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守護文化的大動脈作文

守護文化的大動脈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主題爲“激情奧運,快樂漢語”的第七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泰國分賽四月六日在曼谷舉行,來自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等十八所高校的四百多名師生以及中國駐泰國使館與泰國教育部官員觀看了此次比賽。在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詩納卡琳威絡大學中文系學生楊寶君說,中國申辦奧運成功後,海外華僑華人欣喜萬分,泰國的僑界爲此舉辦了各種慶祝活動。身爲泰國華僑後裔的她,爲此感到無比自豪與光榮。 顧時宏攝

守護文化的大動脈作文

語言是文化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內容,海外華人要留住文化根,漢語傳承是最重要的。會說中國話、認識方塊字是讓下一代瞭解中華文化的根基。

很多海外華人多年來不斷通過延請中文家教、進入中文學校、送子女回國等各種途徑讓下一代說漢語、認漢字和寫漢字。但是對於生長於海外,整天被西方文化和西方語言包圍的小孩子們,要他們心甘情願地在別的同學或朋友娛樂休息的時候來學習漢語,是華人家長最頭疼的一件事。一方“逼迫”,一方“受罪”,家長累,孩子煩,其結果就是半途而廢。在我所知的華人中間,送孩子去中文學校的不少,能夠堅持下來的不多。

我從1992年起在美國從事中文教育至今,積累了些許經驗,不少家長和朋友向我討教如何能讓孩子堅持學習中文的竅門。現在我把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寫出來,參加“如何留住文化之根”的討論。

“從娃娃抓起”事半功倍

不少華人家長因爲是第一代移民英語不太好,因此對子女的早期語言教育,往往是偏重或完全投入英語,忽略甚至排除使用漢語。從孩子學說話開始,家長就鼓勵孩子說英語看英語,一切英語化,唯恐孩子將來英語不好不能融入美國社會。孩子上小學或中學後,被家長送去學中文。那時,他們不僅牴觸而且覺得漢語非常難。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鬥爭就不可避免了。其實,這些父母的擔心是完全沒必要的。從科學角度講,兒童對語言的駕馭能力要大大超過成年人。對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說,同時說兩到三種語言是輕而易舉的事。

我曾對幾個5歲至9歲的雙語和多語的兒童進行過觀察,結果發現這些生活在多語種家庭的孩子就像一架語言轉換器,能夠神奇地在前一分鐘對爸爸說德語,後一分鐘對着媽媽講法語(或者其他語言),和大家在一起時又開始說英語。

有一個小男孩叫史蒂文,他的父母都來自猶太家庭,從會講話起他就能流利地用希伯來語和英語與別人交流。史蒂文出生後,爸爸媽媽給他找了一箇中國阿姨,這個阿姨的英語不好,所以她在孩子家長的鼓勵下同史蒂文用中國普通話進行交流。當我第一次見到史蒂文,那個長着一頭栗色頭髮、小臉上長着一雙美麗的藍眼睛的小男孩,對我說着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時,我真是驚訝得目瞪口呆。

還有就是我的女兒。她出生在美國,英語環境是自然而成的,女兒的英語不用擔心。我們把她的第一語言設置爲漢語。大環境不能提供她學習漢語的機會,我們的小家就是她的中文世界。說普通話,讀中文兒歌,剛剛會塗鴉,就開始寫漢字。早期的漢語環境使她擁有了標準的漢語發音和很好的漢語語感。這使她長大後的中文學習變得自然而簡單。同時這個優勢還反饋到她的'英語學習中。從幼兒園起,女兒的英文水平就是班裏較好的。老師誇獎她有很強的表達能力,詞彙量大,語感好。想一想,我們從來沒有刻意讓她練英語。對一個兒童來說,“撿起”一門外語簡直是易如反掌。從那時起,我的女兒成了名副其實的雙語兒童。

漢語學習開始得越早越有利,家長可以給孩子們創造一個積極和良好的學習環境,學好漢語和英語一點也不矛盾,還能互助互利取得雙贏。

以用促學,激發動力 undefinedundefined

枯燥、呆板和脫離實際是語言學習中最大的障礙。孩子學漢語要持久,施教內容是非常重要的。脫離實際的做法是,不少家長一說學漢語就拿出一本國內的小學漢語課本,這對在海外生長的華裔兒童是不適宜的。教學內容應該結合海外兒童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環境來設置,否則教不對口、學不能用,孩子們很快就會失去興趣。

兒歌、音樂、遊戲以及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內容都可以使孩子們輕鬆入門並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鞏固。

我的學生曾用兒歌配合肢體動作記住了對他們來說很困難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