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徐玉蘭的梅花糕散文

徐玉蘭的梅花糕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徐玉蘭是故事的女主角,不過故事還得從清末民初,也就是徐玉蘭的太公說起。徐玉蘭的太公祖居北厙沈家港,一直過着面朝田背朝天的農耕生活。他不僅是位農作的能手,還會製作梅花糕和海棠糕,在村上可是遠近聞名。在當時,除了種莊稼的本事,還擁有農閒時賺錢養家的手藝,算是能人了。後來,太公自然而然地將手藝傳給了兒子徐海生。

徐玉蘭的梅花糕散文

祖父徐海生人緣極好,誰家要定製蛋糕,只需提供麪粉,他都會免費幫助加工,讓他們吃上甜糯噴香的蛋糕。每逢社戲,她祖父都會趕過去,一邊幫助搭戲臺,一邊好在戲臺邊擺攤,賣他的糕點,生意很是紅火。四鄰八鄉的戲迷們,一邊嚼着蛋糕,一邊聽着戲文故事,那是相當的有滋有味!

八十年代初,祖父將手藝傳給了徐玉蘭的父親徐其根,徐其根選擇在浙江海寧鹽官落腳,那裏有他家的親戚,還有一個特別的原因是每年農曆八月十八鹽官觀潮期,遊客如潮水般涌來,那是他們生意的.最好時節,親戚們都過來幫忙一起照顧生意。當初,蛋糕賣5分錢一個,一天下來銷量居然達2000只左右。這樣,徐其根在海寧待了五年,積攢買了一隻3噸的水泥船。

後來,爲照顧到家裏的六稞頭(水稻田俗稱),徐其根將生意遷到蘇州黃橋。此時,徐玉蘭已是17歲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得閒就幫父親打下手,放學後騎着自行車,到學校、到工廠、到鬧市區幫父親賣剩餘的蛋糕。有一回,她賣完了所有蛋糕,騎着自行車興沖沖地回家,誰知道一下車,傻眼了,錢全部顛掉了,傷心自責了好幾天,而父親卻沒有半點責備。姑娘耳濡目染,也喜歡上了父親的手藝活。居然還偷師隔壁攤,學會做氽蘿蔔絲餅。

又過了四年,徐玉蘭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徐其根看着與和女兒青梅竹馬的毛腳女婿聰明活絡、人實在,準備把祖傳技藝傳授給他。一切穩妥,好事將近。爲了寶貝女兒有一個幸福的愛巢,徐其根在蘇州黃橋買了鋼筋,一路搖船回家,經金家壩時已經是大半夜,突然三噸水泥船發生側翻,一船鋼筋全部沉落了河浜裏。

那天是臘月廿六,徐其根硬是穿一條短褲下河打撈鋼筋,無奈黑燈瞎火,河水刺骨,漸漸體力不支。他放心不下船裏的吃飯家當——蛋糕模具,不敢遠求。大半夜的,徐其根和老伴硬着頭皮敲開了河邊的人家。老天保佑,遇到了好心人留他們夫妻借宿。

時間又過去了二十多個春秋,2017年8月,徐玉蘭他們重又拾起了老行當,在黎里老街鎮東汝家橋畔正式開張了“徐記梅花糕”店,做起了甜蜜,噴香的蛋糕。

江南古鎮多見海棠糕,而梅花糕不常見。海棠糕屬焦糖類烤熟,一盤一次七隻出爐。而梅花糕屬烘焙類蛋糕,一盤一次十四隻。做的過程中,需一隻只挑起加料做,工藝稍微複雜點。敢於挑戰的他們,雙管齊下,忙得不亦樂乎。

新鮮出爐的梅花糕,如同一朵朵盛開的梅花,煞是好看。“梅花”雖小,模具卻挺重,常人是想象不到的,一般可達十幾斤。你如果沒有一個好體力,還真不能勝任。

四代家傳的手藝,自然對品質有特殊的要求,徐記的原則,一是選用上等麪粉;二是麪粉發酵及火候均拿捏得恰到好處,決不能外焦內生;三是傳統工藝製作梅花糕的餡料。純種赤豆燒熟後,用紗布過濾,成細豆沙餡,行話稱“淨沙”,這樣吃口細膩,不沾牙。然後,用煤爐熬製煮5小時左右,中間時段放棉白糖,等豆沙上面出現一層衣的時候,就要不停地攪拌,直到豆沙粘稠爲止,以備用。麪粉、豆沙屬主料;四是輔料也不馬虎。點綴在梅花糕上的紅絲,綠絲,黑芝麻,金桔,葡萄乾,瓜子仁等,也精挑細選。

爲跟上時代節奏,他們傳統工藝上改良創新,是口味符合現代人的飲食審美。上甜、下焦、色香、味佳,深受遊客的喜愛。當地老百姓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三日兩朝光顧,生意紅火,這真是梅花香自苦寒來。

進入互聯網+時代,徐玉蘭的寶貝女兒玩起了微信營銷,送貨上門。訂購者從分湖一帶逐漸擴大到蘇州,這股勁真像當時騎着自行車送貨的徐玉蘭。

梅花糕製作技藝,是徐氏祖傳的謀生手段,在平實的演繹中,我看到了中國老百姓嚮往美好生活的堅韌品格。徐玉蘭說:祖輩的東西決不能丟,那是一份遺產,是我們生命裏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