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通用14篇)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通用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看過散文吧?廣義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韻和句式工整的文章體裁,與韻文、駢文相對。那麼,你會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科學是美麗的散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通用14篇)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1

世界上有許多美麗的東西:初升的朝陽,澎湃的海濤,蔥鬱的草地,這是自然界的美;嬰兒甜美的微笑,少女輕柔的舞姿,青年健壯的臂膀,這是人類社會的美。然而,在我眼裏最美麗的,是科學。

科學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若沒有科學作堅實的基礎,又何來幾十層高的摩天大樓;如沒有科學,又何來美麗暖和的衣裳……

科學的進步,加強了世界的聯繫。各國人民相互瞭解,相互學習,靠的就是現代化的通訊設備。若沒有電報、電話、手機、網絡的發明,我們可能還在使用飛鴿傳書,烽火臺,消息樹等原始的通訊方式。而如今,人們足不出戶就可得知全方位的信息。你一定還記得某一年的某一天,全世界幾十億雙眼睛,通過衛星通訊的發射,僅在1.4秒後就在電視機裏看到了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左腳踏上了月球的情景,這幾乎是同步的。我想,你不能不感嘆科學的無比美麗。

科學是美麗的,還因爲它是一代代傑出人物超常的勞動綜合衆人智慧的偉大結晶。從中國古代煉丹師在偶然的機會裏發明了火藥起,到後來契丹火槍,鳥槍火炮的使用,一代傑出的科學家諾貝爾經歷生死的考驗,試驗上萬次,發明了無煙炸藥,直到今天國防事業中的導彈、火箭、原子彈、氫彈的發明,這是一條多麼漫長的道路啊。探索科學的道路是崎嶇而艱辛的。現如今,仍有不少領域,許多空白需要科學去填補,去發現,去創新。正是因爲科學勞動的艱苦卓絕,科學成果的影響偉大深遠,科學集中了廣大勞動人民集體創造,是衆人智慧的結晶,所以,科學才顯出其不同凡響的美麗。

科學是美麗的,可是偏偏有些人,運用自己的科學知識,來謀取不應該謀取的暴利。於是,所有的東西都被標上了一個標籤“毒”。微博上流行的一個帖子,列數了各種有毒的東西,雞、鴨、魚、肉,有毒;煙、酒、零食,有毒;衣服、鞋襪,有毒;甚至連治病救人的膠囊藥物,也變成有毒的了。於是,人們面對着超市裏琳琅滿目的商品,繼續困惑着,到底哪個,纔是能吃、能喝、能穿的啊?

我們運用科學,應該要使之爲我們的生活幸福而服務,而不是用它來毀掉祖輩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江山。那些造假藥,調假酒,給豬喂瘦肉精,給黃鱔吃避孕藥的傢伙們,你們在謀取暴利的同時,毀掉的,是所有人的幸福,同時,也毀掉了你們自己孩子的未來。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心態放正了,科學依然是美好的,科學強大了,國家就會強大,國家強大了,人民纔會富足。

要使中國繁榮富強,就要提高中國國力,最根本出路還在於科學技術的騰飛。“科學是開啓天堂的鑰匙”,就讓我們拿起這把美麗的金鑰匙,去開啓美好未來的大門吧!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2

一提到科學,人們總是認爲單調。是呀,帶着厚厚的眼鏡的科學家,難聞的異味,冷冰冰的儀器,旁人怎麼可能喜愛呢?而就只有真正理解科學的人才會真正瞭解科學的美麗。

科學的美麗在於科學是神祕的。從古至今,我們從茹毛飲血的祖先到現在,都有許多問題。以前茹毛飲血的祖先,是因爲一場大火,把森林裏的動物都烤熟了,這時他們才發現東西熟了更好吃。但是這場大火是怎麼發生的呢?還有,從以前發射的沒有載人的火箭到現在可以乘坐三個人還可以出艙活動,這是怎麼發明出來的呢?爲什麼會有月亮?……都是一個個迷團……科學的美麗在於科學是簡潔的。我們以前發明的足足要佔據七個房間的電腦,到現在比爾·蓋茨發明的Windows系統的電腦、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等,都是越來越小,越來越簡潔。說不定以後的電腦就只有一粒米飯大小,有可能還能裝在人的大腦裏也說不定呢!總之,科學是簡潔的!

科學不但是簡潔的,還是對稱的。比如說奧斯克發現了電,十年後又在一次實驗中發現了磁場。然而法拉第是從磁場中發現了電,於是就有了現在的電話。不管怎麼樣,科學一定永遠都是對稱的!假如說有人從水中發現了一些礦物質之類的東西,那麼一定會有人從礦物質之類的東西中提煉出水。總之,這類例子是數也數不清的……科學更是進步的。有人發現了火藥,諾貝爾就發現了火藥可以用在軍事方面,也可以用在醫學方面。科學中的一扇門打開了,裏面的門還鎖着,這說明科學中的迷團還很多,還要人們去解開,去努力,在進步中不斷努力。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3

在聽杜爺爺的講座之前,如果你問我什麼是最美麗的。我會說美麗的東西太多,我不知道應該說哪一個。但在這次講座之後,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科學是最美麗的。

科學,就像天空中明亮而又炙熱的太陽,它的每一束光都是一種科學精神,都是一種偉大而又美麗的精神。他們照射着整個科學領域,他們都是科學最美麗的體現。

科學是美麗的,它美在探索。

在杜祥琬爺爺的精彩講座中,我們發現,杜爺爺一直在給我們畫問號:什麼是最大?什麼又是最小?……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人類無法回答的,杜爺爺是想由此告訴我們:在不同的領域機構裏,我們都要有不斷探索的精神。只有不斷地探索發現,我們纔有機會來糾正前人的錯誤,讓科學邁入一個更高更深層的境界。

科學是美麗的,它美在創新。

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而帶領着我們進入高新時代的,是科技。科學技術,需要我們不斷地發展創新。人類有了大膽的假設,從而進一步創新,才能推動科學技術的前進,才能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對於國家來說,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代表着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

科學是美麗的,它美在奉獻。

鄧稼先,我國偉大的“兩彈一星”之父。在常年忘我的工作中,積勞成疾,身患癌症。郭永懷同志,在赴北京的一次報告中,飛機失事,而他卻與警衛員用生命誓死守衛了那份寶貴的科研資料。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科學家獻身科學事業,爲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奉獻,是科學家們對自己事業的執着追求與付出,他們爲科學犧牲了小家,成就了大家,爲科學技術的發展付出了一切。他們的精神是偉大的無私的。令我敬佩,令我憬仰。

探索、創新、奉獻等精神是科學家們窮盡一生所追求的目標。他們爲國家爲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現在,我們作爲90後,作爲21世紀的人們,我們更應該將他們的精神發揚下去。我們現在所要做的是腳踏實地的學習,不斷探索、前進。

我們不應再像小時候那樣玩耍,不應再像小時候那樣懶惰,不應再像小時候那樣侷限於老師所教所講的東西。世間萬物都有其探尋下去的價值。我們應放寬自己的視野,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向新時代的方向邁進。

除此之外,我們要有一個寬廣的胸懷。在我們生活中,在日常的爲人處事中,一個比海更寬廣的胸懷教會你如何善待他人,如何包容他人的過錯。擁有了如此廣闊的胸懷,相信在你的生活中,你會過的更加愉快。

杜祥琬院士的這次講座,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示,告訴我們在今後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深更遠。科學是美麗的,它猶如一顆閃亮的流星,在我們的人生中劃下一筆寶貴的財富。那麼,就讓我們珍惜這份財富,去創造一個輝煌的時代,去創造一個輝煌的未來!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4

每當我們提到科學,人們眼中立刻會浮現出一個個白髮蒼蒼、皺紋滿面、乾枯蒼老的科學家形象。在常人心目中,科學是深奧的、艱澀的、枯燥的,和美麗完全不搭邊。

事實上,科學不僅是美麗的,而且是曠世奇美,美不勝收的。

而今,一位真正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來到我校,就“科學是美麗的”一題展開演講,而此次的演講也使我受益頗深。

雖然杜祥琬院士已是一位七旬老人,但他那樣沉穩、謙和,充滿熱情與活力的演講,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他以“世界上什麼最小”爲話題,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五彩的科學世界。

杜院士在演講中曾講過這樣一個例子:人人都知道鄧稼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兩彈元勳,他及他帶領的團隊使我國在覈武器裝備上又前進了一大步。可是誰又知道這背後的艱辛呢!

當鄧稼先院士接到究這個研項目時,組織上同時提出對任何人都要保密。回到家,他只是說他要出差。妻子問他上哪出差,他說,不能說。問他什麼時候回來,他說,不能說。問是否能給他寫信時,他說,不能寫。就這樣他離開了家,專心在外面做着核武器的研究。在一次的試爆試驗中,由於核彈不能成功拋出,鄧稼先便提出帶彈降落,並要求其他人員一律退到安全地域,但自己卻留在了原地。其他人都勸他離開,而他卻說:“既然我是這個項目的總負責人,我就要負責到底。”

成功源於不懈的努力,成功源於忘我的奉獻,成功源於大膽的嘗試。正是由於有了這些科學家的堅持與努力,纔有了氫彈的誕生,纔有了載人飛船的成功登天,纔有了我國現在的成就。

以後科學的發展,中國的進步就要靠我們這一代人的智慧與不懈努力。杜祥琬院士也在《抒懷——贈青年朋友》的詩中寫道:“人生腳步堅實走,衆友齊心同奮鬥,艱難磨礪開新路,並非閒白少年頭。少年頭,後生可贊,再織錦繡!”是啊!現在的21世紀是我們的世紀,以後的新路就需要我們這一代人披荊斬棘,需要我們這一代人開拓創新。

但科學發展是個不斷前進的過程。我想我們除了學習科學已有的內容,還要學習它所有而我們所無的素質。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5

一雙粗糙的手擺動着焦黃的試管,一張嚴肅的面孔正凝眉思索着,一個個問題索繞在科研者的眉宇間,他們正在苦苦地探索,緊張、枯燥、一遍又一遍地進行着這一缺少藝術美感的工作。

然而,正是這一枯燥的科研探索揭開了科學的面紗,一個個模型實驗臺形象地展現了科學美麗的真面目。

隨着彎曲的樓道,我們來到科技館二樓的虛擬排球場,面前的電視屏幕上出現了我的身影,我進入排球場了。只聽“嘟”的一聲,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向我飛來的排球,我一蹦,球竟被我頂到了。無虛有的排球隨之進入了對方的場地,對方無接招之力,我贏了,這時電視屏上的我戴上了獎牌和花環,隨之又發出了觀衆的喝彩聲。沒有真的排球和場地,科學卻能無中生有,在小小的空間內能讓我們享受大大的運動樂趣,在悄無聲息中把我們帶到了奧運賽場,打出了精彩,顯示了科學創造空間的魅力。

體育主要是力量的對比,但如果加入科技的元素就不一樣了。我來到撥河機旁,只見這傢伙梳着兩根“麻花辮”,奇怪的是左邊那頭三人拉,右邊只需一人拉就能取勝。原來,一頭主要運用了滑輪的省力技術,而另一頭是直接拉,故創造了寡能敵衆的奇蹟。人們在生活中利用這一科學原理,製造了大量省力的機械,使人們個個成爲大力士,提高了工作效率,創造了力學之美。

“哆來咪,哆來咪……”不遠處傳來動聽的音樂聲,我聞聲探去,是一臺無絃琴。它沒有琴絃,沒有琴鍵,只要用手在琴背和琴腳間的空中一劃,就會發出不同的音階和樂曲。原來這是利用光線傳感器原理,經過光照電阻會變得很小,從而增加了導電性,所以發出了不同的音樂。用這種材料製成光敏元件,可以對電路進行光控,被廣泛用於多種科技領域。

科學不僅能給人們帶來空間美、力學美、還能帶來無形的音樂美,它有着無窮的奧妙和美麗,真是探索不盡,美不勝舉。

科技館內許許多多的科研模型正是科研者經過一次次的試驗、改進創造出來的,讓我們能直觀地感覺到用肉眼和肢體無法感覺到的科學道理。如:磁懸浮地球儀是利用高頻電磁場在金屬表面產生的渦流來實現在無任何支撐和接觸的空中自轉,展示地球的真實狀態。

上帝給了我們不完美的智力,纔有了我們進步的餘地。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正確的科學原理,不斷探索研究,創造更好的科研產品,使我國的科學技術領先世界水平,把我們的科學之花撒佈給全人類,讓科學帶給人們最美的享受。

科學是美麗的,它充滿着活力的氣息,洋溢着挑戰的光茫,踏着前進的腳丫。

這次活動使我懂得了科學美的真諦!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6

科學既是反映現實世界本質和規律的知識,有事人類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偉大力量。

在對科學的探求中,人類表現出非凡的智慧,不但加深了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而且不斷開創出和諧而優美的境界。熱愛科學的人們不僅能在實踐中獲得成功的喜悅,享受發現與探索的無窮樂趣,更能養成科學的精神,更能襯托出科學的美麗。

一百年前,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年輕漂亮,神氣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夫人走上講臺,全場立即肅然無聲。她叫瑪麗.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在這裏宣佈一項驚人的發現,他們發現了我們如今有所瞭解的放射性元素——鐳。

一百多年前的瑪麗.居里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上法國科學院的講臺的女子。看到這裏她在我心中的形象立刻高大無比,美麗無比。或許是她生來就帶着張美麗的容貌,或許是因爲她對科學永不放棄直至成功。

其實關於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並不是第一人,但他是關鍵的一人。1896年1月,德國科學家貝克勒發現鈾鹽以使膠片感光,這是天然放射性。這些都是偶然發現的,居里夫人卻立刻提出一個新問題,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物質世界是不是還有另一塊全新的領域?看到這裏,我的心裏就有了矛盾“爲什麼她能想到而別人不能,難道是上天對女子的眷顧”或許有點吧。但我更認爲是她對科學的喜愛與永不放棄的探索打動了上天。

當她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就顯示出上帝給她的侍寵,漂亮的外表以足以討得周圍所有人的喜歡。爲了不受漂亮的干擾,她故意把一頭金髮剪得很短。高額頭、藍眼睛,身材修長的漂亮的異國女子,很快成了人們議論的中心。男生們爲了多看她一眼,常常擠在教室的走廊裏。但她對這種熱鬧不屑一顧,她每天起得最早,坐在前排,給那些追尋的目光一個無情的後腦勺。她25的妙齡,面對追求者如潮而不心動。她有大志,她知道只有發現,創造之花纔有永開不敗的美麗。居里夫婦搞1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在院子裏支起一口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後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澱、分析。而所謂的化驗室是一個廢井,曾停放解剖用的屍體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着鍋裏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終於經過3年又6個月,他們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0.1克鐳。它有美麗的顏色,在幽暗的破木棚裏發出略帶藍色的炭光,是用一個美麗女子的生命賀信念換來的。

他一生得到過很多獎金、獎章、名譽頭銜。但她視名利如糞土,講獎金贈給科研事業,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熱愛科學的人是不會把它當做藉口。

正因爲科學世界是神奇的、美麗的纔會激發人類去探索它。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7

站在世界上最高的樹梢頂端是否會讓你骨軟筋麻?怎樣才能擺脫盤旋在頭頂上的吸血蝙蝠的糾纏?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你連找出答案的機會都沒有:當你在教室的地板上披荊斬棘的時候,是否會遇上巨大的仙人掌?你從自行車上摔下來居然要歸功於你的耳朵?什麼情況會使你的內臟自動爆炸……在《雨林深處》、《尋找你的幸運星――概率的祕密》、《體驗沙漠》、《力的驚險故事》中,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從來沒有一套科普叢書能像《可怕的科學》一樣有趣而又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如此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它幾乎樹立了一種科普寫作的典範,開闢了一種新的科普寫作的形式。我們不得不承認作者是天才,是他們改變了科學,而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我看來,科學至少是乏味的。但是,《可怕的科學》卻改變了我的認識。它機智、有趣、親切、時尚,巧妙地把其他藝術形式的特點和科學進行了一種人性化的嫁接,所以,它纔在全球範圍內受到了青少年讀者的普遍歡迎。

《可怕的科學》分爲5大系歹U共60本。我國目前已經推出經典科學和另類新知系列34本。這套書曾榮獲英國皇家學院頒發的“安特萬科普讀物獎”,這個獎被人們稱爲“科普界的諾貝爾獎”。很有意思的是,這個獎是由科學家和讀者共同評定產生的。這樣就保證了此叢書的權威性。

《可十白的科學》叢書是專門爲青少年打造的科普讀物,那些對科普讀物持有排斥和恐懼心理的讀者,讀完此書後會莞爾一笑:可怕的科學並不可怕。書中那些誇張、怪誕、滑稽的漫畫使我們興奮不已,我們會想起那些近乎消失的藝術品種:木偶戲和皮影戲。這些形象的漫畫消解了科學本身給我們帶來的閱讀壓力。有時候,我們還會產生一種錯覺:我們在看戲或者是在看漫畫。

在一種渾然不覺的狀態中,我們和科學建立了一種親密無間的聯繫,我們甚至會喜歡和愛上科學。所有高明的醫生對打針持有恐懼心理的患者都是這麼幹的。這就是藝術,高明的藝術。當然,在我的心目中,優秀的科普讀物就應該是這樣的。

一本科普讀物如果是乏味的,那麼它永遠不可能達到普及的效果。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8

閃爍的儀表,難聞的氣味,複雜的數據,一副厚重的老式黑框眼鏡,還有鏡片後面不苟言笑的臉——所有這些也許就是普通人在提到“科學”二字時,腦海中出現的科學和科學家的形象吧:灰暗,嚴肅,缺乏美感。“美麗?”不,它似乎從不與科學畫上等號。

然而,任何一個真正理解科學的人都會由衷地讚歎:科學,真美!

科學美在她的神祕。她總是像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露出了高雅的髮髻、漂亮的蛾眉和一雙纖纖玉手,卻藏起了那動人的櫻脣和脈脈如秋水的明眸。大自然頻頻向人類展示着夭地的斗轉星移、萬物的生生不息……種種不解的現象吸引着茹毛飲血的祖先們。他們開始思索,在走向文明的道路上,摸索着揭開那層神祕的.面紗。儘管他們撞開一個門時又發現門內竟然是另外十幾扇、幾十扇門,但人類體會到了思維的快樂——不同於滿足了食慾、貪慾之後的另一種全新感受。這是心靈的收穫,它引起人類進一步探索的激情。幾千年的文明史,是人類探尋科學的征程,因爲有歧路、岔道,一路上始終瀰漫着神祕。這種神祕和距離賦予了科學極大的美感。

科學的美在她的簡潔。如同聞名世界的“夏奈爾”時裝,不管工藝多麼複雜,簡潔是永恆的主題。愛因斯坦在他舉世無雙的大腦裏進行着天才的構想,得出了最質樸的質能關係式:E=mc2儘管在此之前所付出的勞動之艱辛是無法描述的,但他始終就是如此簡潔、永恆而冷靜地思索着宇宙間的一切變化。爲了得到一條未知的真理,人們費盡周折,爲伊消得人憔悴,但簡潔帶來的美能使所有疲憊的身心得到滿足。如果你能體會到愛因斯坦第一次寫下這個關係式時的心情,你一定會心醉地嘆道:科學,真美!

科學的美在她的對稱。在古典美學中,對稱擁有無可爭議的最高地位,而在科學領域,對稱同樣綻放出異彩。自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起,人們就開始思索:既然電能夠產生磁,那麼反過來磁是不是能夠產生電呢?在這種思考角度的引導下,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經過多年研究,終於發現了與之相對應的電磁感應現象。可以說在此過程中,正是科學家對對稱美的追求起了導向作用。美國科學家阿middot;熱說過,“在科學研究中只需追求其美,因爲對稱是科學探索中的一條指導原則”,充分表達出對科學具有美感的由衷讚歎。

科學的美在她的進步。科學家總在尋求真理,其最基本的特徵就是不斷進步。儘管在任何一個特定階段科學都達不到完美,但正因爲造物主給人類不完美的智力留下了繼續進步的餘地,她的美才顯得分外獨特,如同維納斯殘缺的雙臂。

科學的美在她的精神。科學的神祕、簡潔、對稱及不斷進步,使之成爲人類進步的動力。而只有當人類全身心地去接觸科學,才能感受到她的精神所在。

正是因爲有了科學的精神,藝術的表現,才孕育出如此誘人的世界,如此美妙的生活。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9

前幾天,我的捷安特自行車上新換的鞍座有點前傾。我讓修車的師傅重新擰一擰後,還是有點不牢固。於是我到了修車處,自己借來扳手,擰下螺絲,發現螺絲下沒有墊圈。我知道我上小學時學物理常識就懂得壓強是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的比。換句話說,壓強是作用在與物體表面垂直方向上的每單位面積的力的大小。而螺母與車鞍座的直接受力面很小,一有外力必然容易滑動。於是我找來兩個墊圈墊在兩頭的螺母前,這樣擰緊後,增大了壓強,使車鞍座就再也不鬆動了。

大前天,我的捷安特自行車的左側大腿有點晃動。我讓修車的師傅給我的自行車左側大腿的固定螺絲下也加了個墊圈擰緊在中軸上以後,一使勁蹬車還是有點不牢固。於是,我又來到修車處,自己卸下自行車的左大腿,先找來一小根鋼絲做楔子,安裝結實左大腿,再用剪子在一塊廢自行車裏帶上剪下一個墊圈大小的圓圈做成膠墊,放到安裝自行車左大腿的螺母和墊圈前,再用扳手把螺絲擰緊,這樣自行車的左側大腿就再也不晃動了。這是因爲我知道鐵路的鋼軌安裝在軌枕上固定時都需要在螺母的墊圈下都墊上膠墊,這樣可以緩衝和固定作用,避免螺絲在反覆受力下發生鬆動,保證鋼軌牢固,確保鐵路運輸安全。

昨天,我的捷安特自行車的車鏈子掉了,原因是後軲轆軸上的螺絲不夠嚴緊,造成後軲轆有點前移,致使車鏈子鬆了,容易滑落。於是,我又來到修車處,自己動手在廢自行車裏帶上剪下兩個小圓圈做膠墊,重新套在後車軸螺絲桿的墊圈前再用扳手擰緊螺母,這樣就確保自行車不再掉鏈子了。

事實證明,在自行車上利用墊圈和膠墊可以保證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避免螺絲鬆動,確保騎行安全。

生活中有許多類似這樣的小常識或小竅門,只是我們有時候並不在意。例如:夏不穿黑,冬不穿白,是因爲白色能夠反射太陽的光線,起到降溫的作用;而黑色可以吸收太陽的光線,起到保暖的作用。儘量不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筷子或一次性水杯等,這是因爲製造它們的原料都是一次性的難以保證衛生,等等。

如今,手機、電腦和各種家用電器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科學技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繫的更加緊密。我們老百姓雖然不可能造出飛船上天,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學習掌握好各種現代技術,廣泛運用好生活中的各種科學常識,讓我們的生活中充滿科學衛生,充滿平安幸福。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10

人類之所以爲人類,就在於人類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對世界不斷地追問,對萬物之理不懈地追求。正是這種追問和追求,才使人類不斷進化,脫離了動物成爲了人,而對天地之理的解釋,則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爲信仰,一爲科學。

信仰在原始社會時期便產生了,那時的人對於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萬物的生老病死無法解釋,便創造出一些所謂的神,相信是他們掌控着天地萬物。隨着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這種模糊的信仰也隨之進化,逐漸完善,構成一套完整的能自圓其說的理論體系,慢慢形成了宗教。宗教也慢慢成爲人類信仰的主要形式。

科學則起源於人類的實踐與生活,爲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滿足一些生活需要,便出現了以技術創造爲主的原始科學。科學創造漸漸發展,便上升了一個層次,不再單純爲人們生活的需要服務,轉而對事物的規律進行探討,隨着生產力、技術的發展成爲了近代乃至現代科學。

由此可以看出,信仰與科學的起源不完全相同,然而發展至今,卻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對宇宙萬物的真理的追求。只不過兩者採用的方法不同。信仰是人主觀構思出一套理論,然後與事實去匹配,若符合,便可以此來解釋世界。而科學則先不主觀下臆斷,而是從事物中尋找共同規律加以歸納總結,並試圖加以解釋,並以此解釋去對照事物進行驗證。兩者似乎不可調和,方法的不同導致了結論的不同,誰也說服不了誰,然而彼此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古希臘的科學家,許多也是哲學家、宗教學家,科學與信仰在他們身上並不矛盾,因爲可證的事物可以通過科學研究,而精神世界則可用信仰來構築。即使在現在,西方許多國家的大多數人,都是基督教徒,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科學的熱愛,因爲總有科學說明不了的事實需要用信仰加以解釋。

人類不可能單純利用科學而無信仰,部分原因是人類內心對於宇宙的無知,對於外界的本能恐懼,使得人必須以信仰來保護自己;另一方面,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即物理定律只能被證僞,而不能被證明其正確,故科學永遠只能得出近似的相對的真理,而無法被證實。現代社會,信仰解讀萬物的功能削弱了,被用來構築精神世界。但其解釋世界的觀點仍對人有着重大的影響。

相信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裏,科學和信仰這對同源兄弟還會相伴而存在於人類社會中。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11

科學是深奧的,在科學的海洋我們自由的成長遨遊,有些人認爲科學離我們生活很遠很飄渺,其實生活不光就在我們身邊,而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今天就來做一個最簡單的——黃豆發芽的小實驗吧。

黃豆生芽看起來簡單,做起來才知道這看似簡單的實驗也很複雜。我先取來一些黃豆,它們圓圓的,黃豆的顏色好像是土黃色,又有點接近膚色,似乎還帶點淡黃。表面有些皺皺巴巴的皮,像是水的波紋,又如老人臉上的皺紋。原來黃豆是這樣子的,還有這麼多的特點哦,第一次如此親密的觀察黃豆,真是挺有感悟的!

我找來一個透明的杯子,把黃豆放進去然後加入水後,我就在一旁靜靜的等着。大約半小時過去了,我都有些不耐煩了。黃豆的皮真的那麼難蛻嗎?等了這麼半天,一點動靜也沒有。就這樣想着想着,不知過了多久,等我不由自主的把目光轉向那杯子。“終於退皮了”我皺着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好多呀!黃豆變得比開始更大更飽滿了,很多的黃豆的皮都裂開了一個小嘴,杯子裏有一股清香,豆子變得更光滑圓潤了,真希望它能快快長大呀!

泡豆芽需要時間,所以耐心的過了兩天,我習慣的跑到杯子前一看,黃豆的頭上出現了尖尖的、短短的嫩白的芽,像黃豆的小辮子,十分惹人喜愛。芽兒又經過了四天,開始變得卷卷的,彎彎的,十分俏皮,十分可愛。

時間一天天過去,在我期盼的目光中,芽兒還在一點點長粗,已經發了芽的豆子皮開始爛掉了。它脫下那難看的大黃睡衣,露出了一層綠油油的、光滑的身體,一個個胖胖的黃豆芽終於展現在我的面前,看着自己的試驗成果我很滿足。雖然需要耐心的等待和仔細的觀察,但我最終成功了,這是我最高興的事情。

科學其實就在身邊,只要細心的觀察思考,我們就會發現許多科學的祕密,所以我現在要更加努力的去學習,只有知識淵博了,才能更多的解開科學中的奧祕。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12

科學,會使黯淡無色的白紙添上五顏六色的光芒;科學,會使一地枯黃的樹葉變成美麗生動的蝴蝶;科學,會使無用的垃圾變得更加劉人賞心悅目;科學,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有一次,家裏的牛奶喝完了,當媽媽正要將牛奶箱扔到垃圾桶時,我想起了科學書上說的“變廢爲寶”,於是連忙對媽媽說:“等一下,媽媽,牛奶箱不是沒有用的,它可以變成一個漂亮乾淨的小垃圾桶!”媽媽聽了,會心一笑,把牛奶箱放到我面前,溫柔地說:“好吧!那就用你辛勤的雙手和機靈的大腦將它變成一個垃圾桶吧!”我聽了,連忙開始我的工作。首先,我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在牛奶箱的“耳朵”上各刺了一個洞,然後用繩子穿起來,垃圾桶就可以提了;最後,再將牛奶箱繪製出許多美麗的圖案,一個牛奶箱就變廢爲寶成爲一個人人都需要的垃圾桶了!每當我扔垃圾時,都會知道,是科學爲我們創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記得有一次教師節前夕,家裏的幾個瓶子被丟在雜物間,我看見了,眼睛一亮,腦子裏不斷浮現出科學課上老師教我們做塑料花的方法。我歡蹦亂跳地跑進去撿起瓶子,找來需要的工具,迫不急待地動起手來:首先,我將瓶蓋剪下來,做成花芯;然後,將瓶身有規則地剪成一條一條,“花瓣”就好了;最後用雙面膠把它們粘成玫瑰花的形狀,再塗上清麗的顏色,一朵嬌豔欲滴的玫瑰花就美美地展現在眼前了。我將這朵親手做的“鮮花”當作教師節禮物送給了老師,老師眼裏流露出了讚賞的目光。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時,都會明白:是科學給予了我們美麗,是科學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如果世上沒有科學,天空會黯然失色,永不湛藍;如果世上沒有科學,小草不再堅強,變得枯蔫焦黃;如果世上沒有科學,溪水不再清澈,不再倒映出藍天白雲;如果世上沒有科學……科學造就藍天,科學造就英才,科學造就美好生活!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13

生活中,我經常與同學談話。我們互相交換有關科學的內容,自從看了《我們愛科學》之後,就有更多有關科學的話題想與同學分享。課間的時候,我拿出《我們愛科學》看看,就不會覺得無聊。

《我們愛科學》這本書不僅讓我懂得了很多關於科學方面的知識,還豐富了我的生活,使我更快樂!

科學在哪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地方。科學是什麼?科學是那些其妙的東西。如果沒有的科學,生活將會變得多麼無趣啊。

我讀過許多有關科學的書,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在遊戲中學科學》。真本書不是講那些非常難懂的科學,它講的是在一次次遊戲中體驗科學,學習科學。它的語言非常風趣,而且每個實驗都非常好玩,每一篇文章後面都有解釋和圖片,非常易懂。《在遊戲中學科學》這本書中有10大科學欄目,218項實驗遊戲,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讓我們瞭解身邊的趣味科學。它裏面都是我們平常可以做的小實驗,不過很神奇,會讓我目瞪口呆。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項實驗是,“蒙上眼睛會偏左走”,剛開始,我還不相信,我認爲蒙上眼睛後,我還是一樣可以自己控制方向,爲了證實我的說法,我在家長的幫助下,用布蒙上了雙眼,開始小心翼翼的走路,我慢慢的往前走,突然,媽媽大聲說了一句“你怎麼老往左走啊!”我立即不相信地摘下了蒙着我眼睛的布條,奇怪了,我明明是一直往前走的,可偏偏我一點點地往左邊偏去,我和媽媽很是驚訝,我也有一點點失望,畢竟事實證明我的說法是錯誤的。我迫不及待地看起了書上的解釋。原來,認得左右腿並不是完全對稱的,一般右腿較長一點,所以我們會向左傾斜。怪不得當我們在沙漠、森林等地方走路時,不久後又會回到原地呢!

這本書讓我在一次次實驗或遊戲中,學習到了許多科學知識,這可比枯燥的看科學大道理好玩。

科學是美麗的散文 篇14

拿着剛發入手中的《中小學生人文和科學素養讀本》,嗅着淡淡的書香,翻開扉頁,尋找着歷史在安徽留下的痕跡。

畫中情

明末清初,生活在徽州地區的一羣本土畫家和寓居外地的微籍畫家,在畫作中描繪帶有地域特色的自然風貌,繪畫風格趨於枯淡,幽冷,體現了畫家的人品和氣節,表達了他們的思鄉情懷。他們同爲徽州人,有着相近的人生信念,所以他們被稱爲“新安畫派”。他們以自己的筆墨描繪家鄉,在17世紀的中國畫壇獨放異彩。

我想,讓他們至今在畫壇上仍享有盛名的,不僅是他們對中國山水畫的精深研究,還有他們在千里之外對故鄉的深深依戀。

園中景

翻過“現代書畫藝術”,我的目光又被“粉牆黛瓦的徽派韻味”所吸引。

徽州園林的營造講求因地制宜,園林的平面佈局與環境景觀主要根據地形、營造面積等客觀條件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組合,注重借用自然環境。人們把溪水引入庭院,設置盆景,利用門窗借景,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優雅的環境。科學合理中又不失優雅,真正做到了將自然和人文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讚歎着,我又進入了“生死印與鄉村鉅變”。

改革創新

“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農村的改革是從安徽開始的,安徽的改革是從小崗村開始的。”

1978年冬,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立下了一張“分田到戶”的字據。這件事情在全國引起極大爭議。但是1979年秋小崗村卻迎來了從未有過的大豐收。小崗人第一次向國家交了公糧,家家戶戶囤滿了糧食。

十八個樸實的農民,十八個鮮紅的手印,在那紙上印下的不僅是他們改革致富的決心,還有他們敢做“創新第一人”的勇氣。他們就是這樣用勇氣開闢出了一條致富的道路,爲中國的發展指明瞭一個新的方向。

所以,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勇氣去改善它。

輕輕掩上書,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股自豪從心中油然而生:我是安徽人!我愛安徽的文化,我愛安徽的山水,但我更愛生活在安徽土地上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