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紅色何家衝散文

紅色何家衝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七月的豫南,大地流火,熱浪滾滾,午後的陽光燦爛地照射着碧綠的山川樹木。頂着烈陽的炙烤,冒着炎熱的天氣,我來到了大別山腹地的羅山縣何家衝,體味和感受着這片紅色的熱土。

紅色何家衝散文

在中國大地上,有那麼多的地方,像一串串珍珠,記載着共和國的紅色歷史,鑲嵌在共和國巍峨的豐碑上,熠熠生輝,流光溢彩。這些珍珠,無論大小,都是那樣的鮮豔奪目,譬如瑞金、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等這些讓人耳熟能詳的地方,也有一些不被大家熟識,沒有那麼多的名氣,但同時也爲共和國的建立貢獻了力量,同樣有無數革命者流淌的鮮血,一樣被後世敬仰。

對於位於中原的河南來講,也是革命的大熔爐,有被譽爲“小延安”的確山竹溝,有中原局駐地的桐柏葉家大院,有鄂豫皖蘇區首府新縣,也有何家衝這樣的紅色起點。

隨着山路的七拐八抹,蜿蜒的山路把我帶到了這裏——紅二十五軍長征的出發點。並不寬敞的道路,已全部硬化,和當年泥濘山路形成了巨大反差。兩旁是層巒疊嶂的青山,潺潺流淌的河水,黑色的水牛悠閒在水田裏吃草,脊背上挺立着一隻白色的水鳥,水稻新長出鵝黃的細葉,有着早春“蛾兒雪柳黃金縷”的美好情態,偶爾的蟬鳴聲讓午後顯得更加的寂靜,白牆灰瓦徽派建築風格的村莊,掩映在綠樹和小山腳下,一切都還保持着原始的古樸,像一幅“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水墨山水畫卷,青山如黛,綠樹搖翠,小橋流水人家,既有田園風光的優雅閒適,也有煙火氣息的生活,一切都是恰到的好處。

遠遠便看見何家衝旅遊區的標識,似雙手高高擎起的五角星,五角星裏,鑲嵌着紅二十五軍軍旗,下面標註着三個遒勁的大字:何家衝。隨着各種紅色的標識多了起來。

何家衝位於大別山腹地,屬於羅山縣鐵鋪鄉的一個行政村。1934年11月16日,在一個電閃雷鳴、暴雨如注的夜晚,紅二十五軍的近三千名官兵,他們奉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命令,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旗幟,在這裏踏上了北上的長征之路。

一塊巨大的岩石,刻寫着紅色的四個大字“紅色起點”,揭示了何家衝特殊的地位,從這裏出發的紅二十五軍是第一支到達陝北的紅軍長征不部隊。

一棵高聳入雲的白果樹(銀杏)矗立在村頭,具有800多年樹齡的銀杏樹需要兩個大人合圍才能抱住,青色的.銀杏果掛滿了樹枝之間,點綴在綠葉之下,調皮地眨着眼睛。白果樹的背面,有雷擊的碳黑色,在碳黑色的樹幹中間長着以細小的樹枝。導遊介紹說是,當年紅軍出發的夜晚,電閃雷鳴,雷電擊毀了白果樹的一側。當紅二十五軍到達陝北的那年春天,雷電擊毀的部分居然生出了新的枝葉,預示着革命的新生。巍然屹立的白果樹見證了歷史的滄桑風雲,見證了這一支革命隊伍艱難卓絕的鬥爭歷程。

長征隊伍走後,還留下的大批的傷員需要在這裏救治。離白果樹50米的地方,紅軍醫院舊址還在修繕,無法進入到裏面參觀。現在留下的這些建築,經歷了百年的風雨侵蝕,還保留着當初的原形,高聳的門斗,黃褐色的牆壁,至今還能看出當年“大家閨秀”的風采。於紅軍醫院舊址相比,何家祠算是“小家碧玉”,前後兩進院有10來間房屋,是紅二十五軍軍部的舊址。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等在此高瞻遠矚,出謀劃策,積極發動羣衆,開展游擊戰爭,積蓄革命力量。

巨大的紅色五角星上面寫着“紅軍井”,在稻田旁邊有一眼紅軍井。看到一位大姐用竹竿在打井水,這一眼當年紅軍用過的井,至今井水依然清澈、甘冽,還在爲何家衝的百姓造福。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說明了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之中。這眼紅軍井也是。雖然汩汩的井水每天都在更新,但沒有變化的是革命者的初心。

讓我最爲驚詫的的是這支隊伍,應該說是中國革命隊伍中最年輕的一支,是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根據地之後,留守的紅軍戰士和紅軍子弟所組成,隊伍中滿是十五六歲的孩子,最小的只有十二三歲,武器也多是大刀長矛。就是這樣一支隊伍,血戰獨樹鎮,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一年後神奇般地出現在延安,成功迎接中央紅軍的北上。在此我看到了信念的力量,感受到八十多年前血雨腥風中那羣革命者的鐵血丹心。

巍巍大別山,湯湯淮河水。何家衝用自己的選擇書寫了紅色起點的歷史,將永遠寫進中國革命的偉大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