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寫諸葛亮的作文大全

寫諸葛亮的作文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在三國裏,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諸葛亮,因爲他非常聰明。以下是“寫諸葛亮的作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寫諸葛亮的作文大全

  篇一:試析諸葛亮的幾大險計作文

讀完《三國演義》,最大的感觸就是諸葛亮很聰明,就像魯迅先生所描述的,諸葛亮“多智近妖”。正是他的計謀深遠才使得蜀國三分天下。他一生用計無數,特別是其中的幾個驚險的計謀更是讓我佩服,那就讓我來闡述一下我的鄙見吧。

“三顧茅廬”是他踏上仕途的第一計。他深居隴中,“臥龍”的名聲卻傳得很遠。爲的就是引起賢主的注意。當劉備慕名前來時卻吃了他的閉門羹,但他知道劉備思賢若渴,必定還會來。再加上諸葛亮的幾個好友在沿途的談論,更讓劉備覺得諸葛亮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於是有了“凡三往,乃見。”但他這個計很險,如果賢主不是劉備,或劉備不是求賢若渴,那會怎樣呢?雖然他自比管仲,樂毅,說不定碌碌一生,雖是“臥龍”卻沒有遊弋的江河。當然他那“指揮若定失蕭曹”的軍事才能無法展現,也不會有“千載誰堪伯仲間”的《出師表》,更不會使“諸葛大名垂宇宙”了。

草船借箭”是他寄人籬下時的險計。爲了聯合東吳抗曹,他不得不接受周瑜的命令,並且還立下了軍令狀:如果十日造不成十萬只箭甘受懲罰。這樣正中周瑜下懷,周瑜早就想借機除掉他了。但諸葛亮早就算好了時日,準備去曹營借箭,最後輕鬆地完成了使命。如果那天不是大霧,如果曹操不疑心,他的十萬只箭從何而來?他只好回去受罰。

“空城計”恐怕要算諸葛亮一生最險的計了。用空城計也實屬無奈。當時大軍壓境,只好冒死一試。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會冒險的。司馬懿深知這一點,於是在大軍臨城時也不敢貿然進攻,他相信裏面有埋伏,不然諸葛亮怎麼會泰然自若地彈琴呢?最終決定後軍做前軍撤退,遠離這個是非之地。如果帶軍的不是司馬懿,而是一介莽夫,管他什麼諸葛亮,什麼計謀,只是率軍直前,說不定諸葛亮已成階下之囚了。

但那些都是“如果”,諸葛亮的計已成功,如果那些“如果”是真的,我相信憑諸葛亮的智慧也有解決的方法。他的計看似驚險,取勝卻又在情理之中。

這就是我讀完“三國演義”後對諸葛亮的計的鄙陋之見。

  篇二: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作文

我暑假看完了四大名着的三國演義,其中,我最欣賞的是諸葛亮,那就一起來聽聽關於諸葛亮的小故事吧。

孫權的手下週瑜很妒忌諸葛亮的才華,所以故意跟他說:“我可以在一天之內殺死曹操的兩名大將。但你必須要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笑着說:“我不用十天,只要三天就行了。”大家都不知道諸葛亮葫蘆裏賣的什麼藥。程昱問諸葛亮:“需要什麼嗎?”諸葛亮說:“不用幹什麼,只要叫士兵做一些草人和船就行了。”到了第三天,霧氣很大,諸葛亮叫士兵把做好的草人和船放出來然後自己在裏面坐享其成,霧很大,曹操聽到外面敲鑼打鼓的聲音,所以以爲外面的是真人,所以命令士兵放箭。放完箭後,諸葛亮和士兵齊喊:“謝曹丞相送箭。”大家終於知道諸葛亮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了。當然,周瑜也用計殺死了蔡瑁、張允兩名大將。諸葛亮早就料到了周瑜會殺死曹操的兩名大將,還料到了周瑜會把成就告訴諸葛亮呢!

有一次,諸葛亮由於疲勞過度、積累成疾,他預料到自己會在軍營裏過世時,臨終前對蜀國大軍說:“你們找一個跟我長得差不多的人來假裝我,然後裝着很平靜的樣子來保守蜀國。”跟蜀國大軍說完的時候。他對找來自己的兒子說:“我死後,你們其中必有一個會惹來殺身之禍,在這個軍營裏,有一個用紅紙包裝起來的紙條你可以用他來解除你的殺身之禍。”魏國的司馬懿知道了諸葛亮死後,異常開心!當他信心十足的來攻打蜀國的時候了,發現有兩個諸葛亮,三個趙雲,司馬懿嚇得趕緊退兵,然後,很快的`逃回魏國,其實,兩個諸葛亮和三個趙雲都是別人假扮的,所以贏得了死孔明嚇死活仲達這句俗語的由來。司馬炎立國不久後。看到了諸葛亮僥倖生存下來的後代,他怕諸葛亮的兒子日後會和諸葛亮一樣聰明,所以找個藉口把他殺了。殺之前,他問諸葛亮對他講過什麼,他很老實把諸葛亮臨終說的話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司馬炎把蜀國軍營拆了他發現有一個紅包着一張紙條,上面寫着:“來訪者後退三步。”他後退了三步。還沒站穩,就有一陣轟隆隆的響聲嚇得司馬炎連紙條都掉到地上了,原來是一塊磚掉到了地上,當他再拿起紙條後背後寫着:“我救你一命,請你饒我後代一命。”不殺諸葛亮的後代了並且把他封爲大將軍,大家心裏都暗暗佩服諸葛亮的才智。

我覺得諸葛亮是一個智勇雙全、顧全大局的人,我也很欣賞他。你們覺得諸葛亮是怎麼樣的人呢?

  篇三:諸葛亮的欠條作文

在三國時期,有一集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之人。此人一手把蜀漢集團建立起來。其名聲遠遠超過董事長劉備。不用說,都知道他就是號稱臥龍的孔明先生。但是,他有很多欠條,你知道嗎?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老主子劉備。你可能會納悶。他們不就是主僕關係嗎怎麼會用到欠。別急我慢慢給你講。

還記得劉鞋匠在三顧茅廁時諸葛亮給他的承諾吧。只要跟豬同志一起混,天下跟玩的似的。只因這句話。劉同志相當放心的把總經理的位置給他。但到死天下都沒奪過來。

繼劉同志之後的是曹操。曹同志很大方,在迷迷糊糊的狀態下白送了10萬隻箭,令豬同志的腦袋保了下來。豬同志深知要時刻懷着感恩的心對待救命恩人。10萬隻箭還得時候連本帶利。雖然箭還了,但他又拿走了一些東西。曹手下的小命就被當物品一去不復返了。

然後欠的是老天,孔明借東風大家都知道吧,可偏偏他借了以後不還。老天豈是那麼簡單的?所以纔沒把天下給他。

最後欠的是東吳。有句俗話說。劉備借荊州--有去無還。其實根本不對,劉備借荊州只是諸葛亮在旁邊忽悠的。就好似甲欠了乙200元寫上丙的名字。弄得劉備還在一旁沾沾自喜。可憐的到死都沒明白過來。

最後,諸葛亮。劉備、老天、曹操、孫權在天堂相遇。劉備、老天、曹操、孫權不由分說的把諸葛亮扁了一頓。並丟下一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篇四: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諸葛亮作文

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着無數美麗的光環。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佈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爲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爲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羣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爲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爲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鬥中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爲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着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涌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爲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爲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爲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爲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爲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爲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蹟,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爲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羣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後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後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後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爲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爲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聖潔的光輝!

  篇五: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歷史長河裏閃着耀眼的光芒。他是成功的象徵,“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但他偏偏遇上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慨嘆和唏噓。

他原本只是個隱士,他念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躬耕於南陽,一心只想過着“儉以養德,靜以修身”的生活。可是,他這樣的智者,歷史是不會讓他如蜉蝣一般消失,於是演繹了“三顧茅廬”的佳話。

他足智多謀。初出茅廬就火燒新野,他巧借大霧,草船借箭,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周瑜陷害他的美夢破滅,同時還大大挫傷了曹軍的銳氣。他六出歧山,屢戰屢勝,使魏軍中首出一指的司馬懿也聞風喪膽。

他大智大勇。面對兵臨城下的15萬大軍,依然笑容滿面地在一座空城上悠閒地彈琴。爲了孫劉聯盟,他泰然入吳,雖然他知道那裏有周瑜的百般刁難,甚至是生命危險。萌葭關下,爲了劉備的事業,他毅然決定冒刀光劍影,前去說服馬超投降。雖然最後去的不是他,但我仍然不得不佩服他勇氣可嘉。

但他畢竟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犯錯的時候。一個馬謖,一個魏延。前者言過其實,他卻委以重用,只因爲馬謖讀了一肚子的兵書,談論起來滔滔不絕;後者是難得的將才,他卻固執地認爲“延腦後有反骨”,總是不能用人不疑。恐怕在這一點上,比起劉備和曹操,他要稍遜了一籌。他太謹慎,偏偏他又遇到了那位“安樂公”,縱然他是“兩朝開濟老臣心”,仍不免使天下英雄常有“淚滿襟”的慨嘆。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一個無奈的隱士,一個有超人膽略和傑出軍事才能的英雄,一個不免留有遺憾的悲壯之士。

  篇六: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我眼中的諸葛亮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我也十分佩服他。諸葛亮,字孔明,南陽人氏,人稱“臥龍”。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他輔佐劉備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故五丈原,享年54歲。

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佔有這麼大的位置,是因爲他是位足智多謀的天才軍事家。“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善於發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他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範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

諸葛亮不僅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爲了使農民更方便地灌溉農田,發明了腳踏水車。爲了解決軍糧運輸的困難,發明了“木牛流馬”。據說木牛流馬的肚子裝糧草,把舌頭一扭就會走動或停止。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廬”以知“三分天下”,使劉備能有安身之處。他的“聯吳攻魏”的策略,使蜀兵節節勝利。他採取“撫民生息”的方針,讓蜀國一步步走向強盛。諸葛亮有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劉備在“三顧茅廬”時,聽到農夫唱的歌詞,就是諸葛亮寫的。可惜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很少。

諸葛亮,這位有傑出成就的軍事家、發明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

  篇七: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

在歷史人物中,最令我關注的不是頂天立地的關雲長,也不是水滸傳中勇猛過人的武松,更不是不辱使命的蘇武,而是三國演義中胸懷大志,腹納良謀的諸葛亮。

諸葛亮,他本爲一介布衣躬耕南陽,字孔明,號稱“臥龍”先生。他一心求明主,最後跟隨劉備,成爲了劉備的軍師。他“火燒新野”嶄露頭角;他“草船借箭”神機妙算;他“智取荊州”博得一席之地;他“六出祁山”忠心耿耿;他“火燒赤壁”從此天下三分;他“七擒孟獲”忠心耿耿,他“病死五丈原”長使英雄淚滿襟。

然而,在我眼中看來,諸葛亮選擇靠賣草鞋和織蓆爲生的劉備當明主是一個錯誤。

曹操滅了袁紹後,統一北方,實力最強!只有江東的孫權可以勉強與他對抗。如果他投靠曹操,加上郭嘉等謀士的齊心協力輔佐,統一天下指日可待,也同樣可以讓百姓們安居樂業,他的遠大抱負也同樣可以實現,後人也會將他的故事傳頌千古。

可他沒有,他選擇了劉備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造成了長達六十多年的戰爭,百姓們妻離子散,自己也落個“病死五丈原”的人生慨嘆。不能不說:“在某種程度上,這是諸葛亮抉擇的錯誤與遺憾!”

人們常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評價諸葛亮,來表達諸葛亮對漢室的忠心耿耿,可在我眼裏深深爲他感到惋惜!儘管如此,作爲一代智絕的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依然在道德情操上是後世子孫的楷模!

  篇八:諸葛亮是聰明人嗎?作文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得彷彿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然而,也正是從《三國演義》中,我卻覺得諸葛亮有時候並不聰明。

首先,作爲執掌蜀國軍政大權的諸葛亮,事情不分大小,皆決於己,使自己每天陷入具體的事務中,這是領導的大忌。一個聰明的領導者是決不會這樣做的,難怪司馬懿會說:“孔明時少事煩,豈能久乎?”諸葛亮53歲就病死與他事必躬親、操勞過度有很大關係。這能說他聰明嗎?

其次,諸葛亮不僅不會用人,而且往往在關鍵時刻或重要地方用錯人,乃至導致嚴重後果。“戰場無父子”,在華容道擒曹的關鍵時刻,他錯選關羽,結果放虎歸山,使得曹操得以重整旗鼓,捲土而來;後來在荊州駐守人選上,他又錯選關羽,結果荊州失守,關羽被殺;爾後劉備又被東吳火燒連營七百里,從此蜀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這一連串的事件,其源皆出於錯用關羽。至於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他自己也差點成爲司馬懿的階下囚,更是婦孺皆知的事情。歐陽修說:“用兵之要,先擇於將臣。”而諸葛亮不會用人和用錯人,卻用“天意”或“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輕描淡寫地掩飾過去了。

第三,諸葛亮的不智還反映在他不能招賢納士。蜀國君臣平庸,後期更無大將。“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便是一個明證。劉備死後,在諸葛亮執掌大權期間,雖招了一個姜維,但也未能保住蜀國江山,足見其才平平。

第四,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是最能說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聰明人。蜀國和魏國,國力對比懸殊,況且劉備死後,蜀國就已經元氣大傷,而諸葛亮還要六出祁山,進攻魏國,雖說吳蜀這時已經重歸於好,諸葛亮嘴上說聯合東吳,行動卻一意孤行。當時陸遜還在,倘若吳蜀聯手,東西夾擊,司馬懿將不能不在漫長的戰線上疲於奔命。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做,結果屢戰屢敗。倘若只有一兩次失敗還情有可原,可是還有第三、四、五、六次的失敗,這也只能證明諸葛亮不智了。

第五,阿斗平庸,無才無德,諸葛亮不取而代之,實屬無以天下爲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氣和決斷。劉備死前,曾對諸葛亮說:“若阿斗無才,可取而代之。”這是羣臣都聽見的,怕什麼?扶不起的劉阿斗,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爲訓。

總之,諸葛亮雖然在某一仗中能取勝,彷彿也體現了他“聰明絕頂”,但往往在統籌全局或關鍵性的問題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誤,這能證明諸葛亮是個很聰明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