相傳,卻不是付之一笑可以了得,而是大有思索的必要。

孩提時的我,以爲月亮之所以年年月月地照耀大地,不過是爲了報答人類的救命之恩。人類一年一年地救它,它理所當然地要一年一年地來給人類照夜,這叫知恩圖報。若是什麼時候它偷懶了,不肯來給人照夜了,那麼下一次“天狗”吃它的時候,我們就不管它了。

一直到讀初中,我才知道根本就沒有什麼“天狗”。所謂“天狗吃月”,其實是月亮被一片烏雲遮住了,月亮重新露臉,那是風吹雲動的結果,絕不是人們的吶喊之聲、鐘鼓之聲、槍銃之聲嚇得“天狗”把月亮從口裏吐出來。而“天狗吃月”之後不肯吐出來,原來是烏雲蓋住月亮之後,風不吹雲不飄,久久地蓋住月亮沒有散去。所以人類實未曾救過月亮,而月亮來照耀我們並不是爲了來報什麼“救命之恩”。

按說,這應該叫做覺悟,或者應該叫做活明白了。只可惜,覺悟了,明白了,並不等於快樂也隨之增加了,事實上卻是正好相反。

從十六歲開始,我少小離家,外出讀書,自此再未能同父母親一起過過中秋節。

雖然,我離開父母以後的中秋節,月餅與好菜是越來越多,過得越來越“豪華”。甚至,不缺美酒佳餚、月餅果品山積的月下盛宴,不缺被人前呼後擁的熱鬧,也有把酒問月的風雅,也有長嘯狂吟的豪舉,可說是足慰平生,應有盡有了。

方其時,人以爲“四美具,二難並”,樂莫樂兮,樂莫大兮!

然而,樂則樂矣!又誰知,良辰美景奈何天?貧賤中兒時中秋節的那種快樂,已經不可再得?

懷念兒時作文3

在這茫茫人海中,兒童不免會長大成人,擺脫一切束縛,可兒時童真的時光,總會迴盪在腦海中,久久不會散去。

記得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吃葡萄,一天不吃一大串就悶得慌。可老天有時不知是不是發燒,竟把家人都“派”出去辦事,無奈的我只好去鄰居家“偷”幾串葡萄。

從鄰居家的“地道”(當時我和朋友挖的)偷偷“潛入”他家後院,從那毫無光亮的“地道”中爬出來,一陣撲鼻的香氣向我席捲而來,我貪婪地吸着那葡萄獨有的香氣。我望着那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自己不聽我的話,紛紛向大地奔去。我努力剋制我的情緒,小心翼翼地爬上了那脆弱的葡萄架,可那架子“寧死不屈”左搖右晃的“拼命”地把我甩了下去。可我當時已氣急敗壞,出於生氣,我用力地用手推了一下架子,可“偷雞不成蝕把米”,那架子不但沒倒,我自己倒是摔了一個狗啃泥,由於前一天才下過雨,那土還沒幹透,我這一摔,倒是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泥人”。

還記得小時候,我總是特別能講,有一次,一個比我大兩歲的哥哥(我五歲)到我家玩,當時我的一個朋友也在,於是三個人一起玩起了遊戲來。可纔開始玩,那哥哥不知是存心還是無意,將我的朋友推倒了,一下子摔在了大石頭上,雖說沒什麼大事,可朋友還是痛的說不出話來,倒在地上“嗚嗚”的小聲哭。

我急忙把她送到大人那,只見哥哥不知是不是被嚇着了,怔在那,呆呆的不說話。我氣不過,用稚嫩的聲音對他吼道:“你怎麼能推人呢?你知道剛纔有多危險嗎?我朋友出事你來管嗎?……”我嘰裏呱啦地說了一堆,那哥哥又一次怔住了,可他的眼眶紅了,用略帶哽咽的聲音說:“對不起,我不是……我不是……”不等他說完,我兩手叉腰,擺出一副小大人的樣子,說:“你不是什麼?對不起就有用了嗎?摔得不是你……”小哥哥被我的架勢嚇懵了,我的氣也撒完了,便不理還怔着的哥哥,大搖大擺地抓魚去了。

回想起兒時的美好回憶,我仍會“噗嗤”一笑,回想起兒時天真的模樣,仍會感嘆。兒時時光是天真的,美好的,幸福的。

懷念兒時作文4

又要過年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已經經歷了52個春節。20xx年的春節即將到來,望着家家戶戶陽臺上掛起的臘肉香腸,走在大街上看見行色匆匆的人們大包小包的擰着年貨,春節的氣氛漸漸濃厚了。我也準備了許多的年貨,這也勾起了我對春節的嚮往,也讓我想起來許多的春節往事思潮起伏,難以平靜。這幾年,通過改革開放,國家強大了,人民富裕了,年貨越來越豐富了。但是過年的氣氛卻沒有小時後濃厚了,我更加懷念那時候的困難時期的過年,懷念我們走過的艱苦歲月。

要過年了,我們弟兄4個都很期盼,可是苦了我的父母親。

人民公社的時候,都是靠生產隊分糧食,自己的自留地裏面產蔬菜。經濟就靠自己家裏養豬、養雞,到集上去賣了,變成錢。買點其他的東西。年前父親把我和弟弟叫上,把家裏的雞和鴨,背上,走五里山路,來到廣興場上售賣。賣了後,父親去經營站買上幾斤豬肉,一般都要買肥肉,不買瘦肉,這樣油分大些。剩下的錢,父親買上半斤水果糖,給我們弟兄一人一個後就收藏起來了,父親說留到過年吃。回到家裏。母親把肉掛起,放在柴火竈面前,用煮飯的餘火薰,到了大年三十的時候煮來吃。

年前兩天的時候,母親開始做豆腐,母親把掛在很高的房樑上面的那個袋子取下來,倒出黃豆,泡上水。我問母親爲啥把豆子掛那麼高,她說,怕你們幾弟兄偷來吃了,過年沒有豆腐,沒法過年。然後,用隊裏的大磨子推出豆腐來。磨子很大,需要兩個人圍着推。母親走前面,我走後面,圍着磨子不停地轉圈,母親一邊推,一邊加豆子。我體質差,推幾圈下來我就暈了,母親只有一個人吃力的推着巨大的磨盤,艱難的走着、走着。需要半天的功夫,一袋豆子才能磨完。完了後母親用大鍋煮豆腐,我就燒柴,母親在竈前,點豆腐。煮好後用布包好成型。就這樣辛苦做出來的豆腐,都要等到大年三十中午,母親才做出來我們吃。母親的煎豆腐很好吃,現今餐館裏面的熊掌豆腐,無論怎麼做都做不出母親那樣的味道。

大年三十一早,母親就起來了,開始煮臘肉,我就燒火。母親用豬油煎豆腐,做成現今的麻婆豆腐。父親和弟弟就去打掃院壩,父親說過年了,要把家裏打掃乾淨,迎接新年。好久沒有吃過肉了,母親在切肉的時候,趁她不注意,我和弟弟就去偷吃,很香很香。父親就拿來紅紙,筆墨,在院壩裏擺上桌子,開始寫春聯。父親只有小學文化,歪歪扭扭的寫上幾幅對聯,將家裏的門上都貼上對聯,竈前也要貼、包括豬圈都要貼上紅紙,保佑來年豬肥圈滿。很有喜慶的味道。

中午一家人圍着在方桌前,我們很想吃肉了。父親用筷子敲打我們的頭,說不要慌,先給爺爺奶奶燒香、在神坎上放上一坨臘肉,點上香和紙錢。父親說以前爺爺奶奶也很苦,給他們燒點錢,敬點肉去。我們照父親的意思做,但是不懂裏面的情意。長大了我們才知道這是敬祖。然後,在院壩裏面點燃一串火炮,鞭炮然完後,父親才讓我們吃年飯。年飯都很講究。吃飯的過程中,不能掉筷子。掉了,不吉利。如果哪個將筷子掉地上,要被父親狠狠的罵一頓的。掉在地上的筷子,不能撿起來。只有等過年後才掃出去。我們大口吃肉,父親就吃豆腐,母親也讓我們多吃點,不斷的往我們碗裏夾肉。父母都希望我們長大了好有出息。

吃完午飯,母親收拾完後,就去炒花生。同樣母親把掛在房樑上的花生拿出來,用河沙一起在大鍋裏面炒,我問母親爲啥要用河沙炒花生,母親說,這樣不容易炒糊,好吃些。即使花生炒好了,母親也只給我們吃一點,說要留到初一才能吃。弟弟趁母親不在意的時候,也去偷一點出來給我們每人吃幾顆,那真是香啊。母親發現我們貪吃,就給我們每人抓上一把花生,幾個水果糖。四個口袋裝的滿滿的。我們跑到隊裏的院壩裏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大家在一起吃很香。還相互分享,看哪家的花生好吃,哪家的糖果甜,吃完後,大家一起打三角板、鬥牛兒、滾鐵環。玩到天黑纔回家,這一天父母都不管我們,也不做家務,我們就盡情的玩,開心得很。

大年初一,母親給我們準備了新衣服,都是母親自己用手工縫的。有幾年困難的時候,我們沒有新衣服,年前母親就把舊衣服洗出來,曬乾,一樣給我們穿。還記得,有一年天氣很冷,洗了的衣服無法晾乾,母親就將衣服放在柴竈面前用火烤乾,或者用農村取暖的烘籠烤乾。好讓我們初一穿的新一點。70年代有幾年我們都沒有新衣服穿,每年我基本只有做一次衣服,弟弟就穿我們的舊衣服,有的還補上疤給我們穿。新年了弟弟穿不上新衣服大年初一就哭了,母親看在眼裏痛在心頭。母親照樣給我們幾弟兄裝好花生、分好水果糖。讓我們出去玩。我們那時根本就沒有什麼壓歲錢,也沒有如今的香腸和許多的水果。有糖有花生就算最大的幸福了。我們最高興的就是大年初一與小夥伴們一起浩浩蕩蕩行走在去廣興鄉場的山路上,大家一邊走一邊唱歌,半過多小時就到了街上。人很多啊,通往街上的山路上可以看到牽線子的人流向鄉場上匯聚。古老狹小的街上到處都是人,大家臉上都掛滿笑容。有時候街上還要舞獅子,官神廟裏還要唱川戲,茶館的人也爆滿。街上賣小吃的很多,油果子(天鵝蛋)、麻花、油條滿街串香。可惜我們兜裏沒有錢,看到油果子只有流口水啊。走累了,餓了,到下午一兩點鐘,我就疲憊的回家了。回家後,母親給我做的湯圓,吃上一點,這個年也就差不多了。

正月初二,是走人戶,我們很想的就是去舅舅家,舅舅家裏要富餘點,去了,舅舅、舅母都很高興,給我做好吃的。我們離舅舅家有三十里路,母親帶着我們,提上一把面,帶上一坨臘肉,我們一早就出發,要走3個多小時才能到。那時我們也不知道辛苦,只想去舅舅家有好吃的。

八十年代,家裏的日子有點好過了,父親基本上每年都要殺一隻豬來過年,我們幾弟兄都出來工作了,到了臘月,父親就打電話,叫我們回家,要殺豬過年。父親很早就請來殺豬匠,我們幾弟兄一起把肥豬按住,殺豬匠一刀下去,紅火滾燙的豬血噴涌而出。父親很高興,說以前我們很苦,包產到戶了,我們的日子開始好了,以後我們年年都殺豬過年,讓你們吃過夠。母親將辛苦一年養大的豬,煮給我們幾個吃,高興得很。還不斷的數落我們當年,偷肉吃得情景。吃完午飯,父親,把豬肉分成五份,四弟兄每家一份,父母留一份。真正的糧食豬啊,很香的肉,回到城裏分一點給同事朋友吃,都說比飼料養的好吃得多。在村口,望着我們離去,父母臉上終於出現了笑容。

在我的記憶中,我們農村娃在那個時候的最大的企盼就是過年。小時候老盼過年,那是因爲貪嘴。桌上的菜餚是豐盛的,噴香肥膩的臘肉奢侈地安慰着我們一直寡淡的胃腸。小時候老盼過年,那是因爲我們有新衣服穿。手巧的母親做出的衣服很合身,使得小夥伴們總是圍着我們看,一個個那羨慕的眼神至今仍歷歷在目。小時候老盼過年,那是因爲喜歡那時農村過年的氛圍。人們的臉上都有笑容,山村裏不時響起鞭炮聲。農民辛苦一年,只有在過年的時候纔會釋放出屬於自己的歡樂。

五十年多年過去了,父母都搬到城裏居住了,但是每到春節,我們都要陪父母回到老家,在老宅住一晚上,在熟悉的田埂上走一走,看看故鄉,會一會兒時的小夥伴,然後給老祖宗上墳,上香。母親依然會在廢棄的老宅裏面做一頓年飯給我們吃,然後去鄉里鄉親家裏串串門,每當聽到鄉親們誇耀父母能幹、兒子都有出息的時候,父母親的臉上那個燦爛啊。

如今,我們早已遠離了那曾經給我帶來歡樂的家鄉。可每當春節,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裏,聽到窗外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望着窗外騰空而起的繽紛的節日禮花所綻放出來的奪目的色彩,老家過年的景象就會浮現在我們眼前。我時常想起過年的水果糖、想起母親辛苦給我們準備的花生,臘肉,還有那辛苦做出來的煎豆腐,想起母親買來白布用顏料染成藍色的布衣裳和那洗得發白還補上不少疤疤的衣裳。想起母親的眼淚和父親的無奈,也想起父母的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拔的汗水,想起父母對未來那充滿希望的勞動情景。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一年365天,在外漂泊的遊子奔波千里回到故鄉,與家人歡聚一堂的日子,那就是過年。它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盛典,過年是我們心中的一個永不消失的情結,一個幸福的隱喻,是一棵春天抽芽夏天開花秋天結果的樹。過年,體現着濃濃的親情,體現着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隨着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過年的氛圍更濃,情更真,誼更切。

如今的`過年不在簡單的是臘肉很香腸的味道,過年更多的是品味一家團聚與親情的味道,正是有了這種味道,才孕育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濃濃鄉愁。

過年了,過年了,讓我們一起品味過年的味道,讓我們一起回味故鄉的味道吧!

懷念兒時作文5

小時候,農村家家戶戶做菜做飯靠的都是老土竈,磚砌的竈臺,大鐵鍋、小湯罐,高高的煙囪穿過屋面伸向天空,每到做飯時節,整個農莊炊煙裊裊,很有一番鄉村風味。

我家的廚房裏是一臺三眼的土竈,三口大小不等的鐵鍋依次排列,最大的尺八,最小的尺二。鐵鍋裏口靠近煙囪的地方按放着鑄鐵的湯罐,平時放上冷水,利用柴火的餘熱加溫,一餐飯做好,湯罐裏的水也開了,可以用來洗涮鍋碗,也可以泡豬食餵豬。土竈的外側有一個手拉的風箱,燒火做飯時拉動風箱,鼓風催動火力,既能節省柴草,做飯速度還快。後來上小學時在課本中學到一條歇後語,“老鼠攻進風箱裏——兩頭受氣”,由於親眼見到過風箱並且熟悉其操作,就覺得非常直觀、形象、生動。

農村砌竈很有講究,一般要請手藝好、有經驗的瓦匠師傅來砌。老師傅砌的竈,省柴、火力集中、做飯速度快,煙囪出煙順暢,不倒煙。手巧的師傅還能在新砌的竈臺表面描繪雲水圖案、各種花草或人物圖像,簡單的就用黑墨汁,如果用水彩顏料畫出彩色的圖案就更漂亮了。這樣的竈臺既美觀,又實用。新竈臺砌好是一定要請師傅吃一餐答謝飯的,農村有句俗語,“新鍋新竈,魚肉跳跳”,即使條件再苦,也要想方設法弄來一點葷腥,喝一點酒。一來檢驗師傅的勞動成果並答謝師傅的辛勤勞動,二來預示着日子會越來越好,盼着有個好兆頭。

小時候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一日三餐吃飽肚子都是一種奢望,三餐主食是糝子粥、粯子飯,兩稀一干。粯子、糝子就是用玉米、元麥等雜糧用石磨磨成細顆粒,粗一點的叫粯子,煮飯吃,細一點的叫糝子,煮粥吃。“粒米煮成粥一甌,鼻風吹過兩道溝, 遠看好似團圓鏡,近看眉眼在裏頭。”就是那時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

那時我們姐弟三人都在上學,年邁的奶奶每天天不亮就起牀做早飯,爲了讓我們少捱餓,煮粥時先把水燒開,糝子汆到水裏都不捨得攪和,讓糝子沉在鍋底形成厚實的餈粑。我們姐弟三人吃了厚實的餈粑高高興興去上學了,大人們吃的卻是剩下的稀薄的糝子糊糊,而他們還要到田裏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這樣的食物根本就不夠他們體力的消耗。

父親到鎮上的單位工作以後,纔可以憑糧油本從糧站買回一點大米,平時也根本捨不得吃。由於我是家中的“獨子”,自小就受家裏所有人的寵愛,做飯的時候就在飯鍋的一角插一把米,專給我吃。年幼的我,每天獨自吃着香噴噴的米飯,是那樣的“心安理得”。兩個姐姐雖然十分眼饞,卻又非常懂事,從不和我爭,也從不向父母提過高的要求。雖然現在看來,一碗米飯的要求是那樣的低,低到根本就算不上是一個要求。可是,當時她們心中是何等地渴望,渴望也能吃上一口香噴噴的米飯啊!時至今日,每當回想起那時的生活場景,心中都百味雜陳,既爲當時艱苦的生活感到十分的酸楚,又爲自己兒時的不懂事感到萬分的愧疚。

腦海中關於兒時生活的記憶,雖有不少辛酸,更多的還是幸福與快樂。

小時候冬天特別冷,奶奶上了年紀,比較怕冷,冬天燒火時經常從竈膛裏鏟一些尚未燃盡的柴灰,放在銅爐子裏取暖,使用得當的話,可以用半天。銅爐本身就傳熱,爐蓋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孔,散熱就更快了,腳放在爐蓋上,幾分鐘就暖烘烘的。小時候我可沒少沾奶奶的光,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我用得多,奶奶用得少。有時候 ,悄悄從糧櫃裏“偷”幾粒玉米,放在銅爐裏做“爆米花”,只需一會兒功夫,就能聽到“啪、啪”的爆響聲,趕緊打開爐蓋,用蘆柴做成的火筷撥開草灰,搛出爆開的玉米粒,吹去灰塵,扔進嘴裏,嘎嘣脆,滿香口。爲此,奶奶可沒少挨爺爺的責怪,說奶奶又是浪費柴草,又是浪費糧食。其實爺爺也就嘴上說說,每次看到我這個“寶貝獨苗孫子”貪婪地享受爆米花的美味時,刻滿皺紋的臉上總是佈滿了開心的笑容。

兒時更幸福的事情是爺爺給我們做炕鍋巴吃。用土竈的鐵鍋做飯,只要在飯熟以後再加一把柴火,鍋底就會有一層鍋巴。剛出鍋的鍋巴又脆又香,大家都搶着吃。有時候爺爺會在鍋巴頂端一圈滴幾滴菜油,讓油慢慢滲到鍋底,然後在竈膛里加一把火,把鍋巴再炕一下,油炕過的鍋巴色澤金黃、油香撲鼻,咬一口,香脆透酥。偶爾吃一次油炕鍋巴,就象過年一樣高興。

過年了,竈臺也忙碌起來。除了要炒一些自家地裏收的花生、黃豆,用於新年裏招待客人,家家戶戶不管日子過得好歹,還總得蒸些饅頭糕餅迎新年,預兆來年的日子“蒸蒸日上”,蒸出的糕餅鄰里之間互相贈送,意味着“高來高去”。記得有一年,父親從鎮上請來一位叫“柏漢宣”的大師傅蒸饅頭,柏師傅餳面發酵的本事特別好,蒸出的饅頭鬆軟有彈性,酸鹼度適中,口感好。柏師傅不是本地人,我們稱竈臺上三口鍋爲“口鍋”、“中鍋”、“裏鍋”,柏師傅稱之爲“大鍋”、“二鍋”、“小鍋”。“大鍋停火……”、“二鍋大火……”,在柏師傅長長的吆喝聲中,一屜屜熱騰騰的饅頭出籠了。這也是我們這些小孩最高興的時候了,儘管年還未到,卻已早早沉浸在過年的歡樂中了。

過年的時候,也是竈臺少有的能嚐到葷腥的時候。年關歲尾,生產隊殺豬清塘,每家每戶都能分到幾尾魚,幾斤肉。這些魚肉平時也輕易不吃,都是洗淨風乾,在廚房的吊鉤上掛很長時間,只有到除夕夜,或是有親戚來拜年招待客人才能吃到肉。除夕晚上,一般都是父母親親自下廚,燒火的燒火,做菜的做菜。父親這時就會割下一塊肉,切成薄片,放在鐵鍋裏翻炒,直到炒出肉油,再放入白菜,燉上滿滿一鍋,旁邊再蒸上一籠饅頭,鍋蓋揭開,滿屋都是肉香。我們姐弟三人早迫不及待地圍坐在桌邊,等父親把肉湯和饅頭端上桌,就着饅頭,吃一塊肉,喝一口湯。在兒時的心目中,只覺得天上神仙的日子也不過如此了。

默默無言的老土竈,見證了我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也見證了整個家庭的變遷與發展。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經帶給我許多快樂記憶的老土竈,載着兒時的美好回憶,在時間的長河中漸漸遠去了。留下的,是一種深深的懷念,懷念兒時的老土竈,更懷念和珍惜那因歲月流淌而日久彌新的人間親情。

懷念兒時作文6

當黑暗把最後一縷陽光吞沒的時候,居民樓已成一片寂靜,似乎連空氣都已經進入了沉睡。連綿了幾天的雨終於在此刻停止了,原本應該擁有月圓之夜的中秋之夜卻因爲這場“浩浩蕩蕩”的大雨吞噬得無影無蹤。

黑暗的陰霾彷彿嘲笑着即便在努力地活着卻也無法逃出那些悲慘回憶的我。於是,爲了不被嘲笑,我懷念起兒時那些幸福的日子。

小時候的中秋節,我好像是家裏最忙碌的人,一會兒跑去爺爺家聽爺爺講故事,一會兒跑去姥姥家搶着吃月餅,一會兒又回到自己家抱着喜愛的娃娃們出門,彷彿我永遠都有那麼多做不完的事情,竄上竄下,活像和調皮的猴子。

小時候的下雪天,我會在睡夢中被雪姑娘喚醒,大清早就在家裏吵鬧着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公園玩雪,然後,整個公園中都回蕩着我的聲音。在鴿舍旁,響徹着我被鴿子啄食時搔癢出的笑聲;在猴山旁,能聽到我與 猴羣逗笑的嬉戲聲。在我興奮的同時,爸爸忙着顧及我的安全,媽媽忙着給我拍照,用來記錄我成長的足跡,當我玩累時,時而騎在爸爸的脖子上,時而讓爸爸媽媽雙手架着我,雙腳騰空,作“空中漫步”狀。這些幸福的日子,恍如隔世,一如歲月變換,景物重疊。

小時候的家,格外溫馨,沒有爭吵與冷戰,更沒有爲了自己的名譽而互相詆譭的叫罵聲、打鬥聲。每當週末的時候,爸爸會帶我去吃大餐,會給我買很多好看的書,不僅如此,爸爸還會在空閒的時候陪我在家玩耍、嬉戲,會帶我放煙花,一家三口在夜晚看着絕美的煙火在天空中肆無忌憚地綻放着。

懷念小時候的日子,懷念成災,就如小小的種子破土而出,根系緊緊抓住了我的心,攀附在上面生根發芽直至結出令人無法無視的果實。

懷念兒時作文7

轉眼,一個忙碌的學期過去了,對於小一輩同學們來說,迎接他們的是即將充滿歡樂的暑假,但有些同學卻不知道珍惜。對於我們來說,你們的暑假是多麼的幸福,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暑假裏面對我們的是上也上不完的輔導班,做也做不完的練習題。

還記得小時候,我總是早早地寫完作業,剩下的一整個暑假我忙於玩樂,一整個暑假我也是玩的不亦樂乎。可是現在,寫完了作業還有輔導班和練習題等着我,只要一鬆懈,媽媽就會批評我,根本不給我喘息的機會。

懷念兒時作文8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迎來了三年級,緊張的學習生活之餘,我非常懷念時候的旅途。

我懷念青海,懷念青海那蔚藍的天空、高聳的山峯、成羣的牛羊、柔軟的白雲、遼闊的草原、湛藍的青海湖、奔跑的駿馬、誘人的美食……

我在那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盡情地嬉戲玩耍,是多麼的快樂。

我懷念香港,懷念香港那高大的樓層、古老的街道、美麗的學校、熱鬧的時代廣場、漂亮的輪渡、絢麗的夜景……

香港的蠟像館,有許多蠟像做的名人;那裏的海洋公園,有海豚爲我們表演;迪士尼是那麼的神祕和豪華,香港簡直是太棒了!

我熱愛旅遊,未來的日子裏,我要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去領略祖國的江河美景,去感受各旅人民的風土人情。等我長大有能力了,我還要走出國門,去外國打拼我的事業,讓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懷念兒時作文9

隨着地間的流逝,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老師說過,四年級是培養孩子能力的關鍵期,所以,我覺得自己的負擔越來越重。不用說,作業也越來越多,可以用堆積如山來形容吧。我好懷念以前幼兒園的快樂時光啊!

不知不覺,兩個星期過去了,我深深體會到任務加重,壓力更大了。每天晚上,我作業都要做到九點左右,回到家,上牀睡覺都已經十點或十點半了,根本沒時間玩或看課外書。在學校,課間休息都沒時間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時經常是媽媽的嘮叨聲,難道我還不夠努力?業餘時間,還參加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看着同學們學習勁頭十足,我也只能“快馬加鞭”。可有時,真覺得已經精疲力盡!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每當這時,情不自禁的就想起了讀幼兒園時的情景。

在幼兒園時,老師經常給我們講故事,給我們講笑話,時常逗得我們開懷大笑,還和我們一起載歌載舞,我們就像快樂的小精靈。那時教室裏常常上歡聲笑語,響成一片。每天中午,我們吃完飯,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午睡結束後,老師幫我們梳頭,阿姨還給我們點心吃呢!同時還能享受到鋼琴帶來的無限樂趣。放學了,回到家還能看童話電視。每天,我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真開心!

玩只是一時的享受,對於我而言,現在,讀書是我的任務,讀好書更是我的目標。

懷念兒時作文10

光明似射,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已長大,回想幼時那一段時光。還真是極樂無窮,那時沒有煩惱無憂無慮,每天都面帶着笑容。這種情形,只要經歷過的人都無法忘懷。

在我小時候,村裏有許多跟我一樣大的小孩,所以我幼兒時很樂觀。我們每天一起去上小學,你跑我追打打鬧鬧,路上充滿了我們的歡笑聲,放學後也是形影不離。假期的時候,更是鬧個不停,村裏的各個地方,都充滿了我們的腳步聲和歡笑聲。無處不完,無處不鬧,這就是我們小時候。但是讓我最難忘的是捅馬蜂窩事件,那一天我們來到一片樹林裏,無意中發現了一個馬蜂窩,於是我們決定把它捅下來,開始時有幾個小夥伴爭着上去。但是失敗了,於是我決定自己上去,開始時拿着棍子慢慢的往上爬,準備接近馬蜂窩時,突然有倆只馬蜂在我身邊飛來飛去。我怕它們扎我,立刻用棍子向他們甩了一下。於是它們就飛走了。我一反應過來就用棍子朝馬蜂窩一扔。馬蜂窩掉了下來,我也下了樹。夥伴們看到此番情景,對我稱讚不已。我高傲的站在馬蜂窩旁邊,接受着他們的稱讚。突然那馬蜂連綿不斷的從蜂窩裏出來。夥伴們看見了撒腿就跑,我反應過來,也跟着他們跑。一邊飛快地跑着,一邊尖叫着。樹林裏鬧了起來。跑着跑着突然看見一個淺水的池塘,我們立刻跳到池塘中,由於馬蜂怕水它們就不再跟着,我們也就嘆了—口氣,想到衣服都溼了,我們的玩性又起來了,於是在水中打起了水仗。 這就是我兒時的一部分,它充滿了快樂。也讓我感到了快樂,我將在我腦中保存這份快樂,讓它陪伴着我。

雖然我們現已長大,但只要我們的心還是童心,我們就不會改變,將會永遠停留在幼兒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