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精選】元宵節四年級作文錦集七篇

【精選】元宵節四年級作文錦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元宵節四年級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元宵節四年級作文錦集七篇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1

今天是元宵節,大街上張燈結綵,人們猜燈謎、鬧花燈、賞煙花,團團圓圓共慶佳節,好不熱鬧!

吃完甜甜蜜蜜的元宵,爸爸媽媽帶我上街去猜燈謎。商店門口懸掛了許多彩紙,上面寫着各種各樣的謎語,如:拜年(打一作家名),媽媽猜是舒慶春;金銀銅鐵(打一城市名),爸爸

說是無錫。有一條謎語難住了我們:竹子不長在土裏(打一物品)。我苦思冥想,終於猜出來了:哈哈!是空竹,因爲竹子不長在土裏,就長在空中呀!爸爸媽媽豎起大拇指誇我真聰明。猜謎語既有趣,又可以增長知識,真是一舉多得啊!

不知不覺,夜幕漸漸降臨,我們全家向漢江河堤走去。八點整,隨着幾聲轟鳴,整座安康城上空頓時變得火花滿天、璀璨奪目。看!放煙花啦!煙花的顏色真美:紅的似火,黃的如菊,綠的像草,藍的若海;煙花的形狀真多:有的好似拂堤楊柳,有的如同一顆巨大的愛心,有的彷彿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還有的宛若天女散花。花照着水,水映着花,流光溢彩、絢麗多姿,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孩子們的歡呼聲、大人們的讚歎聲,和這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麗景觀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卷,預示着國泰民安的美好前景。多麼美麗的景象!多麼快樂的元宵佳節!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2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

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爲上元節,七月十五爲中元節,十月十五爲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爲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爲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爲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我最喜歡過元宵節了。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3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在10點左右吃完元宵就一起去河津看熱鬧,到了那裏,只見人山人海,擠得都喘不過氣來了!“咚咚”,演出開始了!我帶着好奇的心向裏面走去,人好多呀,什麼都看不見,我只好向前走,走了好長時間,也看不見……

沒辦法,我們只好不看了,可是,也不能不到一個小時就回去吧。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到了九龍公園,九龍公園的人相對來說較少,我們抄近路走,近路就是土坡,我們爬呀爬,經過十幾分鐘的奮鬥,終於爬上了坡頂。在最高處往下看,好美啊!淡淡的霧氣裏“漂浮”着許多房屋,彷彿是童話裏的仙境,今天雖然沒看到熱鬧,但是卻領略了人間仙境,也算是一種美的享受。再見了,九龍公園。

下午,爸爸開始裝火鍋,我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看得入了迷。

原來,裝火鍋是這樣的:一層白菜,一層肉丸子,一層海帶,一層瘦肉片子,一層木耳,一層肥肉片子,最後澆上用醬油、味精、生薑粉、鹽等調成的汁子。這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善於動腦,勤于思考,就會有所發現、有所收穫。

夜幕落下,炮聲陣陣、禮花聲聲,還來不及看元宵節晚會,媽媽說:“快去寫作業了”,於是我提起了筆,寫下了這篇見聞。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4

我感興趣的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元宵節。家家戶戶都在吃湯圓,代表團團圓圓,而且還可以觀看花燈。

大街上燈火輝煌,人山人海,三五成羣,兩旁的花燈各色各樣,左邊有‘孔雀’燈,‘金魚’燈,‘大象’燈。右邊有‘飛機’燈,‘火箭’燈,‘地球’燈,還有很多很多種類。

最引人注目的是;‘地球’燈,‘地球’燈會轉來轉去,就像在天上轉來轉去。

突然,一陣‘嘻嘻哈哈’的笑聲從後面傳來,我跑過去一看,原來那裏有一盞‘豬八戒’燈。我仔細看了看,原來是西遊記裏常被嘲弄的‘豬八戒’。只見它頭戴憎冠,正中間有一個金光閃閃的‘佛’字,豬鼻子足有二寸長,一對蒲扇似的大耳朵還忽閃忽閃的。它翹着二郎腿,露着豬八戒那有趣的模樣,我笑得前俯後仰,我的笑聲感染了四周觀燈的人,大家都笑了起來。

大家指着那盞燈連聲喊;‘真漂亮’,‘真漂亮’。燈多,人更多,燈美,人心中更美。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5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元宵節的作文。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中學生作文《元宵節的作文》。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該習俗始於宋朝。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衆人不知此爲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爲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爲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爲“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爲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6

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每年我們班都會在元宵節舉辦一個既有意義,又有傳統文化氣息的保留節目——做花燈,猜燈謎。

隨着我們的年齡增長,我們每年製作的花燈越來越精美,我們出的燈謎難度也越來越高,這可真成了“芝麻開花節節高——天天向上”。

今年我採用了與衆不同的書畫形式,製作了一套精美的“梅蘭竹菊”四君子畫卷。梅蘭竹菊是我國曆代文人喜愛的對象,也是他們作畫賦詩,代表自己一生理想追求的完美君子形象。

在《論語》中,孔子說道,“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君子周而不比。”“君子不器。”“君子之於天下也,無敵也,無慕也,以之與比。”讓我知道君子的品德高尚,行爲坦蕩,讓我敬慕。我以後也要做一個這樣的正人君子。

有了對君子的瞭解和敬仰,我就更加喜愛梅蘭竹菊的君子風格。因此我在畫的時候就格外認真專注,想把四君子的優雅品性和風采展現出來,傳遞給同學們,讓他們也通過我的畫作喜愛上梅蘭竹菊“四君子”。

在畫作的背面我也特地用毛筆寫出了“梅蘭竹菊”書法字體,和他們各自代表的君子特點。

梅,剪雪裁冰,高潔傲岸,是爲高潔志士;

蘭,優雅空靈,香幽怡情,是爲世上賢達;

竹:虛心有節,清雅淡泊,是爲謙謙君子;

菊:凌霜飄逸,冷豔清貞,是爲世外隱士。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7

今天是元宵節的前一天。我和媽媽、弟弟決定一起包湯圓。

首先,媽媽將麪粉放到一個大盤子上面。再將開水倒進麪粉,來回搓,就成了一個大面團了。然後,捏出一點來包。包完以後,再把湯圓反倒麪粉裏,滾一圈,讓湯圓沾上面粉,就不會塘湯圓很黏了。

我們一邊包湯圓一邊偷吃幾個香腸,(香腸是肉餡)直到媽媽叫我們別吃才停下來。這時,弟弟靈機一動,想出來一個壞點子,他說:“我們不如把蒜頭也包在裏面,看看誰能”中獎“,好不好?”我和媽媽對視一眼,都笑出了聲。媽媽邊點頭邊笑。我說:“人家那些做特工的已經夠心驚肉跳的,現在連吃湯圓都要心驚肉跳了。”弟弟和媽媽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後合的。“如果說吃到的能獎一元錢,那就是巴不得自己能中獎了。”媽媽接着說。弟弟又說:“獎十元錢嘛。”我們聽後,又笑了。

過了一會,媽媽又說:“以前你外婆跟我講”隔年“吃湯圓好,我那時就‘啊?隔了一年的湯圓還能吃?’我和弟弟聽後,大笑了一陣子,之後就完工了。

第二天中午,我們吃着自己包的湯圓,很香!我們的心裏早已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