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煙雨灕江情散文(通用18篇)

煙雨灕江情散文(通用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散文吧?散文常用記敘、說明、抒情、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你有了解過散文的寫作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煙雨灕江情散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煙雨灕江情散文(通用18篇)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1

灕江是美的,煙雨中的灕江更美。走出桂林城外,一副水墨山水畫撲面而來。啊!那是我心目中熟悉的灕江秀美圖。灕江,這塊神奇的山水,不知在我的心頭盪漾了多少個美麗的日子。哪是在吳冠中的《煙雨灕江圖》裏,還是在無數個文人畫家的筆下。總之,說不清道不明,對灕江的愛慕之情始終是縈繞於懷。

久不見灕江,可並不因之而陌生,就像傾慕心目中的圖騰一樣,並不因爲距離的遙遠而生疏。雖然這是第一次拜讀灕江,親近灕江,品賞灕江,可是在我心目中灕江已經品味了千百遍,甚至一萬遍。因此,即使是第一次接觸灕江的煙雨,感觸灕江的山水,可是那樣的感覺,仍然覺得灕江,非常的熟悉,非常的親切,非常的怡人。嚮往灕江,是多少年之間的夢想,是埋藏在心底的多年的夙願。常常感覺灕江,正是那煙雨迷濛中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親近了,目睹了,可是還是這樣的感覺,我不知何時才能揭開灕江的美麗面紗。

也許,迷濛一點更好,朦朧一點更好,灕江的美讓我不忍心揭開心中的謎底,我寧願讓灕江在我的心底,在我的眼底,永遠保持那樣一種影影綽綽迷迷濛濛的感覺。於是,灕江,我走近了,還是那樣的一幅美麗的畫,還是那樣一首優美的詩,還是那樣一首惆悵的歌。灕江,你的美是永遠永遠的謎,就像蒙娜麗莎永恆的微笑一樣,耐人咀嚼,耐人品味,耐人嚮往。

灕江啊!我不知是迷戀你那清清的江水,還是迷戀你那秀美的山峯;曲曲折折的江水啊!美麗的正像一條飄拂的綢帶,蜿蜒蛇形在崇山峻嶺之間,劃出了一道美麗的弧線。我不知那是灕江仙子地長歌善舞,還是那蓮步輕移,水袖揮舞的仙子們,在敦煌的壁畫上作出的優美的飛天。一道道彎,就是一幅幅奇異的景;一座座山,就是一幅幅奇異的畫。灕江的美,有時讓我感嘆,縱使那些鍾情于丹青之間的大家,終其一生也難以把她的美完全表現出來。於是,這些大家們多是喜歡描摹煙雨中的灕江。是啊!灕江的美也常常使他們迷惑,使他們迷戀,使他們沉醉,使他們保持一種神聖的感情。

是啊!看灕江,就是要隔遠了看,尤其在煙雨中看。那樣,灕江的神韻,灕江的風範,灕江的多姿多彩就更令人嚮往,更令人想象,難忘啊!灕江,就讓你的波濤,讓你的清碧盪漾在每一個熱愛你的人們的心頭,夢中。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2

十年後的一個暮秋時節我再遊灕江,那是煙雨籠罩的灕江。同行的人一路不斷埋怨怎麼遇上這樣的天氣,而我卻想風和日麗下的灕江風景如畫、一覽無餘,而煙雨中游灕江又是怎樣一種感覺呢?

暮秋時節,雨總是格外的多。上午我們一行遊完蝴蝶泉、圖騰古道、月亮山和大榕樹等景點後,已過了吃午飯的時間,天上早已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我們用完午餐後又馬不停蹄直奔興坪。

一路上據導遊講,興坪是灕江沿岸風景最美的古鎮,灕江邊上的一顆璀燦明珠。興坪境內江段長達20多公里,兩岸羣峯連綿、奇特怪異、千姿百態;綠水瑩回、青山環列、倒影幢幢;翠竹成林、垂柳依依;泛舟江上、帆星點點,自古以來有山水美麗甲天下的美譽。

到達興坪已是下午4點,我撐傘走出停車場,只見薄薄的雨霧輕輕柔柔地籠罩着興坪,此時她就像一位羞羞答答的美人兒,戴着朦朧神祕的面紗,正喜迎着每位遠到而來欣賞她的遊客。雨中的興坪依山傍水,粉牆黛瓦、石板小巷,古色古香。街上游人如織,滿街花花綠綠的雨傘形成一大景觀。商鋪裏擺放着琳琅滿目的旅遊紀念品,商家笑臉相迎,讓你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我們穿過小街便來到碼頭,迎面撲來的江風和細如牛毛的雨水撲打在身上,讓我感到陣陣寒意。桂林的雨總是那麼纏綿多情,細細的、軟軟的、柔柔的,如煙霧、似薄紗,把灕江兩岸的景色籠罩在輕渺的煙雨之中,使原本清秀怪異的山峯,更增添了一份多情的神韻和神祕的色彩。站在岸邊,雨時緊時疏,一會兒一瀉如珠,急急促促跌落在翡翠般的江面上,濺起一朵朵白亮的水花;一會兒又變成淅淅瀝瀝的小雨,星星點點的雨滴打在水面上形成無數個小水窩,像逆流而動的小蝌蚪,攪動一江清水彷彿在倒流,令人賞心悅目。

4點半,我們一行登上游艇去觀賞興坪十里畫廊最美的景點。隨着馬達的轟鳴遊艇逆流而上,江水在我身邊緩緩流過,浪花你挨着我、我擠着你,一路歡歌離我而去。窗外細雨如煙,江面上濛濛細雨密密斜織着,輕輕地,細細地,如牛毛在江面上織出一道巨大的帷幕。隨船前行,跟着河流移步換景,古老的自然風景像一幅畫卷慢慢在雨中舒展開:雨中的灕江的確太美了,兩岸平地突起的一座座孤峯像羞澀的少女,披着一層雪白的薄紗半遮半掩如妙筆畫出的一般,挺拔聳立、羣峯競秀、千姿百態、俊逸神奇,引起人們無數美妙的想象。有的孤峯像玉筍,有的像螺絲釘,有的像年事已高的老人,還有的則像在草原上奔馳的駿馬,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此時,儘管雨越下越密,江風夾雜着寒意陣陣襲來。但我早已坐不住了,起身走出了船艙,清涼的雨絲輕柔地與我相吻,輕輕地撫摸着我的髮絲。我冒雨站在甲板上放眼望去,山色空濛若隱若現,若煙的輕霧繚繞在山水之間,緩緩升騰盤旋,羣峯像披上了一層帳紗,亦濃亦淡的白霧,彷彿不是天上飄下來的白雲,而是奇特山石幻化出來的煙,灕江兩岸的孤峯就掩映在這白色的煙雨中。江面上也升騰起如霧的煙雨,白色的煙霧好像一條飄逸的雲帶,又像一位騰雲駕霧的仙子舞動着舒展的長袖。灕江到處都是天然的水墨風景,船行不久,又是一景。兩岸樓閣村舍古樸典雅,江邊一簇簇蒼翠欲滴的鳳尾竹倒映其中,綠樹掩映中雞犬相聞,良田阡陌井然,一幅怡然自得的畫卷。低頭再看灕江的水,灕江的水真綠,綠得彷彿像一塊無瑕的翡翠,清得讓你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天上細雨如絲,空中雲霧迷濛,江面上籠罩着朦朧的白紗,煙雨灑落在水面上,一陣微風輕輕吹拂泛起層層漣漪。江畔一葉小舟上站着一位頭戴斗笠、身披蓑衣、肩挑魚鷹的老漁翁。此時柳宗元先生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悽美意境在我腦海中閃現,讓人有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我不由自主發出感嘆: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古老而優美絕倫的中國天然山水畫,真是一江流淌的水,萬千迷人的畫。雨中的灕江如此閒適、恬靜,是任何一幅最美的畫也不可媲美的。它是大自然恩賜的,天然形成的,它能把喧囂的塵世萬物都融化進去,讓你體驗到城市喧囂之外的一種古老的山水之樂,讓人愰忽置身於虛無飄渺的仙境,完全陶醉在這自然的山水畫廊之中,如癡如醉。此時同行的人提醒我遊艇已調頭順江而下了,我彷彿如夢初醒。爲了選擇拍攝角度,我又登上了遊艇的頂層。不一會兒,現在流通的2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螺絲山、興坪盛景等精華景點迎面而來,讓你目不瑕接、讚不絕口。儘管雨下得很密,遊艇二樓上早已站滿了拍照的遊客,我舉着像機貪婪地將所有美景盡收鏡中。

暢遊灕江,我們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灕江,如有機會,我還會再來!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3

在水一方,隔岸若水輕煙。

我,着一襲素衣,薄施粉黛,迎着晨涼廖蕭,煙霧迷濛,獨自佇立在灕江岸邊凝眸。

只見:灕江清澈的碧水,涓綿溫潤,輕霧在青巒間緩緩遊過,纏綿不絕。

微風弄影,滴落冰涼水珠幾許,想起“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不由自主,纖纖素手,劃過清清的水面,輕輕盪開 層層碧波,掬一捧清涼,潤澤心靈的疲乏。

有江風輕輕滑過。

風,輕輕吹,江風調皮鑽進衣領,鼓起一腔的眷戀,眷戀這揮之不去的情懷。

有些地方讓人沉醉,只需一眼,灕江,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灕江岸邊水悠悠,夢幻的灕江,夢幻的江水,一江綠色,一江霧嵐。

掬一捧清水洗去鉛華,持一幅雲水輕抹淡墨,撐一葉竹筏,漓下江中,多想,與你,相約一場煙雨灕江的浪漫。

從竹筏望出去,兩岸已然就是一長卷一氣呵成的潑墨山水畫。而這種美感是最具誘惑力和殺傷力的。

多情的風輕輕地撫弄,霧散雲啓,偶露崢嶸。

朦朧的煙雨,含翠的羣山,成行的桃柳,搖曳着柔情的顧盼和癡纏的繾綣。望不盡山外青山,一切都是“半遮琵琶半露面”。

灕江若一清麗女子,濯素手於清流,膚如雪凝,伊人如玉。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峯蹙。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如水的女子,如水的明眸,靈秀而又溫婉,似凌波仙子般清麗脫俗。“一抹煙林屏樣展,輕花岸柳無邊”,輕輕問一聲:你,可否,看見了岸邊的她在某一個細雨濛濛溼丁香的日子,撐一柄素傘,沿着水墨畫卷的岸邊,翩躚而過,清影如夢?每一天,淡然地行走或停留在紛繁喧囂的日子裏,不經意間,就沉醉於這樣的安逸,喜歡上這種源於心底的靜謐,多麼想放下一切紛煩肆擾,就這麼,與你,靜靜相視一笑。 讓嬌羞暈上粉面,暗香浮動,唯心獨醉。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4

女孩靜坐在車站的休息椅上,雙眼慌張地望着街上人們匆匆來往着,她感到很無奈,也很無助,因爲這是她第一次出遠門。

她出生的地方是一個高原小鎮,那裏的藏族人們過得幸福快樂,女孩看起來像個藏族姑娘,可她是個在高原上長大的漢族姑娘。女孩的父輩許多年前就在這裏定居了。她很喜歡高原上的太陽,潔白的羊羣,碧藍的天空,悠悠的青草地,那裏很美。

2002年的時候,女孩所在的小鎮因爲豐富的地域文化和獨特的藏色建築而被國家列爲“全國十大名鎮”和“AA級”風景區,她很高興,在這裏生活的人們都很高興。爲此,鎮長還舉行了三天三夜的慶祝大會,並由他爲小鎮定名“格薩拉”,那時這個女孩只有八歲,才上小學三年級。

隨着全國旅遊熱的升高,來格薩拉旅遊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於是,年僅八歲的女孩獨自一個人常常帶着遊客給他們介紹小鎮的歷史和風景點,還帶着遊客們去她的小家,母親總是很高興很熱情地接待這些遊客,可她父親卻不喜歡她這麼做。

女孩第一次接觸到了那麼多的從外地來的人們,她很樂意做他們的嚮導,她純淨的心靈裏從來都沒想過要向他們索要什麼,她總是微笑着,一直感覺生活都很快樂。

漸漸的她帶的旅遊團越來越多,由於年紀小,大家也很喜歡讓她帶着,遊客送給她的紀念品也越來越多,每次這個時候,她心裏都歡呼雀躍,感到無比幸福。

接觸的人多了,她也漸漸看清了一些人的醜惡嘴臉,她在小鎮當了四年的業餘小導遊,就這樣平平淡淡的度過了小學時光。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5

第二年的秋季開學時,她突然出現在了校園,她又變了,女孩不再抽菸喝酒,打架鬧事了,她做起了她的好學生,雖然還有嘲笑她的男生,她都以微笑面對,因爲,女孩已經放下了,很快,女孩踏進了高中的大門。

上高中時,她又換了個地方,來到了這座城市下屬的一個縣城中學。那裏的孩子誠實可愛,她覺得她又回到了小時候。

高中時寄宿在學校,每個週末,她很少回家,因爲她住在她姨媽家,而不是自己家。畢竟不是自己家,總是缺了那一份自由,這兒離家更遠。

在姨媽家的時候,她總是在一個很寬大的房子獨自一個人看書架上的書籍,因爲太安靜了,靜的讓人有點喘不過氣來,女孩總會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沒人會理解她的心境,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懂得就好。每每這時,她總會打電話給遠方的父親,母親,每說起這些,她母親總說姨媽家跟自己家一樣。漸漸地,她也不再向她家裏人打電話了,偶爾想家時,她總是一個人悄悄的流淚,她很懂事,知道家里人供她上學不容易,這些女孩都知道,可女孩除了在外讀書,這種無奈的心情又有誰會理解呢?

其實,女孩上初中的時候,有點恨自己的母親,後來的後來,她漸漸明白,既然母親把她送到外地,其意是讓她有個好前途,讓她學會堅強,於是,她什麼都明白了。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6

女兒遊桂林,陽朔,發來美照,勾起俺的深深的回憶。記得那是1988年的初秋,俺單位4人去外地觀摩考查。下午4時多的火車,直奔桂林。隨着車輪框啷框啷的響聲,望着窗外一望無際的沃野,天藍地綠,真壯觀。到桂林已是凌晨,街上依稀閃着燈光,在朦朧的月光中,看得到雙塔的身影。我們往在兩江四湖旁的酒店。白天觀賞了市景,品嚐了桂林小吃,特別是米粉,青菜肉絲,佐料齊全,一上桌,就香氣撲鼻,引來食慾。街上不時走過的人們,那民族股飾,五顏六色,好看極了。但見路旁就有小河流水,綠樹成蔭,天空飄着白雲,不時飛過鳥兒,啾啾的似在歌唱,好象也歡迎我們這些遠方的客人。

晚上,我們踏着月色,繞着榕湖踱步,只見月光與燈光,交相輝映,在湖面上投射出璀璨的倒影。亭臺樓閣比比皆是,步步是景。湖上不時吹來陣陣清風,吹走了疲憊,使人心曠神怡。

次日,俺們就坐在了遊灕江的畫舫船上,順流觀賞奇景美山。確實名不虛傳,桂林美,陽朔灕江更勝如天堂。遇龍河是陽朔秀美的最好詮釋。水確實夠綠,難怪文人說過灕江水綠映藍天啊。羣山依江水而兀立,江水似鏡,碧綠清澈,小魚悠然遊着,水鳥在拍打着浪花。船在灕江行,人在畫中游。美麗的山野,稻穗拂動,是一道靚麗的風景。遠遠望見當地人們在勞作,好一幅美圖。在船上,船家還炒了一盤田螺,辣絲絲,真甜美。遠處督見象鼻山,大象鼻直插水中,似乎將碧水灑向身後的良田。好一幅山水灕江圖啊,真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更比桂林強。此刻,我身處這青山綠水之中,不禁溶入到這鬼斧神工的美景裏,不禁讚歎大自然的神奇。現如今,景點增多,俺只留憶那原汁原味的山水,似未雕琢的美玉,永在心田。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7

其實,到了灕江,我已沒有任何想象可言。一是古往今來描寫灕江的詩詞幾乎把對灕江的想象寫盡了;二是受這些既成想象的影響,後來者基本上對此已經失去了自己特有的想象。待我乘船經過自桂林至陽朔這一段83公里灕江的黃金水道後,我先前滿懷信心、信誓旦旦對灕江山水要進行一番創造性摹寫的想法,已經變得灰飛煙滅或是化成了泡影。沒辦法,誰讓我是個後來者呢。

但是,後來者也有後來者的好處。後來者可以對先行者的做法做出比較和驗證,甚至能夠挑剔或批判。這是必然的,這也是後來者在不自覺中完成的一項思想活動。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代大詩人韓愈在《送桂州嚴大夫》這首五律中的頷聯,歷來被當作讚美灕江山水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爲世人所稱頌。現在,當地旅遊部門把這色彩豔麗的詩句印在旅遊紀念品上,以此作爲對桂林的有力宣傳,或是以此來提升風景名勝的文化內涵。無疑,韓愈的詩句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真要對韓愈的想象細究,我以爲完全可以對這兩句詩提出質疑。一個“青”字一個“碧”字,雖然寫出了桂林山水的秀綠,可是韓愈的整個想象卻顯得脂粉氣十足而且過於小氣。“青羅帶”不過是綠色的質地稀疏的絲織品而已;“碧玉簪”不過是古代插在女人秀髮上的一種小飾品。在這裏,寬闊深厚清澄的灕江被比喻成爲一條曲折盤繞的綠色衣帶,一座座青翠秀美的山峯被微小爲女人簪子上的綠色玉石。想象倒是想象了,可是這樣的想象卻減少了灕江山水本身的意蘊,使灕江山水的自然之美大打折扣。這也“應驗”了後來有人說過的一句話:任何比喻都是蹩腳的。現在,依我看來,韓愈關於灕江山水的想象絕不是最佳的想象!

在一些摹寫桂林山水的古典詩詞中,有些看似毫無想象的詩句倒是寫出了其特點。宋代詩人劉克莊的“千峯環野立,一水抱城流”同樣堪稱爲名句,這是詩人用飛翔的想象俯瞰描寫的結果。當然,詩人不會一眼看到“千峯”,完全是想象化的虛指。詩句不用修辭化的想象,而想象自在其中。清代的著名詩人、學者袁枚所作的七絕《由桂林溯灕江至興安》“江到興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將青山綠水的灕江風光和水中倒影生動地描繪出來,全無修辭性想象,但清新流暢,非常美妙。

到了現代詩人賀敬之這裏,他這樣謳歌了桂林的山水:“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灕江的水!//水幾重啊,山幾重?/水繞山環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桂林山水歌》)詩人極儘想象之能事,以虛寫實,很得桂林山水的神韻,提升了其空幻之境。

不論如何比較和驗證、挑剔或批判,到了桂林,只要進入黃金水道,大部分遊人都只能沿着先人的想象來欣賞這山水奇境。一路上,導遊向我們指點着九馬畫山、鯉魚掛壁、神筆峯、烏龜爬山、青蛙跳江等衆多的景緻和形態萬千、危峯兀立、怪石嶙峋的山峯。可是,在這晴朗的天氣,我卻沒有進入山託水、水浮山的“船在青山頂上行”的神奇境界。

還是臨行之時,我一腔熱忱滿懷期望,想投入纖塵不染的灕江山水之中,想用我曾想象中的青山綠水,沐浴一下我這世間疲乏的生命和難以超拔的塵心,但是結果卻多少有些令我失望。此時正值五月,灕江之水卻沒有絲毫的澄碧之境。導遊告訴我,幾天前這裏剛剛下過一場大雨。大量的雨水順山流淌匯聚到灕江,原本澄澈的江水一下子變得渾濁而泥沙滾滾。清潔的畫面,綠色氤氳的山峯,一葉行駛的小舟下,空闊若無的江水,就這樣發生了變化。

由於這眼前的江水,我原先設定的整個桂林山水的空濛想象一下子受阻。關於兩岸的喀斯特地貌,儘管先人的想象已經應有盡有,可我還是用科幻世界、影視中的宇宙星球來感覺它的神祕而幽靜。但是,關於江水,由於此時沒有了“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深切動人之處,我就更加可以不遵循先人的想象,另闢蹊徑,而探尋與自己生命相通的感覺。

回來後的一段時間,因找不到對灕江的特定想象,心有不甘!渾濁的江水不時地在我的思緒中翻滾,以至我無法對它割捨甚至驅之不去。一條江水可以臻於化境,但也有濁浪滔滔之時。它讓我遇上了,它讓我趕上了,它和我中年的歲月如此合拍,我要與它幾乎融爲一體。是的,生命可以是一條河流,尤其是這樣的河流,不時出現清澄,不時匯入世俗的力量一瀉而下。現在,如果讓我想象當時的灕江的話,我寧願說,這是我狂野的生命,這是我一段泥沙俱下的歲月,渾濁而有力。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8

我的故鄉在桂林,我愛故鄉的灕江。

春天的灕江,無需冰鎬的敲擊,積雪與寒冷已被溫婉的春天拾去了。暖暖的陽光下,鮮活的生命一瓣一瓣張開。林間的一羣小鳥,把封存了一冬的心願播進甦醒過來的灕江。綿綿細雨,草地的裙裾染綠了,催開了含苞的花蕾,緊斂的蝴蝶翅羽抖開了,鳥兒捲曲的歌喉圓潤了,風是細碎的,涓涓江水也是細碎的。春天,江水流碧的春天,生命貯滿力量、搏發的春天。

夏天的灕江,如一首熱情奔放的抒情詩。夏天的灕江是騎着風瞬息萬變的雲; 夏天的灕江,是跨着霧和暴雨搏擊的雄鷹。他騎着快艇,水擊十里;他生來熱愛音樂,十里濤聲伴他甜甜入睡;他愛散步,滾滾江水,是他豪邁的步履。夏天以燦爛的彩霞,讚美灕江的生機;夏天,用淋漓的陣雨,沖洗灕江的污濁。灕江啊灕江,他彷彿到了成熟年齡,灕江啊灕江,他已經獨具英雄的個性!

秋天的灕江,如一首風韻質樸的敘事詩,桂花開了,灕江兩岸沁人心脾的香味讓人陶醉。這堅硬明朗的金屬般的秋天,讓我們從微涼的秋風中認知灕江,讓我們從的桂花香新意中認知灕江。青山在退,遙遠的盤結着平靜的黛綠。江水如鏡,在江中寫着無人知曉的行書。它是一首小詩,曲折但明快,用以描繪純淨的灕江。我的扉頁是空的,只因我愛灕江之深沉,以我全部的虔誠與敬畏。

冬天的灕江,如一首含蓄深沉的哲理詩。冬天來了,像封面般裝訂灕江。灕江兩岸,樹都脫盡了葉子,樹枝沒了樹葉的裝扮,格外晴朗,堅實,交錯的樹幹立在灕江兩旁,在北風中翩翩搖曳簡潔而精幹。江水還是那麼的清,但比起以前,變得更加的寒冷、蕭條、曠遠、孤寂。

灕江四季都很美,如畫一般,我們大家一定要把灕江建設得更加美麗!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9

對灕江的神往源自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灕江的水!”當年女老師用那學院派的字正腔圓和磁力十足的音色把這首音樂般的詩歌誦讀得泉水叮咚時,一幅幅獨特的山水畫便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夢中。

夢幻的期待,是無法按捺的情懷。今春我終於走近灕江,那天正趕上下雨,煙雨灕江據說是最美的景緻。遊輪上,我不敢有一絲走神,生怕疏漏了哪怕是一處景象。在時斷時續的雨水中,灕江的姿色盡收眼底。

灕江的水是靈性、多情的。晴天灕江,水靜如鏡,“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她在流動”。當雨點落下,濺起無數小水花。而黃布灘清澈澄碧的水,更是將灕江邊的羣峯倒影演繹到極致,它將兩岸人稱“七仙下凡”的七座大小不一的山峯攬入自己母親般深情的懷抱,引得人目光在山峯、倒影中來回遊移,恍有:不期七仙出浴時,疑到人間仙境遊之夢幻般的感覺。

灕江的山是嫵媚、詩意的。那神姿仙態的山峯,或遠或近,或高或低,找不到一處生硬的線條,只有一片青黛掩映。那渾然天成的寫意,或虛或實,或輕或重。九馬畫山、五指山、童子拜觀音、神筆峯等無數靈秀的山峯,優雅地激起浪花的意向。而九馬畫山山腳那似兩匹對稱的飲水馬,讓我頓悟:不飲灕江這靈性的水,山,哪會生出這多靈氣的詩篇,千古傳誦呢?

煙雨灕江更像是風情萬種的少婦。綿延的水脈是她起伏的胸懷,如鏡的清流是她柔美的臂彎,岸邊搖曳的鳳尾竹是她柔順的髮絲,春雨滴在髮梢,宛如水晶珠鏈。倘佯在身邊的霧氣或濃或淡,一如她繚繞的襟紗。霧氣如風隨形地變幻着,猶如灕江在優美地舞蹈。這樣的灕江啊,時而羞澀,時而俏麗,時而尊若貴婦,時而樸如村姑。當你回首,漸遠的灕江彷彿用那如練的臂彎,輕巧地撩起了飄逸的秀髮如孔雀開屏,在回眸的剎那,淋漓盡致地向我展露着她秀美的情懷……

“意滿懷啊,情滿胸/恰似灕江春水濃!”灕江這靈動又迷離的春意充盈在心,像機這有限的方框怎能鎖定那無限的旖旎風光?不如打開心靈的鏡頭吧,把這山這水的妖嬈攝在靈魂的膠片上,在時光的顯影液中洗出其嫋嫋娜娜的風姿,永駐我心。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10

我上中學讀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冠稱時,心裏揣忖,有朝一日一定飽覽一番。參加工作後,趁學習之機,圓了這場情縈悠遠的美夢。桂林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這四大特點足以概括其旖旎風光。它以秀麗無雙的絕景,贏得世人的青睞。我尤爲鍾情的是秀水,這恐怕是我生長在海邊與水結下深深的情緣之故。所以在桂林遊覽時,決意暢遊灕江。

清晨,旭日初昇,瑰麗的霞光,驅散江面上瀰漫的霧氣,把灕江兩岸的竹林、村舍、山峯映照得分外清新、綺美。我們用過早飯,登上旅遊機船,從象鼻山順流而下,直奔陽朔。俯瞰灕江,迂迴盤曲,酷似一條碧綠綢帶在中國嶺南山系西南部,扼湘桂走廊南端飄舞。江面經常被輕煙薄霧籠罩,給人以神祕莫測之感。

灕江的水十分清澈,猶如一條綽約多姿的璀璨的水晶帶。魚蟹遊弋,色彩斑斕的河石,盡收眼底。隨着輪槳的啓動,碧波盪漾,我們不斷讀到:兩岸峻峯突兀,若駝鳥,若雄獅,若犀牛,若馬羣,若利劍,若金字塔;江中嬉戲的魚羣,驕橫的河蟹,膽怯的河蝦,漂浮的水藻,歷歷在目;山上青翠挺拔的樹林,崢嶸的毛竹,隨風搖曳,一片蔥蘢;岸邊沃野,稻花花飄香,百花競豔,燦然若錦。這些奇偉陡峭的山峯和肥沃富饒饒的岸邊均披上盛夏的綠裝,一派蒼翠欲滴的景象展現在遊人面前。灕江無須濃妝。也不需淡抹,它獨具一種天然的粗獷雄偉的綺麗風光。泛舟江中,但見羣山迭嶂,怪山嶙峋,木排竹筏,時現時沒,令人有“船在畫中行”之感。

遊船順流而下,綿亙不斷的奇峯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兩岸的農舍、村落,不時冒出縷縷炊煙。山上的對梢被朝霞塗上了一抹胭脂。一窺驕陽從雲隙間射下的一束束金光,照耀着悠悠碧水,波光粼粼,熠熠生輝。遊船經過九牛三洲時,水面廣袤,流水汩汩,宛如輕紗飄舞。進入黃布倒影山時,江水迂迴,一位女士哼起“山不轉那水在轉,水不轉那雲在轉……再長的路程,也能繞過那道彎”這首曾經唱紅大江南北的水調歌曲。這時,一行白鷺從我們的頭頂掠過,“啾啾”的旋律在它們的鼓翼聲中,越來越激盪着我,分明是向我們訴說它們不甘寂寞,衝破孤獨油然而生地對生活的嚮往與呼喚。

我們來到楊堤,岸邊有一羣壯族姑娘在洗澡、搗衣、戲水。我們在船舷欄杆凝目注視:只見一位妙齡少女,穿着溼透的衣裳,那齊胸紗籠,緊貼着曲線婀娜的身軀。她一邊慢步跑着,一邊旋轉着。溼淋淋的長髮在午風中飛舞,水珠濺向四方。倏地,她坐立在水中,似乎有點含羞地迴避遊人對她投來的眷戀的目光,一朵“出水芙蓉”凸現在男士們的視線中。這種穿着彩虹般壯袍的女子在市井裏是十分罕見的。故此,她以女神般不可抵禦的誘惑迷住着多少個怦怦律動的“君子”心。然而,在我的眼前不光是少女突然飄逸而降,而是令人眩暈的美麗之水。巍峨多姿的山峯和沉默無語的翠竹,彷彿不動聲色地俯視着我們的表情,一切盡在無言中。

灕江是一首優美悠揚的暢想曲:只有天籟,只有柔柔的風,只有潺潺的水,日夜地奏着婉約而純靜的歌。我爲我們的祖國能擁有這樣一條人類絕無僅有的灕江而感到榮光。我無法想象在那無數年代以前。火山的爆發,地殼的變遷,那種“天神發怒”之舉,使滄海桑田,闢成一條亙古緩流的“麗江”。我們在羨戀和讚美中,遊船已穿過白虎山、九馬畫山、螺絲山、龍頭山、書童山等。令人想起唐代詩人李白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灕江之水,遠不能概括爲清盈富麗,只道爲晶瑩如玉,透明如冰。朋友!你可俯下身掬一捧水輕啜一口,有如飲母乳,甜徹已肺的欲仙感覺。我常常凝視明鏡般的江面上流動着的雲霞,這是熱帶特有的雲彩;起伏着色調豐富的樹林,金黃的葸竹。深紅的戶葉,絳褐色的桑樹,在水中點燃了火焰;一幀山光水色的彩墨畫巨幅倒映在水中,好一派瑰麗、變幻莫測的畫卷直逼眼簾。我詫異地想,這難道不是我們對水的鐘情、山的寄望嗎?唐代詩人韓愈遊灕江時,寫下這樣的詩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莫不令人夢魂縈繞。心醉神馳。流連忘返。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11

清晨,當一座座俊秀的小山若隱若現地凸現在晨昏中的霧靄時,我們走進了桂林。臨近的欣喜驅散了一晚的困睡與疲倦。

從地圖上看這裏的奇特佈局是“水繞桂林,山圍陽朔”。狹長的灕江河道涌動着歡暢不息的灕江水,這裏蘊蓄了灕江的精魂,那潺潺流動着的江水就像一曲曲清脆的壯族山歌,唱出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墨綠色的灕江水映襯着形狀各異、層巒疊嶂、秀麗俊逸的小山,把那種精緻靈秀之美髮揮到了極致。我想,再沒有哪個地方的山水更能代表“靈秀”之精魂了。

桂林山水的靈氣體現在她的一靜一動之間。整個桂林城彷彿都在呼吸着這裏的山水傾吐的氣息。淡淡的清氣沁人心脾,舒緩着旅人的疲憊,平息着遊客心中的煩躁。我想,那些整天生活在名利場上的人,來到這裏也應該會被這裏奇異的山水感化,變得悠閒而又自在。你看那滿大街的遊客,穿着當地具有民族特色的衣裙,踏着一雙拖鞋,悠閒地走在街上,頗有夏天的感覺。我想,是這裏的山水給了大家一份閒適之感,這裏沒有什麼主流與非主流,她兼容幷蓄着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化,沒有人會議論你身上那奇怪或者是大膽露骨的服飾。因爲這裏還是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之所。

我們住宿的地方是陽朔,這裏最開始只是一個不爲人知的小縣城,後來人們發現了它的美,於是,它被開發成了一個旅遊小城市。雖然面積不大,但到處都體現着它的精緻小巧。這裏的街道很乾淨,兩旁的建築都不超過六層。雖是現代化的建築,但外觀的裝飾都很具有民族特色,頗有江南水鄉小鎮的感覺。住房的窗戶開得很大,窗沿像是用黑色的漆木裝飾而成,有一些簡單的鏤空圖案。屋檐也很像小民宅的'瓦檐。即便是經過了雕飾的建築,你不會感覺到有做作或者是不和諧之美。相反,這種沿街的建築體現了一種落落大方之美。這和許多旅遊景點的矯飾是不一樣的。

夜晚的西街是這裏最美的一條街道,這條街延伸逡繞在小山腳下。黃綠的燈光影射在小山上,給秀麗的小山平添了一種朦朧魔幻之感。街上陳列着各色民間飾物和民族服飾,咖啡廳裏浪漫的燈光,中國菜館裏的熱鬧喜慶,各種西式的餐館酒吧傳來的搖滾和吉他聲,相互融合,各種不同的文化元素在這裏碰撞,好不熱鬧。

這趟行程最愜意的莫過於灕江水上之行了。我們乘着竹筏沿着灕江水逆流而上,頗有“小小竹排兩岸遊,巍巍青山兩岸走”的詩情畫意。我們赤着雙腳感受灕江河水的清涼與舒適。浪花濺進竹筏,溼了我們的衣襟,有時打在胳膊上,有時濺到臉上,給我們一個清涼的吻,好不活潑可愛的灕江水。而兩岸的青山更顯出了她的秀麗與嫵媚。她們靜靜地立在水邊,雖是沉靜,但每一座山都有她優美動人的姿勢,有的像是一個斜側着身子的,掩面含羞的少女。有的像一個懷有身孕盼歸的漁婦。還有的像一塊齊整的屏風,甚至像駱駝,像慵懶愜意的烏龜。各種形狀盡顯着喀斯特的神奇景貌。桂林的山的特別就在於她沒有巍峨浩瀚的高峻挺拔之勢,沒有五嶺逶迤連綿不絕的壯闊。她是一個個分割的整體,不高也不險,就像是江南水鄉的女子一樣,儀態萬千,風姿綽約,令人心生愛憐,好不心動。無怪乎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也無怪那麼多人發出嘖嘖的感嘆,期待下次與桂林陽朔重逢。更難怪還有一些人就此駐足,留在此地繁衍生息。我感嘆灕江之美。當我躺在竹筏的竹椅之上,情不自禁地閉上雙眼,感受着灕江的清風浩氣時,我心中燃起了一個小小的期盼,我希望灕江之水可以沖淡我心中的壓抑與煩憂,帶着我穿越灕江的萬水千山,感受她的風情萬種。

當我踩着自行車穿越鄉村的阡陌小道,來到月亮山腳下,走進大榕樹景區———劉三姐故居時,我的思緒馬上散開了。這棵古老的大榕樹是劉三姐與阿牛哥定情的地方,它是見證他倆穿越愛情的重重阻隔,連接兩顆心的月老。榕樹旁的河岸是三姐的對歌臺,我的眼前馬上浮現起他們月下對歌的情景,還有那些至今被傳唱着已成爲經典的山歌。但是這裏滿滿的圍觀的人羣和喧鬧,卻讓我很難走入那種浪漫的意境,現在的遊人來到這裏關注得更多的是租民族衣服瘋狂拍照,僱輛竹筏在水上玩耍。而劉三姐的山歌與故事恐怕就要受冷落了。難道這就是時代的不同?對岸的三姐故居已經被新式的民房替待了,也難怪遊人們想不到這裏是劉三姐的故居。

這次陽朔灕江之行很難忘,我期待與陽朔灕江的再次重逢。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12

在貓兒山之麓,既身臨其境,眼之所見,本已無所謂風景之事,可以套用的一句話便是:只緣身在此山中。

那麼,如果站着的是另一個山頭,可得其景乎?答曰:也難。

既是華南第一峯,2000多米的高度,重巒疊嶂,亙古以來,當是雲裏霧裏的態勢居多,決不會顧及平生偶得登臨的我輩之期待。

但既來之,對這灕江的源頭,那怕是走馬觀花式的瀏覽,也是萬萬不應錯過的,在這貓兒山之巔。

高山之巔的林木未必挺拔,但我相信這就是所謂的原始森林一一人類對原始森林的破壞,在宇宙萬物中,也就略略遜色於火星撞地球之類吧,但我推測,那人類的“魔手”或許一時還沒有伸到這裏,於是我這會兒就處在這幾乎密不透風的、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之中了。

密集而不甚挺拔的林木想必代代都能壽終正寢,因而立於天地之間的年頭較之人工用材林一類便漫長了許多。既然無以挺拔,便各各顯出了盤根虯枝的蒼老之態,又蒼老而並非老朽昏聵,於是就造就了這高山之巔的濃郁而又清新的綠意,給徜徉其間的遊人如我者既吊起胃口,又鼓足了滿滿的“欲窮其林”的慾望。

林木雖雲遮天蔽日,陽光卻也有着見縫插針的韌勁,把零散的、細碎的光輝撒進了這森林的底部,往往給那披滿苔蘚的樹的枝幹造就了絨毛般的金輝,甚是耀眼,甚是悅目。

落葉歸根又是亙古不變的定理,於是林木之下便有了亙古的堆積,那麼,在這江河的源頭之地,那茂密林木紮根之所在,其實就是一層厚實的腐殖質積澱而成的土壤,稱其沃土是定然不會錯的。

儘管是在氣流暢通的高山之巔,腐植質發出的微微腐味還是驅之不散,心中一時生出納悶,難道這裏就是清澈溫婉舉世著名的灕江的源頭?

知識頗豐的牛骨於途中不經意淡及,凡大山脈,便天然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小的氣候循環系統,通俗講來,民諺的“山有多高,水有多長”者,是之謂也。

如此想來,此刻站在高山之巔,氣溫明顯低了許多自不必說,潮氣也重了許多,四野大扺籠罩在雲裏霧裏,潮氣總在不斷地聚集,於是林木根部那積澱了難以計算年代的腐殖層,便飽飽地含了水份,日久天長,那水份又漸漸超出了腐殖層的容量,於是便一滴一滴地溢出,在稍稍低窪的地方積而形成無數毫無規則的小小水渦,這就是所謂“源頭”的端倪一一這一切,如果不把道理想清楚了,就像“不識廬山真面目”一樣,面對源頭也茫然。

刻有“灕江源”三個字的石碑立於緊挨着遊覽棧道柵欄外側的地方,很好的書法,很好的意蘊,卻無法爲它選擇一個相宜的機位了一一既無法可想,也就無所謂了。

路徑向原始森林的深處延伸,曲折起伏,大景看不到了,小不伶丁的景緻卻不絕於目,於是在棧道盡處,不時呈現一小段蒼古的石階。拾級而上,常常小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俄而又一頭鑽進密林之中了。同行數人者,相距並不遠,身影的呈現卻只在明滅之間,林木的深邃也就不言自明瞭。

時有枯樹橫亙於途,將朽而未朽,佈滿厚厚的苔蘚,甚至有青幽野蘭根植其上,儼然一道小小的景緻。路徑一時小有跌啓,是溝壑的狀態,於是便有一座簡易的小橋連接了兩端。小橋的下面,如果有些流水,一切便順理成章了,但又未必有流水,即便有,也甚至還稱不上“涓涓細流”,也只是一種潮乎乎的感覺而已。我便憶起電視節目中一些江河探源的場面,對於所謂源頭的確認,遵循的是唯其高遠,唯其細小的原則,以之印證貓兒山巔之所見,信矣!

路徑險阻的地方,有棧道交通;腿腳乏困之時,有亭臺憩息一一亭子看似古樸簡陋,卻也堅實經摧,而密林深處的石桌石凳之類,古樸堅實而外,一律苔痕累累,在山霧之中,幾疑仙蹟存焉。

漫步仍在不經意間,先前領略過的所謂“源頭”的端倪,那潮乎乎的腐殖層上細小雜亂的坑窪之處,這會兒似有擴展,漸次濫觴,漸次呈其流動之勢,雖然其格局也不過涓涓而已。不過涓涓的格局也在擴展,坑窪由寸而尺,由尺而滿其一圍,並漸次溢出,成了小有水聲的溪流。這時,見縫插針的細碎的陽光如果射到並不寬敞的水面,就讓人生出了粼粼波光的感覺,當然,那粼粼波光,絕對是迷你級別的。

終於來到一處豁然開朗的地方,竟是莽莽叢林中一處闊可數畝的熒熒水面,這回的波光粼粼比先前迷你級的坑坑窪窪開闊了何止千倍萬倍!而且,先前一直瀰漫四野的那股微微的腐植之氣,一時似乎消失殆盡,清爽的感覺直襲而來,好不宜人!

一時又憶起了得之於大方之家一類零零丁丁的教誨,內有“自淨”一詞,以之印證這灕江源頭腐殖質氣味的聚散,亦足信矣!

想來天地之間,所謂的“自淨”功能確也強大,即如灕江,其源頭之地,確處嶺南第一高峯,人跡罕至,密林覆蓋,宛若仙境自不必說。但徜徉其間,雲裏霧裏,雖言其美,那股亙古的微腐之氣是驅之不散的。這腐殖質積澱厚重的地方,這微腐之氣瀰漫的地方,或許便是江河源頭的共性?才疏學淺如我者,當然不敢妄下結論,但有一點想來不會有大錯的,那便是,當這厚厚的腐植層吸足了天地之靈氣,蘊涵了滿滿的水份,便漸漸溢而出之,先是點點滴滴,繼而積成闊不盈尺的小氹,無數小氹相爲響應的時候,便形成了無數的涓涓細流,便皆依着水往低處流的永恆定理一路淌去了。

還有一個看似微不足道卻最最不應錯過的關注點,也就在那看似雜亂無章的小氹或涓涓細流的側畔,大抵零星分佈着一些茵茵如許的蘭花草,這是天意吧,所謂的天地之靈氣, 又豈能不含括了這些幽幽的馥郁蘭香?

也就在這滲透泥沙,衝涮山石的繁覆曲折的過程中,或許是生物的作用,或許是物理的作用,或許是……哦,才疏學淺如我實在也不甚瞭然,總之是,其源頭的微腐之氣,漸次消散乃至蕩然無存,其先前未必清澈的源頭,漸次澄清乃至晶瑩剔透,並且帶着一股清幽蘭香,一路左右逢源,不斷壯大,終於彙集成一條清澈溫婉的,在奇美的喀斯特地貌的峻美山巒中蜿蜒前行,並且與之互爲妝扮的有如錦上添花共同昇華的享譽世界的灕江。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13

這次回家,是我離家十幾年來最興奮的一次,單位新給我分了房,和妻商量後,我打算接父母進城,讓他們過上一段舒心的日子。

儘管我家在漁村有一座不錯的房子,但父母幾十年來卻習慣了住在船上,所以我徑直向江邊走去。遠遠地我就看見兒時用過的小船槳掛在船沿上,頓時我有一種暖暖的感覺。我匆匆跑向那條船,父母果然在船上忙着。

每次回家我與母親的話總是很多,卻不知該和父親說些什麼。雖然我與父親都是在灕江裏泡大的,但在我們父子之間,說的話一直就很少,從感情上講,有時我甚至覺得自己並不太瞭解父親。

父親的水上生涯,幾乎從他出生的那一天就開始了。小時候,他跟着大人在灕江邊打魚,後來父親拉家帶口了,日子就過得更不容易,一家人的生活,都在父親的船槳上。父親沒日沒夜地在江上奔忙,船上人可做的活計他都做過了,從來沒有歇下來的時候。在我的記憶中,父親臉上很少有笑容,但也很少陰沉着臉。我記得父親曾對我說過,船上人祖祖輩輩都這樣過來,守着這條江,以後會有好日子的。

這些年來,船上人的日子好過多了,已經很少有人以打漁爲生了。灕江這條黃金水道熱鬧起來後,一下子涌來了許多遊人,船民們也就找到了更能掙錢的活計,紛紛湊錢買了機動的小遊船,還把一些小木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租給那些想無拘無束地在江上漂游的客人。父親早就看準了這一點,不僅買了船,還請了一個幫手。父親雖然不會以各種花樣招徠顧客,但卻厚道誠懇,生意倒也做得很紅火。

我每次回家,都見他忙得很,所以我們父子之間真正在一起聊天的機會不是很多。這次我把來意向他和母親說了後,母親很愉快地笑了笑,沒說什麼。父親卻固執地拒絕了,說是江上的日子過慣了,怕到城裏後過不慣。

我明白家裏一向是父親說了算,我更瞭解父親的犟脾氣。聽母親說,在那個農業學大寨的特殊年代裏,上面曾要把江上所有的船隻都收了去,讓船民們都改學種田,父親卻堅決不上交我家的小船,死也不肯離開這條江,爲此擔了很大的風險。但父親不怕,他說:“船上人離開了江,沒有了船,就等於命都沒了,還怎麼過日子?”前幾年村上有人想在灕江邊辦一家造紙廠,邀父親入股,父親不但不入股,還硬是不讓人家辦廠,說江也是個人啊,這樣搞會把這條江搞死了去。從來不和人紅臉的父親四處去說,那個廠終於沒有辦成。

我與父親的親近,在某種程度上是因了那支小小的船槳,那是小時候父親特意爲我做的。現在想來,其實父親一直很疼我。在最艱難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過讓我讀書的想法。但在我記事後,他卻開始逼着我學船上人應該懂的活計。那些活計很累很苦,母親都有些不忍了,父親卻絕不讓步,按他的說法是,船上人以後就是走到天南地北,也不能忘了自己祖先的活計。

爲此我哭過,但就這樣過來了,而且作爲一個男孩子,我自小就對船上的一切感到親近。我記得在八歲那年,一個深秋的早晨,父親帶我到江邊的一條小船上,遞給我一隻特製的小船槳,說:“兒子,開始划船了。”我盯着那隻船槳看,嶄新、光滑的船槳,漆着亮亮的光油,我心裏面一下子歡喜起來。接着父親領着我,把小船划向江的深處,父親教我怎麼樣用槳,怎麼樣讓船調頭,怎麼樣避過風浪。這些我都記下來了。

我記得更深的是,父親還用他自己的語言,教我怎麼樣做一個好船民,做一個不怯風浪的好水手。那一段日子,是我和父親最親近的日子。如果說每個人都是駕着自己的生命之船,在各自的航線上航行的話,那麼我那條剛剛起航的小船因爲有父親的這次掌舵,它再也沒有偏離過航向。從此,我劃出了灕江,划向了茫茫人海。但我始終沒忘記自己是一個船上人,是灕江的兒子。

每次想到灕江,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父親,鼻孔裏一下就充滿了那股水草味裏夾雜着生煙味的獨特香氣。在我看來,流淌的江水,就像父親血行的脈博,讓人早已分不清哪是江,哪是人。

回家這些天,我常常看見他一個人靜靜地呆在江上,凝神望着江水,我覺得這是父親和灕江無聲的對話,我頭一次感到不愛說話的父親,心裏面其實裝着很多東西。我想父親是深愛着灕江的,灕江是他兒時嬉戲的夥伴,灕江伴着他抗擊了年輕時那麼多的風風雨雨,又爲他撫平了中年時艱辛勞頓的一道道傷痕。現在父親老了,日子平和了,回想往事,他想對這條江說些什麼呢?以往說到灕江的時候,父親的聲音充滿溫情,但即便說到最興奮處,父親的話仍舊不多,他只是輕輕地嘆一聲:噢,這條江!

在離家的早晨,我拿上了兒時用過的小船槳,我想帶給兒子江江。我要告訴他,父親與灕江的故事;我還要告訴他,其實在父親的眼裏,這條江是他的……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14

欣賞過長江的浩淼,感受過黃河的咆哮,最難忘懷的,還是灕江的輕柔。

趕上了史無前例的時代,可以免費乘車,到處遊山玩水。好奇心極強的我當然不會失去那樣的好機會。玩夠了北京,直抵桂林,是因爲想驗證一下賀大詩人的《桂林山水歌》。

東北只有連綿起伏的羣山。面對這平地上突兀而起的一座座巨石,我驚呆了:大自然怎麼會有如此鬼斧神工的傑作,真的不可思議!在“穿山鏡”下和當地的阿婆閒聊:這麼奇特的山如果能搬到東北去有多好。阿婆卻不以爲然:這山有什麼好,中看不中用。哪像你們東北的山,又能打柴,又能採山菜。當時我剛剛弱冠,戀愛還沒有談呢,哪裏會想什麼柴呀、菜的,心裏還是鍾愛這犬牙交錯的巨石山。儘管囊中羞澀,仍然在獨秀峯頂拍下了定格的一瞬。

山離開了水,就像花兒沒有了綠葉。桂林的山有了灕江水的纏繞,纔有了靈氣,有了韻味。憑着在學校游泳隊訓練的功底,幾裏地寬的松花江打一個來回不在話下。可是面對這百米多寬的灕江,我卻未敢撲入她的懷抱。是“遠怕水”嗎?可能有點兒。看那水中石縫間穿行的游魚,看那倒映在水中的石山,白雲,看那在白雲間盪漾着的竹排,我被這清澈透明的江水震懾了,退縮了。我擔心她沒有松花江那樣厚重的浮力,一旦撲入水中,會不會像墜入太空的宇航員一樣,永遠也不會腳踏實地了呢?還是坐2角錢一位的竹排吧,江南岸的七星巖是非看不可的。

“七星巖赴神仙會”。的確如賀敬之說的那樣,進了七星巖,就像離開地球,來到了瑤池仙境。洞中形狀奇特的鐘乳石,是在洞外無論什麼地方都不可能看到的。匠人裝配的燈光背景,更增加了瑤池仙境的神祕感。人們還依據形狀起了不少有講究的名字。“唐僧取經”,那四塊自然天成的石頭在紅藍燈光的映襯下,就是取經路上的一幅剪影;“攔蛇出洞”,洞前那條蜿蜒蜷曲的石莽,在微微的燈光下,真好像在慢慢蠕動。還有“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無不因形得名。妙就妙在似像非像,朦朦朧朧,給遊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穿過石洞,洞外的世界豁然開朗,好像一下子從天外回到了地球,剛纔的洞中奇景,變成了一場瑤池赴會的美夢。

美夢總是做不夠的。“能再返回去看一遍嗎?”我問身邊的年輕人。他們告訴我,要想再看,除非繞回山前的洞口,逆人流而行是不允許的。其中的一個小夥子說:“我知道前面還有一處山洞,景緻與七星巖大不相同,你們想去嗎?本來就沒有盡興,聽說還有更別緻的去處,我們當然贊同。繞過大片甘蔗園,才找到了那個山洞。然而,這裏十分荒涼。儘管有四根電線伸入洞中,洞裏卻漆黑一團,見不到一個遊客的影子。一行五人,三男二女,有主張回去的,有主張進去的,還是那個小夥子佔了上風:“我有打火機,進去看看。”沒容大家再說話,小夥子帶頭鑽進洞裏。鬼祟的我是最後一個進去的。不知走了多久,小夥子舉着火機說:“前面又有一個洞口,咱們走那個?”我自作聰明地說:“順着電線走!”過了一會兒,小夥子舉着火機說:這洞怎麼一下變得這麼空曠,趕上人民大會堂了?”那聲音在空洞中迴響,好像有個暗中監視我們的超人在學話一樣,我有些怕了。我前面的女生說:“咱們回去吧。”說着,回過身來推我,我趕緊向洞外摸去。身後的女生緊緊地拽着我的衣角,不離寸步。應該到洞口了,可是,眼前依然伸手不見五指。我喊那個帶火機的人,沒有反映。這才知道與他們走散了。黑暗的世界叫人心悸,滴答的水聲更增加了恐懼感。那女子越發緊拽着我說:“快走哇!”漆黑一團,往哪走哇?伸出腿去試探路徑,伸出雙手摸索洞壁,可是,身後女子的束縛,使我不能放開手腳,找到出路,就回過身去,想扯開她緊拽衣襟的手,卻無意地碰到了她的胸部,那十分輕柔而又彈性十足的部位,立刻像釋放了電流一樣,通過手指從後頸一直擊穿了我的全身,嚇得我趕緊把手揚向高處,卻觸摸到了一條很粗的電線。我就象溺水的人抓住了木板一樣,對她大喊:“跟緊我!”於是,我左右手倒換着,順着電線往前摸索過去。也不知走了多遠,那電線逐漸升高了。高到我實在夠不着了,就使出全身的力氣,想把它拽下來。那個小女子嘿嘿一樂:“大哥呀,別拽了,前面都透亮了。”沒等我放開手,她已搶在我前面,向洞口飛去。

那三個人早已等候在洞外多時了。我偷偷看了一眼和我一起誤入叉洞歷過險境的姑娘:瓜籽臉,高顴骨,深邃的大眼透出幾分機靈,滿口的白牙笑得十分可愛。身材姣小卻十分勻稱,顯得很苗條。我剛剛看到那隆起的胸部,她已經直覺到我在欣賞她,羞澀地把身子扭到別處去了。她也許是桂林人,或者,至少是廣西人吧,因爲那長像,那身材,那語調,那甜甜的微笑,不是和灕江的水一樣,清澈、純潔而輕柔嗎?

已經幾十年過去了。但是,桂林的山,灕江的水,洞中的少女,卻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風景。那不知姓名的廣西姑娘,你現在應該是年近花甲的老阿婆了,還能記得我們迷失於洞中的那次歷險嗎?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15

趁着清晨微微的薄霧,我們坐上了一條遊灕江的船。太陽像是剛剛睡醒般,睜着惺忪的睡眼,連同散下的陽光也是那麼朦朧。清風習習,雜帶着些許盪漾着綠波的江水溼潤的氣息。兩岸連綿不斷的山峯收起了它所有的青翠與棱角,只餘下一個巍峨的身影隱匿在薄霧後。

有人說,灕江有四絕,晴景、靜景、雨景、霧景。晴景有它的陽光明媚,青山綠水;靜景有它的碧波盪漾,倒影搖曳;雨景有它的煙雨迷濛,嵐霧繚繞。而我們這次有幸看的是灕江的霧景。船靜靜地前行,船底在翡翠般的水面劃開一條條清明的碧痕,盪漾着往後散去。朦朦朧朧的薄霧,或濃或淡,靜靜地繚繞在山與水之間。兩岸的山峯連同流淌的江水一起在霧中若隱若現。在都市,遇到霧,總讓人覺得心煩意亂,然而來到這隻有山與水的天地,霧卻是夢幻的,夢幻得就像就像身處九重天之上,仙雲環繞。空氣中有淡淡清新的樹木與水的氣味。我忽然覺得,爲什麼中國山水畫皆是水墨畫,水墨畫沒有西方水彩畫那樣的色彩斑斕,但確實只有水墨在宣紙上暈染,或濃或淡地用墨,才能把中國山水之美,那種朦朧,那種若隱如現,那種詩情畫意描繪出來。

灕江的山從不喜歡一成不變,每到一處,導遊總是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們,這是仙女山,這是觀音山,這是……這些山有時像娉娉婷婷的仙女,有時像一座肅穆慈祥的觀音,有時又像一對相擁的母子,千奇百態。灕江的水從不喜歡激流勇進,無論何時何地,它只是遵循它特有的節奏慢慢地流,像一個溫婉的女子那樣靜謐。

中國之美,可以是曾經王勃恣肆揮寫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可以是江南小鎮煙雨中的小拱橋,可以是曲徑通幽的小衚衕……唯有在桂林,不是因爲宏偉的建築,不是因爲傳奇的故事,它的美只是因爲那天然不加雕琢的桂林山水。

經濟的發展似乎無可避免地把古老中國的一切都捲進商業化的漩渦裏。畫家陳逸飛曾概嘆他害了周莊。周莊這個坐落於江蘇的江南古鎮,如今似乎脫去了它沉靜與溫婉,染上了商業化的氣息。然而,窮苦閉塞不是美麗的中國,失去了它千年文化的積澱也不是美麗的中國。

如今,灕江上早已缺少了蓑笠漁人,白鷺竹筏。就連我們坐的船,已是輕快的汽船,早已感受不了那種泛舟碧波上的詩意。但這又如何,在灕江,山依舊是山,水依舊是水,在這裏絕不會看見煙霧滾滾的工廠,也不會看到拔地而起的高樓。觸目之處,依舊是靜靜矗立的青山,依舊是靜靜流淌的水。忽然想起上船前經過的那一條繁華的商業街,在那裏買了一包楊梅。綠色的荷葉包着一顆顆紅紅的楊梅,放一顆楊梅入口,味蕾似乎嚐到了陣陣荷葉的清香。我很驚訝,楊梅竟然不是用塑料袋裝着,而是用原始的方法用一片青翠的荷葉包着。桂林人似乎很努力地保留着這樣的情致。

船還在不停地前行,我執意不坐在船艙裏,我扶着欄杆,想把灕江的一切收進眼底。然而,灕江又怎麼能讓你全部看懂呢?灕江似乎代表着一種中國的美,自然,不刻意地雕琢,詩情畫意,含蓄,靜謐而且溫婉。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16

當朝陽躍出江面的一刻,漁夫和竹筏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裏。

這是初秋的清晨,我們一行人六點多從興坪九馬畫山的河灘順流而下。雖剛入秋,河面上卻飄散着薄薄的霧,咧咧的風撲面而來,裹着圍巾也倍感寒意十足。河岸的右側,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山峯,或高或低,或明或暗,都一律在水中靜靜地立着,挺拔且俊朗。左岸,是遍佈鵝卵石的河灘,以及一叢叢連成一片的鳳尾竹,竹頂微微垂着,形成了優美的弧線。

此刻,天色每一分鐘都在變化,前方出現了熹微的晨光,山影從朦朧逐漸清晰起來,奇怪的是,越遠處倒是越明亮,山色從淡藍、蔚藍到深藍,層層疊疊。慢慢地,河面鋪上了一層又一層的霞光,蓋住了山投射的影子,緋紅和橙黃在粼粼的波光中上下左右晃動着,靜謐的河流彷彿瞬間開始甦醒,聽見了波浪互相問候的聲音。

我們的船靠近河堤的時候,太陽從山水之中冉冉升起,從橘紅到明黃,慢慢地映紅了半邊天空。青山向後退去,河面開闊起來,厚厚的雲層託舉着一輪紅日,懸在半空,而水中的太陽卻劃出了一道道金燦燦的光芒,宛若滿河碎金,灑在綢面一般光滑的波浪中。

這時,一葉竹筏載着漁夫和他的鸕鶿出現在朝霞之中。遠遠看去,竹筏、漁夫和鸕鶿似乎是一副靜止不動的剪影,漁夫頭帶斗笠,彎曲着脊背,撐船的竹竿,一前一後靜立的鸕鶿,船尾的籮筐,所有的一切,與眼前的山河朝陽渾然一體,相互印襯,似乎千百年以來的灕江就停留在這樣的畫面。

岸上的人都被眼前的幻境迷住了,直到竹筏開始順流而下,人們意識到景物移動了,有人脫口喊出“停下,阿叔停下!”我愣了一下,不自覺地追隨竹筏跑去,跑出了幾十米,看見竹筏停泊在河灘上。終於看清,漁夫儼然是一個白髯翁,一把白色鬍鬚飄灑胸前,身穿黑色棉布褂子,絳紫色長褲,腳蹬雨鞋,微微佝僂的身軀,與臉上風霜蝕刻的皺紋,都顯示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

竹筏是用六根竹子捆綁連接起來的,翹起的一頭靠在石灘上,另一頭在河中被流水衝擊着搖來擺去。老人站在竹筏上,單手舉起一根竹竿,讓兩隻鸕鶿一前一後站了上去。鸕鶿全身灰黑色的羽毛,長長的脖子,尖尖的嘴,在半空中撲扇着翅膀,老人竭力穩住竹竿,任由鸕鶿在竹竿上騰挪、展翅,然後將竹竿放到肩上,鸕鶿的爪子穩穩地抓住了圓滑的竹竿,老人一手扶着竹竿,一手划動船槳,竹筏開始漂離河岸,靠着船槳的划動停在了逆流中。鸕鶿張開雙翼,飛離竹竿,鑽入水中,只一眨眼的功夫,又回到了竹筏上,顯然一無所獲。整個過程彷彿是老人與鸕鶿的舞蹈,配合默契,就像一對多年的伴侶,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彼此心領神會。

回程的路上,司機說,鸕鶿也叫魚鷹,很久以前,漁民每家都會養幾隻鸕鶿用於捕魚,現在河裏的魚少了,每天捕不了多少,這種傳統捕魚方式已經淘汰了。老人是當地有名的漁人,已經九十多歲了,一輩子在灕江上打魚,只要天氣好,每天都帶他的鸕鶿下河捕魚,“不去捕魚怎麼辦呢,一隻鸕鶿一天要吃兩斤魚呢!”司機說。

我想,下次再來的話,恐怕不一定還能看見老人和他的鸕鶿了。正如每天升起又落下的太陽,正如這一江永不停歇向前流淌的河水,不管我們多麼地不捨,所有生過、活過、存在過的物事,都不可避免地發生更迭、變化、消失,唯有留存於心的記憶,卻是永遠......

再見,永遠的灕江,永遠的漁夫!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17

對於桂林的印象,始於小學時期學的一篇課文《桂林山水》。雖然已過而立之年,校園時光早已遠去,而課文中的部分語句我至今難以忘懷,尤其是文中的第一句:“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着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於是乎“盪舟灕江“便成了我一個魂牽夢縈的夢。

可畢業後的日子便像歌詞寫的那樣: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後來結了婚,有了孩子,很多少年的夢想便就此擱淺。

如今小孩大了,工作生活都沒有以前的忙碌便想起趁着尚存的時光去看下童年時就慕名的灕江。

6月10號帶着剛滿6歲的女兒跟着旅遊團從廣州出發。在車上聽着導遊對當地民俗文化的講解,心中想象着“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好畫卷。

由於端午出行人數較多,六小時的車程開了近十個小時,在一片睡意朦朧中到了目的地桂林市陽朔縣。

來到陽朔的三天兩夜中,感受了蝴蝶泉的美麗,銀子巖的壯觀;也體會了遇龍河飄遊的輕涼愜意,聚龍潭的曲徑迥然,但印象最深的還是圖騰古道的神祕和灕江的感慨!

圖騰古道——甑皮巖人與自然的和諧-

圖騰古道位於十里畫廊的中心地。據說這裏住着的是皮膚黝黑,身着獸皮的甑(漢語拼音zèng)皮巖人,導遊把他們稱作“野人”。相傳甑(漢語拼音zèng)皮巖人是桂林人的祖先。 北有匈奴,南有南蠻。雖然知道今天我們遊行中看到的“野人”應該是當地的村民裝扮而成的,但充滿地方色彩的風俗文化及原始味濃厚的表演着實還是另我耳目一新,幫助我好好普及了下南蠻文化。

聽着當地導遊的講解,我驚訝於古人面對大自然表現出的頑強和智慧。從類人猿到人類的轉變,從直立行走到文字的出現,從茹毛飲血到田園農耕,每一次轉變都是一次升化,都給我們帶來新的希望和契機。無論滄海桑田,變化將是這世界永遠的主旋律,惟有適應變化並迅速做出反應的人才有改寫歷史的資格,纔有享受成果的機會。

灕江——讓我充滿充期待滿目惆悵的地方

灕江是我此次旅遊的焦點所在。在6月10日前往陽朔的車上時就聽導遊說起這幾天桂林大雨,灕江水很急,所以這幾天都在封航,此番能否遊成灕江就看我們的緣份了。11號早上得知的消息就是水位依然很高,只能先遊其它的景點。

直至於11號下午才接到消息明天可以遊灕江了。便覺得一陣竊喜,覺得多年的心願終於可以實現……

12號走到灕江邊上時才發現,江水的顏色真如導遊所講,因爲下雨的原因已變得猶如黃河一般,再也沒有小學課文中講的那樣“清、靜、綠”的感覺。我想課文中描述的桂林山水的情境可能已然只能在課文中看到了。好在兩旁的青山依舊在,只是綠水可能因爲近些年遊客的增加及生活垃圾的出現變得不復返了。

乘坐在加有燃料的木伐上,身旁充斥着浩浩蕩蕩的旅遊隊伍,再也找尋不到“一葉扁舟橫野渡”的情景了。我想這便是現代文明吧。

事物總是不斷進化的,一如與當地人民合影,當地人都會舉個牌子告訴你:“合影收費10元”。 旅遊搞活了經濟,經濟改變了生活。看來如果想要生活的好,還是要回到現實中多創造價值才行啊!

此時便想起老生常談的一句話:“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周圍所有的事物”。只是“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這種情景或許只能出現在夢裏了。呵呵。

不管如何,灕江我來了!

煙雨灕江情散文 篇18

晨曦隱沒在藍藍的天際中,天已大亮,推開頁窗,一縷清風拂面,好不悏意,只聽得,樹叢中小鳥婉囀歌舞,此起彼伏,好不撩人;眼見得,已是春歸三月,此好時節,正是遊山玩水之佳日。

上得車來,已是早間八點,約摸半個時辰,車停磨盤山。乍一看,車多人多,遊人多爲候船而憩。

上得船來,不覺是九點已過。雖爲機船,卻也平穩而行,艙位滿人,只得溜後艙外席板而坐,倒也少了許多喧鬧,盡我賞玩。

船行微風起,自覺涼意不少,水花卻甜甜的吻着船幫,恣意撒着多情的舞姿戀戀不捨,遊船卻悠閒地躺在清澈的河牀上緩緩而行。灕江的水,灕江的船,如姐妹,似情侶,潑一廂情,酌一分意,總是相隨它們的客人,千萬個去,千萬個回。

水在花中跳躍,船在水中盪漾,慢波細浪中還見水中之花、水底之石。水中之花,不知何花,卻是嫵媚;水底之石,不知何石,更爲晶瑩。

一水帶石,一石倚水,但見水在石中繞,石在水中嬉。水中之石錯落不亂:端坐的如威武之乒馬;側臥的如園中之嬰兒。石中之水波濤不驚:碧波中汩汩流淌,綠浪裏漣漪點點。 好一片清水,拍打着大大小小的卵石,悠然自得;好一堆卵石,梳理着彎彎曲曲的細流,默默無語。

最喜得,兩岸青山盡入水中,輕撒一片片翠綠,重投一重重丹青,清水的青山,青山的清水,相融相映,一首詩情,一幅畫卷,怎能收下這滿盤春色。

但見水中之山,山山相連,山不高,卻靜穆;水不深,卻旖旎。怎見得水中之山朦朧,朦朧之妖嬈;那見得山中之水幽靜,幽靜之雅緻。真是青山鋪翠竹,綠水鑲銀珠。

又見山中之水,水水相依,水不急,卻勇流不止,山不高,卻巍然屹立。誰言得山中之水涓涓細流。卻也源遠流長;怎說得水中之山彎彎曲曲,卻是人間正道。真是山留清水水常在,水繞青山山不移。

船行影隨,水移山轉,近看水山一色,波影重疊,分不清那是山,那是水;遠看山水二色,黑白分明,山擁水,水抱山,山水攪得遊人醉。

水愛山,山喜水,水山交融,好景常在;水不愛挑剔,山不喜雕刻,渾然天成,美不勝收。瞅得了水中之山,卻丟了岸邊青柳,只道是,滿目青山山不在,遙指水中盡是畫。

睜眼看兩岸,盡是青綠一片。藤蔓掛垂,草木芳芳,清風曳動着修長的柳枝晃來搖去,如舞女軟軟地腰枝,多姿多彩。近山屏障如帆,遠山黛嶺如仙。山中之石相擁、相望:有臥、有立、有坐,千姿百態:有如劍之出岫,遙指藍天;有如鼓之喧天,待令而鳴;有如眠中之嬰,可親可愛。

青山總有青竹陪,一團團、一排排,傲然挺拔,佇江而立;竹身不壯,節節中規中距;竹葉不濃,葉葉翠綠欲滴。竹直不躬,是其豪爽;竹節不彎,是其氣節。

氤氳之中峯巒最爲迷人。一片片、一簇簇,如雲非雲,似霧非霧,是山非山;霧遮雲,雲鎖霧,半雲半霧;雲遮山,山拴雲,半山半雲;霧遮山,山騎霧,半山半霧。是雲?是霧?是山?遊人自有分斷。

人在水中如夢如茵,人坐船上如癡如醉,遊山玩水遊不盡灕江山水,踏青踏綠踏不完人間春色,此情此景,此山此水,正憶了陳毅那句“不做神仙,要做桂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