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年後,當年差生最給力 人生感悟

20年後,當年差生最給力 人生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20年後,當年差生最給力 人生感悟

   春節佳期,除了親戚聚會,最鬧猛的就是形形色色的同學會了。有朋友發來手機短信這樣報告她的過年日程:“前天,高中同學會,昨天,初中同學會,今天,小學同學會……明天就上班啦”。

  回浙西老家過年時,發現過年期間縣城的酒樓、茶樓、大排檔,不提前預約都找不到位子,一問不少是同學會包場的。同學會上能看出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年份越長的同學會,越能看出每個人的“能耐”,一個剛剛參加了20年同學會的銀行人士在同學會上有了一個發現:“混”得最好的,大多不是當年的優秀生。

  當年冠上“差生”,20年後最成功。

  在杭州某銀行工作的盛先生,昨天剛在老家參加了高中畢業20年同學會,他很感慨:高中畢業20年了,同學會還是頭一回如此隆重地舉辦,用現今的職場成功人士的標準來比一比,混得最好的不是10多個當年上重點大學的優秀生,相反,一些當年落榜或讀專科的同學,現今要麼創業成功,資產千萬,要麼在單位混得風生水起,拿高管薪水。

  盛先生說,他所在的理科班,當年高考儘管成績不錯,可也只有一半人能升大學,升重點大學的只有10多個。有個女生當年成績不佳,老是被班主任找家長告狀,第一年高考自然落榜,復讀一年後考上了西部一所大學的外語專業,隨後就出國深造,邊讀書邊做外貿,把家鄉的土特產輸送到國外,生意做得越來越大,在杭州買下多處豪宅,拿着移民身份定居在國內,時不時還要飛國外某頂尖大學讀博士。盛先生說,20年前,大家習慣於以高考分數定英雄,誰會想到,優秀生連門都摸不到的國外頂尖大學,20年後會把博士頭銜給了這女生。

  盛先生感嘆,很多“落榜”同學活得風生水起。相比之下,一些當年考上理工科重點大學的,大多畢業後捧上了一份設計院、研究所的安穩飯碗,年薪比上不多,比下有餘,很多人20年單位都沒換過,不是沒想過換更好的,只是沒勇氣丟下到手的。

  人生是長跑,不以分數論輸贏。

  這讓我想起了一位朋友的故事,她的女兒10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學院,在硅谷界頂級的IT公司裏發展,邊工作還一邊修MBA學位,親朋好友都覺得她特能幹,紛紛表示要讓自家孩子以她爲榜樣。一次過節聚會時,她談起了“同學會經歷”,她說從小學到高中,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她的學業成績排名都是全校第一,在麻省理工學院時她的學習成績也是處於上游。但工作以後,她是同學中最不起眼的一個,畢業十年她去參加同學會,同學中有當大牌律師的,有從政的,有做公司CEO的。有個同學畢業後冒險加入一個才組建的小公司,公司後來上市,他坐擁原始股一夜之間成百萬富翁。

  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她認爲,我們的文化中對孩子的培養有誤區。人生是一場長跑,不應該只是拼命讀書,贏了上半場,下半場就沒有了持續力。正如寫出知名暢銷書《慢養——給孩子一個好性格》的黑幼龍認爲,家長不應該用一時的狀況來判斷孩子的未來,現在小孩功課可能很好,不能保證未來就會功成名就;現在孩子功課一般,將來他也許會很優秀,因此不要現在就替孩子的一生下定論。

  20年同學會折射出的也許就是這個道理:人生是一場不知終點在何處的馬拉松,靠的是耐力,耐力來自成長過程中不斷累積出的綜合素質,而不僅僅是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