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憑票吃飯穿衣的歷史散文

憑票吃飯穿衣的歷史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憑票穿衣吃飯的歲月已經成爲歷史,但糧票,布票,油票,肉票等的艱辛記憶深深地刻在腦海裏。它們的退出歷史舞臺,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由物資緊缺到萬物豐茂;由節衣縮食到豐衣足食;由貧窮落後到繁榮發展,它們演繹着中國社會六十多年發展歷史的變遷,彰顯着時代天翻地覆地變化,社會飛速地發展。

憑票吃飯穿衣的歷史散文

那時,我們這裏地處偏僻,交通落後閉塞,只有一條羊腸小路能通到沅河邊的洞庭溪區供銷社。那些有限緊缺的物資就是挑腳工肩挑背扛,沿着山中羊腸小路翻山越嶺運回洞溪供銷社的。

那時的山是窮山,水是窮水,田是死田,地是死地,沒有什麼活力。人們也很難發出歡聲笑語,說話是有氣無力的,經常餓着肚子拖着疲憊的身體勞作,也由於經營不善,地裏田裏年年歉收,羣衆的收入是很微薄的。地方生產的東西很少,國家的物資供應也十分緊缺,政府就發明了糧票,油票,布票,肉票等憑票計劃限量供應。那些票和錢一樣重要,沒有它們寸步難行,什麼東西也指望不上。平常的人在過年的時候,才能憑票吃上幾兩肉,憑票扯上幾尺布,憑票買上幾斤棉花,縫上過冬的粗糙棉衣。到外地去一律憑糧票才能在飯店食堂吃上飯。那些票對農民,對所有人來說是何等重要!何等珍貴!又是多麼難得,可謂一票難求。憑政府定量發的票對大多數人家來說是不夠的,有能耐的人可以通過其它渠道弄一點。沒有能耐的就那麼一點,而且那麼一點票也捨不得花,要攢出來換錢換吃的`。自己的衣服是縫了又縫,補了又補,破破爛爛地穿。一年四季破單衣,破單褲,破草鞋,到天熱日子還將就着,到了寒冷的冬天,那些人瑟縮在冰天雪地裏,那日子不知道是怎麼熬出來的。

那時候,我父親到洞溪供銷社當挑腳工,或幫供銷社做雜事。平常打雜,挑腳,到山胡椒成熟後,父親就幫供銷社蒸山胡椒油。父親認識了供銷社的吳經理,一位姓鄧的工作人員。他們都比我父親大幾歲,我們就叫他們吳伯伯,鄧伯伯。他們都很友善,見我父親機靈,精明,勤快,活潑,忠實,就很喜歡我父親幫他們做事。那時,雖是計劃經濟,但供銷社的物資總有些鬆動。父親就常常得到他們的幫助,可以多扯幾尺布,多稱幾斤糖。父親當時在供銷社做副業,比一般人有錢。於是,我們過年年年有新衣服穿,而且能穿上較好的棉衣棉褲,能穿上馬鞍鞋(俗稱套鞋)。母親一年四季多害病,也能一年四季吃上紅糖。我們也能吃上糖。那在當時是多麼富裕的生活,是多麼幸福的生活!

我九歲那年,生病了,身體很虛弱,特別想肉吃,也好久沒的肉吃。那是夏天的一天,父親在供銷社幫忙蒸山胡椒油。由於夏天酷熱,溫度高,還要在火邊忙,添柴加火,熱是可想而知的,父親常是大汗如雨,因此,工作很累。供銷社特通過公社弄來兩斤肉票作爲改善伙食補償。父親聽了我想肉吃,就特稱了兩斤肉,專門捎信叫我母親送我到供銷社。母親聽了,一臉的興奮,二話沒說就拖着病弱的身子揹着我沿山間羊腸小道去趕。母親喘着氣,累得汗流浹背,卻仍堅持揹着我走。母親生怕累壞了病弱的兒子,冒着累壞自己病弱身子的風險,硬揹着我走。實在走不動了,就在路邊石礅上休息一會兒,緩了口氣,又揹着我走。這樣揹着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經過幾個小時終於到達了洞溪供銷社。父親見了,一臉的笑,他一邊添柴加火蒸山胡椒油,一邊煮飯爲我做肉吃。不大一會兒,父親把一大碗香噴噴的豬肉端到我面前:“兒子,好好吃!多吃一些!”多日不見肉的我,又體虛,見了香肉,食慾一下子大增,便狼吞虎嚥起來,在當時那味道賽過山珍海味,連龍肉也敵不過它!不一會兒,一大碗肉便席捲而光,而我吃得特別飽,竟吃膩了,後來幾年不吃肉。我的身體也好了許多。

有一年,我們這裏糧食與布票緊缺。當時,父親回來在生產隊當隊長。父親爲了解決父老鄉親的溫飽,便湊了些錢帶我們下常德買大米。那是秋季過後。我們走了幾十裏山路到了洞庭溪沅河邊,再坐客船下常德。到了常德城,我們住進了旅館。剛住下,有一個高個單瘦的人東張西望地走近父親,神神祕祕地做個手式低聲問父親:“要布票嗎?”父親一聽,一下子來了精神,一臉地興奮起來,便也低聲答:“要什麼價?”那人一聽,繼續做了個手勢,低聲說:“小聲點!要,跟我到那邊去。”因爲當時這些“票”禁止賣買,風頭緊。父親也遲疑了一下,母親也對父親說:“別上當了!”但父親想想家裏緊缺布票,兒女們穿不上過冬的衣服,又相信社會風頭緊,“投機倒把”的也不會在光天化日下行騙,還看那人正經的樣子,父親還是興高采烈地跟他走了。不大一會兒,父親垂頭喪氣地回來了,沮喪地對母親說:“上當了!”原來那人把父親帶到有兩個門的廢棄小房子,裝模作樣地講了價錢,就叫父親一手給錢,他一手給票。父親給了他七十多元,他給了父親一卷用幾張零碎布票包裹着的紙。他裝着正經的樣子叫父親數數。父親就默神一斤一張地數。那人等父親專神數票的時候,便悄悄拔腿從另一個門蹓之大吉。父親剛數了幾張,發覺不對勁,擡頭也發覺那人跑了,便追。等追出門,那人早跑沒影了。原來遇上了老熟的“投機倒把”分子,他預測了地方,預測了方法,打了父親個措手不及,讓我們賠了夫人又折兵。幸運,父親爲鄉親保住了買大米的錢,沒讓那騙子騙去。

布票,糧票,棉票,肉票等經歷了幾十年,伴我們童年,伴我們少年,伴我們長大成青年,留下了許多痛苦的記憶,留下了許多酸楚的滋味。後來,改革春風吹來了,社會發展了。隨着物資的豐富,國家便取締了布票,糧票,肉票等,人們開始豐衣足食了。又經過幾十年的改革發展,人們更加豐衣足食了。人們要吃什麼有什麼,要吃什麼糖有什麼糖,要穿什麼衣服有什麼衣服。而今,大多數人衣服穿不完,不是沒的東西吃,而是吃不的,吃不下,吃不完。當初,人們盼着吃香的,喝辣的,到了今天大多數人腦滿腸肥的時候,人們不喜歡好吃好喝,轉而愛粗糧,愛野菜子,把它們美其名曰“綠色食品”。現在綠色食品幾乎比魚肉還貴。人們今天不僅能吃到豬肉,而且能吃到雞鴨魚羊牛等山珍海味,並能吃上山珍海味的山珍海味。現在是愁吃不的,吃不完,不是愁沒的吃,不是愁不起。就是再低一層次的人三天兩頭也有豬肉吃。

糧票,布票,肉票等票已成爲歷史,它只能到博物館或收藏家那裏看到。它從有到無體現着社會變遷的歷史,更是社會發展繁榮的歷史,是由酸辛艱難到走向光明康莊大道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