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散文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從這四句話開始,進入到“謹”的系列環節。所謂謹,就是警惕自己的言行舉止,從日常生活中處理那些基本的衣食住行。讀這些祖先留下的文字,能夠感受它閃爍的光芒,讓自己的言行鍥入到這些文字裏,讓生命因爲這些文字的薰陶而變得更健康更寧靜,這樣就變得更有意義。所以,在思悟弟子規的過程,正是學習、沉澱、咀嚼、昇華的過程。我既是思考者又是受益者。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散文

這四句話字面理解是說,我們要因循作息規律,早晨應該早一點起牀,晚上應該睡得晚一些,因爲生命很短暫,生命如此寶貴,轉眼間就是百年身,我們應該分外珍惜時間,分分秒秒都不該浪費。把有限的時間,用來做有意義的事。

古今中外,關於珍惜時間的`故事、諺語,可謂不勝枚舉,俯拾皆是。那些成功的人,偉大的人,有影響力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時間分外珍惜。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做的很好。孔子面對江河之水,慨而嘆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也許,這是中國聖人對生命第一次有力的感嘆,對時間的珍視無以復加。我們學習弟子規,應該把自己放在中華歷史文明長河中去決擇,只有把自己這滴水融入到浩瀚的文化海洋裏,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從這四句話中,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從時間方面,我自認爲還比較惜時,對要學習的內容,我很願意去花時間、擠時間去鑽研,至於效率高不高那是另一回事。而從作息規律上說,我基本上做的不好。生活中,我更像個夜貓子,睡得很晚,但由於貪晚的原因,第二天就沒有足夠精力早起。我想這是年輕人普遍都有的一個現象。這個現象當然有一部分是源於社會外在環境的影響,更主要的是我們這種早起的意識,沒有像老人們那樣強烈,也沒有養成一個比較好的生活習慣,或許認爲年輕,還有大把時光可以揮霍,在這個方面值得年輕人思考和警惕。

當然,從另一方面講,我們對於時間作息的把握,也不能特別僵化和教條,對待時間問題也不能一刀切,因爲這要和人的精力、體力、工作強度、工作性質和環境等因素建立聯繫,我們可以說從整體上來談要做到珍惜時間,睡眠要符合自然規律,這樣有利於健康,有利於更好的工作和學習。但對待特殊情況,我們也應該有所瞭解。比如說“夜眠遲”,這個規律上怎樣把握?是古人的作息要求還是今人的要求?按照古人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落就該休息了,從地球光照方面,四季的變化和東西南北地域關係上又有一定差異,哪個要求是最符合的?我想這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有的人認爲,睡眠要晚一些,這樣可以把大好的時光用來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而有人認爲早一些睡眠有利於健康,熬夜最害身體。對待時間的問題,不光古今有差異,中外也有存在差異。就連西方最有名的科學“巨鱷”——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兩位大師,對待時間問題也存在很大差異。愛迪生和很多科學家一樣一天只睡四個小時,而愛因斯坦一天要睡十個小時,這就是個體差異。但很多人不知道,愛迪生在做發明之時,他會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激發大腦,就是要躺在一個鬆散、柔軟的皮椅上,兩手各託一個鐵球,然後讓自己進入假寐冥想狀態,有點自我催眠的味道,在他的腦波由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時,鐵球隨手脫落,球落到兩個金屬盤子中,他被響聲驚醒後,靈感就被激發出來。這個階段是不是也是睡眠的一個分流,我想那是另一回事了。

總之,這四句話是要我們學會珍惜生命,珍惜時間。陶淵明講過:“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辰,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