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再談讀書抒情散文

再談讀書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學海無涯,活到老就要學到老,纔不會落伍,永葆自己的心態“年輕化”,用時髦的話說,就是與時俱進。說實話,天天看點書,人會感到很充實,即便是一個很自負的人,也會變得謙虛起來。中國歷史上太多出類拔萃的優秀人物,看看他們留下的足跡,讀讀他們的著作,在學習、陶醉其中的時候,默默地那種曾經有過的自詡頗高、浮躁的情緒就煙消雲散了。讀書既可增長自己的知識,陶冶性情,還可以使自己永遠處於一種“無友不如己者”的境地,不斷地鞭策自己自強、自新。讀書的好處真是太多了,罄竹難書!

再談讀書抒情散文

不過,也得切記“學而不思則罔”的至理名言。光是讀書,不能學以致用,就容易食而不化,一知半解地掉書袋子,達不到讀書啓迪人智慧的妙用!雖然說知識是海洋,博學多才沒有止境,多多益善;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少而精一點,更加實際。而且,按古訓,如果一個讀書人遇事不能舉一反三,則“孺子不可教”。就是說不能死讀書、讀死書,古往今來,這一點已成爲了大家的共識。再者,光學不用,自己就不會有那種日日有所長進的感覺和體會。說來好笑,又不再是個小孩子了,還求什麼長進?!其實,這一點很重要。每天都有“日增其所無”的感覺,可以極大地增強一個人的自信心,使他持之以恆、自得其樂地堅持學習下去。

近三年來,我研讀唐宋詞數千首,默誦數百首,邊學邊忘,但貴在堅持,天天耳濡目染,現在終於有些熟悉了。七十多歲的人了,並不求什麼無師自通,純粹是興趣和愛好。不過,也不全然如此,只是苦於求師無門,而且還是一名高齡的“學子”。如果有高手點撥、輔導一下,進步應當會快些;或者有一班愛好者相互切磋、互勉也應會更加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果。這都只是我一廂情願想當然的設想,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一步一個腳印地實幹,纔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的。在電腦上把學過的詞按詞牌或者按作者分類編輯一下,除了學習唐宋詞外,還學習了漢字的正音,發現自己以前很多漢字的發音是錯誤的。錯誤的發音,拼音必然錯誤,漢字就找不出來,必須正音後纔可以查出來。另外,學習詞韻的同時,對漢字的平上去入四聲初步有了一點感覺;尤其是入聲韻的漢字,有些是要熟記的。年紀大,死記硬背已沒有意義了;多看多查詞韻典籍,勤能補拙,慢慢地也有些入門了。

天天沉浸、陶醉在唐宋詞的文學寶庫中,固然是一種無可比擬的精神享受,但也有很大的弊病:讀了崔顥的黃鶴樓詩,面對黃鶴樓,李白不也曾傷心地讚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嗎!在唐宋名家的門下,高手如林,寄人籬下,哪能不低頭!時間長了,除了欣賞、學習外,自己一點動筆的欲一望都沒有了。其實學習的目的,旨在提高自己的水平。讀書貴在能夠“出神入化”,不能夠僅僅停留在天天搖頭晃腦賞吟古人的名篇佳作的階段,要入乎其內,取其精華,但又必須出乎其外,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風格。那怕青出於藍,做不到勝於藍,也必須別開蹊徑。誠然知識淵博、學問好,是值得羨慕的事情;但太多的學識,往往會把一個人壓得透不過氣來,掩飾、沖淡他的才氣的。能寫賞心樂事好文章的人,肯定是很有學識的,但一定不是學富五車的。這大概就是作家、詩人和學者的區別吧。一個是要挖空心思地發揮自己的想象,自己吐絲來編織美麗的故事或詩篇;一個則是要聚精會神地去研究、總結前人浩瀚的典籍和成果,以寫出可以指導未來發展的學術專著來。一個貌似瀟灑悠閒;一個身顯辛苦操勞。最終,殊途同歸,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是樂在其中的。

讀了幾年書,收穫不淺。尤其深感不能只讀不寫。搖筆桿子寫起來,實際上也是在消化讀過的書,可以加深理解的。明清年代琳琅滿目的古人詩話、詞話和筆記小說,很多的.就是作者的讀書筆記,記錄了作者讀書的心得體會,對後人也很有啓發的意義。踏着前人的腳步,走自己的路,我也不妨大膽地來試試筆。

唐詩、宋詞、元曲,號稱是中國古代文學藝術上三大里程碑式的奇葩,隨着歷史的前進,改朝換代,文體也在演變,每個朝代都有自己壓倒前朝、光照千秋的文體。而且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從詩歌到詞,再到曲,文體似乎變得更加散文化、通俗化了。話有點多,走題了,就此剎住。

按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的說法:一種文體通行時間一長,染指的人多,就會自成習套,難出新意,因此後來的豪傑之士,就會再創新體,以求解脫。所以,一切文體都會是始盛終衰的。當然,不是說文學藝術後代不如前朝,但是就某一文體來說,卻是後不如前,“固無以易也”的!雖說如此,但就詞體而言,詞在南宋滅亡後,在元、明朝有些衰亡的跡象,但在清朝似乎又有些“死灰復燃”、發達起來。

詞,舊瓶裝新酒,不知是否還有“鳳凰涅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