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四年級端午節小學作文

四年級端午節小學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端午節小學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端午節小學作文

四年級端午節小學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大家這裏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大家都會吃糉子,吃鹹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划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牀將來,母親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大家目前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於是,我就跟着母親去菜市場了。

來到菜市場,大家沒有看到蛇肉。於是,母親就帶我在裏面走了一圈。好不簡單大家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母親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大家自身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裏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擡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母親卻不怕,指着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說着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着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後立刻把蛇皮剝去。接着,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隻塑料袋裏。母親付了錢,接過裝着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飯的.時候,母親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母親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裏就吃了起來。父親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着夾起蛇肉吃了起來。母親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爸爸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着,母親也跟着大家一起品嚐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極了。

四年級端午節小學作文2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始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始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星期天,我們學校提前給我們過了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上午,學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茶葉蛋,整個教室飄滿了茶葉蛋的香味。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午睡過後,我們便開始忙碌了。把四張桌子拼接起來,成了一組。在桌子上鋪好檯布,再拿出托盤﹑剪刀,還有最後一樣,就是麥花皮了,因爲我們今天要剪麥花。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糉子﹑茶葉蛋﹑麥花。先把正方形的麥花皮對摺,變成一個三角形,再用剪刀兩邊往裏剪,攤開,然後抓住中間的小正方形一抖,一隻漂亮的'麥花就誕生了。王老師的做法更美觀,一直斜得剪下去,然後把一條拎起來,摁一下,就變成了一個圈,反覆這樣的動作,一隻麥花就做好了。連我們的英語老師——Miss Jin,也來助陣。她的麥花好似一朵花,盛開在托盤中。勤勞的同學們幫我們把麥花拿到樓下食堂去炸。我們在等麥花的時候,一直在分享美食,有糉子﹑綠豆糕……。麥花來了,大家你爭我搶,麥花又酥又脆,好吃極了。

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四年級端午節小學作文3

端午是傳統節日,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籌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大量,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身做的`一直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大量,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身做的一直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大量,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十分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籌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大家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吃了,大家想出用楝(liàn)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方法,進步成了糉子。

將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和雄黃酒等風俗,用這個方法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四年級端午節小學作文4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父母去姥爺家吃午飯。一開飯,姥姥就端上來一盆自身包的糉子。我見後非常高興,急忙伸手拿了一個大的,剝開糉子葉就咬了一大口。姥姥包的糉子裏有蜜棗、花生和紅棗,很美味。

這個時候,姥爺說:“先別忙着吃,誰能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呢?”

我忽然想起了不久前看過一本關於端午節傳聞的書,於是我便脫口而出:“我知道!我知道!”

原來,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是“春秋五霸”之首。由於楚國的實力大,有雄兵百萬,戰馬無數,戰車千乘。

屈原就是楚國的一個大臣。屈原給楚王獻了許多有利的政策,昏庸的楚王都沒有采納。有些大臣對楚王說:“大王,假如你聽了屈原的.話,楚國將毀在屈原的手裏,連您都活不成了!”

楚王便將屈原削職爲民,逐出京城。從此將來屈原便被流放在一個小村莊中。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屈原也老了。在屈原晚年時,楚國被秦國滅亡了,屈原很傷心,便來到汨羅江邊,發出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感慨,投江自殺。

大家聽說屈原投江了,便跑到江邊,往江水裏仍許多糉子,以免江裏的魚把屈原的屍體給吃了。屈原昇天將來,玉皇大帝便將屈原封爲“江神”。由於屈原投江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將來大家每年這天都包糉子來紀念屈原,這就是目前的端午節了。

我邊吃着糉子,邊給大夥講屈原的故事。這個時候,母親又問:“那屈原身上有哪些值得大家學習和紀念的呢?”

我冥思苦想,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

姐姐則若有所思的說:“大家要學習屈原寧死不屈的精神。”

我忽然心頭一亮,接着說:“還有堅持真理的精神。”

大夥紛紛說對。姥爺又說話了:“過端午節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糉子,更要緊的是要把屈原的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四年級端午節小學作文5

那年端午節,糉香萬里。

端午節的前一天,我跟着父母來到了外婆家。不一會兒,父親就先回奶奶家了,母親對我說:“大家在外婆家先住一晚,明天早上再去奶奶那邊”。

外婆見大家來了,特別高興,她把大家接進屋裏,拿出了糉子給我和母親吃。接着又忙着做飯,母親也到廚房幫忙,我便在客廳看動畫片。開心極了!不一會兒,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便出爐了,我實在忍不住饞,隨手拿起筷子,加了一大把放進嘴巴。

“恩恩,真美味,外婆和母親的技術真不賴”我不禁讚歎道!

“呵呵,那你就多吃點哦”!母親附和道。

就這樣度過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母親便到這我來到了奶奶家。

奶奶和外婆一樣,看見大家來了,無比的高興。進屋一看,姑姑他們都來了,午飯過後,大家編去看賽龍舟。

來看龍舟的真是人山人海,擠都擠不進來,好不簡單才佔到了位置。比賽很激烈,每一個龍舟各不相讓,很難分出勝負......

“已經很晚了,大家回家吧!”奶奶說。

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開心的端午節,一個終生難忘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小學四年級作文

明天可是一年一度的“吃貨節”,全中國人都要在這天中吃糉子。好吧,其實是端午節了。大家包糉子、賽龍舟,就是爲了紀念國內古時候愛國詩人屈原。大家把糉子扔進河裏,就是爲了不讓河裏的魚咬屈原,這個河叫汨羅江。仁義香草園就在搞活動哩!

我早就已經迫不及待了,由於香草園裏面有兩個帥氣的機器人。這裏遊人如織,景色萬分壯觀,尤其是這裏的月季花和薰衣草呢!薰衣草的花米粒般大小,但是散發出濃郁的香味,讓人無比陶醉呀!奼紫嫣紅的.月季花一層一層十分美觀,有紅月季、白月季、紫月季、粉月季。各種顏色的月季花和薰衣草,把草地裝扮得無比美麗!

不止這些呢!這裏有抓魚鰍,抓得越多才有更好的獎品。還有迷宮遊戲,碰碰球大作戰,當然還有賽龍舟大比拼,看誰在最快的速度達到終點線……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香草園,我愛我的家鄉!

四年級端午節小學作文6

哦!去做手工了!去做手工了!,原來是我們三年級的同學去勞技中心做手工去了。

我們步行到了勞技中心,只聽那裏的老師說:今天四(七)班的同學學習‘彩糉子’。我想:什麼彩糉子呀!可以包甜味的嗎?我沒想那麼多,急忙跟着老師來到了專業教室裏。

來到了專業教室裏,我看見老師的桌子上放着很多長條形的紙和一些各種顏色的毛線,我心想:包糉子嗎!幹嗎要用毛線和紙呢?我剛想到這裏,老師說今天我們就用紙搭一個紙架,再用毛線往上面纏。這下我終於明白了。緊接着,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條很長的紙,讓我們先搭一個紙架,我按照老師的方法先把長條紙的一角掀了起來,再讓它的寬邊和長邊對齊,這樣就摺好了一個三角形,我再把剩下的一段紙往上一折,也折成了一個三角形,然後把兩個三角形重疊起來,就這樣重複做這個動作。

做完紙架,我把一根紅色的細線貼在紙架上,然後把紙架疊成了一個六面體。

做完這些,我準備開始纏毛線了,可我一看,這毛線那麼多,那麼長,什麼時候才能纏完呀!而且聽小姨說纏彩糉子非常麻煩,但我轉念一想:人人都說自己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孩子,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於是我開始纏了,我先拿了一根紅色的毛線,然後左手托住紙架,用大拇指按緊毛線的一端,右手拎起毛線,再把毛線有次序地纏在紙架上過了一會兒,我把紙架已經纏滿了綵線,數了數,一共纏了10根毛線,我看着自己的作品滿意地笑了。

緊接着,我又做了第二個彩糉子,我用同樣的方法摺好了紙架,用同樣的方法搭好了紅色的細線,用同樣的方法纏好了毛線。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個鈴鐺,讓我們把這個鈴鐺系在了剩下的一段繩子上面。我看着我那可愛的傑作滿意地笑了起來。

我覺得上勞技課不僅讓我們做了手工,還鍛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

我多麼盼望下次勞技課早點到來呀!

四年級端午節小學作文7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瞧!濠河那邊正在熱火朝天地舉行龍舟比賽呢!一條條龍似離弦的箭從岸邊射出,你追我趕,似乎要與風兒賽跑,與日月爭輝。

今年的端午,我們照例去外婆家。我在樓上剛做完作業,就聽見外婆在樓上大喊:小饞貓們,快下來包糉子喲!看來這次外婆不想讓我們坐享其成了。一羣小饞貓聽罷,不約而同地蜂擁而至,三步並作兩步地跑下樓,趕集似地聚攏到外婆身旁。

外婆耐心地教我們如何包糉子,經過三番五次的`試驗,我終於包了一個有模有樣的蜜棗糉。過程是這樣的:先把三片蘆葉左折右疊,折成一個漏斗形,然後把白白的、晶瑩剔透的糯米倒在漏斗裏,再加一顆散發着誘人香味的蜜棗,之後把漏斗嚴嚴實實地封好口,最後把糉子五花大綁起來,就大功告成啦!原來在書上看到包糉子挺簡單的,可真正做起來也挺難呀!我突然明白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的含義了。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學會了包糉子。譬如我妹妹,因爲年齡太小沒有耐心,所以她就隨心所欲地包了一個長方形糉子,還很興奮地大喊:大家快看,我會包糉子了!弄得我們捧腹大笑。

到了晚上,月亮姐姐嘴角帶着點笑意走上了天空,把光芒灑下大地。吃飯嘍!的聲音頓時響起。在有着濃濃家鄉味道的飯桌上,香噴噴的糉子出爐了。我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這時,愛喝酒的舅舅把雄黃酒隆重地請了上來,連從來都不喝酒的爸爸也抿了一小口。爸爸告訴我,喝雄黃酒有辟邪解毒的功效哦!吃完熱氣騰騰的晚飯,全家一起出門散步。我發現家家戶戶都掛着艾草,耳畔又隱隱約約響起一首童謠: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四年級端午節小學作文8

中國是一個歷史的文明古國,它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有着獨特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佳節更是各式各樣,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不同的節日,蘊含着不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中國人的精神。清明掃墓拜祖先,緬懷先輩恩德,激勵後人。中秋節吃月餅,賞明月,祝福家人平安團圓幸福。春節貼對聯,放鞭炮,寄寓生活紅火,吉祥如意。在這些節日中,我卻偏偏對端午節情有獨鍾。

說起端午,那自然少不了糉子。每當端午節來臨時,母親就會事先準備好竹葉,糯米,紅豆,肉類,鹽,葡萄乾等材料。然後開始包糉子。首先,媽媽拿出一張竹葉捲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接着往漏斗裏放出自己喜歡的食材。若喜歡甜的,就往裏面多加些糯米和紅豆之類的。若喜歡鹹的。就往裏面加些肉類鹽等。我們根據自己所加入的食材給糉子命名。在很多年以前,考取功名的門第才子都要吃上一頓糉子,糉子的"糉"同"中"。爲“功名得中"之美好寓意。當香噴噴的糉子做好之時,揭開鍋蓋,一股濃濃的糯米香撲鼻而來,夾雜着竹葉的香氣。一個個大大的三角糉,直令你垂涎三尺。

當然,糉子不止是有三角形的,什麼正三角形的,斜三角形的,金字塔形的,長方形的,方形的……花式糉子看的你眼花繚亂,這是因爲地區的不同,飲食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纔會有這麼多的糉子形狀。光吃糉子怎麼行呢?當然要配上好喝的雄黃酒啦。可不是一對搭檔嗎?除了吃糉子,喝雄黃酒,人們還要在房門上插些艾葉。以艾葉“懸於戶上,可攘毒氣"是古人對端午插艾的機理的'科學認可。我們這的農村至今仍保留着這樣的習俗。

端午節即將來臨,你是否正期待着那香甜軟糯的糉子,熱鬧激烈的賽龍舟,充滿神奇的薰蒼朮,性溫味苦的雄黃酒。豈不正應了兒時的童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糉子,蘸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四年級端午節小學作文9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端午的清晨在小孩子們歡快清亮的曲調中到來,脆生生的歌聲喚醒了寧靜祥和的村莊。

外婆踏著一地細碎的露珠,在清涼的晨風中喚我起牀。起初我捨不得柔軟的被窩,但端午的香氣已從廚房飄出,瞌睡便隨着這芳香散去了。

最先跑出來的端午的香,便是糉葉的香。修長的葉片暈染了一片青綠,散發着艾草的清香。外婆將幾片糉葉鋪開放在鐵盆裏,再澆一壺滾燙的熱水。絲絲縷縷的清香被嫋嫋水霧攜着,彌散在小院上空,樹梢的'鳥兒似乎都被香氣吸引,忘記了歌唱,探頭探腦地向院裏窺視。

外婆再將那一顆顆雪白透亮的糯米放入淘籮,糯米們你擠我我擠你,歡快地“咯咯”笑着,在清水中愜意地游來游去。

我最着迷的是外婆包糉子的過程。外婆將三片糉葉錯落着搭好,輕輕抹平,然後,變魔術一般,雙手隨意一彎,便折出一個小小的漏斗來。再將那鼓鼓囊囊的糯米添一些在尖角里,捏幾顆紅棗蓋在米上,最後把另一撮米壓在紅棗上。外婆不會讓紅棗露出米外,這樣,紅棗香香甜甜的汁液全部浸在米中,不放糖,卻更加甜蜜。外婆緊緊捏着盛滿餡兒的糉葉,將糉葉往下一折,隨手拽過繩緊緊纏兩圈,便將糉葉裹住,最後打上一個精巧的結,一個精緻的三角糉子就製作完工啦。我趕緊接過糉子,滿心滿眼的喜歡。

糉子在鍋裏咕嘟咕嘟地唱着歌,應和着端午的歌謠,香氣從廚房中爭先恐後地跑出,和在窗外扒望的我撞了個滿懷。我不住地吸着鼻子,吞嚥着口水,恨不得把香氣全部吃進肚子裏。外婆看我這饞樣,笑道:“不急,外婆的糉子啊,越煮越香。”

終於,糉子出鍋了,我顧不得燙,一把拉開繩子,三片糉葉便應勢而開,露出裏面微黃透亮的糉子。我迫不及待咬下一大口,脣齒間立即溢滿了端午的氣息,這是葉的清香,米的軟糯,棗的甜蜜,更是幾千年來人們對自己身邊親人們喜樂安康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