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人生就是尋找心儀的位置散文

人生就是尋找心儀的位置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可能是生活經歷造成的,也可能是性格中有悲天憫人的因子,我總是喜歡思考有關人生的“高大上”哲學問題。比如,人爲什麼活着?人活着是一個什麼狀態?用什麼語言能概括人生的真諦?如此之類的問題經常在我的腦子裏縈繞,以至於有時候我會自嘲虛度人生浪費了哲學家的潛質。不過,也不是絕對沒有收穫——有一幅立體網絡畫面就經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人生就是尋找心儀的位置散文

這是一個巨大的立體網絡:從上到下,從中心到邊緣,密密麻麻交集着無數個點,每一個點都是一個固定的位置。所有的點都用無數條線串聯着,一個都不會脫掉。我彷彿看到每個人都對應着立體網絡的一個點,並且每個人都努力地向網絡的中心、網絡的上方攀爬,雖然每個人攀爬的時間不同,體力也不一樣,到達的位置自然也各異,但是有一點相同:就是到最後都會停下來,停在一個只屬於他的位置。立體網絡有個學名叫“社會”,串聯每個點的線就是“關係”。

自從眼前浮現出這個巨大的立體網絡後,再想想那些困惑我的人生哲學問題,我竟有些醍醐灌頂的感覺了:人生是什麼?人生就是尋找自己心儀的位置!

空間位置是人的第一需要。哲學上所說的“存在”,註定需要空間位置,不單是人,萬物都同理。人生來是有一個空間位置的,但是隨着他的成長,會努力改變他的空間位置。比方說,某個人出生在農村,他長大後,會因爲求學、打工等不同原因離開他的出生地,在城市裏生活。他的空間位置變了,是他人生追求的結果。換句話說,他的人生就是尋求空間位置的改變,爲他理想的地理位置努力。有人喜歡大城市,會努力在大城市立足;有人喜歡田園風光,會刻意留守農村的生活;有人喜歡鬧市的繁華,會停留在燈紅酒綠中;有人喜歡僻壤的寧靜,會沉浸在閒雲野鶴裏。不管什麼樣的環境,都對應着唯一一個空間點位——可能是他的原始位置,也可能是他的目標位置。無論如何,空間位置是萬萬不可或缺的。人活一輩子,不就是在追求一個空間位置嗎?一個更寬敞的位置,一個更舒服的位置,一個更體面的位置。想方設法從小地方搬到大地方,從小房子遷進大房子,從小空間進入到大空間。仔細想想,人每天生活,工作,掙錢,是不是爲了改變生活環境努力?爲了購買一套房子拼命?歸根結底還不是爲了改變立體網絡的空間位置?

社會位置是人一生的追求。當人們滿足了基本生理需求後,必定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人沒有工作時,就會設法找個工作。有了工作單位,當了科員,就會想盡辦法當個科長。當了科長後,就會產生當處長的願望。一旦實現了處長的願望,目標就會盯住經理、董事長、局長、廳長、省長,甚至更高的位置——當然排除那些安於現狀、不願意承擔職場風險,不樂意把自己的生活搞得那麼“累”的人。這些人不是不對社會地位在乎,而是走不同的道路罷了。比如說通過積累錢財或者社會知名度,達到被社會認可,提升社會地位的目的。每個人選擇的路徑不同,但是奮鬥方向都一致:向社會中心、社會上層攀爬。如果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在社會立體網絡中就處在中間偏上的位置,那麼他爬到最上層最中心的'路程會短,用時也短。如果一個人生來就處於社會立體網絡的最下層而且是邊緣地帶,那麼用他的一生或者加上子孫三代都難說達到上層,更別說上層的中心了。這樣解釋就容易理解爲什麼“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比起普通人更容易爬到上層社會了,原因是他們生來就佔據了高層的點位,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離心儀的社會位置距離短,還有很多外界推力,所以非常容易佔領先機,得到他們預期的或者超過預期的目標。而居於下層的、邊緣的人如果沒有一條捷徑,沒有一個向上的機遇,沒有一把外界的推力,是很難靠着自身的力量挪動的。因爲,別忘了,每一個社會立體網絡點位都有人,只有這個點位的人移動了,空出了位置,你纔有可能佔據他的點位。通俗地說,崗位有空缺了,纔有機會補充新人員。老局長卸任了,新局長才能上任,就是此理。有人說,我創辦一個新企業,多設立幾個崗位,不涉及退休或卸任的問題,直接上崗。其實,你的企業一創建就對應上了社會立體網絡中的層次和點位,你沒有意識到罷了。你對員工的安排就是在佈置他們的點位,讓他們離開原有的點位到你佈置的點位上來,相對他們原來的點位而言,可能是升也可能是降,或者是平行移動。不管怎樣,你有意無意地幫着他們進行了點位的改變。想想看吧,沒有一個人的人生不是爲了社會地位奮鬥的。爲什麼?與社會地位相連的有很多東西:機遇、成功、財富、名譽、尊嚴、幸福……都是人的高層次需求,是人的本能追求。所以,只要人活着,就會在滿足生理需求基礎上,鍥而不捨地追求社會地位,追求社會立體網路中更高更中心的點位。

心理位置是人的幸福感所在。心理位置不同於空間位置,也有別於社會位置,它雖然也有高低上下、中心邊緣之分,但是並不跟空間位置對應,也不跟社會位置吻合。它是隱形的,也是變化的。如果說空間位置、社會位置是表象的,能讓外人看得見的,那麼心理位置就是內在的,只有自己能感覺的。它和財富沒有必然的關聯,跟年齡也沒有絕對的聯繫,甚至和性別、出身、智力等因素都沒有太大關係,這就是心理位置的特殊性,也是相對穩定性。一個人的心理處於什麼位置,決定了他的幸福感程度。有的人年過花甲但是老當益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心理年齡還在青壯年,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感覺生活到處充滿陽光,樂觀向上從來不煩惱不坐等日落嗟嘆夕陽,他們的幸福感就很強。有的人青春年少就庸人自擾悲觀厭世,一幅老氣橫秋模樣,一臉看破紅塵懈怠,感覺人生苦短,生活乏味,心理年齡早就超越了時間,在人生暮年徘徊。他們根本體會不到幸福,因爲他們的心理位置太偏。由此可見,心理定位是多麼重要,它會影響生活質量,也會影響生命長度。當然,生活質量和生命長度也會對心理位置產生影響,它們是相互作用的。本能會促使人尋找最佳的心理位置,調節心理運行機制,保障心理健康運轉。比如,人傷心了會痛哭,生氣了會發泄,高興了會流露,這些情緒表達都是心理的調節。形成一個和生理年齡最匹配的心理年齡,找尋一個和人生狀態最吻合的心理位置,讓幸福感伴隨一生,應該是人生的一個追求吧。

空間位置、社會位置、心理位置,不管是哪種位置,都需要人的主觀能動性,需要人主動地尋求,纔會獲得最佳的最心儀的位置,這就是我的一個感悟。

我一直想從哲學的角度探求人生的真諦,闡釋人活着的意義,也多次想用簡單的事理概括人生,用具體的比喻形容複雜的社會,甚至幻想出本哲學書籍來闡明人生的道理……直到今天,我眼前的社會立體網絡又非常清晰地浮現,我彷彿又看到了每個點位上的人在努力地瞄準目標、尋找機會、準備攀爬——從出生到死亡,我開始醒悟:人生是什麼?不都是在尋找自己心儀的位置麼!在一次次尋找過程中,成功和失敗會和你結緣,不管你有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你終將停留在某一個位置上,直到生命不再存在,你從社會立體網絡點位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