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兩地情抒情散文(通用23篇)

兩地情抒情散文(通用2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4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短小精悍,表現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問題。你知道寫散文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兩地情抒情散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兩地情抒情散文(通用23篇)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1

臘月二十日晚六時十分,我離開三亞返皖探親。臨行前一星期的每個傍晚,我都要到海灘去散步。老實說,我對三亞已產生了深深的情懷,而這次探家,明年能不能來還是兩手打時——未大算(即:不一定),因爲我並不是被分配來這裏工作,而是特定的原因在這裏打工。到時候,一定會有一些想不到的動力讓我不能再出來。平日裏每時每刻是那麼透心徹骨的念家,然而,當我真的要離開這塊熱土之際,竟是這般說不清的留念。除去一些身邊的人和事之外,最讓我覺得留念的是海!海的夕照,海的浪花,海是那麼的寬宏大量。

渡過瓊州海峽,跨下汽車上火車,隨着一路上叮裏光啷的響聲,漸漸的隱去了紅花綠樹,代之而來的是肅穆的山石。到了武漢,氣溫突降,這已是臘月二十四日的清晨,汽車剛出站門,在充滿天地的霧沫中,狂飛着姆指頭般大的雪球。先是邊下邊融,而後化不及的便集存下來,漸漸地掩蓋了世界上一切外露物體的本來面貌,顯現在眼前的是無數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水晶般的雕塑。

汽車很快越過平原,駛進層巒迭障的山區,越來越接近我戀着的家鄉的土地。衣服,加了一件又一件,呢大衣也裹上了,還是覺得冷。臉和眼好像已經冰結,僵僵的不能動彈,我不停地用手袖擦着車窗玻璃上的水汽冰花,嘴裏一個一個地數念着我熟知的不必看路牌的大小地名。路越來越差,路邊泥漿四濺,人被簸得東倒西歪。高大的熊峯莽脊迎面而來,看着這無邊的、迷濛中的結冰飛雪的山原,我忽然想到陳登科先生的電影劇作,我不禁大聲叫起來:“風雪大別山”!

在家住了半個月,其間的每時每刻我都沉浸在濃濃郁鬱的、甜甜蜜蜜的鄉情、親情之中。到家的那天傍晚,子、侄、親鄰擠了嚴嚴實實的一院子,他們燃放了長長的一掛炮竹迎接我。我自知不是衣錦還鄉的貴人,而只是一個普通的打工漢,可見鄉情、親情是沒有地位界限的啊!我的三百五十多個日日夜夜所凝集的淚,汨汨地淌下,我用這滾燙的、苦澀的液汁回報着鄉親們的熱切。孩子們像是重新認識了父母,親友們不忍心眼見我再出去打工,他們車水馬龍般的貼着、擁着我,但是……

一腳踏下海輪,便實實地踩在海南島的熱土上。我將在這裏開始又一年的新生活,那熟悉的椰林,那熟悉的河和那河上架着的各個名稱雅緻的橋。大海,我回來了,我又要無數次的享受你的溫柔和喧鬧。

家鄉雖冷,那畢竟是我的家鄉,那裏有我的土地和親人;海南島雖遙遠,畢竟有我的事業和追求。我的心,緊緊地、深深地貼着皖和瓊。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2

“咦……這是什麼……”我的目光越過擠在一起同學們,一則通知映入眼簾:……請有條件的同學們踊躍把自己的文具用品、圖書等學習用具捐出,資助泛珠三角區域貧困地區兒童……

回到家,我想都沒想,把我最喜歡的圓珠筆、本子和珍藏多年的課外書都翻了出來。看着我的這些“寶貝”,心裏又有點不捨得了。“它們可是整整跟了我五年啦……到底捐不捐呢?捐的話好像對不起跟了我這麼多年的老友,不捐又好像對不起山區小朋友……嗯,捐吧!”就這樣定下來了。對了,我還在鉛筆盒裏放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只有八個字:努力學習。情誼永存。並署了名:思然。

第二天,我捧着文具來到學校。昨天的矛盾一下不見了蹤影,我不知道爲什麼,當我把捐物放到箱子裏時,一點都沒有可惜,心裏反而無端有種安心的感覺。

想着昔日陪伴我的朋友被送到了山區,心裏卻很高興。因爲它們不僅陪我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日子,現在還能爲貧困兒童做貢獻,我心裏真的很踏實。

本以爲這件事就這樣告一段落了。誰知,學校昨天給了我一封信。信封上寫着:好心人:思然收。原來,是領到我的文具的人給我寫的一封信。我興奮不已地打開信封,抽出信紙,讀了起來。歪歪扭扭的字跡,樸實無華的句子,卻使我留下了眼淚。她說她是一個孤兒,沒有名字,大家都叫她小雪,老人說這是她父母起的。但是她的爸爸媽媽都不要她,到外地打工去了。她跟着體弱多病的爺爺少一餐沒一餐地勉強過日子。村裏的孩子都有爹有娘,有的還能上學。只有她一個是孤兒,每當她看到其他小朋友和父母在一起時,總是辛酸地掉眼淚。但是她沒地方哭訴,爺爺經不起打擊。她渴望上學,渴望背書包,渴望坐在充滿溫暖的教室裏。但是她沒有錢,沒錢就沒有上學用的文具。當她收到我捐的文具時,她明白,世上還有好人。她這樣寫道:“……我不知道說什麼,謝謝,你是個好人,你跟我的親人一樣,我好開心。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小雪”

我擡頭望望天空,忽然前所未有地覺得,天好藍,陽光好燦爛。我知道,雖然現在我和小雪隔着一個廣州,但是,我們的心已經緊緊地相連在一起了。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3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在身邊時刻關懷我們,教導着我們。不同於大明數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傅雷則是通過書信與兒子溝通,這一封封的書信匯聚成濃濃的愛、滋養着傅聰成長的同時,也打動着無數的讀者,其中便包括我。

傅雷在信中告訴兒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如何對侍生活中的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中傅雷也很關注兒子成長,對兒子積極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婚姻,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目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親身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傅雷所寫的每一封家書都十分認真,毫無草草了事之作,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穩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此外,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對耐心的父母,一對艱辛的父母,一對堅韌的父母。《傅雷家書》不僅是傅雷夫婦傅雷夫婦寫給傅雷的一封封封家書更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孩子不倦的教誨。

《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影響,傅雷的嚴謹作風和深邃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教導了我:我喜歡又本書,敬佩傅雷的爲人和學識,羨慕他一家的相親相愛。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4

《傅雷家書》中的上百封信,數萬個字,字字之間都充斥着、流露着滿滿的父愛,傳遞給身在異地的兒子。

傅雷對兒子生活的細微關心,對於生活的建議關心無不是這暖暖的愛,但這種愛是博大的。

在兒子想要去蘇聯學習鋼琴並可以回過演奏時與親人相見時,本應該是激動喜悅之時,傅雷卻並沒有來得及開心,而是向其建議去權衡留在波蘭和去蘇聯的利弊,勸告最好留在波蘭。作爲父親,他捨棄了少有的夫子相見的機會,以兒子的學業出發,何等偉大的父愛啊!

在郵局遺失了兒子的書信後,傅雷是多麼不安和驚慌失措,各種想法在腦中不停地迴盪。一個月的精神波動僅僅是缺少了一封兒子的信。之後的要求又是多麼“卑微”。

這種感情、父愛通過書信傳遞,也是這種方式將夫子之情聯繫起來。將這偉大的、寬厚的父愛聯繫起來。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5

在一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裏,書信跨過大洋,將遠在海外留學的兒子與身在祖國的父親聯繫在了一起。《傅雷家書》以父親對兒子的一封書信,體現了濃濃的父子情。“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雖不是戰亂年代,但書信中傅雷對兒子的關心,也可值萬金。

在信中,傅雷常常表現得十分“卑微”。曾經的傅雷,以絕對的權威維繫着自己的家長地位,而隨着兒子的長大,他也將曾經的威嚴化爲了柔情。他坦誠地對兒子道歉,表達自己對以前過於嚴厲的愧疚。他盼兒子來信,渴望瞭解兒子的生活現狀。他用赤誠之心表達對兒子的關愛,也期待着兒子的理解與迴應。這樣的父子情,激勵着刻苦練琴,爲國家爭得榮譽。也時時向父親訴說自己生活上傅聰、學習中、情感上的困惑,調整着自己的心態。他努力上進,向着理想的人生不斷進步,這份跨越大洋的父子情,也成爲了傅聰成長道路上最堅強的後盾。

無論相隔多遠,那一封封書信緊緊地將兩顆心連在了一起,這也使《傅雷家書》成爲了中國文化史上最厚重的家書之一。這家書也將使一代代青年的心靈得到滋養,讓他們更加懂得理解、懂得感恩。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6

傅雷對傅聰,用情至深。從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到1966年5月,12年間86封家書,字字情意真切,充滿了對兒子的摯愛與期望。每當讀這家書,心中便如陽光撫過粼粼水波。

傅雷從小對傅聰嚴格管教,因此父子倆關係並不是很好,兩個人間距離越來越遠可在這一封封家書中我們又不難看出,傅雷是麼地思念孩子,兒子走後第三天就想寫信,沒有一天是不想着兒子的。

在信中,傅雷對兒子的音樂藝術方面有所指導,也對兒子的進步給以鼓勵,兒子取得獎項後更是毫不吝嗇地讚美,對日常生活噓寒問暖,更有爲曾經數子嚴厲而感到懊悔。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他對兒子關懷無微不至。小到爲人處事,大到人生哲理,他希望孩子能成爲一名時刻愛國,淡泊名利,理性思考的人,要做事,先做人。

傅聰在國外,隻身一人漂泊,想要尋找一個好的終生伴侶。傅雷明白兒子急切的心情但也憂慮兒子一時衝動釀成大錯,於是他從信中寫道:“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多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矇蔽。傅雷的教海,如縷縷春風拂面,引導傅聰渡過心理難關、變得更慎重與成熟。

身雖分隔兩地,情卻一直未斷,心仍在一起!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7

兩地傳情,乃隔汪洋大海。父子之情,即便是縱隔千里。也只有心與心的一道聯繫。

12年之久父子用書信聯繫,雖相隔甚遠兩地,但情深深不可測,濃濃的愛意搭起聯接父子兩地的橋樑;可那跨越山河的愛卻終不能在書信中完全表達出來。

猶記得傅雷曾寫到“一個月由你來兩對信,已經是十個多月沒有的事了。”父親是多麼關心兒子啊,一個月的那麼幾封信都是如數家珍,一個月來兩封信甚至都能爲此而高興。在十二年的光陰裏,充盈一個父親最簡單最純粹的快樂。

“我愈來愛你了,除了因爲你是我們身上的血肉所化出來的而愛你以外,還因爲你如此煥發的才華而愛你,正因我愛一切的才華,愛一切的藝術品,所以我才把你當做一般的才華,當做一件藝術品而愛你。”傅聰彷彿就如父親眼中的閃亮獨一無二的星一般,足見他對兒子的珍重,甚至是崇拜,字裏行間,飽含着傅雷的心血和深沉的父愛。

時至今日,我們再讀傅雷家書,依然能感受到其中深切不變的真情。家書跨萬里之隔,點亮人眸;親情越數年洪流,觸碰人心。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8

挑燈看劍,卻四顧茫茫,此時夜裏有一顆明星,他默不作聲地將自己所有的光芒賜予我們,幫我們照亮前行的路,幫我們認清心中的迷惘,而這星,便是父親。

讀完傅雷的《家書》,萬千思緒涌上心頭,傅雷先生就是一顆熠熠爍爍的星,兒子去波留學,父子二人相隔甚遠,可惜當時通信不便,傅雷與兒子只能靠封封家書來往。雖是兩地書,但父子之間的情誼卻始終連在一起,即傳出去的是一封封信,收到的卻是一份份沉甸甸的關愛和惦念啊。傅雷在信中恨不得將一切事情囑咐給兒子,我每每讀書時,總把自己想象成身處他鄉的傅聰,這才感覺到信中字裏行間都流露出濃濃的、深厚的父愛,而這父愛也是傅聰成爲一位著名鋼琴家的原因之一。

兩地書,傅雷教育兒子:“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當兒子精神消沉時,傅雷爲他送去了發自內心的寬慰,讓他以克利斯朵夫自比,遇事應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用憑弔的心懷將這些創傷看作心靈的灰燼,敢於正視錯誤,理智分析,將回憶看作一塊放在衣袋裏的石頭—沉重卻不至於負重前行。傅雷教會了兒子遇事應堅強,這便是父子情。

兩地書,傅雷教育兒子:“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赤子的內心永遠是至真至純的,而人類最純潔最美的思想感情是相通而永存的,所以一個人只要擁有一顆赤子之心,他所表演出的藝術必定是空靈的,是純潔無垢的,這樣才能打動聽衆,才能“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傅雷教會了兒子對待藝術要有一顆赤子之心,這便是父子情。

兩地書,傅雷教育兒子:“決定性的仗打過了,多打零星的不精彩的仗,除了浪費精力、報效經理人以外,毫無用處……”傅雷認爲兒子演出氾濫是不對的,因爲這樣會導致身心疲憊,且演出的質量也不會太好,還有每次登臺都與祖國的面子有關,他知道傅聰本熱愛祖國,所以他勸慰兒子爲了藝術、爲了自己、爲了國家的榮譽,應減少演出次數。傅雷關心兒子身體狀況的同時還教會了兒子演出要精益求精,這便是父子情。

泰戈爾曾言:“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礪,才能練就創造天堂的力量。”傅雷父子二人身處兩地,可傅雷卻用一封封家書將“天堂的力量”賦予到兒子身上,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父子情呢?

我謳歌父親,他們是我們黑夜中那顆最閃耀的星!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9

《傅雷家書》中有反覆叮嚀;有溫馨提醒;有諄諄教誨。孩子走得再遠,飛得再高,背後都有一雙溫暖的手掌,一個溫暖的港灣。就如傅雷和傅聰一樣,他們之間隔的山再高,水再遠,一封封書信都能寄託去彼此的愛和掛念,正所謂“兩地書,父子情”。

傅雷是嚴父,也是慈父。他在兒子的藝術、做人、禮儀等方面都有要求,他希望兒子成爲一個德才兼備,有人格尊嚴的藝術家。在研究藝術上,他這樣告訴兒子,“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在做人方面,傅雷強調:“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最要緊的是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在沒成爲藝術家之前要先做人”。在禮儀方面,傅雷連吃飯時叉子應該放在哪裏,都與兒子說得一清二楚,從中足以可見傅雷對兒子深切的教導與濃濃的父愛。

傅雷也是慈父,在兒子痛苦時他及時給兒子寫信,我們不安慰你誰去安慰你呢?並且鼓勵兒子對藝術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心所能無愧於心,在兒子對感情苦惱時,傅雷再次及時給予兒子幫助,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多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矇蔽。

傅雷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從與兒子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能有這樣一位把兒子當做朋友,而且不斷成長的父親是多麼可貴,傅聰是幸運的,亦是幸福的。

傅雷和傅聰之間的父子情不能不讓人動容,他們分隔兩地,無法見面,卻用書信築起了一道聞名古今的愛的橋樑,真可謂是“兩地書封封相傳,父子情殷殷相惜”!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10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1966年5月期間與兒子傅聰、兒媳彌拉的家信集,由傅雷次子傅敏編成並將其出版。是轟動一時的文化事件。傅雷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翻譯家、文學評論家。其子傅聰在1954年離家,求學于波蘭。他們之間的書信反映了一家人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也滲透着傅雷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脈脈溫情。

傅雷與傅聰間隔茫茫大海,傅雷便以一封家書搭建起了父子間心的橋樑。以這種形式關心和教育兒子,給予兒子智慧和鼓舞。這幾十封信中,角角落落無不體現着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感情純粹、質樸,令兒動容。

父親買兒子每一場演出的唱片,父親知道兒子這幾天會有哪些安排,”將來你預備談什麼近代作家,望早安排早些來信。我也可以供給資料。”“我認爲回國一行連同演奏,至少要花兩個月。而你還要等波蘭的零星音樂會結束之後方能動身。這樣前前後後要廢掉三個多月。”諸如此些瑣碎的大事小情傅雷都悉數了解。

傅雷對傅聰的關照事無鉅細,但也有嚴厲的一面。教育兒子,道德、思想、情操、文化等等等等。但最重要的是教育並培養兒子的愛國情懷。當然也會有對過去教子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究;有對黨和國家建設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子生活的噓寒問暖。不僅體現着傅雷對兒子深沉的愛,更展現了傅雷父子深刻的家國情懷。

父愛的感覺沒有母愛溫柔,但他能夠保護你,避免你誤入歧途,父愛的感覺是酸澀的,像檸檬一般。父愛是不被人察覺的,因爲它永遠都躲在母的背後,承受最多的是父愛,得到最多的是母愛!傅雷用一封封家信,爲傅聰送去的不止是厚重如山的父愛,更像是人生的燈塔,永遠照亮兒子前行的路。大海雖隔在他們中間,卻隔不開那血濃於水的父子親情!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11

《傅雷家書》讀來感覺親切,這裏不僅有父親的牽掛和關愛,更有兒子的感恩和報答,他們用鴻雁搭起了一座父子情深的橋樑。

這情融在父親那殷殷囑託裏。兒子遠赴波蘭,父母日夜牽掛,在那通訊落後的年代,書信是維繫父子溝通的唯一紐帶,雖不及“萬金”,卻也讓父親魂牽夢縈。於是每當提筆,父親便事無鉅細,一點一點將自己的關心寫進了薄薄的信紙裏。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婚姻,父親的目光永遠追隨着自己的兒子,那看似嘮叨的話語,卻是父親對兒子的一腔牽掛。

這情刻在那一聲聲的期盼中。讀《傅雷家書》,我無數次被父親的“卑微”所打動。想當初,傅雷是多麼高傲,他用絕對的權威維繫着自己的家長地位,用武力穩固着自己的統治。然而,當兒子一朝長大,他便突然像卸了盔甲的將軍,滿身的戾氣化作了柔情,只盼兒子平安快樂,幸福成才。他對兒子道歉,表達自己的愧疚,那份坦誠令人動容。他盼兒子來信,“哪怕抽空寫三五行也行。”這是爲了瞭解兒子的生活現狀。他用赤子之心表達着自己的關愛,也期待着兒子的理解和迴應。

這情化成了兒子前進路上不懈的動力。在《傅雷家書》中,看到傅聰的信不多。但從父親的書信中,可以拼湊出傅聰的生活狀況和成長軌跡。他刻苦練琴,用實力一次又一次的爲國家爭得榮耀;他調整心態,及時向父親彙報自己的情感和困惑;他努力上進,朝着理想化的人生不斷進步。我相信,正是父親的來信給了他無窮的力量,激勵着他不斷前行。

雖然相隔萬里,那一頁頁信紙上的字字句句承載着兩顆火熱的心,也成就了中國文化長廊中最厚重的家書。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12

兒行千里父擔憂,兩地書,父子情。他用一封封樸實的家書與遠在他鄉的兒子建立了一座心靈的橋樑,他以語重心長的態度,十年如一日地關心,教育兒子,大到愛國、做人、小到生活的細枝末節,他在信中都是千叮嚀萬囑

咐,考慮兒子生活,竟是無微不至周到細心。

對兒子更是以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啓迪。他常常用自己的經驗現身說法,讓兒子有了耐心,一步步走出困境。在失敗面前告訴兒子,堅持是什麼?是勇敢的面對現實,達觀的

看待種種生活中的困難“得失置之度外,勝敗兵家之常。”是成功的那刻,面對鮮花和掌聲能依然保持清醒的面孔。待人謙虛,做事嚴謹,禮儀得體,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一封封信的背後,藏着是無數操勞與擔心,流露出的是父愛的永恆。

生活是如此,藝術的教導更是如此。面對兒子在練習上的疲倦,他用無數的話語激勵着兒子。用心靈感受它,忠於它,熱愛它,一步步被藝術薰陶,爲藝術奮鬥拼搏,引領着兒子,走向成功。這流露的更是父愛的永恆。

“愛國不僅僅表現在口頭上,更應體現在行動中。”這樣的話語經常會爲兒子講,他常說:“只有細心認真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瞭解中國歷史的文化與音樂美結合,才能學出真正的價值,才能爲中國而效勞。身爲一箇中國人,無論長在異國他鄉,還是在外拼搏,都不能忘記祖國。更要有一顆愛國的心,將自己用音樂的方式來回饋於祖國。”是啊,忠於祖國,更要爲祖國獻出自己的力量!

兩地書,父子情。在我們眼前滔滔不絕的河流,那是父親對你默默的關心。千言萬語,那細細的嘮叨,都成了一根根木條,爲你搭起一座座通往成功彼岸的橋樑……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13

從前時間很慢,馬車很遠,書信很慢,一封信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到達他人之手,只因掛念之人,便是紙短情長。

博雷這一身,很長情,對博聰如此,對親人更如此,一封家書寄託了多少的至情之意?對於音樂,博雷父子可謂是一見鍾情,他們對於音樂的獨鍾,以至於身距千萬裏,還不斷地以書信的方式來交流,情可塑!常言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博雷對他兒子的教育從未停止過,社會的改變,道德的知識與對愛情事業的看法,博雷通過一封封家書傳達心願,以希望的期待博聰的理解與認識,情可綴!生活亦是自然,作爲父親,博雷十分關心兒子生活與成長,兒子博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比如如何勞逸結合,如何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他在信中多次談及,並提出意見與建議。情可昇華。

愛子之情,溢於言表,一封家書,見字如面,紙短情長,寫的是情,訴的思念。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14

這是一部充滿着父母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家訓。或許可以將它稱作現代版《誡子書》,它其中蘊含的不僅僅是教導,透露出來的,更多是父愛。

看完此書才明白傅雷的心情從始至終都是如此的兩難。對於長大的孩子,即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夢想的天空翱翔,前往更先進的國家深造,但又不忍心自己的親生骨肉離開身邊。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辛辛苦苦將孩子養育成人,爲的便是子女纔有所用,然而,當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爲父母,即爲他們感到自豪,同時也感到不捨。

傅雷對傅聰的愛是無形的,體現在每一句問候與關心,也體現在每一次指導。他愛子心切,注意傅聰的任何生活細節,而傅聰也沒有辜負了他的殷切期望,在音樂方面他不斷獲獎,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傅雷在兒子的身上用心良苦,母親對傅聰的愛也是深厚的,她在最細微的地方,給兒子點明瞭在感情上的方向,讓其能夠健康正確的看待問題。

這本書字裏行間都能看出一家人濃濃的愛,或許這就是親情吧。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15

傅雷與兒子傅聰雖遠隔萬里,可父子的深卻讓人難以忘懷。在傅雷送兒子去異鄉時,他寫道:車一動,大家都變成了淚人,呆呆地直立在月臺上,等到冗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纔起身。這是平時送別親人的畫面,讓作者寥寥數筆就描繪得身臨其境,無不讓人落淚。

在一月十三日的信中,傅雷每天早上六七點就醒,因爲想傅聰。他和妻子想起了傅聰二三歲的時候,感覺這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他們歡樂又惆悵。三十一日的信中說他們父子之間的融洽,互相傾訴毫無顧忌。傅雷對於兒子的愛深深地藏在書信中。可見傳雷對於傅聰的愛雖不在言語中,可在行爲中。

在1954年11月23日的信中寫道,我只怕他用功過度,身體不舒服,或是病倒了。就這一句話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和體貼,讓人讀了心裏暖暖的。

在這一封封信中,都是家常的嘮叨,在這些嘮叨中包裹着的是父子的一片情意。這一片情意的背後是深深的愛與溫暖,還有許多關心和牽掛。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16

《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旨,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在這本書中到處都洋溢着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及愛。

書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傅雷與傅聰談論藝術與人生,爲傅雷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情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擾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世上哪有不愛兒子的父親?只是他們對於愛的表達方式不同。每個父母都無比牽掛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身處何方,他們身上都會牽繫着父母的心,傅雷一封封家書把自己的“心”寫在紙上,把自己的愛,一封封寄向遠方的兒子傅聰,兩人雖然相隔甚遠,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傅雷對於傅聰來說,是父親,是老師,也是朋友,傅雷對傅聰嚴格的要求,爲他後來成名起了很大作用,他們濃濃的父子親,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17

兩地之間,一封封流露着真情實感的家書,表達這濃濃的父子之情,他們雖分隔兩地,但是父親卻始終牽掛着自己的孩子。

在《傅雷家書》中,寫到這樣一段話:“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來,翻來覆去的睡不着”。從這句話中可以知道傅雷對出國的兒子的不捨,卻又不知如何表達,想寫信給兒子,卻又害怕兒子會因此感到厭煩,是他內心感到十分掙扎。

傅雷在給傅聰寄出的第一封信中寫道:“車一開動,大家就變了淚人兒,呆呆的立在月臺上,等到冗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在之後的信中,都表達了他對兒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兒子的關心以擔憂,濃濃的愛子之情溢於言表。

在那一封封,平凡的家書背後,傳遞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深沉的關愛與溫暖。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18

親愛的聰兒:你臨走前七月發的信,到十月下午纔到。那幾天,我們左等右等,老不見你的信,焦急萬分,究竟怎麼回事?

親愛的聰:一天不見你的信,我們一天不得安心,在比賽間,我們也跟着緊張,比賽以後,太興奮了,也是不定心。

……

他,不過是,凡塵中最普通的父親,卻在幾個深夜,執着筆,在書信上寫下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男子點點期望,寫下埋在筆墨之間化不開的擔憂與思念。

他,不過是,世間最爲常見的子女,在異國他鄉,抒寫他人生精彩的篇章。他知道,在另一個國家,有一對父母深深的凝望着他每一次的成長與蛻變。

記得翻閱《傅雷家書》時,傅雷總是在他信的開頭,唸叨着,來信的速度怎如此慢呢,可以想象,傅雷是有多麼急迫的想知道遠在異國他鄉的傅聰,他在生活和音樂技巧方面的訊息啊。

一段書信,牽扯着的卻是兩個人的思緒。

每當傅聰來信是,我想,傅雷夫婦一定極爲喜悅。幸福是如此簡單,如枝椏頂端綻放的花兒,慢悠悠的開在了兩代人的心底。

關於教子方面,傅雷他總是以教導的語氣來和傅聰討論關於音樂技巧方面的事情,又像朋友一樣和傅聰聊一聊關於生活、情愛方面的瑣事。“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是褲袋裏……”看,就是連這些細枝末節,都讓傅聰抓住了,可見其濃濃的關心和愛護。同時,他常常給傅聰的信中提到了不可忘記祖國,他還寫了幾次開會後,領導人給他思想上的改變與啓迪,他以這種方式讓遠在異鄉的傅聰時時不忘祖國的教誨。

而傅聰也因這一封封書信,悄悄的改變着,在每一次書信的開頭會寫上是否收到信了,學會批判、解剖自己,從而得到了進步。

父親與兒子藏着多少的感情在書信裏,我們無從探究。但從那洋洋灑灑的家書中,傅雷他一定是極愛傅聰的。他將那份愛留在了民國雨後的煙雨朦朧中,藏在了一筆一劃的濃墨重彩中,放在了深夜裏紛飛的思緒和想念中。

一封家書,隔着的是兩代人,兩個不同的地點,兩個鮮活且彼此深愛着的生命。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19

在百分家書中游覽,深刻的體會了遠隔千山萬水後,那連綿不斷的,互相傳輸的父子情。

傅雷教導傅聰,除了學習,還能在許多方面,例如,“總而言之,你要學習的不僅僅是音樂,還要在舉動,態度,禮貌各方面吸收別人的長處。這些我在留學的時代是極注意的,否則我對你們也不會從小就管這管那,在各種禮節方面跟你們煩了,但望你不要嫌我煩,索而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滿,更受人喜歡。”初讀這段話時,我不禁覺得傅雷太過苛刻,不僅要孩子在學業上大有成就,還爲它貪加了那麼多的“鎖鏈”,這樣束縛他如何能讓傅聰真真兒的去展翅飛翔?

但再次品讀之後,我便覺得這哪裏是要求的語句,這是一位父親拿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教導孩子,讓他們避開一些沒必要面對的荊棘,也是告訴自己的兒子,光有成績不能真正代表一個人成功,而是一生都在不斷進步,提升自我的修養,那纔是成功之人。

而傅雷也絕不是像我這般不善解人意的,他知曉父親的關懷,知曉父親的刻苦銘心,他都知曉這,所以他不斷聽取教導,吸取教訓,在一次次磨練中,使自己成爲一把有價值的寶劍,不是鋒芒萬丈,因爲父親也教了聰兒謙虛。他的努力是付了安心,這也是他對父愛所做出的最有力的迴應。

一封封書信的飛傳……

一次次內心深處的呼喊……

我看見了,看見了那在那有些昏暗的燈光下,手上已覆滿皺紋的手握着那支筆,在信紙上跳躍着,這位老人神情嚴肅,可當他目光一轉,到了一旁兒子寄來的書信時,他的嘴角以可見的弧度微微上揚,是溫情的流露,而他也將臉上的快樂,心中的溫情寄託在了手中的信紙上。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20

番思蘇臺月,照女夜績紡。此時父子情,兩地同惚恍。

沒錯,我想這句詩說的便是傅雷和傅聰兩人,1954年傅聰離家去波蘭留學,從此長達12年的書信便由此拉開了帷幕。

傅聰從小就被父親管得很嚴格,幾點起牀練幾小時的鋼琴,這一切都被嚴格的規劃成表格,因此父子之間的感情並不是很好,兩人之間的裂縫越來越大,甚至曾有幾十道難以彌補的境地。可在家書中,我們又不難看出,傅雷是多麼思念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每一天不想着你,我想父親的愛永遠都是沉默的,但永遠都是聰兒的避風港,後來一邊十分思念孩子,但又怕打擾了孩子的工作與學習,我想人世間最痛苦的愛莫過於此。

信中有傅雷從音樂藝術上的指導,對兒子有所進步的鼓勵與欣慰,對日常生活起居的噓寒問暖,更有爲曾經叫子妍麗感到懊悔,這樣一位父親以其獨特的方式教育孩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要熱愛藝術,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成爲“”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一個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纔不至道於被回憶侵蝕”質樸洋溢在字裏行間,他對兒子的關懷無微不至,小到爲人處事大到人生哲理,他希望孩子能成爲一個時刻愛國,淡泊名利,理性思考的人,要做事,先做人。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我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果,真正解脫。”這段話啓迪我,人生就像一首高低起伏的音樂,他不可能全部都是柔情似水的,其中夾雜着小石塊,選擇一種怡然的心態,越過重重障礙,方能擁有精彩的人生,得到真正的幸福。

文革時期,正直,高尚,堅毅,這些美好的品質是如此的可貴啊,讓追求者如此痛苦,雖有痛苦,但也有無數像傅雷一樣的人去追求,和尚,微微泛黃的書卻回思着,這發自肺腑的感受,永遠的別離,慢慢和傅家父子一起,從傷懷中成長。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21

兩地傳情,乃隔汪洋大海。父子之情,即便是縱隔千里。也只有心與心的一道聯繫。傅雷家書爲何能成爲一部膾炙人口的書籍?不可能只是他們的書信內容。更爲強大的,還是父親與孩子雙方相互的思念。

“你在國外求學,厲行節約,自制也應該竭力做到。”這一句。便是傅雷對傅聰的品行的一種嚴格教育。傅雷甚是覺得,做人品行要端正,才能爲人所重視。而傅雷希望。自己孩子出國求學,得有個好形象,好品格。才能爲人重視,正是他處處爲傅聰着想的心,才讓人們感覺,傅雷想爲自己的孩子開闢一條道路。所謂給予的愛便是從傅雷的語言細節所感受到的。

但這不僅包含愛,也有傅雷的嚴厲。嚴厲使他產生的愛意更爲濃烈。書中有一句,傅雷鼓舞傅聰的話“……孩子勇敢些,別怕,別躊躇,而最要緊的事是把日常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這是傅雷在對孩子進行鼓舞。可以說,傅雷他不僅是一位稱職的父親,還是一枚堅強的後盾,使孩子看清未來的道路,爲他指點迷津。

在不同領域,傅雷都能展現出一個完美的自己,讓孩子去理解,大到工作,小到吃飯,他不讓父母從擔心隱藏自己的病情,會讓父從不疏遠中華文化而爲他抄書,這濃濃的父愛都融在字裏行間裏。

不過傅雷也是一位父親,傅聰的每一封信也使傅雷心神震盪,“不接到你的信,心裏總是不安”,傅聰也是“好久沒給你們寫信了,當然心裏也常常掛念着”兩個人相互牽掛,傅雷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寄託在傅聰身上,相反傅聰也一樣,這一段情是多麼令人神往。

可能這麼一段父愛之情,才讓所有人明白,家人的牽絆纔是最爲珍貴的。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22

番思蘇臺月,照女夜績紡,此時父子情,兩地同恍惚。——題記

每一位父親都是愛他的孩子的,這位叫傅雷的先生也不例外,但他對孩子的決不是溺愛,放縱的寵愛,他對兒子教育非常之嚴格,嚴格的規劃成表格,從傅聰生活起居到學習功課,上至幾點起牀下至練幾小時鋼琴,如此嚴格的規劃,因此使得父子之間的感情並不是很好,年幼的孩總是無法理解大人的嚴格,兩人之間的裂縫越來越大。

父親是愛孩子的,正如父親的愛像大山,有時看起來是如此的威嚴,沉默令人不敢靠近,但愛也是如山一般“沉重”的,從那長達12年的書信便可以看出來,他對孩子的關愛無微不至,小到爲人處事,大到人生哲理。他是多麼的希望孩子能成爲一個“大人”的呀!“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只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需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果,真正解脫”。我做了一個夢,夢裏一個老人兩手空空的對我說,感到幸福的人才能看見玫瑰。一本兒書讀畢,也只是書讀完了,但父子之間的情感仍在交織着。從傷害中成長,從嚴厲中發現愛的蹤跡。

兩地情抒情散文 篇23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即使遠隔萬里,身處異國他鄉,父母仍不忘時刻關切兒子。“儘管我們隔得那麼遠,彼此的心始終在一起,我從來不覺得和你有什麼精神上的隔閡。”傅雷如是說。186封信,凝聚着他對兒子深厚的愛。

是多麼偉大、多麼愛兒子的父親,能通過書信的方式,傳遞出一段跨越千山萬水的深情!

愛是父子二人如朋友般融洽,愛是父親在小事裏爲兒子指點人生,愛是父親把對祖國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兒子……

萬水千山也無法阻隔父子情深,相隔萬里也無法阻止父子相念。那一封封書信給我的震撼如同海上漲起的潮水——洶涌澎湃,經久不息,令人感慨萬千。

朱自清的父親同樣深愛着他的兒子。本就是個禍不單行的日子,而父親卻因放心不下兒子而擱下了找工作。連挑行李都要與腳伕講價錢的父親竟拖着年邁的身軀在月臺上爬上爬下,爲兒子買橘子。天氣寒冷,爲兒子鋪紫毛皮大衣的父親自己卻只穿一件單薄的褂子。朱自清的背後永遠默默地立着一個背影,背影的名字叫父愛。

文章《牆角里的父愛》中,大將的父親是個水泥工,爲了兒子的學費拼命賺錢,大將卻把父親的血汗錢拿去打遊戲,告訴父親自己生病了,年邁的父親連夜做着火車的站票去看兒子,爲了省錢,就蓋着破棉絮睡在牆角。父親是卑微、艱辛的,父愛卻是偉大無私的,他默默無聞的愛,如陽光如雨露,不曾遠離。

這不禁令我想到了我的父親。他雖然不是傅雷那樣的偉人,但他給我的愛並不比傅雷給兒子的少。他事事爲我着想,爲我考慮,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爲人處事的大道理來,但他總是在背後默默陪伴我,支持我,給予我最振奮人心的鼓舞與堅實的依靠。雨天一把傾斜的傘,放學回家熱騰騰的飯菜,失意時溫暖的鼓勵,成功時熱烈的喝彩,便是父愛無聲的表達。

達芬奇曾說過,父愛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的生命。我認爲是的,父愛是遮風擋雨的蒼勁青松,是穩重踏實的巍峨高山,是海納百川的遼闊大海,雖無言,卻堅實。

兩地書,斬不斷的父子情,願每一位父親都是孩子最堅實的依靠,願每一位孩子都成爲父親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