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同情與助人的藝術散文

同情與助人的藝術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低谷時渴望有人同情、困難時希望得到幫助是人的一種天性,而樂於同情別人,熱心幫助別人,則是做人的一種美德。不過,不恰當的同情,不合時宜的幫助,不但不會給人帶來溫暖,反而會給人帶來傷害,帶來痛苦,使人心生厭惡而不好表達。因此,學會同情與幫助別人,也是一門學問頗深的人生藝術。

同情與助人的藝術散文

同情與幫助別人都需要懷有一顆平等之心。弱者需要我們同情,難者有待我們幫助,但同情弱者、幫助難者不能有“我是強者”、“我是勝者”的優越感,更不能懷有“看他可憐”的心態。權貴對下屬的賞賜,富豪對饑民的施捨,都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憐憫之感,並不是完全平等的同情與幫助。對不幸落水之人,我們只需默默地伸出友愛之手援其上岸,而不必喋喋不休的去追問其落水的原因、落水後的無措、被救上岸的感受,也不必淚眼淋淋地呵護其左右。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同情應該像一縷春風吹拂其悲傷的情緒,幫助應該像雪中送炭溫暖其寒冷的心田,使其自尊心在我們的同情與幫助下得以復甦、得以喚醒、得以增強,而不能像一股潮水去淹沒其心房,衝擊其自尊。否則,會使其感到一種壓力,一種憋悶。近些年來在全國各地興起的城鄉兒童“手拉手”活動,許多城裏的.孩子並沒有把鄉下貧窮的孩子看成是困難的救濟對象,向他們捐贈書本、文具也不是因爲看着他們可憐,而是真心實意地和他們交朋友,要“有福同享”、“有難同擔”,並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刻苦自立、奮發向上的精神。在社會這個大家庭裏,人與人之間的同情與幫助就應該像這樣,形成一種心靈上的相互交流,而不應該是單向的救濟與施予。

同情不能淪爲溺愛。北京大學教授何懷宏在他所著的《良心磨練》一書中說:“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有可能挫傷一個人自信自強的能力,不能促進反而會阻礙他的發展。”同時又強調:“真正的援助必定能促成自助,能夠促成自助的援助纔算是真正尊重人的援助。”因此,我們同情和幫助別人不僅要恰逢其時,更要恰到好處,而且應該重在精神援助,妙在同而無跡,助而無痕,真正使人揚起生活之風帆,做到自立自強。

同情要聯成“屏障”。一個人的同情與助人之心就好比一粒沙子,即使貴如金子,也難以抵擋不幸潮水的衝擊;衆人的同情與助人心聯在一起就如同一道“屏障”,巍然護衛着人們生活的幸福與安寧。當我們把體現同情心的個人助人行爲彙集成社會行爲時,就會收到一種意想不到的“放大效應”。加入希望工程,點燃了民族未來的希望火炬;投身扶貧行列,催動了全民共富的滾滾車輪;參加關愛活動,護衛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正是通過這些社會性的援助行動,我們才走出了過去僅僅同情和幫助親人和熟人的狹小天地,克服了同情人時隱時現、幫助人時弱時強的不穩定狀態,進入了一種堅定、自覺、博大的全新境界,因而使我們的同情之心和助人行爲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現實動力。

我們在同情別人、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會感到自己心靈的提升,也會體會到大千世界的美麗,更能感悟到人間社會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