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說明文作文 > 萬里長城的說明文

萬里長城的說明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萬里長城的說明文

萬里長城的說明文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特別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義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法的介紹事物、解釋事物的文體。要求使用一定的說明方法,如定義、分類、舉例、數據、圖表等。那麼應當如何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萬里長城的說明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萬里長城的說明文1

萬里長城位於我國的北方,東起山海關(現在說;明長城東起遼寧丹東虎山),西至嘉峪關。橫貫河北、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它向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羣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沙漠,奔向蒼茫大海,全長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後聯成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是明朝所修築,長城修築歷史悠久,工程雄偉浩大,它是古代的防禦工程的長牆,氣勢雄偉,堪稱世界奇蹟。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成爲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萬里長城城牆上分佈着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個敵臺、烽火臺,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修築長城一般都就地取材,城磚和石灰就地燒製,高山峻嶺地段開採石料,用石頭砌築。在沙漠地段用紅柳枝條和蘆葦與沙石一層一層鋪砌。黃土地區,大都採取土壘築。在重要地段的城牆一般用磚和頭砌。城牆高低寬窄不一,平均高在7米,牆基一般寬在6米,頂寬5米左右。

各地長城景觀中,保存較好的地段長城是八達嶺,慕田峪、司馬臺、山海關、嘉峪關、虎山、九門口長城等。北京密雲縣內的司馬臺長城,是我國唯一一處保留明代原貌的長城,“爲原始長城”。

八達嶺長城是明代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特別堅固,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是居庸關的前哨,重要關口,地勢險要,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山海關長城是東端起點,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防禦體系相當完整,登上城樓可以看見碧波萬頃的大海和蜿蜒的長城,景色雄偉。

嘉峪關明長城最西端的起點,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關”的美名。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關是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軍事防禦體系,現在看見的城關是以內城爲主由黃土夯築而成,外邊包的城磚,堅固雄偉,在這裏可以體會大漠孤城的蒼涼。

登上萬里長城可一覽中華悠久文明,壯麗河山,居高臨下,盡覽崇山峻嶺的壯麗景色。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你會感嘆古人的偉大,古人的智慧,遠古的回憶似乎在剎那間被喚醒。不到長城非好漢,當你看到長城,你會驚歎它雄偉,壯觀,奇險。

  萬里長城的說明文2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與我國的“國山”泰山、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還是人類的奇蹟。

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是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萬里長城。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爲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並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了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它因長達幾萬裏,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爲8851800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爲6254239.662米,塹壕和天然形成長度爲2594234.2265米。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32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峻嶺,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歎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鉅工程。

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蹟,它象徵着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偉大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世界的驕傲。

  萬里長城的`說明文3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建築之一,在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爲世界文化遺產。

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後聯成了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蹟。它故址西起臨洮,北傍陰山,東至遼東,逶迤於羣山峻嶺之中,這就是俗稱的萬里長城。至今還有遺蹟殘存。2002年11月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遼寧九門口長城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作爲長城的一部分正式掛牌成爲中國文化遺產。我們現在常見的長城是明長城。它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6700千米。

長城的歷史悠久,也留下了許多關於它的民間傳說,除了我們家喻戶曉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外,還有關於建造長城時諸如冰道運石,山羊馱磚,擊石燕鳴等傳說。當初修築長城的時候,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半米,厚0.3米的石條。那時候沒有運輸工具,起重設備,人們又是怎麼運輸這麼多的磚塊和石料的呢?傳說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擡不起來,車也拉不動。且又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一邊鑿一邊發愁,心想:若要耽誤了工期,沒錢事小,腦袋可就要難保了。這時從白雲中飄下了一張綿綢,衆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寫了幾個大字,大家看了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冬季到來後,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將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既省了力氣又節約了許多時間。最後趕在工期之前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上。還有利用成工地羣的山羊幫忙馱磚,節約了大量的人力。

歲月流逝,物是人非,當我們站在雄偉的長城上不僅能目睹長城的壯觀,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長城雖然雄偉,但是經過了幾千來,由於種種原因,長城已經遭到了嚴重的損壞,所以我們在遊覽長城的時候要注意保護這裏的一磚一石,不亂扔垃圾,保護旅遊區的環境衛生。不攀爬城牆。不要在城牆上刻寫字畫。爭做一個文明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