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蟬鳴聲跡蟋蟀音曲抒情散文

蟬鳴聲跡蟋蟀音曲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我並不喜歡夜晚,從小到大我都不太喜歡夜晚。我思想,好多人和我一樣,肯定的都不太喜歡夜晚。因爲,夜晚缺乏陽明,那阻隔着視線的夜晚,黝黑的背後隱藏的未知,莫名的塞一些恐懼在心裏,讓人產生膽怯的情緒,遙遙的讓人望而生畏,常懷戒懼之心。可能是我與生俱來膽小的緣故吧。

蟬鳴聲跡蟋蟀音曲抒情散文

未知,對於勇者來說,那是探索的勇氣和力量。是人們通向生活的美好,創造經典的引索。

我們知道,夜晚和白晝是自洪荒定天地之始而產生的現象,是天地運轉的規律。我們人類生活在這個區域空間是被動的承受,是滄海一粟,我們的生命就在白晝和夜晚的流轉中生存。雖然,我不喜歡夜晚,卻走過了幾十年的日日夜夜。儘管夜晚裏有風、雨、雷、閃,有懷舊和渴望,我還是趟過了幾十年的夜晚的黝黑和未知,來到了今日幾十年的歲齡。

就是這黝黑,又總勾引的我將思緒放置黝黑去探問未知的究竟。漸漸的,我倒不討厭夜晚了。在這夜晚裏放飛思緒,沒有人看得見,放飛思緒後,那沒有靈魂的軀殼,呆如木雞的醜容,黝黑遮蔽了愛搜索別人醜聞的人的視線。別人尋不得我的醜,見不得我的`秀,我就在自己的殼裏,自斟自飲,雕琢我的人生,修飾人生的路。

第一次在夜晚放飛思緒是童年,將思緒放上了明星朗月。我家是農村,農村貧苦,整日裏活計累人,面朝黃土就染了黃土的面容,背朝天,弓着的背,駝了太陽從東山頂滾落西山頂,久日久駝,彎下腰的脊骨就是一條溝,那是太陽從東山滾落西山,久日久滾滾出的跡道。雖是溝,卻埋着脊骨,結實的脊骨只爲負太陽之重而長。勞動者可自摸其背,驗其脊骨溝之深淺。農村裏最美妙的就是傍晚炊煙,嫋娜的如仙女祥臨帶起的祥雲。縹緲的如詩似畫,如幻似夢。當這炊煙散盡,那迷離的景,虛幻的情,既充不的飢,也當不得真。可是,不得不承認那是生活的一種,或說那是生活的一個片段.儘管炊煙下的飲食寡淡無味,肥沃的土地,貧瘠的飲食養育了辛勤耕耘者。

夜幕低沉,夜幕已偃至牆角,晚飯後的農村,如鳥聚噪,人們各自走出家門,聚於街旁,這是農村人一天裏最盎然的意趣,是最清閒的時刻。燦爛的笑容浸泡村人俚趣,歷史上武者的轎馬,文人墨客的書畫詞文,都是農村人口口相傳的戲文,是農村孩子瞭解歷史,瞭解社會,初學做人的窗口。每當這段時候,我總是望星空,奢望星月晶晶的亮,夢求將村莊搬上星月,那樣的村莊該是多麼明亮。那樣的村莊,就不像此村莊,夜晚漆黑,油燈如豆,聞犬吠,見不得犬蹤。聽人之語,查不得其表情。

村人的話語,總是透着舒心的暢快,那話語,似青菜蘿蔔,聲響着嘎嘣脆的脾性,羣人紛語,鄉親情,你語我笑,其樂融融。人生的通道裏難能的享取鄉親的情誼。農村的少年,就喝着這股鄉情水長大,濃濃的鄉情水,黏黏的粘連性,無論你走到天涯都粘着你的思念,牽扯深遂於心的鄉愁。這就是製造鄉情的地方,從孩童起,鄉情在不自覺中滋養了情感的腸胃,每一寸肌膚,都在鄉情的養育之下,生成了蒸發不去的肉質,豐盈的富有彈性。

叔伯們講的故事,帶着我的思緒飄飛,一會描繪南天門的金剛,一會籠絡海底的夜叉。讓人難已釋懷的是悟空的筋斗雲,每一個小朋友都想擁有這種超人地本領。呼之風雨,攬之空域。細細思品,這就是人們對生活的渴望、期許。人們渴望擁有那種速度,擁有縮短時差的距離,追求美好生活來的迅速。是一種心願的體現。

追求美好生活,我又感嘆蟬的精神。捕嬋,少兒的樂此不疲,每當夏日,我們聽煩了大人們的高談闊論,就結伴去村邊的樹底下捕蟬,每當捕到蟬的幼蟲,我都將它託在掌心,欣賞它那低着頭,步伐緩慢地憨態。泥色的軀殼,憨態可掬的形態,讓人喜愛與親近。我們稱蟬的幼蟲爲“老黃牛”,這是祖輩流傳下來的稱呼,它的憨態,動作的緩慢,暴露了它的性情,與堅韌不拔的耕作田野的黃牛相仿。人們賦予它一個“牛”字,也就肯定它“牛”的精神。耕作的黃牛,我們示它任勞任怨,踏踏實實的象徵。而蟬的幼蟲是堅持不懈,奮發圖強,追求光亮,明暢精神的使者。爲了追求一夏的光亮與鳴唱,竟在地下孕育了七年之久,七年地下黝黑能量積蓄,一朝勃發,唱熱了一夏的溫度,蒸煮了雷雨,蒸煮了日月。七年黝黑裏的探索,探明瞭、捕獲了生活的美好。

捕罷蟬蟲。孩童的我們有時也去捕蟋蟀。將捕獲的蟋蟀裝在大口的玻璃瓶裏,目不轉睛地看蟋蟀在瓶裏不依不饒的打架鬥毆,赤膊激戰,他們竟將同類咬的殘臂斷腿,遍體鱗傷。

更多的,我喜歡坐在田間地頭,聆聽蟋蟀的歌唱,此起彼伏的歌聲,在這幽靜的夜裏,小小昆蟲的鳴叫,有的如百靈繞枝,有的如黃鸝鳴翠,有的如長空鶴鳴,有的如俊嬰歡笑,如琴如鼓,如笛如簫,如百鳥朝鳳。靜靜地夜裏,一場龐大的演唱會。我不知道這小小的昆蟲,在這漆黑的夜裏,是一種啥樣的心境,它們在慶典還是在抗爭,迷離的夜呈送着未知的謎。

家鄉的夜,童年的趣,陳在心的底部,發酵爲泥,養了生活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