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有關中秋的傷情散文(通用20篇)

有關中秋的傷情散文(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爲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什麼樣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中秋的傷情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中秋的傷情散文(通用20篇)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1

我牽着你的手,你擁着我的肩,我們相依相伴着,走在人生的旅途間。

回首往事,你我已經朝夕相處了三十二年。曾經的美好歲月,曾經的青春年華,又一次浮現在我的眼前……

三十二年前的中秋之夜,你手捧玫瑰來到我的身邊。向我敞開心扉,許下了愛的諾言。我也承諾:愛情之花,要用我們的心血澆灌。

又是一年中秋夜,我們相擁着登上南下的列車,開始了婚姻的蜜月旅行。從虎丘到西子湖畔,還有繁華的上海灘。南京的雨花臺和青島的海岸邊。都留下了我們幸福甜蜜的足跡,見證了今生我們牽手的誓言。

中秋——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就在中秋,我們相識相戀;就在中秋,我們喜結連理。三十二年的相濡以沫,我們已是半百中年。雖然不再激情澎湃,但愛情之花依然嬌豔。我們共同用心呵護,用今生譜寫永恆的浪漫!有你在我的身邊,讓我們一起慢慢變老,相親相愛到永遠!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2

中秋之夜,皓月當空,清輝滿地,正如李白詩中雲:“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大地如嬰兒般的酣睡在美夢中,渾身罩滿了銀白色的月光。月光下的世界,朦朦朧朧,如夢如幻,恬靜而安詳;月光下的世界,如此清冽、如此明朗,彷彿空氣中也瀰漫着花的清香;月光下的世界,一片聖潔,人的靈魂也在這片聖潔中得到了昇華。

中秋的月亮是永恆的話題。她清輝如水,圓潤如玉,在清明冷豔中帶着幾分傲岸。“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擡眼仰望,月亮如嬌羞的少女,靜靜的駐足空中。這就是中秋的月色,這就是中秋的夜晚。“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時初照人”。亙古不變的月亮,以她的陰晴圓缺預示着人間的興衰榮辱、世事變幻。她總是默默的關注着世間的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貴,都能得到她聖潔無私的光芒,既亮麗幸福的人,也眷顧不幸的人。她永遠慷慨地給予,那麼從容,那麼大度。

中秋是思念的節日,中秋的月亮撩人情絲,惹人相思,促人回憶。有人說中秋的月光是遊子望鄉的眼眸,是被愛撥動的款款心曲,是沉澱在心底濃濃的祝福。每到中秋,我們都會思念,思念那遠去的風,遠去的雲,遠去的微笑和那已經遠去的往事。中秋的思念是一份清涼、澄澈、淡淡的遠懷,“月是故鄉明”是多少遊子的望鄉情懷,圓圓的月亮承載了滿滿的思念,“缺也是思念,圓也是思念”,一曲“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道出了多少人的美好意願。

在這“煙籠寒水月籠沙”的夜空下,令人生出許多遐思:遠行的遊子摘下天邊的明月照亮歸鄉的路,熱戀的情侶在聖潔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月色,亙古的晶瑩剔透、冰晶玉潔,圓圓滿滿,不禁讓人發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感慨。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3

銀色,月圓,嫦娥白兔臨飛天。愛戀,憶懷,中秋望月獨傷懷。

翻閱着消瘦的日曆,如翻過那滿是淚痕的記憶,月圓的中秋,掛着晶瑩的銀露,在日子的扉頁上,滑進眼眸,濺起點點蒼白的酸楚,又一箇中秋,又一個不得不在月浪的沙灘上,佇望嫦娥守侯的美麗。

秋之潔爽,月之鉛華,夜之思意,心有泥濘。睹洗盡繁華的冷月,寂寥懷春傷秋,中秋月之傷情,月難長明,情更難以久留,感嘆嫦娥奔月的悽美,沉湎唐詩宋詞的纏綿。讀月中秋,灑行行青淚。

冥冥之中流逝了多少的中秋,芸芸衆生錯落了幾多的紅塵,多少中秋之夜孤獨相守,幾多紅塵流離了無數的相思之人。中秋離愁,年年又歲歲,輪迴哀怨,輾轉涼冷之秋。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中秋無依之日,世道滄桑,情去節依在,人靠月圓瘦。思念的中秋,總讓人倍感沉寂和清幽。

月缺月圓又一載,花開花落人不還。人來人往度銀月,相思憶痛傷孤夜。

花季的感傷和留念,暗涌一種惆悵,孤月的慘淡裏,悵然橫亙一片蒼白的思念。思念那家鄉的山,思念那遠去的水,思念那夢中的囈語,情遺落在哪裏?問月,月不語,問自己,只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詩句在哭泣,只有亙古的月亮,剝落思鄉的內衣。

曾癡迷攜手相伴的中秋之夜,曾執迷月下依偎溫暖的身影,曾陶醉在月光流動溫情的呢喃之聲。迷離而痛楚的中秋,傷落了幾許的憂愁,愁淡淡相思孤立無助,愁淋漓盡致的絕離,愁月下孑然衰落的花影,在蒼茫的景色中,無聲亦無語。

那個已湮沒的中秋夜,你走得如此之美麗,薄薄的霧沙宛若你輕飄飄的揮手,在眼裏全是潮溼。就連你消失的腳步,在銀色的落葉上,未覓得一滴浪花。

曾在孤獨的月夜上,含着溼潤的感傷,遙首那白茫茫的遠方,期冀那熟悉的翅膀,帶着愛我傷我的那段記憶,飛至而落,抑或血流,浸染中秋。

中秋的夜,誰是誰的陌路。走過了愛的河流,越過了情的執着,誰在寂寞的月光下,守着那千年的清秋。

不知覺中,淚水滴落在中秋的銀色之中,猶如夜色綻放的煙花,絢麗卻難以封存,只有殘留的餘溫,相伴啜泣,在流動是夜色中,有誰相知,點滴鐫刻的磨痕,誰在那裏,駐足長留。

想在慘然淡白的月光下,用小刀劃破曾緊握仍有你痕跡的雙手,讓殷紅的血液,在你的身後,默默守候。你的中秋,是否依舊,是否沒有顏色可以追溯。

中秋的月下,有小鳥在深情的啁啾,有潺潺滑動的人流在舉杯,有一盞孤獨昏黃的燈,輕輕撫摸着那沒有感覺的傷口。

走過了春,又來了秋。走過的人,是否還會復存。

人削黃花瘦,滿懷的哀傷,鋪滿了心緒的離愁,淚眼凝眸,仍是那論皎潔的圓月伴中秋,如透明的露珠揮灑了那潔亮玉盤,響亮着淡然的淒涼。

愛過中秋,中秋愛過,即便中秋輪迴萬年,銘記在心的永遠是那走過的美麗的光芒。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4

中秋的午後,依然擺脫不開殘存的暑意,頭頂的驕陽讓你對日漸遠去的酷熱仍是心存餘悸。臨近傍晚,不知不覺中卻已涼風習習,心情也隨之變的歡快愜意,注視太陽西下的步伐,不禁悄然感嘆: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逝去,不可挽留,每次日升日落,自有主宰,方纔揮手送走西下的餘暉,一個轉身,就要面對即將到來的中秋月夜,這就是日復一日的真實而瑣碎的生活,學會如何用心去面對,就是人生智慧……

此時,是一天中歸於沉寂的開始,萬事萬物在清晰與模糊中默默的過度。風,會住,夜色在晚霞的掩映中姍姍走來;幾朵浮動的雲依舊遊走空中,遙望人間,也許是因爲不捨,漸而凝聚,這樣的浮雲堆疊讓未來的局勢演變的有些撲朔迷離,不禁輕聲問:今天還能看到美麗迷人的月色嗎?也因這種不確定帶來情懷的活潑跳躍,似乎這樣更有趣味;青草叢中,輕輕喚響的聲音,幾聲蟲子的叫,帶着愉悅,吼出幾聲思念,然後悄然蟄伏,靜靜的與我們一起期許東方的夜空。

身後,還是落日雲霞,眼前,卻在悄然醞釀着變幻,於無聲處,在萬衆矚目間,天邊微微泛起了光芒,開始如同一池清波在徜徉,遮住了幾顆閃閃的星光,繼而光暈微微擴散、盪漾,在光芒透出的一刻,終於露出了她的容顏,不負衆生翹首遙盼,玉兔東昇,玉輪流轉,可愛的身影清麗輕靈,皎潔清透,在一片靜謐中,銀色漸漸籠罩天地,一股祥和之氣充滿人間。經歷了這樣的驚喜,心裏也如同漫過一股暖流,此刻無論是喧囂的城市還是炊煙四起的鄉村,都在她溫柔的目光注視中變得端莊美麗。心中快意的暢想着賞月的情境,小院,圓桌,木椅,隨手搖動的小扇,一壺溫溫的清茶,葡萄,月餅,美酒,身邊幾顆淡淡疏疏的樹影隨風晃動,院牆上爬滿清翠的綠蘿對着月影婆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輕聲淺語,其樂融融,幸福美滿,快樂就像扇着翅膀的鳥兒,圍繞在身邊,伴着月亮的腳步一起行走,歲月拖着長長的尾巴,纏綿左右,不捨得離去……

月色如水,拋灑清輝,萬物都在她羞澀的掩映中詩意朦朧,幾分如紗的夢幻中,留幾分暢想去任你自由恣意發揮,不受束縛和拘限。明月當空,星兒稀少,偶爾幾聲不明晝夜的雞鳴,伴着隨之的陣陣犬吠,隨手描繪的田園意境,讓這樣的夜愈發的可愛迷人。在中秋夜晚的涼意中,美麗的月色如緞,保管好心情,添好了衣服,踱出院落,聽着草間蟋蟀斷斷續續的叫聲,獨自沿着熟悉的鄉間小路走出村頭,在矮矮的山坡前,沐浴在月色之中,擡起頭,看着斑駁的桂樹山影,用心數着她的枝枝蔓蔓,她,潔白如雪的容顏,讓人看到流連忘返,此時明月一輪當空,一輪卻在心頭,在這樣的安詳中心情也分外輕鬆靈動,眷眷柔情直如碧波萬頃,漫天傾瀉卻又能隨心控制,隨時收攏聚集這些情愫,放在心底,堆積成人生中厚重的一頁,寫入滄桑一筆。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5

中秋,聽起來是一個與月亮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節日,可事實上,中秋,其實與月亮無關。中秋,應該是孩提時代心中念念不忘的那幾只月餅,是年少青春時心中的那一些朦朧情懷,是遊子心中那淡淡的鄉愁,是離人心中那放不下的牽掛,是年年歲歲家人的團聚,是朋友之間你來我往的問候與祝福。

花黃柳細,秋意漸起。過了中秋,就是秋中,就漸漸有了秋味了。身邊一陣瑟瑟的風,眼前一片紛飛的葉;遠處一輪豔紅的夕陽,近處幾枝蕭瑟的枯乾。當然還有那一叢叢茂密的海棠,還有那一盞盞盛開的菊花,還有記憶深處那些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向南方飛去的大雁,以及田野裏那羣朝着大雁大聲叫喊的鄉村孩童。

兒時的印記,明朗與灰暗參半。一半因爲當年鄉村生活的貧乏單調,一半因爲昨日童年的歡快。人到中年,不再糾纏於中秋或秋中了,便有了一份體味秋的心境。於是發現,有一些美麗,只屬於秋天。

很是懷念幾年前在一個村口見到的一棵柿子樹。驅車行駛在山間公路上,一路都是黛青色的山和巖,讓人沉靜。突然,看見前面不遠處出現了一簇火紅,眼睛一亮,有了一種奔上前去的衝動。到了村口,發現那竟是一棵長在溪邊的柿子樹,孤零零的,樹上已經基本沒有了葉,只剩下一個個火紅的柿子,掛在樹梢上,宛若一幅油畫。那一刻,我的心裏充滿欣喜與感動。看見我這麼一個外地人站在柿子樹下張望,村裏的一位老農走過,高聲對我說,你是不是喜歡柿子啊?喜歡的話,我幫你摘些下來送給你?我感激地回過身,笑着問他:老伯,這是你家的柿子樹嗎?他說,不是我家的,是我們村的,上百年了吧,一直在這裏,年年都結這麼多的柿子。那村裏就沒有人來採摘嗎?我好奇地問。這柿子樹就好比是我們村的招牌,歷來就沒有人來私自採摘。村裏人不喜歡吃柿子嗎?哪裏,農村沒什麼東西可吃,柿子味道這麼好,怎麼會不喜歡吃?但是,對這棵柿子樹,我們村裏人有感情,都不來摘的。那你剛纔說幫我摘些下來,不是違規嗎?我笑着問他。老農這回便一本正經地說,你是客人啊,而且你不像有些外地人,看見這棵柿子樹便毫不客氣地用杆子猛打,不懂得愛惜。對你這樣的客人,我們反而樂意摘下來送給你!聽着他的話,再次擡頭看那一個個熟透了的火紅的柿子,再一次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多麼美麗的山村景象啊!美得令人陶醉,令人往返!

一直忘不掉在街頭一角看見的一個場景。清晨,公園或河邊空地上總是司空見慣的熱鬧,老年人打太極拳,年輕人跳交誼舞,健身或散步者成羣結隊。有一天路過剡湖邊,看見一位老人推着一輛輪椅緩緩走來,輪椅上坐着一位年老的婦女,身上披着薄薄的毯子。老人的滿頭銀髮被微風吹亂,但他的臉上笑容燦爛,並且似乎一直不停地和輪椅上的人在講話。輪椅上的人似乎並沒有大多的反應,但那位老人始終滿腔熱情,步履堅定。看着他們從我身邊走過的身影,心裏莫名地被感動。無論是季節之秋,還是人生之秋,眼前所見的不是最美好的場景嗎?縱然秋風縱橫,縱然秋雨連綿,依然溫暖,依然敞亮……

小時候讀古詩詞,對於秋的抒懷大多悲愴沉鬱,就算秋高氣爽的風景之下,依然掩不住內心深處無奈的嘆息。其實,秋何嘗不是一種大氣的美,一種凝練的美,一種深沉的美,一種豐厚的美!曾經在秋日裏獨自登高,去感受山裏遍地落葉的意境。站在那座古塔前,看我們這座城市的萬千姿態,看腳下縱橫交錯的公路上如梭的車流,看遠處洗練一般妖嬈的剡溪,心裏流過的是這座城市兩千多年的歲月風霜,不禁感慨的是秋色映照下,如此美麗的我的家鄉!

一陣淡淡的酒香飄來,呵,這也是秋的味道吧!把生命裏的春夏都釀進酒裏,對着明月清風小酌一杯,讓秋的味道更加芬芳!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6

特別喜歡在月色如銀的意境裏散步,那種清純的味道會讓我想起童年。從前中秋的月亮就是這般明亮,我的影子反覆被皎潔的月光拉長—縮短—拉長,然後朦朦朧朧投在地上,被枝枝蔓蔓切割影射的曲線,竟然有了中國畫的韻致,隨着步伐快慢波形地起伏,或明或暗,或濃或淡;蛙語和蟲鳴往往不期而至,把年少時的無限聯想和渺遠遐思,全部引進玲瓏悅耳的神韻裏。那時候的我儼然一名快樂歌手,肆意地彈奏着自己,那月光就是一本被打開的樂譜。

有歌當然有舞。鄉村孩子對舞終究敬而遠之,我亦不例外,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自得其樂,因爲月亮之上住着美麗的嫦娥,還有那隻活潑的玉兔,所以每次扯開嗓子引吭高歌時,我的腦海中就會疊映出長袖飄飄、舞姿翩翩的景象。嫦娥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着許多版本,“飄然奔月”讓人充滿好奇,“託身蟾蜍”令人不可思議,及至後來讀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才覺得嫦娥在月宮的日子並不美滿如意,倒是自己無拘無束地撒野嬉戲要幸福溫馨許多。 “吳剛伐桂”和“天狗咬月”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詳,以至於我常常充當說書人角色,在村頭槐樹下或者斑駁老屋裏,向小弟小妹們繪聲繪色地講。故而童年的月亮之上縈繫着我的遐思,寄託着我的夢想,構築着我的天堂。

其實月亮並不單純是頭頂那皎潔的一輪,她臥在《詩經》裏,走在《楚辭》中,奔在唐詩宋詞的大道上,給予文人墨客更多形而上的意蘊。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借月光起興,寄託了濃濃鄉愁;杜牧“月白煙青水暗流,孤猿銜恨叫中秋”,假猿恨抒懷,道出了深深落寞;楊維楨“深情長是暗相隨,月白清風苦相思”,把纏綿不盡的人間親情,隱喻成皓魄初圓,瑩澈萬里;袁枚“明月有情來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又將未婚男女的款曲衷情,化爲了悱惻纏綿……在月亮身上賦予這麼多的感悟、沉思和詰問,人們似乎找到一種與此相關的生命意象,讓其燭照自身的精神之旅,由她牽引心情的潮汐漲落。不過月之情愫自古以來都帶有悲慼意味,適合於人們對本體進行省思,對靈魂進行觀照。我想生命的那一端,仍然是眼前這一輪,帶着清冽的光澤,洗濯我們的喜怒哀樂,評判我們的道德準則,量化我們心靈深處對於情感的擁有程度,以及由此衍生的一切積極的消極的人生態度。

舉頭,中秋的明月離我很近,伸手可觸;中秋的月亮離我很遠,牽夢掛懷。走在月光裏,我會把自己永遠存放在這樣的朗照中,不以心爲輜重,不以物爲形役;走在月光裏,我會像童年那樣放聲歌唱。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7

夏,輕輕地挪動着腳步,帶着濃濃的不捨;秋,盛裝上演,開始詮釋自己的壯觀,在這個閤家團圓的中秋節裏呈現的淋漓盡致。9月,註定是特別的……

清晨6點30的鬧鐘響起,外面豆大的雨滴聲促使我以最快的速度從牀上爬起,一打開門,外面絲絲涼風吹得人毛孔悚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啊!一會功夫,舍友們紛紛起了牀,不能穿夏天漂亮的連衣裙了,大家開始翻箱倒櫃找出秋天的衣服,叮叮咚咚好一會兒才收拾完畢。雖然,這個天氣不免讓人覺得頭疼,但是撐起小傘,心中眷念着的家就是最大的動力源泉。馬路上,再也看不到穿T恤衫的身影了,每個人都裹上了小小的外套;廊道上,片片凋零的樹葉兒,還沉浸在對樹枝的無比戀念中;公交車上,雖然擁擠,但是看着人們都提着大包小包的,心中不免多了幾分感動……

上了車,一路的顛簸讓我睏意濃濃,但是,只要一想到爸爸一定點着香菸遠遠的守着每一輛過往的車輛,便激動極了。回家的感覺是美妙的,哪怕是一天,甚至是一頓飯的時間,都會覺得很幸福。回想着上一次回家的情景,想着他的叮囑、爸爸的教育。媽媽關心的總是身體,想着能長胖點,衣服能穿厚點;爸爸總是叫我做人做事,教我懂得去感恩,去微笑,去用心工作;爺爺奶奶則總是叨唸着什麼時候結婚,能讓他們早點抱抱窮孫子……

快要下車了,現實中的爸爸跟想象中的一樣,夾着香菸遠遠的凝視着,隔着車窗,看着他那略帶搞怪的複雜神情,應該是看見車窗前“常州”二字了,迅速丟掉了手中的香菸,朝我的方向奔來。一下車,一件熟悉的外套搭在了我的肩上,“這不是我高中時候穿的嘛,好小呀!”“你媽說你肯定不知道今天降溫,又穿一點點!”我闕起了小嘴,爸爸瞅着我直笑,讓我覺得好溫暖。

遠遠的,就聞到了香噴噴的紅燒雞味道,媽媽知道我最愛吃紅燒雞了。常常在電話中抱怨,常州的紅燒雞都是好甜的,每次回家,媽媽都是燒上兩大盤家鄉的辣子雞給我吃。眼前全是熟悉的面孔,家裏來了好多親戚,都在等着我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桌席上,彷彿所有的核心都是我,親戚們你一句我一句,讓我應接不暇;媽媽就在身邊不停地爲我加菜,她總是這樣,就想把我胃裏塞得滿滿的,然後第二天一覺醒來發現——咦?長胖了!

晚上,我也搓起了麻將,以前每年過年過節,他們碰都不會讓我碰,讓我只能在旁邊過過看癮,難得有機會放鬆放鬆。晚上跟媽媽睡在一起,聊到很晚,雖然第二天又要回常州了,媽媽總是覺得時間不夠,還有好多話沒有囑咐我,生怕天亮了,就忘記了……

這個中秋,不僅讓我品到了秋,更品到了在這個季節這個節日裏特有的溫馨。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8

消瘦的日子,因爲一輪滿月而變得飽滿;寂寞的夜晚,因爲銀色的美麗而變得柔軟,中秋之夜,蒼穹中高掛的皎潔裏,承載了人間多少的故事。——題記

坐在歲月的岸邊,望着光陰的流淌,沏一壺茶,對着清風明月,吟誦中秋的雋美多姿,詠歎圓月的清逸和婉約。

看歲月更迭,一指心音,勾勒人生路上的疏影暗香;看朦朧月色,靜心思索,也有一些無可奈何。

窗外,月缺月圓,不知不覺,一年中秋又至。時光如水,季節替換,掛在秋上的日子,也像着中秋的月光,淡淡的、幽幽的、像是在碧波中盪漾,也彷彿是在滄海里漂泊。

今夜,獨坐寄月,品讀着中秋月夜的美麗和清涼。

中秋之夜,是個溫馨的夜晚,是民間一直流傳的團圓。人們用手捏出圓圓的食品,品嚐圓圓的水果,望着圓圓的月亮,一家人聚首團坐,共同追求着一種團團圓圓的美好生活。

這時候,月亮代表的就是一種幸福,一種溫暖,一種和諧。它承載了人們對生活太多的嚮往和寄託,在酒香四溢,和睦融融的氣氛裏,月亮流露出的是人間的濃郁親情和生活的味道。

中秋之夜,皎潔的月光裏也有孤獨的悽美。蒼白的光芒裏,我們總也忘不了那月宮裏清冷生活的嫦娥,她的故事,讓我們傷情,在神話裏,相守孤獨與惆悵,輾轉於哀怨與心傷。

這樣的時候,我們也總將一些牽掛,一些思念,一些離愁拿出來,寄託給月亮,傳遞彼此的情感,恍惚着,遠方,近處都有身影和心事的迷離。

中秋之夜,更是一個遊子不可言說的痛。月是故鄉明,那麼,故鄉的月亮到底明在哪裏?也許,是父親默默抽菸的姿態,也許是母親期盼的眼神,或者還有妻兒孤立的相望。

這個時候,遊子的心是在月亮之上的,彷彿在那裏能看見自己的故鄉,自己的親人,也能讓故鄉看到自己的身影。

中秋的圓月,就像是一盞燈,在紅塵的天空,有人感覺是昏黃的,因爲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不圓滿,不如意,月下獨酌,問自己:“錯在哪裏,遺失了什麼?”而圓月只能告訴我們:“世態滄桑,陰晴圓缺都是美麗,要懂得珍惜。”

也有人感覺中秋之月是清澈而飽滿的,把盞月下,即使無風無月,也可以在股熱唐詩宋詞的意境裏,獨自清歡,這是一種人生的灑脫。

讀月,賞月,月無情,而人心有境。任冷月、秋風,也改變不了內心的清幽。守住一顆淡然的心,月圓月缺都是更古的自然輪迴,做自己該做的,想自己該想的。

這樣的時候,有人感覺,月光是淒涼的,月色也是蒼白的。孤燈瘦影太多的淒涼、心思,會在這一輪蒼白裏,變得惆悵、無助,擡頭看見的是情感的沉重,低頭看見的是心裏的疤痕。

此時的佳節,成了心的傷口,憂傷的出口。對月而思,那是誰在月亮上寫滿了哀愁,哪是誰在月下鋪滿了悲傷?也許,沒有什麼可以永恆,沒有什麼可以依舊,追溯愛的河流,錯過了就已經成了陌路,何必再去執着。

中秋之月,也飽含着太多的記憶和樂趣,那兔爺、那兒歌、那兒時的歡樂,那月餅甜蜜的味道。

一個夜晚,夠我們咀嚼悠長的回憶,這時候的圓月,就是一種不可磨滅的痕跡,讓我們不斷回想,不斷沉浸。自古以來,中秋之月,就給了人們太多的情感和感受。

無論如何,這月見證了人們生活中的變化,有愁思百結的煩惱,有風花雪月的浪漫,輕嘆往事蹉跎,也有現在的幸福和諧。

今又中秋,靜坐賞月,清冷風中,莫道悲歡,不如邀月同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祈願:“普天下人團圓,共嬋娟,家家美滿!”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9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月的農曆十五,天上就會出現一輪圓月,特別是農曆八月十五,秋高氣爽之時,月亮愈發顯得又大又圓。

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中秋賞月的習俗。中秋之夜,月亮分外皎潔,它像一隻玉盤懸掛湛藍的夜空,顯得那樣晶瑩明澈。皎美的月亮,吸引過多少人的目光,喚起過人們許多美妙的遐想和回憶。

“每逢佳節倍思親”,人們將月亮視爲美滿、吉祥、幸福、團圓的象徵。但是,人的一生中,也同月亮一樣,團圓總是短暫的,聚少離多才是常態。所以古往今來,人們在久遠的別離中,憑藉瞻仰明月來溝通信息,生髮妙想,寄寓情懷,傳遞思念,共同感受月亮的撫慰。“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每逢中秋佳節,那些遠離故土的親人,一旦望見他鄉的月亮,便起遊子思鄉之心,多少塵封的記憶,就會如潮水般洶涌,把那份對親人的思念,全都託付給了天上的明月。

記得小時候,每逢皓月當空,秋風送爽,桂花飄香,沁人心脾的中秋之夜,家鄉莊戶人家,都會在庭院中對月設下香案,擺上月餅和時鮮瓜果拜月。父母便會端上親自做的“冷火餅”、從鎮上買回來的月餅,還有自家種的瓜果,一切佈置妥當後,全家人輪流向月亮朝拜。拜月完畢,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開始分享供品,父親不厭其煩地向我們講述從他們的父輩口中流傳下來的關於嫦娥、吳剛、桂樹、玉兔的古老故事。

前年中秋節是我們一家人陪伴父親度過的他人生中的最後一箇中秋節。那時,父親已經病重,我攜妻帶兒趕回老家看望父親。當晚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皓月當空,柔和的銀輝灑落在剛出院不久的父親身上,他清瘦的面容沐浴在月光中。做過小學老師的父親對我說:“你還記得蘇軾的那首《水調歌頭》嗎?”我應了一聲,“記得。”於是,父親低聲吟誦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今日,雖然父親已離開我們近三個年頭了,但這一幕就像發生在昨天,父親的樂觀、坦然的人生態度仍讓我感慨萬千,濃濃的親情彷彿濃縮在那一輪明月中。

父親走了,家裏一下子變得冷清起來,空空蕩蕩的。現在每到中秋節,無論多忙,我和妻兒都要趕回家陪母親。母親端上來的月餅是完整的,只是少了父親。我擡起頭,天上的月亮真圓,彷彿是父親的笑臉。

中秋的月,思念的月,親情的月!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10

淋瀝的秋雨,又如約而至,滴滴答答的演繹着,寄來清爽的同時,也喚來了佳節的腳步。難得一遇的是,今年舉國歡慶的祖國華誕與閤家團圓的傳統節日相重合,擠在了同一個假期裏,讓人有驚喜也有意外。

喜迎祖國六十八歲華誕的幸福時刻,我們又陶醉在閤家團圓的溫馨畫面裏,一邊快樂,一邊幸福。

如果說對祖國華誕的歡慶是一種大愛,那麼對傳統節日的紀念則是一種小愛。大愛可能人生常談,而小愛有時候則一筆帶過。同樣的一個傳統節日,因爲求學的緣故,我幾乎很少和家人一起度過。更有甚,有一次竟然在火車上了事,慶幸今年由於在家實習,能和父母一起度過,陪伴他們過一個不一樣的中秋節。

因爲愛所以愛。說到中秋節,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演變到今天的吃月餅,或者說合家團圓這麼一回事。其實不然,它自古代就有,而且也比如今的中秋節更有意思。

它的來歷有三,其一是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我國古代的歷法,把每個季節分爲三個月,分別爲孟月、仲月、季月。(“孟”、“仲”、“季”其實是古代子女在家裏的排行,“孟”則是家裏的長女,正如孟姜女,其實她不姓孟,而姓姜。相應的家裏的長子,則排行爲“伯”)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人稱“仲秋”,又因爲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而被稱爲“中秋”。開始這一天被定爲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的演變爲“中秋節”。其二是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這個我們最熟悉了,先是後弈射掉了多餘的九個太陽,然後上天賞賜他成仙的藥,他不捨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藥交給嫦娥保管,誰知在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吃了仙藥,然後奔月而去。後弈爲了表達對嫦娥的思念,所以每年這一天,都會在園子裏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後來演變成習俗,也有說人們聽說嫦娥成仙之後,紛紛在月下設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人們稱“中秋節”。其三說是由祭祀土地神演變而來,在農耕社會,農作物的收穫對於農民至關重要,所以人們經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動。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獲、冬藏之說,在秋季收穫時,農民會祭祀土地神,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所以可能是由這延續下來的習俗,繼而稱爲“中秋節”。

雖然說之前的中秋節,可能更有意思,由來的情況更獨特,但我覺得還是缺少點人情味。或許正是因爲後來賦予的人情味,纔有了衆多文人墨客對月寄愁,望月懷遠,纔有了“今夜月明人盡望”、“月是故鄉明”的深情感慨,可能就是因爲這樣一個佳節,才讓人們對月有了獨特的寫照,離人遠處他鄉,不能閤家團圓,唯有明月可寄我的愁心與思念。

記憶中的那些歲月,往往是小時候的甜美時光,讓人回首起來津津有味。對於過中秋節,同樣也懷念小時候的中秋節。

還記得,每每到中秋節這天,父親便會提前爲我們姐弟兩買月餅吃,雖然月餅的個數不是很多,但卻是我們口中最香甜的記憶。把買回來的月餅,家裏人先一人分到一個,剩下的當全是我們姐弟兩人的。如果剩下六個則一人三個,剩下四個則一人兩個。說來也怪,小時候吃好吃的東西,總是覺得吃不夠,直到吃光了爲止,便不再牽心了。當時,我們吃月餅前,父母都會要求我們等到晚上再吃,而且也必須是在給月亮獻過之後,那時候極不明白爲什麼,以爲是父母嫌我們吃了還要,便故意在睡覺前讓我們吃,後來才明白這是一種寓意,一種寄託。

以前也極不明白文人筆下的思念,更不明白詩人爲什麼要對月那麼多傷感、憂愁。原來都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長,當然體會不了離別的味道。直到爲了求學,離開父母到遠方,更或是異鄉,這一切我都懂了,因爲只有感同身受,才能體會其中的意義。

同樣的,我今年是慶幸同父母可以一起度過佳節。反之,又有多少人和我之前一樣,由於種種原因不能閤家團圓,只有把心意寄語明月,把思念託付明月。

願我們對父母的陪伴能同這秋雨一樣深情,不是說逢年過節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候祝福,也不是發個朋友圈祝父母節日快樂,而是親力的陪伴。當如: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1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時刻,總是讓我這樣一個常年漂泊在外的遊子,時時的在明月滿月的庭院中懷念着故鄉,故人,故情。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着泥土芳香的小村落,泥濘的道路,滿院的玉米,剁滿枯黃秸稈的土牆,香噴噴的烙餅,掛在夜晚庭院中那微弱燈光的電燈,還有那擺在庭院中邊剝玉米,邊欣賞的黑白電視機。這些都是我童年中,秋天中常見的場景。她們如電影般,一幕幕地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

童年記憶中最爲幸福的秋天總是與月餅緊密相聯的。每當中秋節降臨時,我總是與弟弟在夜幕降臨後挨家挨戶地把自家的月餅給鄰居家送去嚐嚐。

“大娘,在家沒有?中秋快樂!我媽讓我和俺弟給您送二斤月餅嚐嚐。”

“哎!倩倩來了,大娘在家的。來趕緊到屋裏坐坐。”滿是笑容的大娘急急忙忙地從家裏走出來。

“不用了,大娘我們得回去了。俺媽還等着我們倆吃飯呢?”倩倩急切地回答道。

“乖!等會,大娘給你拿點烙餅啊!讓恁媽給恁倆放火上烤烤吃。”

不一會兒,大娘就拿出來了好多烙餅塞給我和弟弟。隨手又給我和弟弟好多今年樹上剛下架的柿子。我和弟弟跟大娘揮手告別後,就開心地走在有滿滿月光相伴的鄉村小路上。忍不住的拿出柿子,一人一個開心的吃着。貪吃的弟弟說:“姐,你說要是能天天過中秋節該多好!那咱倆,就可以天天吃這麼多好吃的了。”看到弟弟那雙笑起來,就只能看到縫的眼睛,我就特別開心,也覺得弟弟說的是真的很有道理。

回家後,我們倆極其自豪地跟媽媽說着,我們圓滿完成任務。媽媽必須得多給我們燙點炒麪。媽媽滿是笑意與幸福的臉上,充滿着對我和弟弟的滿意。然後就從屋裏端出兩大碗已經燙好的炒麪給我們。我和弟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了那個年代獨屬於我們的“零食”。而一旁的媽媽,看着我們幸福的笑了,走到屋裏升起爐火,給我們在火爐上烤烙餅。烤好後的烙餅,散發着芝麻的香味,薄薄的脆餅嘎嘣脆,是這個節日裏獨有的味道。

這種記憶已經深埋在記憶中很久了,每次想起來都會使我對於生活充滿了濃濃的熱愛,對爸爸媽媽弟弟充滿了滿滿的思念之情。

上了大學後,回家的日子就少了許多,但是每年中秋節我都會盡量抽出時間回家過節。由於學校離家很遠,每次到家時天都黑了。所以,每次當我到達縣城後,爸爸都會不停地給我打電話,問我到哪裏了,要注意安全。有次到達縣城時,已經晚上七點多了,這是往我們村子發的公交車已經沒有了,這下可把爸爸給着急壞了,不停地給我打電話說着:“孩子,別心疼錢!打輛出租車回來吧!要注意搭帶有TAXI字樣的車子,別坐錯了……”

出租車司機是一位跟爸爸年齡相仿的中年人。人很淳樸善良,跟我講了他自己孩子的很多故事。在與這位司機叔叔的暢聊中,我終於到達了家門口。看着旁邊一家家早已經關燈休息的鄰居,我家的那盞陪伴我多年的並不是特別明亮的燈在漆黑的夜裏卻顯得極爲明亮。燈光下那兩個望着遠方的等待着孩子歸來的身影,在歲月的蹉跎中變得不再挺拔,但是那兩雙雖經風霜洗禮的雙眼,在這樣的一個夜晚中卻愈發的熠熠生輝。不知是否是夜裏風大,雙眼迷離的我,再見到父母的那一刻,用一個大大的擁抱掩飾了我唯恐爸媽擔心的窘境,讓淚水在黑夜中被微風給吹散。

“閨女,長高了!”臉上滿是寵溺的爸爸開心地說道。

“開心!俺爸終於誇我了!”我這時總是蹦蹦跳跳地給媽媽說着。

“走,咱去吃飯,今天專門給你做了你喜歡吃的土豆絲。”永遠都是那麼慈祥的媽媽對着我甜甜地說着。

“走!趕緊吃飯!有啥話等會再說。”說着爸爸把行李箱扛在那並不再年輕的肩上幫我搬到了樓上。

此刻的我是最最幸福的,走到客廳,走到廚房,走到臥室,依舊是那種熟悉的味道,依舊是那桌喜歡的菜餚,依舊是那席簡單素樸的話語,依舊是那一輪明月,一縷秋風,一家四口。

時間總是匆匆而逝,這種記憶還是被時間無情地封存在記憶中了。自從大學畢業後,繁忙的工作佔據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屬於自己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了,回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今年我很不幸地又不能回家了,下班後看到領居家其樂融融的景象,心裏總是顯得特別沉重。中秋將至,真心希望爸爸媽媽,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健健康康的!我也會很努力地掙錢,早日讓你們來城裏看看!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12

雲之南早晨的陽光推開雲層,燦爛而溫暖,落滿我的全身,面對着即將結束的二零一六年,我還是忍不住的提筆寫下這篇舊事。

對於零六年的最後一星期,我的心情並不像這些文字一樣如此平靜,心情依然有些無處安放的焦慮,母親的病照舊是吃藥住院,而我身上的擔子還是沉重不堪。但我一直堅信世界是一個圓,人生也是一個圓,所以,我所經歷和所遇見的,都是來完成這個圓,等我還清了所欠的,這個圓也就滿了,一切自然會像自己所翼的那樣美好幸福起來。

中秋已過去四個多月了,而我的心還猶豫在要不要寫這文的情緒中,今早終於還是靜下來落了筆。今年的中秋我回家接母親住院,在回去的路上發生了意外事故,因而住院,在醫院的日子除了打針便是吃藥,每天如此,中秋節前夜,月明星稀,我獨自一人坐在醫院的花壇邊,看着皎潔的月亮,那清清冷冷的月光,灑我清涼的面龐,看着想着發着呆,風吹過,拂動了我些許凌亂的頭髮,把我從沉思中喚醒,我拉了拉領口起身回了病房。

那一夜我睡得很安詳,想着第二天的中秋能和老公孩子見面的情景,所以我甜甜入睡。可是第二天的中秋,天公不作美,烏雲密佈,暴雨傾盆,同時也接到老公的電話,有事不能來醫院和我過中秋,我什麼都沒說的掛了電話,雨越下越大,外界的空氣中有種寒氣逼人的感覺,我拉緊被子躺下牀,安靜的聽着雨聲,數着一點點落寞的心事。

雨一直在下,晚上的醫院,病房裏已沒多少人了,而我在的病房算上我也只有兩人,其餘的病友都回家過節去了,和我同室的病友因腿傷回不了家,所以她的家人來醫院陪她,我不想妨礙她家團圓,便帶着雨傘獨自走出病房,來到醫院大廳,做在靠窗的凳子上,倚着玻璃看雨聽雨,心中不禁的似乎也下起了小雨。天空電閃雷鳴,空氣在雨中也變得冷氣十足,不知不覺,我一人在大廳已待了兩個多小時,我撐起傘走出大廳,回到病房,病友已經入睡,我躺回牀上,空空的,安靜的,什麼都沒想,任憑窗外的風怎麼刮、雨怎麼下、雷電怎麼急促,我都把它們關在窗外,把自己關在窗內。

雨下得徹底,到了第二天,縣城多處被淹,道路泥濘不堪,雨依然未停,只是所有的生活都還得繼續,那種繼續,就像今天的一切一樣,不管遇到什麼事,該繼續的終歸還是要繼續,該面對的始終還是要面對。二零一六年的中秋,讓我體驗了別樣的滋味,品味了不一樣的人生,收穫了一份堅韌的力量。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13

落葉飄零了點點。些許微寒,夏去秋已來。月是圓而明的。好像註定了圓滿的中秋裏還會有些悲傷。

秋本是寂寥安靜的,中秋卻帶來了別樣的'熱鬧,煙火紛繁,家庭團圓。這是一種生命力。它不僅傳承而且在人的性情裏昇華了上千年。 花好月圓本是自然現象,華人卻贈予它美好的想象與情懷,怎能不是一種雅趣?這就是人與自然的一體化吧,我猜想。

看到月圓,就想到美好,還有人世間的缺憾與無情,對圓月更是滿懷真真的美好的願望,還有對無情與缺憾的昇華,纔會有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超越。我淺陋地猜:是不是這樣的美,讓它的生命力足夠傳承到永遠,喚起人們深處的共鳴與願?

在這中秋節裏,也許,不,一定有傷感,有的人也許會在這一天離開世間,給親朋好友留下生命的灰暗一筆。

悲與喜本是無常的,中秋的美好意義卻是恆定的,在中秋,有情人相守相望,不是一種趣嗎?有情人在這節日裏生別離,不是一種悲嗎? 再想,在這中秋裏,發生着各種各樣的故事,這不就是一種趣嗎?再多的不幸也不改中秋的意義。人就是在這樣的趣味中昇華。

我相信:中秋的趣味是不會被辛酸打敗的,人都會嚮往幸福的。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14

中秋,又中秋。中秋是一份濃濃的親情,中秋是一回長長的相思。仰望蒼穹,滿目的銀輝。明朗的月光,映照的是我的相思,折射的是我的憂愁。“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月灑清輝滿地、團圓普降人間的時候,思念的情愫就象那如水的月光靜靜的流淌在我的心中,我向往家人的團圓,我也思念遠方的愛人。

天上有個寂寞的月亮,地上也有個孤獨的我。已是深夜,我還枯坐在陽臺窗前,看着城北的萬家燈火。我默默地的點燃了一根香菸,在煙霧繚繞裏穿行在時空的過去未來。我的人生中走過了太多的歲月,我的生命裏遇見了太多的事情,那些往昔的經歷在這個月華如水的夜晚都和着清風拂過我的面龐,涌起了我的思緒萬千。願逐月華流照伊,今夜相思爲誰濃?

今夜的清輝,對月獨酌,冷月無言,寒風有聲。流浪在天涯海角,漂泊於大江南北,弱冠時候的夢想,在經年後沒有實現,反而是現實的雕琢,成就今天的沉浮,沒有誰在我孤獨的時候來撫慰疲憊的心靈?在這個孤寂的夜晚,讓我有許多的感懷!

多少個夜晚,我信守“月上柳捎頭,人約黃昏後”的承諾,彼此在濃濃的月色裏傳遞着浪漫的情語和愛的信息,感受着那默默的溫情,品讀着屬於你我之間的一份默契、一份纏綿。

而今,又到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雖然天各一方的兩顆心依然共對一輪明月互道祝福、傾訴掛牽,同望中秋月,天涯共相思,但那朗朗的月光卻更加增添了我的思念,憂鬱與惆悵,我渴望心靈在這一刻不在孤單,情感不在漂泊,世界不在冷清,真正能與你相依相偎,共度歡樂今宵。

然而月亮不識人間煙火,大地也不解風情,我只能無奈的思念着遠方的至愛,默默的等待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也只能把最美的景緻,疊加在我記憶的影象中,把那生命中的每一份感動,每一份沉醉,每一份緣分,每一份悉心的呵護,都讓這中秋的月光,來照亮它的色彩,遮蔽住我心中的苦楚,譜寫成一首悽美的樂曲。

在這明亮的月光下吟唱,用它的恬靜與安逸,安撫着落寞的心靈,也借這徐徐的晚風送到遙遠的地方,獻上那真心的祝福和愛戀,讓思念者彼此的心貼在一起。團圓的夢,就象這幽幽的月光悠遠而綿長。

昨天的昨天是過去,幡然回望,少年青絲如今已經夾雜蒼白,時間留下的是顏色的改變,皺紋的增加和加深,但是歲月讓我變得更加成熟。經歷了許多的春秋,已到了人生之秋。

假如人生也有春夏秋冬,那少年是春,萌芽生長,蓬勃生機;那青年是夏,充滿活力和激情,勇行無謂;那中年就是秋,散發活力之後是人生的收穫和沉澱;如進入那老年就是冬,只能蟄伏以待餘年。

鉛華褪盡,才能看得見平淡之後的真,中年之後的歲月,少了激情,更多的是日復一日的堅持,春天播下了種子,在秋天就會有收穫。人生不管怎麼樣的付出,在秋天總會有收穫,而收穫到了一定程度,多寡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那個過程。

“舉杯接玉盤,清風隨意歌。”今夜花好月圓,酒香茶濃,卻難解我一廂情愁。一曲《歲月中秋》,表達了我此刻的心情,月圓之夜,我遙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暖暖的關懷、一份濃濃的愛意給你,給遠方親愛的你。

“歲月到中秋,白了我少年頭/多少往事,涌上心頭/不能再見到母親招手/沉重的腳步,難踏歸鄉路/時光留不住,風華少年/歲月蒼桑,才知人生路/歲月到中秋,花落的時候/懷念慈母,懷念故土/多少愧疚事積壓心頭/深夜難破曉,向誰來傾訴/時光留不住,風華少年/歲月蒼桑,才知人生路/歲月到中秋,花落的時候/懷念慈母,懷念故土/多少愧疚事,積壓心頭/深夜難破曉,向誰來傾訴/時光留不住,風華少年/歲月蒼桑,才知人生路/時光留不住,風華少年/歲月蒼桑,才知人生路/才知人生路……”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15

今年中秋,照例是在公婆侍弄的菜園裏過的。

下午三點多,公婆就忙着準備晚上的團圓飯。見插不上手,就幫先生刨花生。扛着鋤頭,拎着籃子走過菜畦,兩旁的蔬菜像在夾道歡迎:碧綠的空心菜、紫色的茄子、紅豔豔的辣椒,細長的蛇瓜、袖珍般的西紅柿、頂花兒帶刺的黃瓜……各色菜蔬密密麻麻又錯落有致地生長着,熱鬧又可愛。

非常喜歡屋頂那架絲瓜,翠色的藤蔓中點綴着金黃的小花,叢中垂下一根根細長的小瓜,微風起,瓜兒牽着藤蕩起鞦韆,給簡易的房舍增添無限趣味。

右手邊那兩池白荷也特別引人注目。夏天,油碧的荷葉給小池撐起一片陰涼,幾朵潔白的荷花羞答答地綻開,魚兒歡快地在水中游來游去,那是這片菜園最亮麗的風景。如今,寬大渾圓的荷葉簇擁着幾個成熟的蓮蓬,夏日的容顏已去,但仍亭亭淨直,風韻猶存。

公婆都七十多歲了,身體都不好,我們反對他們田間耕作。但他們閒不住,這邊栽幾棵樹,那邊種一畦菜;這兒間一片花生,那兒養幾隻雞鴨……把菜園整得密密匝匝,生氣勃勃的。每當走進菜園,被鬱鬱蔥蔥的生靈包裹時,感覺突然走進一方世外桃源。伸手摘下一樣樣水靈鮮嫩的蔬菜時,總有一種收穫的欣悅在心中盪漾。因而漸漸讀懂了老人的心思,菜園是老人心中的桃花源。在菜園裏,他們收穫的不僅僅是辛勞,更多的是自豪和愉悅。那就遂老人的心願吧,還有什麼比舒心更好的良藥呢?

暮色漸暗,我們的團圓飯開席了。飯桌搭在屋前的葡萄架下,架上的葡萄早就無影無蹤了,葉子也失去了綠色的風采,但仍撐起一片陰涼。晚風拂過,沙沙作響,像自然的風鈴奏着歡歌,令人愉悅。兒子喜歡葷食,飯桌上自然擺滿了雞魚蝦肉,卻沒有月餅。先生一家不喜甜食,中秋自然沒有吃月餅的習慣,我只有入鄉隨俗了。但沒有月餅的珍饈無論如何也咀嚼不出中秋的味道,只是感到那盤醋燜鮮藕和清拌黃瓜還比較適合自己的味蕾。脆嫩的白藕、鮮綠的黃瓜,這些浸着公婆汗水無公害的菜品竟是今晚飯桌上的主角!

飯後收拾好碗筷,獨自穿過菜畦。金色的圓月剛剛升起來,還沒有光澤,四周黑漆漆的,十分安靜。聽,蛐蛐在田間彈唱,夜鳥在樹中私語,偶爾,還有一兩隻鳴蛙唱和……清風起,樹葉窸窸窣窣拂過菜園,更覺幽靜。喜歡這樣的夜,喜歡獨享這份靜謐。喜歡將浮躁的心在這樣的夜裏過濾,讓煩惱、積鬱慢慢消融。

月光漸明,踩着各種菜蔬的影,慢慢踱到鄰居家的蘋果園。嗅着果香的芬芳,沐浴着秋夜的微涼。兒時月涼如水的中秋夜慢慢浮上腦際,沒有山珍海味,沒有香檳美酒,幾個少的可憐的月餅還是走親訪友的遺產,豔羨地等待母親分發,細品慢嚼好一陣還捨不得下嚥。當淡淡的月光翻過庭院樹梢灑落一地時,我們聽着父親口中動聽的月宮故事展開剝玉米大戰。直熬得眼皮打架也捨不得離開。似乎只有在那樣的日子裏,父親纔是溫和的;也似乎只有在那樣的月夜裏,天地纔是長久的。

時光載走了少年的歡顏。日漸長大,卻漸行漸遠,越來越無暇回到家鄉,回到那個承載我十多年過往的小村莊了。經歷了二十多年的輾轉漂泊,漸漸找不回兒時中秋的模樣。月餅越來越精緻,卻難以品出記憶中的味道和滿足了。忽然想起讀高中的兒子下午的問題:“媽媽,今天陰曆幾月幾日?”不禁啞然,至少,中秋在我們童年的歲月中還是珍貴和美好的,而在兒子一代孩子的心裏竟是如此混沌。他們不稀罕一盒盒包裝精美的月餅,不迷戀朗朗皓空中那輪明月,甚至不屑聽我們絮叨那如許美好的月宮故事,只沉浸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我想像不出,幾十年後,他們的記憶中可有中秋的印記?

這麼想着,兒子已高聲催回家了。是的,他的作業還沒寫完,明早卻要返校了。此時,月光剛好。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16

事有湊巧,我農曆的生日,就在中秋節的前兩天。因此,每當我生日來臨的時候,便自然會想到中秋節。每當期盼中秋月圓的時候,家人也自然記起我的生日。頗爲巧合的是,我與小爹是同一天的生日,這在同一個家庭頗爲少見。小爹是父親一娘同胞的小弟,實際上也就大我幾歲,在我們老家把“叔”稱爲“爹”。正是因爲這個緣故,早先我在十堰基地工作的時候,幾乎年年在我和小爹生日這天,都會是一個全家大團聚,爺爺奶奶、父母兄弟,嬸孃妯娌,侄兒侄女,共同祝賀。中秋將臨,桂花飄香,家庭聚會,共敘親情,其樂融融。家常菜,老黃酒,把酒言歡,舉杯邀月,自然就會吟誦幾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之類的詩句,更會提前吃月餅、喝桂花酒,並談及一些與中秋有關的話題,聊以助興。

不過,個人的生日畢竟是家庭慶賀的小事情,與中國傳統的中秋節相關聯,或許多少還是有些自我牽強之嫌。而從遠古流傳至今的傳統中秋佳節,實乃我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予以珍視和傳承。中秋節以月圓之兆,寓意人之團圓,家之圓滿,國之統一與興盛,並由此寄託熱愛祖國,熱愛和平,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與美滿。於是,圓圓的明月成爲中秋節最爲重要的象徵和載體,祭月、賞月、拜月、誦月、贊月,吃月餅、喝桂花酒等便成爲中秋節的基本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衰。無論是南朝之時“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殷切期盼,還是唐代“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詰問感嘆,或是宋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都將人們心中濃厚的情感寄託於一輪明月之中。我想,不僅僅我對月亮情有獨鍾,對中秋更爲期待,或許有很多人對月亮都有特殊的感知,特別是中秋最爲圓滿的明月,更能引發人們無限的聯想。

生日共慶,中秋同賀,月滿乾坤。仔細想來,其實人與月頗有一番可比性,正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你看這天上的明月,穿越亙古時空,歷經無數次的圓缺滄桑,卻始終在中秋佳節來臨之時,更加光彩照人。新月朗照,玉蟾萬里夜如晝,八月未央,秋來圓月照金徽。古老的新月有表達不盡的詩情畫意。再想這世間之蒼生,歷朝歷代繁衍生息,飽受諸多坎坷磨難,但依舊不改初心,矢志不移,不斷奮進,平凡的人生,不斷演繹着生活的無奈與精彩。

人過生日添壽福,月到中秋分外圓。其實,即便生日與中秋不似我這般巧合,時間隔離得較遠,但是,美好的祝願都應該始終洋溢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田。月圓月缺原本是浩瀚宇宙中,太陽、月亮與地球間公轉及自轉演繹得的自然天象。恰恰是傳統的中秋節賦予其最爲圓滿的內涵與外延。悲歡離合或許也本是人間滄桑的必然,人的生命進程中需要走過的驛站。其實,一年一年過去的生日,恰恰給了生命以節奏感和急迫感。生命隨着四季變換而延續,日月牽動斗轉星移而璀璨。生日是特殊的一天,中秋是圓滿的節日。過一個快樂的生日,過一個圓滿的中秋。生日與中秋實際都蘊含着一種美好的祝願與期盼。不過,我們不可能天天過生日,也不可能天天過中秋。過好平常的日子,欣賞每一輪明月,無論是圓缺都是一種意境,一種釋然。圓時一種美滿,缺是一種思念。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17

今日,中秋。適宜走訪,遊玩,看書,吃月餅。

今日清晨,就已經開始下起大雨,我和阿姨打着傘去菜市場買菜,平時11塊市價的排骨今日已經漲到13,賣排骨的夫婦臉上也洋溢着過節的歡樂。今日中華五洲,開始慶祝中秋節。中秋佳節,歡聚,談笑,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

以前,剛離開家去外地讀大學的時候,爸爸坐火車一路送我到學校,報好名,找到宿舍,爸爸幫我鋪好被子,陪我在校園逛了幾圈以後,坐上校車去火車站那一剎那,我才真的明白,我要離開父母,一個人單獨在學校呆大半年的這個事實。那個瞬間我看着車行駛到遠方,眼淚一下子就衝上了眼眶。

但是知道,這是自己做的選擇,四年要呆在遠方。

那個時候,剛用上智能手機,每到週末,就會給家人打電話嘮叨。覺得家人在那時候是多麼的重要,填補着親情的空虛,抹除掉遠方的孤獨。會躲在衛生間,和家人聊着大學裏的新奇,遇到不開心或者解決不了的事情,會抱着手機和爸媽哽咽地說着自己的委屈。那個時候,還沒長大,依然是父母在遠方決定着自己的心理動態,總是覺得他們經驗多,自己不會手足無措。父母有着最溫暖的臂膀,累了,可以撒嬌,乏了,有所依靠。

上完最後一節課,拍完畢業照,我們很平靜地脫掉學士服,告別自己學生的身份,自信卻也急躁地走上了社會。沒有了課堂,沒有了同班同學,沒有了老師。不再是父母給寄生活費,開始自己拿到一份,出售完一個月的時間拿到的工資。

買自己喜歡的衣服,租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房子,開始有車費去看自己一直想看的風景。那個時候,不再是滿滿的作業加課題,而是拿着自己的工資,解決着自己的溫飽,然後拿出每個月剩的錢孝敬父母大人,第一次體會到,錢能帶來幸福感!

畢業已經一年,輾輾轉轉,在讀大學的地方,爲了實習和生計,做了一名老師,體驗到職場的規則和公司存在的不合理,無法接受,而又無力改變,就離開了待了四年的地方,毅然決然地回到了故鄉。

阿姨結婚後,就和姨夫一直住在河南,結婚,生子,安家。我是7月份選擇來的河南,還是拿着大學時候讀書時候的行李箱,一直拖着來到了這個陌生城市。北方的天氣乾冷乾冷的,秋日的空氣打在身上,一陣磕顫,今年的冬天就在北方過了吧!心裏想着。之前一直在四季如春的雲南昆明,躲過了嚴寒,躲過了大雪,躲過了一場又一場冷凍的襲擊。

今日,中秋,又不在家。

提起電話又放下,奶奶身體應該健康吧?外公剛過的生日,應該也正在團聚吧?

我是一個人,住在阿姨家,一個還在生活裏掙扎的人,何處是歸處?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18

今年中秋,是在與父母的簡單的一次聚餐中度過的,因爲尋常,我甚至找不到一絲值得保存在我記憶匣子裏的美好,是因爲繁忙的學業掩蓋了中秋的味道,更是因爲我摯愛的親人,此時已然不在我身邊。我只能從花樣日益繁多的月餅中,去找尋,依稀地辨認那些過往。

我又看到了那個忙着品嚐月餅的不亦樂乎的我,看到了一張年老而已殘舊的桌子,看到外公在月光中隱約可見的慈祥臉龐。那時候,中秋在我腦海中並無概念,因爲那時的月亮並無異於評審,可以時常看見,可以讓它跟在我身後,很服從,因此對中秋的月亮沒了好奇心。可讓我對之魂牽夢繞無法忘卻的卻是一個小月餅。

作爲一個對一切具甜味的東西都有着嚴重情結的我,月餅自然是我所垂涎的,而月餅在我的印象中就簡單得只剩下豆沙與砂糖口味了。因此每每中秋,看到外公做起月餅,總會不懷好意地靠近他,好蹭些吃的來。而吃完甜點的我卻又露貪婪的眼神,外公此時總會笑着輕撫我的嘴角:“看你這個小饞貓!”

於是每一年中秋節,就在這種與月餅的邂逅中悄然度過,而外公,也在每一個月明的夜晚漸顯蒼老,於是後來,月餅變了味。

終於一年的中秋節,外公再也沒能和我一起度過。那時起,中秋的月餅再也嘗不出甜味——在我心中。即使品嚐更多口味的月餅,也難以勾起我的興趣,習慣了外公做的月餅的我,又怎麼吃得下其他呢?

而也是那時起,月亮在我的星空卻悄然升起。我開始睜着大眼睛,久久的佇立凝望那一輪極圓的月亮,可心中卻有絲絲寒意。錯過的月圓已然不能再重逢,而逝去的時光也無力被挽留。

中秋節,我依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回過頭,想抓住背後那縷月光,卻見不到月亮。曾錯過了無數次的月亮,又怎麼會始終如一地跟在我身後,並一如既往地給予我溫暖呢?這已然不是那時的中秋了!

夢境裏,我走在路上,歡笑着奔跑,一回頭,滿臉都是幸福的月光,我笑了,月亮也笑了。

也許,那樣月光洋溢的中秋,回憶而美好。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19

今天就是中秋節了,我們還沒有一點準備,或許是因爲這裏氣氛相對沒有那麼濃烈吧。半年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湍急的流走了。今天變成了昨天,昨天又變成了過去。我們期望時空定格在那一刻,想要抓住些什麼,卻不曉得自己想要什麼。時光總是那樣的公平,不曾爲誰慢半拍,也不曾爲誰快半拍。中秋節邁着輕盈的腳步,悄悄地來臨,我們還漂泊在另一個城市.

已經是凌晨,馬路上沒有行人,這裏中秋的夜晚很涼,絲絲涼意佔據了整個夜,路燈在月光下也變得有些暗淡了,望着月亮,從那抹銀光裏,似乎看到了多年前嫦娥的影子,而我們就是那后羿,只能望着月亮出神。眼睛忽然有些發澀,我們不得不收回目光,低下頭後卻發現,腳下那清晰的孤影觸動着心底的思念。我們踩着自己的影子,開始漫無目的的行走

同樣的月,有人喜有人憂,生性多愁善感的我們,看淡淡的月光有着一抹憂傷,像是一顆孤寂的心,就如今晚的月亮那般孤獨,那淡淡憂傷的光,無限的悲傷,生活的不如意,就如今晚的彎月憂傷着不能圓的遺憾。

青春如同這個季節的落葉,孤獨的身影在風中迴盪,任風飄零。那憔悴而憂傷的葉子,靜靜地躺在冷冰冰的地上,生命的終結就只有碾成泥了。“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多麼的淒涼。春天裏這片葉子像嬰兒一樣聲聲啼哭着喜悅,長成生命一樣的蔥綠,而此刻它竟落得如此的悽慘。而我們們這代人的青春正是地上的落葉,時光的秋風將我們們的青春吹走了。

生活的不如意,讓我們們百般的苦惱。儘管在年少輕狂的時候,擁有青春懵懂的活力,煥發無限的力量,膽敢勇闖命運的河流,踏平生活的坎坷,邁過生命的艱難,尋找生活的快樂。然而命運總是考驗我們們的信心,折磨我們的意志,剝奪我們的幸福,扼殺我們的希望,埋葬我們的前途。

人世間的公平與誰理論!一樣的生命,卻不能一樣的活;一樣的活着,只能承受不一樣命運。不堪負重,一無是處,生命就這樣消耗殆盡,在歲月裏蒼老。

如此的蹉跎歲月,任時光的風浪將自己掩埋。我們就是那無根的浮萍,在歲月的河流裏漂流,隨風去,隨風來,居無定所,流離失所,盡在時光的流裏氾濫。我們必須學會自我們調節,生活即便是痛苦,也要唯心向暖,支撐着空虛潦倒悲寂的心,也許就會變得快樂。我們渴望能在生活裏得到幸福,就必須努力拼搏、追求、付出、爭取,時刻謹記,告訴自己面對生活,不要哭泣,眼淚是不會博得命運的施捨;不要屈服,只有堅強才能驅散陰霾;不要自卑,只有勇敢才能在廢墟中站起來。

中秋的傷情散文 篇20

農曆的八月是個豐收的時節,最值得人們詠歎的是八月十五,也就是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反覆吟詠的“中秋”佳節,更是丹桂飄香、溫習神話傳說、人們賞月吟月期盼團圓幸福慶祝豐收的美好時節。

“八月十五月兒圓,廣寒宮裏臥金蟬,吳剛捧出桂花酒,要與嫦娥共纏綿......”這首詩說的是中秋之夜月兒圓,天上月宮一掃往日的清靜恬淡“高處不勝寒”的淡泊生活,多情的仙童吳剛藉助珍藏千年的一罈桂花老酒,向朝朝暮暮思念的仙女嫦娥主動地伸出了橄欖枝,邀請心愛的人在月明星稀之際,飲酒作樂,喜結連理,醉薰中同枕共眠,也不枉在寒宮守候一年十二月,三百六十天。當然,這是我胸懷浪漫豪情,突發奇想,大膽的猜測和演繹神話傳說,無可考究之處。

而另一首不很入流的詩作:“丹桂飄香在中秋,民間神話傳千古。嫦娥奔月臥寒宮,吳剛捧出桂花酒。有心栽花花不開,窈窕淑女君好逑。月老樹下牽紅線,伉儷萬年不分手。”同樣是描述中秋時節,丹桂飄香,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在民間永續地演繹着:美如天仙的嫦娥踏着祥雲,日行萬里,飄飄逸逸,奔向了人間罕至的月宮,過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淡泊明志的田園生活。而慕名前來的仙童吳剛,窺其德高貌美,跪在嫦娥的石榴裙下連連叩首,大獻殷勤,並一邊捧出自己珍藏千年的桂花老酒,一邊口中唱起了“酒神曲”:“八月十五釀新酒, 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 !喝了咱的酒 ,上下通氣不咳嗽 。喝了咱的酒 ,滋陰壯陽嘴不臭 。喝了咱的酒 ,廣寒宮裏咱敢走 。喝了咱的酒 ,見了玉帝不磕頭 。 一四七、三六九 ,九九歸一跟我走 。好酒好酒好酒!”可是,吳剛再有心栽花,而嫦娥仍守天庭舊道,一時半會兒難以心花怒放。面對天仙般的窈窕淑女,翩翩君子哪有不好求的道理呢?他就橫下一條心,長跪不起,雙手捧酒,酒神曲唱唸結合,吟詠不絕。吳剛求情求婚的這一場面被廣寒宮樹下的月老正好看到,經仔細觀察分析,看來這位英俊的小夥是真心實意,首先他被感動了,願意成全吳剛,就到嫦娥跟前說媒,當起了紅娘。開始嫦娥還假意推辭,在月老的不斷勸說下,即使是鐵石心腸也被吳剛的誠心感化了。見嫦娥顧盼扭捏回眸之神態,月老猜透了她已同意的心思,只是不好捅破窗戶上蒙着的那張紙,他當即扯一根紅線捏在中間,一頭讓壯實而憨厚的吳剛拉着,另一頭遞到了嬌滴滴嫦娥的芊芊玉手上,讓他們緊緊一拉,他鬆開了捏線的手,一條長長的紅線逐步繃緊了,一對新人的心也從此連接在一起。吳剛這時因喜而泣,慢慢站起,和嫦娥喝起了交杯的桂花酒,然後相擁相抱,在廣寒月宮結爲伉儷,一萬年團團圓圓,永遠不再分手。這就是“月老樹下牽紅線,吳剛嫦娥結連理”的美麗傳說,爲普天下芸芸衆生每逢中秋佳節吃月餅、賞明月、求團圓的數千年民俗找到了最好的註腳!

丹桂飄香在中秋 , 民間神話傳千古;浩渺蒼穹日月照,廣袤大地江河流;每逢佳節倍思親,萬衆齊心向神州;團圓幸福是主題,總把新桃換舊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