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三國演義》之舌戰羣儒作文

《三國演義》之舌戰羣儒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三國演義》之舌戰羣儒作文

提到《三國演義》中的最佳口才之人,自然非臥龍、諸葛孔明是也!可縱觀書中記載,有此才能並大顯身手者比比皆是。何以讓諸葛孔明先生獨佔“最”字一說,這恐怕俺得從閱後的點滴感悟說起。

《三國演義》之舌戰羣儒作文

(一)

自先出現在俺眼前,尚屬能言者當屬徐庶。他爲友仗義出手,惹下命案,不得不改名換姓——單福,在好友司馬徽——水鏡先生的明示下,棄劉表奔劉備而來。這徐庶,年輕有爲,智慧充盈,爲友俠肝義膽,且是個不折不扣的孝子。他有志向、有膽識、有遠見。惹下命案後,本來投奔了劉表,可共事之後發現,此人並不是自己心中的良君,耽誤前程不說,關鍵是智慧用錯了地方,害己害民,不值當!果斷之下,巧遇劉備——劉皇叔,先用巧計對其品質檢驗,果然是可遇而不可多得的良君,隨留下輔佐之,共謀大業!

第一戰,是劉曹之戰,徐庶爲劉備出謀劃策,一舉打了個大勝仗,這令曹操非常懊惱!後打聽到是一年輕軍師——徐庶幫其策劃纔有此勝利,就想納此人於麾下。可是這樣機智的人怎好說服呢?手下獻策:這小子孝順着呢,他老家一母尚在,把她老人家哄騙於此,還怕那徐庶不自己找來,曹操依計而行。

徐母是深明大義之人,自小教兒的就是忠君愛國之道,此時發現曹操把她哄來原來是爲了讓兒子歸順於他,老人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利害,任曹操說得天花亂墜,就是不從其計謀。曹操無奈,仿徐母筆跡騙徐庶找來,母子見面,徐庶方知其中詭詐,被母訓斥之下,找曹操理論,不料,其母性情剛烈,恐因己讓兒受曹操轄制,忠孝不能兩全,雖上吊自盡了。徐庶那個悔呀!腸子都悔青了!認爲此舉既對不起母親,又對不起劉備。自此,雖身留曹營,卻心如死水,不爲曹獻一策一計,只願做一閒雲野鶴之人,不問世事,就此終老。

俺自小就聽說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故事,就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不是道聽途說,而是親手翻書閱之悟之!

(二)

再說我印象深刻的周都督——周瑜,青年才俊,風流倜儻,口才也是極佳!放至今日,定是偶像級明星人物。外有形象,內有文采,德才兼備呀!按說這人,毫無疑問,一定是雄才大略,施展抱負,青雲直上不說,後世留名定是戰功赫赫,成果累累。但不知怎的,閱完《三國》,耳際縈繞的竟是:既生瑜,何生亮呀?不是抱怨,就是猜忌,就他的.詩書滿懷來比,真真是氣量小了點兒,這卻成就了他短暫而不得滿足的人生,實屬可憐!

我想,周瑜這人,如果身邊有三五知己,相互提點,也不至於落到如此地步。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想是周瑜不自知而又無人提醒,方落之如此田地。再者說啦,上天不是不厚愛此人,把諸葛亮這樣的有才之人放之眼前,如果周瑜能敬之、惜之,而後成爲摯友也講說不起,那將是他生命境界的提升和生活的昇華,他卻偏偏把這一段佳話釀成了生命的慘劇。周瑜驕傲、自負,容不下諸葛亮的才情比自己高,更容不下身處一世而常常拿他與自己比較的悲哀,鬱鬱寡歡,不勝消極,看不到他的前程和未來,卻只見諸葛亮常常眼前晃,心生煩悶,久而病之,終隨夙願,了卻一生。並落下個周瑜是被活活氣死的這句令人難受的話,豈不知不是諸葛亮活活氣死了他,是他把諸葛亮硬塞在心中,又容不下他,這樣的自相矛盾,結局自然如此了!

(三)

諸葛亮——諸葛孔明先生,身居茅廬,躊躇滿懷,看透冷暖,不問世事。弟兄三人,兄親弟恭,相互扶持,忠君之事。雖處逆境而不自卑,雖有才而不自傲,雖有權而不亂用,這“三雖”鑄就了他的天隨人願,心想事成,終成大業!

諸葛亮何以擔當口才最佳之人,縱觀《三國》,感觸至深:他的口才,運用的恰到好處,不急不躁,穩中求勝。他的智慧,巧妙之處皆在助劉皇叔定天下的每一場大仗小仗裏,他巧借東風、空城之戰、七擒七縱孟獲……每一戰都讓人心服口服,贏的霸氣,輸的服氣,深得人心!

諸葛亮爲人公正忠貞,天性淡泊,不謀名利,精通兵法,常常神龍見首不見尾,弄得敵方丈二和尚摸不着腦袋,用兵奇特,亦真亦假,亦實亦虛。說話前思後想,滴水不漏,真正是腦袋在前,嘴巴在後之人。他行事自然,不做作,不恭維,能主事,是個不可多得的良才良將,劉備得之,是何等之有幸呀!

最關鍵的是,諸葛亮雄才大略而不狂,至死忠心而不悔!他不但身先士卒,子孫三代亦爲劉氏江山獻出寶貴的生命。其兒——諸葛瞻,其孫——諸葛尚。諸葛亮真的是在氣定神閒中,完成了忠君爲國之使命,終成名垂千古的一代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