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陶朱公和西施玫瑰園散文

陶朱公和西施玫瑰園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提起“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大家都知道是形容古代四大美女的貌美黎姿的,其中的“沉魚”指的就是西施。西施助越滅吳,史有記載,但對於其最終的去處,卻鮮有論述。東漢人著的《越絕書》中雲:“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蘇軾亦有詩曰:“蕪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由此,西施與范蠡相攜相愛而去便可見一斑。

陶朱公和西施玫瑰園散文

范蠡在越王勾踐完成復國大計後,選擇與愛人西施退隱,輾轉至陶丘,“以陶爲天下之中”,隨在此定居經商,成爲“商聖”,已是衆所周知。范蠡後自號“陶朱公”,“陶”顯然是陶丘的“陶”,那麼,關於“朱”作何解,卻是衆說紛紜。

相傳,西施隨范蠡幾經輾轉來到陶丘後,雖不似往年般鬱鬱寡歡,卻仍是心有餘結,范蠡自是心疼不已,常攜西施去郊外遊玩,以排解其心中的.煩悶。這年5月間,出陶城東行至二十里處,落馬下車歇息,陽光和暖,微風徐徐吹拂,空氣中漂浮着縷縷花香,沁人心脾。西施頓時眉頭舒展,遁花香移步前行,幾株恣意橫生的野玫瑰映入眼簾,大紅的花朵高挑在枝頭,迎風搖曳正開得鮮豔,不覺喟嘆道:“此等美豔之花,生在這荒郊野灘,縱使怒放,卻是無主,少與人賞識……枉然了!”凝視良久,方又去別處觀望找尋,竟也覓得散散落落的簇簇野玫瑰。范蠡聽其如此喟嘆,又見其流連忘返,若有所思,心生一計。接下來的幾日,范蠡遂深入當地詳察該處的村風民情及土層地質,當機立斷散千金請衆村民開荒整耕出一大方土地,把四下尋着的野玫瑰剪枝後前後左右移栽成行,營建成一個仙境般的玫瑰花園,蔚然壯觀,令人歎爲觀止。因該園座落的村莊叫朱莊,就取名爲“朱莊玫瑰園”。史書中有載范蠡操計然之數以治產,三散家財,卻沒能詳盡其第三次散家財是爲愛人修建了這處“朱莊玫瑰花園”。在“朱莊玫瑰園”建成後,爲便於在其間穿行觀賞,又僱請村人剪枝代爲整治管理,惠澤當地百姓。

自此後,每年春暖花開,西施便攜愛人之手暢遊花海,或端看花兒綻放,或採摘花朵剔出花瓣釀成花醬,體味着別開生面的鄉野生活,流連忘返,心性開朗了起來。

某日,西施正在園區觀賞,陶醉間,腳踝被拌了一下,低頭細看,地上正匍匐着一根玫瑰枝條兒,無刺而光滑,躬身將其折撇下來,又見其豐盈飽滿,遂斷其嫰稍,扦插在一處空地上。這斷枝在雨露的滋潤下頑強地繼續生長着,從葉腋間發出了新枝條,並開出潔白的小花,精緻而不失妖嬈。西施見狀甚是喜愛,不覺聯想起少小時候聽聞的樹木連理現象,遂突發奇想:“倘能把這小薔薇復與玫瑰相接,會當如何?”並將想法訴之於范蠡。范蠡也深以爲妙,自此夫妻二人合力潛心研究起連理之術。歷經無數次的嘗試,功夫不負有心人,原本是開着白色小花的薔薇在范蠡夫婦的精心呵護下,終於成功地生長出紅色的大瓣玫瑰花來。西施欣喜異常,戲言那小薔薇是嫁出去的姑娘,連理就是又把她接回孃家,一嫁一接,即是“嫁接”。“嫁接”一詞因爲生動形象,長此以往,就慢慢替代了“連理”,並廣爲流傳。

隨着時間的推移,范蠡夫婦的嫁接之術也日趨成熟,不僅對原來的野玫瑰進行了改良,而且還在此基礎上培育出了一系列新品種,如大花玫瑰、豐花玫瑰、多刺玫瑰等,被後人統稱爲“西施(西子)玫瑰”。

范蠡感觸於幸福生活的彌足珍貴,遂取“陶丘”的“陶”字和“朱莊玫瑰園”的“朱”字,自號“陶朱公”,以此彰顯這朱莊的西施玫瑰園在他心中的地位,也寓意着他對愛人西施天地可鑑的愛戀。

歲月流轉,山河無語,西施已逝,但陶朱公爲其創建的這所玫瑰園卻保留至今,並不斷擴展;西施玫瑰也在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霜洗禮中傳承了下來,愈開愈豔,吸引客商遊人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