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5年最新電影南京南京觀後感

2015年最新電影南京南京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篇1:

2015年最新電影南京南京觀後感

沉重的心情溢於言表。曾經那一部震撼的電影《南京》還歷歷在目,而這部《南京!南京!》給我的更深的感慨。兩個突兀的感嘆號!屈辱,憤怒,心痛,已無法傾訴我心底的聲音。振聾發聵的影片將戰爭的醜陋在腦漿崩裂的那一刻畢現無疑。強暴,這種罪行,是人類的恥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點燃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1937年,30萬中國人被屠殺,國殤,2009年,《南京南京》重啓了這段傷痛記憶,我們不能沒有危機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想,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不二法門。

血淋淋的黑白色,聽到的是寂靜中的槍炮聲!日本人進城了,中國的大部隊開始逃跑,陸劍雄和他零零落落幾個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組成一堵人牆,阻止逃兵的去路,他們不肯投降,一直在城裏偷襲日軍,直到一個個死去。日本人說:你們中國軍人真是厲害,我們進入南京城後,四處都是冷槍,我們不的不把很多建築物都炸平,但是沒有一個人走出來!不屈與堅韌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華民族兒女的血性之中,極端環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中國人用鮮血和犧牲構築的中國精神。

歷史可以寬恕,但不能遺忘。

對於那樣一段歷史,已經成爲了整個民族的死結,不是誰想顛倒和抹殺就能顛倒和抹殺的,但想要記住同樣不容。一種空洞的仇恨,沒有可以附着的支點,這場屠殺已經離去了72年,當初倖存的人們也逐漸被時間帶走,但我希望那些鮮血淋漓的傷口不要隨之消亡,我們未必需要一部片子來激起某種仇恨,然後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訴,不是煽動,而是展示,還原那些被遺忘或者被忽視的點滴細節,然後讓看到的後來人叩問自己的心,至於會得到什麼樣的迴響,傷痛不能被繼承,更不能被強行灌輸,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複原的電影,只要它夠真誠。

  篇2:

1937年12月的南京,瀰漫着一種頹敗和絕望的氣氛。在淞滬會戰中冒死戰鬥的將士們,到了南京都成了膽小鬼,強大的日軍磨滅了他們所有的反抗意志。宋希濂部擋在城門,卻擋不住潮水一般的殘兵敗將。十幾名日軍在教堂發現了無數難民,其中還有大量的中國軍人。日軍恐懼的叫援兵,可中國人根本無意抵抗,麻木呆滯的舉起了雙手,日軍的幾聲槍響就使他們徹底崩潰。遠景中,孫中山的銅像被拉到,一起倒下的是整個中國嗎?

不是。殘兵連在廢墟中做着最後的抵抗,頑強的抵抗。最終,隊長陸建雄無力的說:“兄弟們,守不住了,散了吧。”沒有人離去,直至被俘。這羣鐵骨錚錚的漢子在子彈穿透胸膛的前一刻齊聲吶喊:“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這偉大的一幕讓我不禁想起張自忠將軍犧牲前的話:只要我等堅決抵抗,以我五千年之浩瀚中華,絕不會亡於三島倭奴之手。中國是堅韌的,中國人的抵抗從來沒有停。

但在當時的南京,抵抗終不是主旋律。畫面中,無數投降的士兵和平民從各個方向被驅趕至一起,被淹死,槍殺,活埋,燒死,如退潮一般倒下,畫面殘酷的令人目不忍視。南京,真正的地獄。南京已死,安全區是唯一一塊尚在苟延殘喘之地,拉貝以其“納粹”的身份保護了一小批難民。日軍發現安全區有大量女人便前來索要100個,江老師和拉貝無奈答應。當姜老師哭着說出這個決定時,妓女小江第一個站了出來:“拉貝先生,我去。”她從容的轉身,驕傲的回頭,以她特有的方式做着最勇敢的抵抗,證明着中國的頑強。

整部影片瀰漫着一種殘酷的壓抑和絕望,只有結尾才稍稍燃起溫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國的希望,明天雖然依舊殘酷,但希望已經傳遞下去。南京雖死,但中國人的團結與抵抗已經被喚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麼只有努力去贏得戰爭的勝利。

影片用大量的筆墨勾畫了角川這個形象,他有知識,有思想,天真而純淨。作爲侵華日軍的一員,他的雙手無可避免的沾滿了鮮血,但他的內心始終在掙扎和思考。在心愛的百合子死去後,他終於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放走小豆子,開槍自殺。我知道陸川想用角川來完成對侵略者的人性還原,證明他們的痛苦和悔過。但南京大屠殺中的三十萬冤魂,整個抗戰中死去的三千五百萬英雄,不是一句悔過,一顆子彈就可以彌補的。每個人都會犯錯,有些錯誤可以被原諒,有些則永遠不能。正如南京這倒深深的傷疤,會永遠留在中國心頭,永遠滴血。

  篇3:

前段時間,看了陸川的電影《南京!南京》,感覺和震撼。我用了兩天的時間來沉澱心情。今日,同學發短信來問“看過了沒有,感覺怎麼樣”。我覺得應該把感想與朋友們一起分享一下。看完影片,憤恨、屈辱、振奮皆而有之。說起憤恨,一恨國府無能。常言道“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國可富強”,然影片一開始就表現出日軍兵臨城下時,南京國軍部隊的高級軍官竟然逃跑,置國都於不顧,置城中百姓於不顧,置國民政府尊嚴於不顧,更是置保衛南京殊死作戰的衆多將士於不顧。結果導致南京三日即告城破。

我曾設想,南京如此之大的城市,若是將士用命,團結一心,保衛作戰決心堅定,我們未嘗不可打出像斯大林格勒戰役那樣的巷戰,把城市變成日軍的血肉墳場,即使是由於武器、補給諸多不利因素,我們可能還是會失去這座城市,但是也不會失去國之尊嚴,同時會給日軍以極大的殺傷和打擊。但是歷史不可以假設,恨,這些逃跑的高級軍官真可謂之“國賊”。二恨國民無知、無智。教堂中數百中國人,而日軍只有六人,中國人竟舉起雙手任由日本人俘虜,當無數中國人被日軍有預謀的屠殺的時候,他們臉上那種麻木的表情帶給我的是深深的痛。更是有唐先生那種只是知道有自己小家,而不知有國家的人。

他們可以在日軍入城之後還可以安心打麻將,在被德國人拋棄之後又爲了小家偏安不惜出賣同胞投靠日本人。唐家所表現的僅僅是折射出當時的國民心態,他們難道不記得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了嗎?失去了國家,他們就永遠只有一個名字——“亡國奴”。看到電影中段的時候,我的心中又被屈辱所填滿。日軍爲了建立慰安所向安全區提出了條件:爲日軍提供一百名婦女來交換糧食、衣服和過冬的燃料。安全區裏並不缺少男人,但是這些男人任憑日軍狂笑着將自己的姐妹帶走、蹂躪,他們選擇了躲在女人的背後,就像狗一樣卑微的活着。漢家男兒的血性到哪裏去了?幸而,在影片中我們還是看到了不屈的戰鬥精神。城破了,但是男主人公仍然在戰鬥着,在盡一個軍人的職責。被俘後面對着日軍的屠殺他勇敢的走向刑場,向我們展示了愛國軍人真正的風骨。正如影片中所述的“中國不會亡”,我相信有這些民族的脊樑背負着國家的希望,中國就不會亡。今日讀的文章中提到了四行倉庫和八百壯士,我發現我已經很久沒有想起了。

會忘嗎?能忘嗎?我們的下一代還能不能記起來我們民族所造受到的苦難呢?也許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