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精選四年級文化作文彙總5篇

精選四年級文化作文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文化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四年級文化作文彙總5篇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1

我們的校園美不勝收。

走進彎月似的南大門,迎接我們的是一本巨大的、翻開了的石書。石書很長,有兩個同學的伸長的手臂這麼長,差不多有兩米吧。石書也很厚,它的一半雖然只有十頁但要用手掌丈量的話需要量兩次,約有20釐米厚吧,可見石書有多大。石書上面還有四個詞:釋放、厚德、自由和致和,這四個詞語是我們的校訓。

在石書的前面是一棵高大挺拔的樹,因爲長得很像菠蘿,所以我們親切地稱呼它爲“菠蘿樹”。

沿着學校的文化軸繼續前行,我們看到了一個花壇,花壇中間有一個小海豚噴泉,小海豚有四隻,分別朝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小海豚的眼睛炯炯有神,其中一隻目不轉睛地盯着我,嘴巴張得大大的,好像在對我說:“歡迎回到學校,歡迎回到學校!”小海豚還是我們學校的吉祥物呢!每天守護着我們美麗的校園。

再往前走,看到的是一個日晷,日晷是個用石頭做的大圓盤,裏面穿着一條超大號的針,中間刻着古代表時刻的字,譬如:子、醜、寅、卯……據說,古時候沒有計時工具,就用日晷時間。每當太陽照到日晷,它中間的'那根針的倒影照到哪個地方就是什麼時刻。我想,設計師把日晷擺在文化軸裏一定是想讓我們珍惜時間吧!

再看看書吧,書吧是我們放學常去的地方,書吧有扇自動門,但是自動門已經固定住了,因爲同學們玩書吧的地上光溜溜的。我小心翼翼地走了進去,書架有S形的、U形的、O形的……千姿百態,書吧的座椅也很舒適,看累了書還可以看看花草。

我愛我們學校的文化軸。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2

在一個炎熱而快樂的暑假,我校與柳湖小學的師生在乾西鄉湖頭村大禮堂一起開展“校村結對雙堂雙進”的實踐教育活動。我們在張大伯的帶領下來到湖頭村的文化大禮堂進行參觀。

首先我們走進了農作具紀念館,那裏有舊年代用棕片縫製的雨衣蓑笠,扇稻穀的風車,灌溉農田的水渠,耕地的耙和犁,捕魚的魚簍等農耕文化用品。我對風車很好奇,不知道是怎麼扇稻穀的。爸爸對我說:“先把稻穀倒進去,然後慢慢搖這個把手,輕的稻穀飄走,重的.稻穀垂直落下從下面的出口滑落到竹筐裏。”我點了點頭。旁邊還有:馬桶、梳妝盒、飯蒸、陶罐……看着這些不再使用的用具用品,我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法屋。屋內掛滿了書法和水墨畫,這些都是村民書寫和繪畫的。我們還親眼目睹一位老前輩寫的書法,他的字筆力勁挺、龍飛鳳舞,真是酣暢瀟灑。寫的是“畢竟西湖六月中”,我們都拍手叫好。還有牆上的孔雀牡丹圖、荷葉圖、梅花圖等,都是畫得惟妙惟肖、清新淡雅!讓我看到村民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和流傳。

我們還來到了青少年圖書館、詩詞屋。詩詞屋裏面擺放着遊客參觀後寫下的詩詞,真是優美!張大伯說他們村還要建設兩堂七廊,傳播文明!

張大伯最後給我們介紹了他們村五水共治後的成果。就在禮堂後面有一個湖,以前裏面有三潭映月,所以叫“小西湖”。聽張大伯說以前是垃圾渠,水是臭臭的,是劣五類水。經過治理成了乾淨的“小西湖”,水也變成了三類水。湖邊還有三棵自然生長的參天大樹,已有二百多年了,呈現出一幅美麗的風景!

雖然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就結束了這次活動,卻讓我學到了知識,開拓了視野,見識了傳統文化藝術,欣賞到了鄉村的美麗!意識到保護環境是多麼的重要!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3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多種多樣:元宵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就說春節吧,每年春節都要放鞭炮,這是爲什麼呢?原來傳說從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年大年三十就會到村子裏去危害人類。村裏的人大驚失色,嚇得魂飛魄散,卻毫無還手之力,只好能躲一天是一天。因爲“年”一次能吃掉整個村子的人,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一年,這個叫“年”的.怪獸又來了。天漸漸黑了,一位大膽的老人點起火堆,頓時熊熊大火燃燒了起來。就當火快滅時,一個小孩子找了根竹節扔進火堆,那時“年”正要吃人,被這突然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嚇得狼狽地落荒而逃。

雖然從此“年”不來了,但人們仍舊擔心它還會再來騷擾。就這樣,“過年放鞭炮”的習俗就形成了。

春節還要倒貼“福”字,因爲象徵着幸福到了。

過年時,大家除了放鞭炮,還要吃水餃。老師說:“餃子”就是“交子”,意思是說舊年向新的一年交替。而古人在餃子裏放一枚銅板,誰第一個吃到裝有銅板的餃子,就意寓着今年會很幸運。現在的人們,覺得這樣不衛生,改用裝一顆蜜糖。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4

都江堰是一個山青水秀的好地方,它會讓你留連往返。這裏有世界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二王廟……還有不得一去的水文化廣場。水文化廣場座落在城市的繁華地段,清澈的岷江水從廣場中央流過,河的兩面邊錯落有致得分佈着一個個噴泉、假山、燈塔、水池。

秋天的早晨,廣場是悠閒的。人們穿着各樣的晨練服在做運動: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打太極、還有的在舞劍,悠揚的音樂叫人心曠神怡。到了中午,廣場上可熱鬧呀!這裏彷彿到了風箏的世界,一個個好看的風箏把天空裝扮的格外美麗。有俊俏的小燕子、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有活潑可愛的小金魚、還有不知名的'小紙片……真叫人目不暇接。

當夜幕降臨時,廣場上的人可真多呀!人們隨着歡快的音樂跳起舞,調皮的小孩你追我逐有舞圈裏滑着冰。學打拳的、舞劍的、聊天的、乘涼的,把廣場填的滿滿的。夜深了,廣場慢慢安靜下來。只有那雄偉的高塔還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守衛着美麗的廣場。

四年級文化作文 篇5

我不曾見過家鄉的歷史。我從未看見過那破爛不堪的泥巴房,也未曾見過那泥濘不堪的小路,更沒有看見過那些皺的發黃的糧票。而今天,我很榮幸能有機會,來了解家鄉歷史悠久的文化。

晴空高照,給人一種激動的心情,大家排着整齊的隊等候在文化館門口,享受着文化館外圍所帶來的氣勢,建築算不得高大,卻隱約地透着點威嚴。

文化了解從聽、看兩方面進行。首先,由張伯伯爲我們講述家鄉的歷史文化。長湖環繞着風景綺麗的家鄉,有清澈的河水,我的家鄉,便以賣魚苗爲主。以前哪,捕捉魚,用的是魚套,它長長的,上小下大,兩頭鏤空,呈梯形。捕捉好的魚,放在魚簍裏,魚簍有個蓋子,實心,防漏水。捕好了魚,又將它放在籮筐中,用扁擔挑着去賣。不過,以前燒飯的.調料哦基本是鹽,不像現在超市裏的調料琳琅滿目。但是,以前的鹽比較少,一整戶人家一整年的鹽都將儲存在鹽罐裏。鹽罐鹽罐顧名思義,也就是裝鹽的罐子,它分爲兩層,中間隔着一層打着密密小孔的網紗,這樣有助於防潮。鹽裏的水分自然而然就流出來,便不容易腐爛了

接着,我們去參觀了文化室。中國畫古色古香,那朵朵牡丹花,花心緊湊,花瓣舒展,亭亭玉立,栩栩如生。毛筆字剛勁有力,筆墨運用流暢,十分雄健灑脫。書房有種書香的氛圍,十分簡潔、乾淨,顯得十分安靜,給人一種濃濃的書香之情。

即使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卻讓我們受益匪淺,就是這四層的建築,融合了多彩的文化,雖然有些已鏽跡斑斑,但它使我們對那些歷史文化無法忘懷。每間展廳都留下我們的身影,心中很是激動,一個半小時悄然流逝,我去還沉浸在着文化之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