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悠悠的“鄉愁” 淡淡的記憶散文

悠悠的“鄉愁” 淡淡的記憶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近日,我在網上瀏覽着臺灣詩人-----雨弦創作的一首《原鄉的想象》短詩,詩的內容大致如下:“小時候在故鄉,阿爸說,我們的原鄉在海的那一邊,我不懂,也無法想象,長大後在異鄉,阿爸說,我們的原鄉在海的那一邊,多遙遠的時空,我開始有了想象,鐵觀音茶園,還有分靈去到故鄉,保佑我長大的城隍爺,是那一年,我去到重慶的榕城,你卻是那彎月,多麼精準地勾起我悠悠的鄉愁,啊!血濃於水的鄉親,你那月圓的輪廓就是原鄉的容顏,而今夜我來到廣東的羊城,你又出現在我的眼前,多麼盼望,盼望原鄉的明月來到我的'窗前,指引我回到鐵觀音茶園,城隍爺的原鄉。”“多麼精準地勾起我悠悠的鄉愁”這句話語,讓我的思緒一下就回到了我岳母家的老房子(坐落於我故鄉新橋村的古村落),此時此刻,我心潮澎拜,思緒萬千..........

悠悠的“鄉愁” 淡淡的記憶散文

記得去年春節前夕,我和愛人、兒子在岳母家的老房子裏面過年,岳母家的老房子也是屬於四棚三間的磚木結構,系故鄉新橋村舊居小組中的明清古建築,至今還保留有幾十棟這樣的古建築。目前,新橋村分爲新居和舊居兩個自然小組,共有350戶人家,住的幾乎是程姓人家。這裏有學校和醫院,記得我小時候,我父親還在這裏教過書,所以對這裏的民風和環境我還是比較熟悉,這裏民風淳樸,文物古蹟還不少。據統計,歷朝歷代,這裏出過幾位進士,被譽爲“新橋進士第一村”。舊居小組有個木門牌坊,整個村莊的人的婚喪嫁娶都要經過這個木門牌坊,每年春節的時候,都有村裏的先生會擬出幾幅對聯,用毛筆寫在紅紙上,貼在左右柱子上面,記得去年春節時候上面就寫着:“村前田園風光常在人傑地也靈,屋後綠樹青山長留物華天也寶”橫批是:“幸福新橋”。

春冬時候,岳母家的村民會在牌坊這裏閒聊;夏秋時節,村民經常在牌坊這裏乘涼,所以這裏成了村民的交流場所。牌坊前面還有一口池塘,那時候還養了許多魚,記得過年的時候,岳母家還可以分幾斤魚帶回去吃,如今池塘邊上還建有一個小廣場,晚上是我岳母等上了年紀的婦女們跳廣場舞的地方。尤其是過年的時候,牌坊這裏很熱鬧,年輕人回家在這裏同老長輩們講述自己在外打工或者創業的故事。記得我同我愛人談戀愛的時候,我是不敢輕易從牌坊這裏進進出出,因爲心裏害羞,怕這裏族長說我今年考取了什麼大學呢?由於那幾年高考受挫,我心裏害怕他們問我今年有沒有把握考取大學,所以我總是要走池塘邊繞彎到我岳母的老房子裏去拜年。

回首過去,展望現在,如今的確是換了一種心情。近幾年來,我每年回岳母家過年的時候,總會把小車停在新橋村舊居小組的木門牌坊外面的小廣場處。記得去年春節期間,細雨朦朧,殘荷留香,整個新橋村顯得分外熱鬧,我在空閒之餘,我和兒子還特意去採訪了我岳父的堂叔------程根厚大爺,今年86歲的程大爺是土生土長的新橋村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裏。從出生記事到現在,他眼中的新橋村舊居小組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還是那個荷花池,還是我的小房子。”程大爺介紹道,“村裏每年都會對老房子進行修繕,雖然房子外觀沒有發生多大變化,但屋子裏電視、冰箱,甚至是網絡都有了”。而作爲新橋村舊居小組程氏的第23輩,程大爺自1949年解放以來,便再也沒有離開過新橋村舊居小組,這位昔日村副書記對新橋村舊居小組有着不可割捨的情感。程大爺認爲,古村落是保存傳統文化的集體記憶,但目前正面臨着“失憶”的危險。他坦承,自己是門外漢,並不能爲古村發展提出什麼好的建議,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儘量保存現在的狀態,不再新建房子,最大可能保留房屋原貌,這是走新橋舊居小組古村建設的綱領原則。“但有些老房子的確不能滿足大部分年輕人的需求。”程大爺如是說。

傳統村落是民族文化的根,是中華多元文明的源頭。即便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已經完成的地區,代表農耕文明的傳統村落,因其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以及人文價值,仍然是後工業社會寶貴的財富和基因庫。尤其故鄉古村落,諸如岳母家的古村落諸多村民在漫長的歲月中,創造了有別於城市文化的獨特鄉土文化,這些文化有着重要的精神價值。比如其敬畏自然、以自然爲師的生存和生態智慧。如今村莊的保護還要與民生的改善結合起來,古村改造不可只是簡單地將原住村民遷出。村莊的內部設施可以改變,但整體的空間格局、文化空間應該保護,在古村建起新式高樓,這與周邊的環境不吻合。爲了留守住年輕人的外出腳步,也爲了延緩舊居小組老屋翻新的速度,新橋村舊居小組在不斷加固老房子結構和改進老屋子內部設施的同時,在新橋舊居小組古村之外開闢了一塊70多畝的土地用以建設新橋舊居新村,新式住宅樓在白牆黛瓦外拔地而起。如今,新橋村民踏過石板橋,在村內的老槐樹下與舊村老鄰居閒談家常。傍晚,伴隨一身荷香,新橋舊居小組古村人踱步至新村小區內,古老民俗與現代生活只隔着一座石橋的距離。

每到春節、清明、七月半,程氏宗祠前都會舉行祭祖活動,拜太公、上供這些傳統文化現在都還保留着。程大爺認爲,在保留古建築的同時,也要注重民俗等非物質文化的保護,不能讓文化古村只留下一個空殼。程大爺感嘆道,希望新橋村舊居小組的原貌能繼續保持下去,等程氏後代落葉歸根之時,他們依舊能真切地看到祖輩生活的痕跡,讓古建築成爲具象化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