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能不常憶西藏水》優秀散文

《能不常憶西藏水》優秀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從西藏回來,我常憶難忘那裏的水。倘若你尚未踏上過西藏的大地,自然會納悶:在這方號稱“世界第三極”的近天高原,爲什麼會首先想到水?又會有多少使人夢繞魂牽的水?

《能不常憶西藏水》優秀散文

也許,從世界海拔最高的雪域高原聯想到水,你可能首先會聯想到珠穆朗瑪峯的冰川、雅魯藏布江的湍流、充滿神奇傳說的聖湖。沒錯!江河湖泉,西藏原野上堪稱齊全豐足;冰川雪峯,更是其寶貴水資源的萬年珍藏。可是,你知道嗎?西藏還是全國湖泊最多的省區之一。鹹錯淡錯(藏語中“錯”即湖意)、冰湖鹽湖,總數遠遠超出千個,是名副其實的千湖省區。

這是個多麼令人驚喜、自豪而又仰慕的數字。

確實,有幸生活在西藏一個星期的日子裏,行走在那廣袤而高遠的大地上,西藏之水給了我太多的回憶:那皚皚雪峯、滔滔江流和藍藍錯水,那青藏鐵路路基旁的大片溼地,那羊八井的沸泉與熱池,那拉薩市區連續二夜的中雨……在敬畏這塊“世界屋脊”的神祕和高深時,更多的是對之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懷戀。

那天早晨,在拉薩市郊的堆龍德慶縣境內,當我們的大巴轉過一個彎,路邊連綿十幾座俏麗的雪峯映進眼簾時,西藏的導遊也驚呼起來:“太美了,這條線路我跑了這麼多年,實在難得碰上這樣的雪景。”是啊!八月下旬,我們身穿短袖,可路邊卻是如此燦亮的座座銀峯。盯視着那一大片晶瑩的白色世界,藏族司機急忙欣喜地解釋:“昨晚下了場不小的雪,清晨山上的積雪還來不及溶化。”“扎西德勒”,不知是誰的聲音。霎那間,車廂裏一片“扎西德勒”聲。

腳踏在西藏大地,即使是火熱的夏季,望見雪峯也是平常之事。在進藏的火車上,在曲水、貢嘎、尼木、仁布縣等途徑的公路上,仰首遙遠的天邊,總有雪峯隱現。有的象天際淡淡的一抹祥雲,有的象縹緲於藍天下的一條銀線。但在近距離內,基本上見到的只是山尖處的殘小白塊,或者山頭一片灰褐色中篩子狀的星點白雪。象這樣從山麓到山頂雪白一片、且十幾座擁峙一起的雪峯近景,並不易撞見。而幸運的我們卻享受到了這樣的眼福。

在當雄縣境內的一段公路上,可以清楚地仰觀念青唐古拉山脈海拔7162米的主峯。念青,藏語意即天神。念青唐古拉,藏語意爲“靈應草原神”。東西綿延千里的念青唐古拉山脈,是雅魯藏布江與怒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峭拔的峯頂終年爲冰川積雪覆蓋,猶如一尊永披銀鎧的山神。這樣一座西藏人民心目中的神山,當然令人嚮往。我們特地停車,手舉相機,歡步踏上路邊靠山一側那鬆軟的草地,與那燦亮浩白的主峯合影。透藍的遠天,飄繞的祥雲,雪峯連着野花點綴中的深綠色草原,好一幅雪域高原的原生態彩色畫圖。

西藏林立的雪峯壯麗,奔突的百川同樣俊俏。

從拉薩去日喀則的半天路程,很長一段公路緊貼旁依着雅魯藏布江。左繞右彎,曲折前行。遠山綿延逶迤,晴空湛藍如洗,近坡綠草如毯,江灘卵石斑斕。兩峯對峙中的江面狹窄處,渾黃的滔滔湍流(雨季水渾),如高原駿馬般擠擁着奔騰而來,轉霎間又呼嘯着疾駛而去。嘩嘩啦啦的訇然水聲,如滾雷鳴壑,不絕於聲。而一到江面開闊地帶,江水不緊不慢地向前流去。江面映閃着藍天白雲,兩岸散佈着綠樹叢草。有時,展翅的鷹鷲在高空掠過,給清寂的開闊江段帶來了使人遐想的生機。

源自米拉雪山的拉薩河,從東北方向繞流過拉薩南郊後注入雅魯藏布江。當車從河邊公路上駛過時,從車窗外望去,美麗的拉薩河有寬有窄,流水自然也就有急有緩。流急處,伴隨着汩汩的清亮水聲,稍突微凸的浪尖,閃動着魚鱗般的亮光。而寬闊的河段,緩淌的河面與開闊的沼澤沙灘緊連相融,合爲一體。放眼展望,溼地上青草簇簇,沙灘上卵石片片;河岸上,不斷閃過公主柳、藏楊樹的倩影;河對面,瓦藍的穹廬下,是灰褐色的山體;黃馬、黑牛與白羊,點綴其間,組成了一片迷人的.高原河谷風光。

在前往納木錯的途中,有一段公路與楚布河平行。每當我們乘坐的大巴會車靠邊行駛時,我總覺得楚布河水似乎就在車身下流淌。那奔流而去的楚布河水面,與路基高度僅僅只相差半米不足的距離,甚至只有更近的二、三十公分。河水碰拍路基,猶如湖浪湧撞塘堤,那“親近”的場景,真令我們有瞠目結舌之感。

遼闊的西藏大地,無論是藏北、山南、還是昌都和阿里地區,都散佈着衆多的湖泊。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錯”,如茫茫高原上的牛羊,如浩浩長空中的繁星,如巍巍羣峯間的碧玉,如“世界第三極”的寶鏡。

我們先後到了西藏三大聖明中的納木錯和羊卓雍錯。而另一個聖湖,唐僧玄奘稱之“西天瑤池”的瑪旁雍錯,只能寄希望於將來的行程了。

納木錯爲藏語,意即天湖。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約30公里,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國僅次於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當大巴越過海拔5190米的根拉根山口,又前行近半個小時後,面積達194多平方公里的納木錯燦然展亮在眼前。

站在清波浩渺的湖邊,湛藍的湖水是那麼清澈,連湖底卵石顏色也可分辨。涼爽的陣陣湖風下,眼前的整個湖面波光粼粼,猶如從九天扯下了一匹抖動着的巨幅藍綢緞,又象是聖湖千千萬萬個閃動着的明亮眼波,在關注着每一位走近的來者。遠眺,高天與湖水一色,中間鑲嵌着另外同樣另一種顏色的白雲與雪峯。天地相接,廣遠深邃,如此壯闊而又瑰奇的場景,怎不使那遐想的金翼情不自禁地自由翱翔。再加上湖畔一塊塊刻有佛像和經文的瑪尼石,一條條迎風飄舞的藍白紅黃綠五色經幡,更令人增添了一種莊嚴高潔的神祕感、超越時空的永恆感。

被藏族民歌頌唱爲“人間仙境”的羊卓雍錯,位於浪卡子縣境內。藏語中“羊卓”的意思是“上部的牧場”。“雍”意即“碧玉”。當我們盤繞於喜馬拉雅羣山間的大巴,爬過海拔5030米的甘巴拉山口,站立在經幡旗獵獵的山崖邊,俯瞰羊卓雍錯時,才知其名字是多麼的貼切與傳神。飄逸的白雲下,藍色的湖面波浪不興,真像是一塊鑲嵌在雪峯綠坡間的碩大翡翠。那湖水之藍,儘管色澤深淺有所不一,但同樣藍得深幽、藍得晶瑩、藍得我們彷彿感覺那色彩已經洇滲融進了全身上下、藍得大家恍若曾經轉瞬間飄飛過仙境!

甘巴拉山口一側海拔五千米左右的山坡上,有幾隻黑色的犛牛在啃吃深綠的牧羊。而坡下公路路肩的排水溝內,竟有一灘灘的淺水。也許,那是剛剛溶化的不久前飄落的夏雪。在五千米高的公路邊,存在如此溼漉漉的排水溝,不管怎樣說,都着實令人詫異和欣喜。

水、生命的源泉,綠色的希望,興旺的基石,長盛的保證。

西藏豐富的水資源,珍藏着無數的奧祕,也孕育着燦爛的前景:那希馬拉雅山脈蔚爲壯觀的冰川羣,那岡底斯山脈連綿起伏的雪峯,那難以計數的冰湖雪川冰塔林;那怒江的浪濤,那雅礱江的清流,那獅泉河、孔雀河和象泉河;那幾十個湖泊圍繞的西藏第二大湖色林錯,那世界國界湖中海拔最高的班公錯,那森林環抱中的錯高錯;那美麗傳說中是神女熱淚的羊八井沸泉,那美玉、谷露和通麥溼泉,那古堆和突多水熱區……

西藏之水啊!常亮在眼前。

能不憶那西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