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正月的回憶作文示例

正月的回憶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記憶中,兒時的正月初一,清晨,母親會拿了香和紙錢插在門前的水塘邊,並不點燃,因爲這是祭河神的。這一天,母親會反覆叮囑,所有的生活用水不要倒在地上。家裏掃地了,也不用將垃圾撮走,只堆在大門後就行。這恰好給了偷懶的我們一個合適的理由。早餐,照例是九個食碟,全是昨晚滷好的菜,冷的。上邊灑着一層鮮紅鮮紅的水辣椒,紅黑分明,好看,也好吃。這九個食碟,我最喜歡吃的是滷雞肉,還有炸魚。但沒有長輩開口,我們小孩兒是不輕易動筷子的。早餐不只有冷的滷菜,還有熱的湯圓一同上來了。母親不叫它“湯圓”,叫它“元寶”,這是一種吉祥的說法了。這些天,長輩們擔心孩子們亂說話,就在堂屋的左右牆上寫下“童言無忌,大吉大利”的字條。

正月的回憶作文

這新年的頭一天,子女是不外出的,得拜父母,向家中族中的長輩問安。剛結婚的夫婦,在這一天早起後第一件事是端着糖茶去給族中的長輩拜年,討得些許賞錢。那些長輩們,還縮在被窩裏,被敲門聲叫醒,也不惱。開門了又鑽進被窩,被子也還蓋着,翹起腦殼接過新婚夫婦的糖茶,咕咚一聲喝個精光,在茶杯裏塞進幾張紙幣,算是給晚輩們一點交待。這叫“喝翹腦殼茶”。也有外出走親訪友的,起得很早,那是去燒親香。在上一年裏,有親人去世,逝者爲大,活着的親人就得在這一年的正月初一去爲逝者燒香,是祭奠,也是最早的拜年了。

到了初二,這是拜見岳父岳母的法定日子。年青的夫婦,是不敢違抗這條法規的。我始終記得這個鏡頭:在去外婆家拜年後回家的路上,滿眼銀色的雪地裏,我蹦跳着在前頭,父親的頭上頂着弟弟,母親悄無聲息地走在最後。這應該是我兒時最幸福的回憶了。過了初二,在正月初三或初四,我總會去舅舅家看看。那裏,是我和弟弟們的'樂園。

等到初五初六時,年味就慢慢沖淡了。有時,會有舞獅子的或劃彩龍船的經過,討一包煙錢。親戚朋友少的,已經開始下地幹活了,村人們勤勞的本色總是不會變的;兄弟姐妹多的,還在忙着走東訪西。我們家只有三兄弟沒有姐妹,母親也常常將家中的菜留着一些,預備着姑父家舅父家的幾個表兄來訪。這時,外出打工的早就走了,上班的也上班了,上學的也準備着要上學了。偶爾,從哪一家會傳出麻將聲或者骰子聲,這是有人在打麻將或賭博,讓人感覺到年的一些其他氣息。

正月初九,俗稱“上九日”。這一天的清晨照樣鞭炮轟響,這是在送年。拜年,以未出上九日爲親厚,過上九則爲拜遲年。這天傳說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母親和村裏的婆婆嬸嬸們早就約定好,今天得去最大的萬佛寺去敬菩薩。不能坐車,得走去。那些年邁的婆婆們,一個來回,一走就是一整天。這是一種虔誠,也是一種鍛鍊身體的最好方式吧。

初九之後,人們似乎要忘記了年。但“年小月半大”,正月十五總是要慶祝慶祝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爲“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這些是閤家團聚同慶佳節最好的節目。封建社會裏,這一天是君王微服出巡、與民同樂的最佳時機,也是青年男女的美妙的情人節。有一首作者有爭議的《元夜》詩說的就是這個情景: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正月十五元宵節,很多地方吃元宵,但江漢平原吃“糰子”,有着全家團圓之意。糰子這種食品,是江漢平原的特產。糰子的做法,先將大米浸泡幾個時辰,然後碾壓成粉。米粉粗細要適中,太粗則口感粗糙,太細則沒有嚼勁。碾好米粉,再放進鍋裏炒至半熟,用水和成半乾不溼的狀態,捏成一個個孩子拳頭大的窩形,再將早已準備好的餡料包進去搓成圓球形——那些餡料有臘肉豆腐乾、榨菜肉絲、胡蘿蔔絲、白糖等等,根據個人口味來定製。當然,也可以不加餡料,直接做成石磙樣,叫“石磙糰子”,沒有味道,不大好吃。糰子做好後,放進蒸籠裏去蒸。不到一個時辰,屋子裏便飄滿讓人垂涎三尺的香味。將蒸熟的糰子端到桌上,一家人圍坐着,每人挑上最滿意的一個,笑呵呵地,吃出自己想要的圓圓滿滿。晚上,天上一輪滿月,還是忘不了去給逝去的親人送盞燈。

這一晚也會舞龍,但場景沒有除夕的熱鬧,從村頭到村尾,要不了兩個時辰。然後,一把火點燃,將龍頭給燒掉,明年再做一個更雄壯的龍頭來。如今,好多的青壯年都外出了,不單是元宵夜的舞龍要消失,就是除夕的舞龍也少見了。零星的有些舞龍的隊伍,大多是爲賺取彩頭而來,我跟着看了幾次,沒有多大趣味。

而隨着年歲的增長,無論是過年,還是元宵節,都只在回憶裏才充滿了那種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