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碎 碗(雜感)散文

碎 碗(雜感)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碎 碗(雜感)

碎 碗(雜感)散文

吃過中午飯後,愛人去洗衣服,我自告奮勇去涮鍋洗碗。

這種活,沒什麼技術含量,只要想幹,都一定能幹好,我是這樣想的,也會這樣做。

沒想到,咱們男人手勁大,拿上碗,在水池裏邊涮邊洗,用抹布仔細擦,沒覺得怎麼使勁,我用過的細瓷碗,就在咱手中轉動時被掰成了兩半,拿抹布的手沒停住,被小一點的碎塊劃破了手皮,滲出一絲絲鮮血,用自來水一衝,瞬間又滲了出來,像盛開的花朵,是那麼撩人。

我一邊找創可貼,一邊端視其碗的缺口,愛人在一邊叨嘮,什麼也幹不了,洗個碗還能洗成兩半,存心不想幹活。

我苦笑一下,並不答言。誰讓咱幹一個活得倆個工錢呢。

其實,也不能怨咱。

你看,現在這細瓷小碗,看着細膩潤眼,白得透閃,在有光線的地方,這邊可以看到那邊,像蟬翼一樣透光漂亮,但確實很單薄脆弱,尤其是碗的底足部分,更薄更透,還沒有碗的沿口部分厚實,雖做工精巧,外觀漂亮,也能經受住微波爐的高溫,但難適應外力,稍加用勁,就可能掰裂。

這時,我開始懷念上世紀八十年代前那時候鄉下的粗瓷大碗。

那種碗,現在己不多見。

那是一種海碗,沿口一二十公分,一般人一碗足飽。即使下大力的漢子,端上大碗,兩碗乾麪下肚,又能挑上一二百斤重的擔子,再走十幾好裏不成問題。

瓷是那種粗瓷,胎是那種厚胎,色是那種沉悶的單色,或白或黑,或藍或灰,底足厚而敦實,端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

小時候,母親教我們做人是從學習端碗開始的。碗要平端,要端緊了,端實了,不能用手指翹起端碗,不能用筷子敲碗,一大堆的土道理,看着溽繁,枝枝葉葉,但細想起來也有一定道理。

禮節也是從給別人端飯開始的。給人盛飯不能太滿,但也不能太淺,給人端飯必須用雙手端給別人,不能用單手端,民間說法是隻有給乞討的人舍飯才用單手替飯,站得遠遠的,要是用單手端飯是一種不尊敬別人的表現。

多少年來,這碗、這飯,時時影響着我的爲人處世。

記憶的深處,還有碗的碎片。

小時侯,我的記憶裏,家裏很少有碎碗現象。一方面是我講的碗厚結實,經久耐用,即使不小心掉在地上,能給地上砸個坑,但碗照舊沒事,另一方面,真要碎個碗,那就是家裏的大事,挨頓湊是小事,沒碗吃飯纔是大事,因那時各家各戶所備的閒碗都不多,逢年過節時才添碗加筷,圖個吉利。

即使不小心碎了個碗,碎片也是不敢亂扔的,因還有好多作用,碗的足底,我們土話稱“卜撈”,每家每戶都有一兩個,蒸饃時要放在鍋底的水裏,水開時就能聽到它在水裏翻騰的`響聲,不響了,就說明鍋裏沒水了,需趕緊撤火卸鍋,要不,鍋就糟蹋了。

碗的碎片則放在窗臺或牆縫裏,每年淹菜時,還要用碎碗片洗芥菜,平時洗個紅薯、蘿蔔什麼的,刮皮去根,鋒利無比,比用刀方便多了。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等不到碗用破時,就提前更換了,越換越漂亮,越換也越薄。

有時,我也想,歲月,就像這碎碗片洗菜刮鬚一般,一去而不復返。生活,就像這洗淨醃透的鹹菜一般,不溫不火,慢悠悠地過,有它也行,沒有它也行。 史光榮

吃過中午飯後,愛人去洗衣服,我自告奮勇去涮鍋洗碗。

這種活,沒什麼技術含量,只要想幹,都一定能幹好,我是這樣想的,也會這樣做。

沒想到,咱們男人手勁大,拿上碗,在水池裏邊涮邊洗,用抹布仔細擦,沒覺得怎麼使勁,我用過的細瓷碗,就在咱手中轉動時被掰成了兩半,拿抹布的手沒停住,被小一點的碎塊劃破了手皮,滲出一絲絲鮮血,用自來水一衝,瞬間又滲了出來,像盛開的花朵,是那麼撩人。

我一邊找創可貼,一邊端視其碗的缺口,愛人在一邊叨嘮,什麼也幹不了,洗個碗還能洗成兩半,存心不想幹活。

我苦笑一下,並不答言。誰讓咱幹一個活得倆個工錢呢。

其實,也不能怨咱。

你看,現在這細瓷小碗,看着細膩潤眼,白得透閃,在有光線的地方,這邊可以看到那邊,像蟬翼一樣透光漂亮,但確實很單薄脆弱,尤其是碗的底足部分,更薄更透,還沒有碗的沿口部分厚實,雖做工精巧,外觀漂亮,也能經受住微波爐的高溫,但難適應外力,稍加用勁,就可能掰裂。

這時,我開始懷念上世紀八十年代前那時候鄉下的粗瓷大碗。

那種碗,現在己不多見。

那是一種海碗,沿口一二十公分,一般人一碗足飽。即使下大力的漢子,端上大碗,兩碗乾麪下肚,又能挑上一二百斤重的擔子,再走十幾好裏不成問題。

瓷是那種粗瓷,胎是那種厚胎,色是那種沉悶的單色,或白或黑,或藍或灰,底足厚而敦實,端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

小時候,母親教我們做人是從學習端碗開始的。碗要平端,要端緊了,端實了,不能用手指翹起端碗,不能用筷子敲碗,一大堆的土道理,看着溽繁,枝枝葉葉,但細想起來也有一定道理。

禮節也是從給別人端飯開始的。給人盛飯不能太滿,但也不能太淺,給人端飯必須用雙手端給別人,不能用單手端,民間說法是隻有給乞討的人舍飯才用單手替飯,站得遠遠的,要是用單手端飯是一種不尊敬別人的表現。

多少年來,這碗、這飯,時時影響着我的爲人處世。

記憶的深處,還有碗的碎片。

小時侯,我的記憶裏,家裏很少有碎碗現象。一方面是我講的碗厚結實,經久耐用,即使不小心掉在地上,能給地上砸個坑,但碗照舊沒事,另一方面,真要碎個碗,那就是家裏的大事,挨頓湊是小事,沒碗吃飯纔是大事,因那時各家各戶所備的閒碗都不多,逢年過節時才添碗加筷,圖個吉利。

即使不小心碎了個碗,碎片也是不敢亂扔的,因還有好多作用,碗的足底,我們土話稱“卜撈”,每家每戶都有一兩個,蒸饃時要放在鍋底的水裏,水開時就能聽到它在水裏翻騰的響聲,不響了,就說明鍋裏沒水了,需趕緊撤火卸鍋,要不,鍋就糟蹋了。

碗的碎片則放在窗臺或牆縫裏,每年淹菜時,還要用碎碗片洗芥菜,平時洗個紅薯、蘿蔔什麼的,刮皮去根,鋒利無比,比用刀方便多了。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等不到碗用破時,就提前更換了,越換越漂亮,越換也越薄。

有時,我也想,歲月,就像這碎碗片洗菜刮鬚一般,一去而不復返。生活,就像這洗淨醃透的鹹菜一般,不溫不火,慢悠悠地過,有它也行,沒有它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