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7描寫端午節的優美散文

2017描寫端午節的優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端午節一天天地近了。這個週末的傍晚,當我小吃街上看到不斷增多的糉子攤點,尤其是嗅到那清香醇厚的氣息時,不禁想起了故鄉的端午節。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7描寫端午節的優美散文,歡迎大家閱讀!

2017描寫端午節的優美散文

  【2017描寫端午節的優美散文1】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祭屈原、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蒲,一派繁忙。"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菖蒲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端午節裏,充滿抑揚頓挫的情懷,懷舊人,吃新香,驅邪氣,比體力,起精神。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三閭大夫,因受妒賢嫉能的上官大夫誹謗,被楚懷王疏遠。後屈原堅持"聯齊抗秦"主張,又遭陷害流放。他憂國憂民,悲憤至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曾以蘭蕙自比高潔,心中有怨、有冤,只能向天發問,最終一腔哀愁只能投給淼淼江水。

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有曰:"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褚朝陽也有詩爲證:"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宋代詩人梅堯臣《五月五日》借江水錶達意境深遠的感喟:"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

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殉難後,楚國百姓每年把飯裝到竹筒裏駕船入江,然後投到江中祭屈原。明代高啓《端陽詠子》"香艾裹秫炊,投祭楚江湄。頗恨饞蛟橫,忠君竟不知",流露出對愛國詩人屈原的無限情思。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心之形,故曰糉,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初五,以爲節物相饋送。或言爲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李時珍本是一位醫學專家,但他對端午糉子的記載如此詳盡,得益於糉子的華夏文化積澱。

端午食糉,吃的是糉,記的是心。糉子心裏有一種愛,一種惦念。白白餈糉美,悠悠不盡情。唐代詩人元稹"彩縷碧筠糉,香粳白玉團",不但寫出糉子的形狀和味道,更寫出懷念者的心香一瓣。清代林蘇門的"一串穿成糉,名傳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膩透纖紅。"寫盡了火腿糉的妙處,更憑寄出一顆顆紅心的懷念之情。清代查慎行筆下的"青箬香分菖葉綠,銀盤光射石榴紅。雲帆不卻三韓貢,拜賜還教紀祖功。"詩歌描繪的是--用高麗貢米制作成的糉子,看來食糉懷舊之俗,已擴展到東亞各國。

世間有的懷念,不止是靜默的,而是要喊出肺腑來的。賽龍舟就是這樣。把悲憤壓在胸口,不如專遞給飛舞的雙手。劃,劃,劃,飛越,飛越,飛越;若屈原有知,也應欣慰。唐代詩人張建封的"五月五日天晴朗,楊花繞紅啼曉鶯……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漸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午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惟妙惟肖地再現了龍舟競渡扣人心絃的場景。清代董平章的詩句:"堂開宛在俯中流,士女傾城盡出遊。記得小西湖上路,羅衫執肩看龍舟。"全景描繪了人們傾城看龍舟競渡的盛況。

廣東潮汕人過端午節頗爲熱鬧,當地有《端午》詩:"家家插艾望消災,欲食糉球興滿懷。更喜龍舟競渡處,鑼頻鼓急漿花開。"在潮汕人眼裏,"插艾蒲"是一種祈福,一種心願的表達。宋代戴復古《揚州端午呈趙師》詩也寫道:"榴花角黍鬥時新,今日誰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隨蒿艾上朱門。"北宋詩人朱鬆《重五》詩:"山深人寂寂,氣潤雨濛濛。煮酒無尋處,菖蒲在水中。"此詩用巧妙的白描手法,寫端午節風情的"菖蒲組曲"。

詩意端午節,神州共享時。在懷念屈原背景下,端午節是富有多重詩意的日子,是期盼和諧健康的日子。

  【2017描寫端午節的優美散文2】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文明享譽世界。中國每一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着深深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優美的傳說。即將來臨的端午節,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一種由衷的敬意。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在江南地區過得比較隆重,人們對其重視程度不亞於春節,出門在外的遊子都要回到母親的身旁,過端陽節。而在我生活的北方,特別是在農村,過端午節的不是很多。由於端午時節正趕上北方的麥收,麥收是北方農村最爲忙碌的季節,人們要趁着響晴響晴的天兒,用最快的速度把麥子從田地裏運送到場院裏,然後壓場,揚場,裝到自家的糧囤裏,纔算是小麥大豐收,農人們的'心纔算落地,一年的生活纔算是有了着落。所以,忙忙碌碌中就把屈原老先生忘到了九霄雲外,畢竟逝者已逝,生者仍要前行!我想屈老夫子如果在天有靈,也不會怪罪這些後人吧。

在我的記憶中,每到端午節,沒有文化的母親也許並不知道所謂的“端午節,端陽節、重午”之類的名字,總說是五月大五到了,當時的我也不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只曉得五月大五也像中秋節一樣,一個需要好好過的日子,然而這個日子裏並沒有糉子吃,有的只是母親給我們做的北方典型食品——餃子,與其說以此來紀念這位偉人,倒不如說母親借這個機會滿足一下我們這些小饞貓們的嘴巴。同時我覺得母親肯定也在心裏暗暗祈禱,祈禱汨羅江中的魚兒不光吃糯米,餃子也是很有滋味的食品,用餃子把魚兒們餵飽,它們就不會再去吞噬屈老夫子的遺體了。

直到工作以後,看到商場裏各種風格的糉子,嗅到空氣裏瀰漫的糉子香,聽到隔壁大媽買艾葉包糉子的呼喊聲,才意識到端午又至,我該買糉子了!糉子首先應該呈給我的父母,雖然小時候父母並沒有給我們包過糉子,但是現在我應該給父母把糉子準備好,讓他們好好過一個端午節!其次應該送給先生,由於先生爲南方人,在家鄉這個節日是必過的,所以每次端午節也必有電話過來祝賀,先生也每每打電話給家鄉的親人,向他們祝福!另外,把糉子送給孩子們,讓孩子們瞭解中國文化,瞭解屈原其人,增強孩子的愛國情感!還有,把糉子送給我的朋友們,一起紀念偉人,共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共同祝福我的祖國。

端午節臨近,我們在節日裏再一次重溫詩人的情懷,再一次吸取歷史的教訓。淡淡的糉子香從江南飄到了塞北,濃郁厚重的雄黃酒從普通人家的餐桌撒到了汨羅江畔,龍舟競賽的呼喊聲從魚米之鄉傳到雪域高原。屈原的精神再次昭示着世人,偉大的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母親有難,兒女何安?

隔壁的大媽又在蒸糉子了,空氣裏瀰漫的糉子香味兒越來越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