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家風家訓作文600字【薦讀】

家風家訓作文600字【薦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3K 次

導語:無規矩不成方圓,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好的家風家訓,可以孩子健康成長!

家風家訓作文600字【薦讀】

 篇一:

有句俗話:“百善孝爲先”。意思就是說“孝”在百善中是最大的,也是影響力最深的。

行孝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做兒女的義務和責任。可在當今社會很多人卻把“孝”當作最小的事,只管自己的玩與樂,不管自己的父母。父母把我們辛辛苦苦的拉扯大,哺育我們成長,換來大多是現在人的無情的臉孔與嫌棄。

我遇見過這樣一件事:一位老母親到路邊賣粗糧,大家都嫌棄她的粗糧髒不肯買,而她也沒有能力去找活兒幹,她想幹人家也不讓幹。她沒有辦法只好去行乞,希望好心人能施捨點錢給她,解決溫飽問題。她先是在路邊賣粗糧邊向路人乞討,可這種辦法也無法完全解決她的吃穿。後來她就開始走在馬路上,向過往的行車乞討,有些人可憐她會施捨點錢,還有些人卻把窗戶緊閉,任她怎麼敲也不開,她只好去尋找另一位可以施捨她的人。綠燈了,她依然抱有希冀的站在馬路中央,看着匆匆忙忙的車輛,只待它停了,可以尋得一些錢物。我

站在路邊,望着車水馬龍的路上,老人孤苦伶仃的迷茫的穿插在一輛輛行駛的車間,心不禁在顫抖。爲什麼沒有人上前拉開她?老人究竟是怎麼了,被逼得走在路上,隨時都有喪命的可能?她的兒女呢?一輛車閃過,我已無暇顧及老人。隨着擁擠的人流,往前踱去??

後來,得知她的事蹟被報道在報紙上,這才得知,她原來有一個兒子,她的兒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給她錢她很快就花光了,我自己還有事業,還有家,沒有閒心再去顧及她了。再說,她既然靠賣雜糧爲生,沒有人買,她可以自己吃雜糧渡過餘生,不是嗎?”這個可惡的兒子怎麼能說出這樣的話,我心裏始終無法平靜。

在現代社會中,冷酷無情就如同這個兒子一般,佔了人羣中的一大部分,而那一小部分的溫暖纔是真正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樹立美德,爲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愛與支持,讓更多的人享受愛的溫暖。就算我們現在每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如果我們把大家的力量聚集到一起,不就可以凝成很大的力量了嗎?我們要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樹立有愛的時代風氣。

樹新風,樹立和諧的社會風氣,建設美麗的家園,在新的時代裏建設起愛的救助站。獲新知,獲得新的知識就要學習知識,閱讀課外讀本,學好現在應該學會的知識,瞭解新聞政事等。知識是用來學習的,是用於社會實踐中的,我們應該多學習。

雖然傳統文化離我們越來越來遠了,可要我們都有孝心,愛心,也可以傳承優良美德,樹立新的風氣,讓我們可以在這社會中獲得新的知識。

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樹立新風的作用,獲得新知的途徑。

 篇二: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爲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衆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爲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爲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衆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爲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篇三: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

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爲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爲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1、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爲有這些束縛着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着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週一至週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週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週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麼讚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麼誇獎是因爲她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纔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篇四: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道“家風、家規、家訓是什麼?”這個問題,很多同學都不一定能回答的出來。記得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爸爸就告訴我,我們家的家規。下面我就和大家談一談我家的家規家訓。

一、“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有了孝,我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每次我們去爺爺奶奶家吃飯,爸爸媽媽都要讓爺爺奶奶歇着,爸爸媽媽到廚房做飯。飯後過會兒,又將水果洗乾淨送到爺爺奶奶面前。這些平常的舉動中,體現着濃濃的孝義。

二、“禮”。爸爸經常說,判斷一個人的品質可以從他的言談舉止中得出評價。人一定要講文明禮貌。你一定要見着阿姨說阿姨好,見着叔叔說叔叔好。有一次去菜場買菜,我喊賣菜的阿姨:“阿姨好,這青菜多少錢一斤啊?”稱好後我又說:“謝謝阿姨!”也許賣菜的阿姨被我的禮貌感動了,菜錢都少收了好幾角呢。

三、“淨”。媽媽有一點小潔癖。每當看到我的房間有一點小凌亂的時候,就會逼我把房間收拾乾淨,直到她檢查通過了爲止。每天晚上媽媽肯定要把地拖一遍。我有時會不耐煩地問:“媽,你每天拖一次地不累嗎?”媽媽說:“拖乾淨了,看着不是很舒服嗎?”

“孝”、“禮”、“淨”這三個字作爲我家的家風、家規與家訓,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爲它們代表的是我們家的良好形象。我會把這三個字發揚光大,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

篇五:

我們家其實是沒有什麼嚴格分明的家風家訓的。

父母一直用行動向我們詮釋着他們從未言說過的家風家訓。即使沒有什麼明確規定,但時間久了,心裏便也就有了,可要讓我分條分列說出來,也確是說不出來的。

獨立和冷靜是平時父母給我們灌輸最多的家風家訓。可能是因爲我們家是兩個女孩吧,乖巧懂事什麼的都不需要他們多說了,父母也同樣希望我們可以自食其力,做到自立自強。姐姐比我大7歲,從小就聽父母說姐姐是多麼的獨立,很小就開始爲家裏分擔負擔,所以我從小也就自然而然有了這種觀念。在別的小孩窩在沙發上吹着空調時,我或許在老家麥田裏頂着大太陽爲長輩分擔勞務;在別的母親在愁爲自己孩子梳什麼髮型時,我或許已經自己紮好高高的馬尾準備去走只有我一個人上學的路。父親處理所有事情都是沉着冷靜的,不慌不忙的處理着所有看似糟透的事情,所以我從小就很崇拜父親,並且不知不覺開始學習父親。父親默不作聲的鼓勵我和及時的指點讓我開始變得沉重,是父親讓我從不慌不忙到處變不驚,所以現在的我彷彿少了一絲稚嫩而多了一分沉穩。我依舊在學習,望有那麼一天可以成爲像父親那樣做家人最堅強的依靠。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父母從未對我們說過怎樣去過我們的日子,可我們像與生俱來似的知道生活是如此這般。

雖然我們家沒有高高在上明言禁止的家風家訓,但我們有最偉大的父母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