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寫景散文閱讀題型

寫景散文閱讀題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第一篇:《寫景狀物散文閱讀訓練》

寫景散文閱讀題型

寫景狀物散文閱讀訓練

蕭蕭池塘暮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爲何含義,源於一副殘對:煙鎖池塘柳。在老家陳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鍋底塘、門口塘、養魚塘、蓮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裏人共有的孩子,每一聲對塘的呼喚,經風吹都能傳到塘的耳朵裏。水草輕搖,青蛙鳴叫,蜻蜓風舞,燕子貼水,波光盪漾,都是池塘的應答。

和故鄉的其他風物一樣,池塘是極通人性的,年年歲歲見證着村人的喜憂。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一陣村風暖,池塘岸邊各色水草倒掛而長,一根根親水而去,猶如一串串清脆玉潤的珠簾,將蓄滿春水的池塘裝飾得如夢如幻。蓄積了一冬的力氣,婦女們挽起衣袖,在抽枝長葉的青柳下,浣紗洗衣。池塘中央,開始脫毛的水鴨在和煦的陽光下暢遊,蕩起層層漣漪。鴨兒不時地“呱呱”亂叫,聲音在池塘上空迴盪。遠處聆聽,像是柳樹深處發出來似的,訇訇然,如樂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鴨先知”,那一聲聲呱啼,應是報春的訊息吧!最熱鬧的要數夜裏,無數青蛙齊鳴,叫醒暗夜,那是臨產前的陣痛,更是即將身爲父母的幸福歡唱。青蛙鳴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勝景。

夏日的池塘是孩子們的世界。太陽還在半山腰,孩子們就在池塘裏玩耍了。在岸上一個猛扎,靜靜的池塘便濺起燦爛的水花。孩子們排成隊列,挨個兒跳水,珠圓白嫩的顆顆水滴飛入濃密的柳蔭裏,打得青葉脆響,像是一場急雨。孩子們玩膩了,就在厚厚的泥層裏摸螺螄,在水草裏抓魚。夜幕降臨,他們用舊衣服一裹,滿載而歸。

農人在月滿中天時分才收工,鑽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塵與汗,洗去一天的疲勞。人在水裏,話農桑,談天氣,是再愜意不過的事了。池塘在一撥又一撥人的折騰下,泥沙翻涌,渾黃濁黑。經過一夜的沉澱,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見水裏的游魚,厚軟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動的螺螄。池塘靜默、博大,容納故鄉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遠是碧澄如鏡。

秋來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殘水,像是哭幹了眼淚的小婦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納萬物,吐故納新,潔淨如初。農人依然來塘裏洗澡,一天勝過一天地喊:“啊,水好涼呀!”故鄉的秋天,在這一聲聲水涼的叫喊中,悄悄地不爲人知地到來。水涼好個秋。 冬天,村裏以魚鬧年,以祈年年有餘。每到年終,我們村前村後的池塘都要抽放積蓄了一年的水。一羣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魚,笑聲在空曠遼遠的上空久久迴盪。他們不怕冷,俗話說,魚頭上藏了三點火!見了冒火的魚,還有誰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魚小蝦壯螺螄從塘裏往岸上挑,笑聲隨之在岸上塘裏一陣一陣炸響。

池塘鮮活了四季,更鮮活在所有子民的記憶裏。而今,再尋如此池塘,也許只有在夢裏吧!歲月在風裏蕭蕭如秋木,池塘在現代的作用下,蕭蕭至遲暮。

回到陳坊,池塘觸目驚心:鍋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蓋了兩層樓房,粗糲的土磚和硬冷的水泥在綠樹旁猙獰着;門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處沒不了8歲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線了;養魚塘裏沒有魚也沒有水,長滿肥美雜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蓮花塘深居田畈①一側,早已沒有了蓮花,還算清澈的殘水裏,漂浮着各式各樣的塑料袋、農藥瓶,難以讓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我固執地認爲,故鄉年年難逃的水患與池塘遲暮有關。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還鮮活勁道,雨水可以蓄積在裏面,何以在地上氾濫成災?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難題,乾旱已是農田的家常便飯,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鴨隱退……

與此一起消失的還有田園牧歌,以及讓人無法釋懷的古典鄉村。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下一代再來讀這首古詩,必得花半天時間來查閱關於“池塘”的註釋。“煙鎖池塘柳”的殘對,也許真的成了空前絕後、無人能對的絕聯了。

今天已沒有幾個人見過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將來,池塘可能就只存活於詞典裏,在紙間寂寞地度過它荒涼的來世今生。池塘漸入遲暮,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除了記憶和夢,我們還能到哪兒與池塘見上一面呢?

(陳志宏/文,有刪改。)

【註釋】①田畈(fàn):田地。②罱(lǎn)塘:意思是用農具將塘裏的淤泥、雜草等清理出來。

1.本文作者按照的特點。(4分)

2.下面語句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結合其中一種,說說它的表達效果。(4分)

它就像是村裏人共有的孩子,每一聲對塘的呼喚,經風吹都能傳到塘的耳朵裏。水草輕搖,青蛙鳴叫,蜻蜓風舞,燕子貼水,波光盪漾,都是池塘的應答。寫景狀物散文

3.作者曾經說自己是“懷着痛苦的心情”來寫池塘的。面對遲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幾方面的“痛苦”?(6分)

4.作者憶過去的池塘,看今天的“池塘”,想未來的“池塘”,是爲了喚醒我們關注哪些問題?(4分)

夜 晚

① 月亮是別在鄉村上的一枚徽章。

② 城裏人能夠看到什麼月亮?即使偶爾看到遠遠天空中一丸灰白,但暗淡於無數路燈之中,磨損於各種噪音之中,稍縱即逝在叢林般的水泥高樓之間,丟棄在五光十色的垃圾裏。

③ 由此可知,城裏人不得不使用公曆,即記錄太陽之歷;鄉下人不得不使用陰曆,即記錄月亮之歷。哪怕是最新潮的農村青年,即使他們的全部生活都現代化了,只要他們還身在農村,月光就還是他們生活的重要部分。禾苗上飄搖的月光,溪流上跳動的月光,樹林剪影裏隨着你前行而同步輕移的月光,還有月光牽動着的蟲鳴和蛙鳴,無時不在他們心頭烙下時間的感覺。

④ 相比之下,城裏人是沒有月亮的人,因此幾乎沒有真正的夜晚,已經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無眠白天與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覺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30 多年的漫長白天之後來到了一個真正的夜晚。看月亮透過樹陰篩下的滿地光斑,閃閃爍爍,飄忽不定;聽月光在樹林裏叮叮噹噹地飄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嘩啦嘩啦地擁擠。我熬過了漫長而嚴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裏的晾臺設計得特別大,像一隻巨大的托盤,把一片片月光貪婪地收攬和積蓄,然後供我有一下沒一下地撲打着蒲扇,躺在竹牀上隨着光浪浮游。就像我在一本書裏說過的,我伸出雙手,看見每一道靜脈裏月光的流動。寫景狀物散文

⑤ 盛夏之夜,只要太陽一落山,山裏的署氣就消退,遼闊水面上和茂密山林裏送來的一陣陣陰涼,有時能逼得人們添衣加襪,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裏的北斗星就在這時候出現,媽媽或奶奶講述的牛郎織女也在這時候出現,銀河系裏繁如雲星密如霧,無限深廣的宇宙和無窮天體的奧祕嘩啦嘩啦塌下來,把我黑估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閃爍不定的遙遠彼岸在步步退近。我是躺在一個晾臺上嗎?也許我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騰和飄浮?也許我是一個無知無識的嬰兒在荒漠裏孤單地迷路?也許我是站在永恆之界和絕時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見和盤問?… … 這是一個必須絕對誠實全盤招供的時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謂城市,無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沒有上帝召見和盤問的地方。

⑥ 山谷裏有一聲長叫,大概是一隻鳥被月光驚飛了。

1、請從“星星、太陽、雲彩”中選擇一個詞語爲對象,仿照“月亮是別在鄉村上的一枚徽章”的句式寫一個句子子(2 分)

仿寫:

2、本文語言形象、優美,請按要求賞析。(5 分)

( l )第④ 段中加點的“篩下”一詞,能否用“落下”代替?請說出理由。(2 分)

( 2)作者對月光作了精彩的描寫,請你說說第(3)段畫線句在寫法上的妙處。(3 分)

3、文章第(5)段中說:“我突然明白了,所謂城市,無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沒有上帝召見和盤問的地方。”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3分)

4、文章結尾運用用了 法相似的古詩文。(2分)

系在風箏線上的……

周巖壁

①時令正是仲春。大地掙脫了冬的糾纏,不覺之中已泛出幾分淡淡的鵝黃的綠意。仰望晴空,偶見數點風箏,嫋嫋娜娜地飄掛在天際,使我驀地憶起“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正是放風箏的好時光。矚望那長長的輕輕抖動的風箏線,竟絲絲縷縷牽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鄉下,三月的剪剪輕風還殘留着冬的料峭。我們這些顛跑在蓊鬱麥田裏的孩子,摔打慣了,是不知道什麼叫冷的。何況又常把嬉笑系在風箏線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讓野氣的笑聲趕跑了。

③人們都說:男孩子手笨,沒女孩子手巧,這豈不有些重女輕男了麼!不是吹,我們男孩雖未能繡出花團錦簇的衣冠,卻從手中飛出這巧奪天工的風箏!嗨,做風箏可不像女孩子學針線,有的是時間,有的是專人指教。我們男孩子可整天像賊攆一般忙得腳不沾地。常趁放學後的間隙,三五個湊在一處無人知曉的角隅,或乾脆跑到野外去,因爲家裏大人是不讓我們擺弄風箏的。

④我們偷偷找來竹篾,且要綠皮的有韌性的,猶如女孩子繡花挑線一般仔細。我們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彎成弓似的和軲轆似的等幾何形狀,拼在一起,悉心繫好,就變成了形態各異的風箏的骨架。然後幾顆小腦袋抵在一起,嘰嘰喳喳商量一陣,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筆在糊好的桑皮紙上勾勒一通,便給它們穿上了斑斕的衣衫。這完全可以與女孩子織成的錦繡相媲美。然後用大團大團的線做放線,一頭系在風箏上,一頭纏在一個線柺子上。這些線來得可不易呢,是我們這些“男子漢”低三下四,求爺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連串喊上十聲“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擡起你因做風箏而勾得酸了的頭,開始放吧。咳!風箏!風箏!全是風箏!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動的風箏,從遼闊的麥田裏,迤邐的大道旁,瀲灩的堤塘邊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歡聲笑語吹着,騰騰熱氣捧着,悠悠飛向空中,去親吻白雲。好似爭豔的奇葩,掛彩的氣球。我們的心醉了。

⑥更叫絕的要數晚上。皓月高懸中天,大地一片靜謐。夜色朦朧。我們幾個小夥伴溜出來一嘰咕,便帶了心愛的風箏到村頭田邊。風箏紙是塗了閃金光的東西,還要想法把一段蠟頭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飛時一點燃便像飛機尾翼上的信號燈。這通常極難放,因野外有風,蠟燭又不頂風,所以總是熄滅。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風箏放起來就別有情趣,“信號燈”明滅閃爍,隨風箏飄飄灑灑,也把一顆顆童心送上神祕的高空,如醉如癡。

⑦風箏也有賭氣的時候,任你如何擺佈,它總要往地上栽。這時的小夥伴決不會張飛似的環眼圓睜,一腳踏翻它的,而總是小心翼翼地檢查一番,找出毛病,對症下藥。隨着歡呼聲,風箏重又飄然升起。當放到得意處,猛不防風箏也會斷線,搖頭晃腦地越飄越遠。我們拉着斷了的風箏線,不勝惋惜……

⑧韶光如流。雖說童年已悄然離去,可風箏這根若有若無的線,卻每每牽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撿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鵝黃色的童年!

1、第①段描寫仲春的景色,有什麼作用?(4分)

2、根據第④段內容填空。(4分)

做風箏的過程:找來竹篾→( )→糊紙塗色→( )寫景狀物散文

3、⑤⑥兩段已寫了放風箏時的歡快情景,爲什麼還要寫第⑦段?(6分)

4、談談你對第⑧段畫線句含義的理解。(4分)

5、爲什麼說“我”的童年是“鵝黃色”的?(4分)

答案:

《蕭蕭池塘暮》

1.第一空:季節(或時間,或四季,或春夏秋冬)

第二空:鮮活(或充滿活力,或充滿快樂)

2. 【示例1】這句話通過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池塘具有靈性、充滿活力的特點,表明了池塘與故人生活密切相關,表達了作者對池塘的喜愛之情。寫景狀物散文

【示例2】這句話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展現了池塘的動態美,突出它鮮活而有靈性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池塘的喜愛之情。

3.答案要點:

(1)面對池塘的遲暮,作者感到生態的惡化。

(2)面對池塘的遲暮,作者感到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永遠失去了。

(3)面對池塘的遲暮,作者感到古典鄉村之美永遠逝去了。

4.答案要點:

(1)關注環境問題,提醒我們保護好生存的家園。

(2)關注保護美好事物的問題,提醒我們保護好曾經給我們帶來美好的事物。

(3)關注發展和傳承的問題,提醒我們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係。

《夜晚》

1、示例:雲彩是飄在藍天上的一條綵帶。(以要求的詞語爲對象,句式吻合,比喻貼切即可)(2 分)

2、(5分)( 1)不能。“篩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月光被樹陰分割成許多光斑的特有景象,把月亮和樹陰都寫得鮮活,有生命。而“落下”不能突出景物的這種特點。(2分) ( 2)在這句話中,作者化靜爲動,寫出月光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表現了月光的美好和作者對月光的喜愛。(3 分)

3、人在城市裏忙碌着,或沉溺於熱鬧的場所,· 常常會變得浮躁,“忘記”自己,缺少自我反省和反思,迷失在喧器的城市裏。(3 分)

4、以動寫靜。示例:①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②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③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2分)

第二篇:《寫景狀物類散文解題技巧》

“狀物類散文”閱讀指導與訓練

【解題思路探究】

寫景狀物類散文的解題思路自然與現代文常規解題思路並行不悖,但又有其自身獨特之處,也就有其自身的破解之法,現將具體方法剖析如下:

1、立足整體,把握形象。整體關照乃能高屋建瓴,前後貫通,把住文脈,在此基礎上分析形象才能全面完整。而寫景狀物散文的形象較之其它類型散文的形象要突出、豐滿、重要得多。全面把握作者筆下的自然山水、人工場景、風俗民情、特定物件等形象的形聲色味、情態特徵及內在含蘊等是閱讀好此類文章的根本。如四川卷《鄉村的瓦》,瓦獨到的神韻與魅力、對稱之美、團結與溫情、對鄉村的堅守等特性正是作者抒情的依託。再如遼寧卷《楊柳》,楊柳的“賤”及“下垂”的姿態,有別於一般花木的嬌貴和貪圖自己的光榮而忘本的形象,又何嘗不是解讀作者寫作意圖的鑰匙?

2、找準切合點,析“形”入“情”。這類散文總是借所繪之景,所狀之物抒情、言志、明理。二者之間自有其內在的關聯。

3、合理聯想,攬旨品趣。文本閱讀堅決排斥主觀臆斷,但需要合理的聯想。品評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重要詞句的含義等都離不開必要的聯想。如四川卷《鄉村的瓦》理解“在我的印象裏,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的舊事”一句的含義,就需要抓住“底片”“沖洗”二詞,“底片”即“記錄”,“沖洗”即“回憶”,進而理解到是“瓦”真實的記錄了“我”的童年,能勾起我對童年時代鄉村生活的回憶;

4、明確技法,析其效果。此類散文無不用到許多技法且涉及到它們的試題甚多。通常用到的技法有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物言志等),表達方式(描寫、記敘、抒情、議論、說明),表現手法(對比、襯托、象徵、鋪墊、渲染、聯想、想象等),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誇張、借代、通感、排比等)。

【答題失誤療救】

1、“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有的學生能“入乎其內”,卻不能“出乎其外”,被局部信息所囿,不見全體,漏洞百出。對策:增強整體意識和“區間”意識,立足整體,“高瞻遠矚”、“瞻前顧後”。

2、一味摘抄,不會概括。或誤以爲“答案從文中來”一字不漏,原文照搬;或以爲答案多多益善;或不懂概括之法。對策:先劃出相關語句,去“枝”留“幹”,提煉篩選、優化整合、適當抽象、轉換表達方式、正面直接回答提問。

3、不辨關係,缺乏條理。高明的文章在寫景狀物時,有一定的條理性和層次性。常見的有總分、並列、承接、因果等。對策:先找出答案要點,然後辨明關係,去“分”保“總”,歸類合併,仔細揣摩得分點,儘量避免重複、交叉和遺漏。

4、遊離文本,主觀臆斷。對策:轉變觀念,詞由文出。

5、不扣題旨,過於隨意。如全國2卷《綿綿土》,有考生在回答“綿綿土”的特點時,把“厚”“聖潔”也列入其中。對策:加大審題和思維嚴謹性訓練,多用“代入法”,代入提幹,代入文本。

【答題例析】解答這四道題目,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合理猜想”:

第一、從文章整體“合理猜想”。

散文着筆於象,着眼於意,一詞一句總關全文主旨,因而閱讀散文要有整體意識。這篇散文以“鄉村的瓦”作爲寄情物,傳達作者的鄉情,表達對童年鄉村生活的懷念和靈魂歸鄉的願望。文章前半部分細緻地描述了“鄉村的瓦”的特性,正是爲了抒發這種美好的情感;寫“鄉村的瓦”到了城市“暈頭轉向,無所事事,毫無用途”,被城市拒絕與拋棄,則是與鄉村生活形成對比,喻示在面對光怪陸離的現代生活時要保持鄉村美好的東西;寫“瓦松”的藥用和“我”的“瓦松”夢,分明表達出“我”對童年鄉村生活的懷念;結尾寫“我”與“瓦”的對話,更見“我”對“鄉村的瓦”一往情深,表達出“歸鄉”之願。整體把握了上述內容,明確了全文的主旨,解答每一道題目都“想”到它與文章整體有什麼關係,這就很自然地會找到解題的正確途徑。

例如第4題:“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寫‘瓦松’的?”只要對照原文相關內容,就很明確地看出它一方面寫“瓦松”的名稱及藥用功能,另一方面寫關於“瓦松”的夢。“爲什麼要寫‘瓦松’?”回答就一定要往文章整體上“猜想”了:它與文章主旨的關係是突出表達對童年鄉村生活的懷念,它與文章結構的關係是呼應開篇“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舊事”。

第二、從文章標題‘‘合理猜想”。

散文的標題往往是作者獨運匠心之點,它或者①揭示特殊寫作對象(如郁達夫的《古都的秋》),或者②明示作者情感色彩(如茅盾的《白楊禮讚》),或者③暗點文章內蘊意旨(如琦君的《淚珠與珍珠》),或者④巧設思考的切入點(如鮑鵬山的《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等等;閱讀散文多在揣摩標題上下工夫,往往就會找到把握全篇的綱領,尋到破譯全篇的玄機。《鄉村的瓦》這篇散文的標題是一個偏正短語,“鄉村”限定了“瓦”的屬性,暗示了“瓦”的特性;作者寫“鄉村的瓦”(而不寫“城市的瓦”),自然蘊有特殊的情感,一定有其特殊的用意。

認識了這一點,在解答第3題時就會有明晰的思路。“鄉村的`瓦”,來到城市就會迷失自己作爲“鄉村的瓦”的身份;“鄉村的瓦”,來到城市新生活的環境中就會產生困惑;“鄉村的瓦”,面對光怪陸離的城市現代生活可能會失掉自身“鄉村”的美好的東西??這樣一思考,自然得出了答案:“瓦”會“迷路”的原因是,作爲“鄉村的瓦”,它背棄了“鄉村”,它被城市拒絕和拋棄;作者這樣寫的意義是,表現現代農村人在追求城市新生活中的困惑,強調面對光怪陸離的城市現代生活不能丟棄過去鄉村的美好的東西。

第三、從文章中抒情議論或表達作者情感態度的語句“合理猜想”。

散文所運用的表達方式比較靈活,一般是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兼而有之,密切結合。記敘、描寫往往作爲基礎,是鋪墊;抒情、議論往往是文章意旨之所在。在解答“感受到什麼”“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具體含義是什麼”之類的閱讀題時,若能夠抓住散文的抒情議論句段或傳達作者情感態度的字眼,就極容易從中獲取答案。

例如第2題,回答“作者從‘鄉

例如第2題,回答“作者從‘鄉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麼?”我們從原文的三至五段可以讀到這樣一些表明作者對“鄉村的瓦”情感態度的句子:“若在雨日來臨時刻,瓦會更顯出自己獨到的神韻和魅力”,“瓦有對稱之美”,“瓦在骨子裏是集體主義者”,“在冬天它們能感到彼此的體溫”,“瓦更是一種對鄉村的堅守”。把這些句子稍作整合,就是該題的答案:一是雨中的神韻和魅力,二是對稱之美,三是團結與溫情,四是對鄉村的堅守。

第四、從比喻詞句的本義“合理猜想”。

散文的語言內蘊較深,多有文采,喜用比喻,設題者往往會在含有比喻的詞句上做文章,編擬出諸如“這個詞的含義是什麼”“這個句子有什麼深意”之類的題目;解答此類題,正確的路徑就是往該詞句的本義去“想”,本義已明,答案自得。例如第l題,解釋“在我的印象裏,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舊事”的含意,“瓦是童年的底片”是個比喻句,“底片”是可以記錄生活鏡頭的,那麼“瓦”作爲“童年的底片”會記錄什麼呢?自然記錄童年的生活經歷,記錄曾經經歷過的鄉村舊事(如文中寫到的用“瓦松”治瘧疾,關於“瓦松”的夢,等等),這也就是說“瓦”能勾起“我”對童年時代鄉村生活的回憶。這樣一“想”,便會得到圓滿的回答。

第五、實題目從虛處“合理猜想”。

散文閱讀有一個基本要求,即能使具體文字抽象化,抽象文字具體化,也就是能夠讀出具體的記敘描寫文字內含的抽象意義,同時能夠讀出文中抽象概念所反映的具體可感的生活現象。有些閱讀題就是讓考生回答具體的人事物景的意義,這就是所謂的“實題目”,我們在解答時就要往它的抽象意義(即“虛處”)“想”。

例如解答第2題,由“鄉村的瓦”的具體的物“想”到抽象的“感受”;第3題,由具體的“瓦”的“迷路”“想”到抽象的社會意義;第4題第(2)問,由具體的“我”與“瓦”的對語“想”到抽象的寫作上的作用。

第六、虛題目從實處“合理猜想”。

有的散文閱讀題從抒情議論句段或比喻句等方面設置,要求對它們加以解釋,或加以發揮,解答這類“虛題目”時要“想”到實處。與一些相關的人物、事件、場景聯繫起來,腦海裏展現出實實在在的活生生的畫面。

例如解答第l題,應當由“瓦是童年的底片”這個比喻句“想”到瓦與作者童年鄉村生活的關係,“想”到像沖洗底片一樣浮現出的一個個童年鄉村生活的鏡頭。

參考答案

(一)

1.【答案及評分要點】①保有孤高和自信的殘荷擁有最獨特的美,是勝過色與香的荷花生命之美的最高升華;(2分)②荷花的枯梗殘葉和圓明園的斷牆,是一種似乎已被摧毀但卻永遠無法摧毀的象徵,是一種不屈的沉默,這樣的存在是至美,是“絕唱”。(2分)(每個要點2分)

2.【答案及評分要點】①作者寫自己否定綠葉紅花爲?最美”的認識過程.留下懸念,引發讀者的興趣,爲下文寫殘荷的美做了鋪墊;(2分)②前後的不同描寫也形成了對比,有利於突出作者對殘荷之美的讚美之情。(2分)(每個要點2分)

3.【答案及評分要點】①殘枝斷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蓮蓬組成了各種神祕而美麗的圖案;(2分)②殘破枯敗蘊藏着自信和孤高,表達了一種力量,一種精神,是一種似乎已被摧毀但卻永遠無法摧毀的象徵,遠勝於紅紅綠綠的俗美、迎合季節的庸美;(2分)③殘枝敗葉裏蘊含着生命復甦吐綠的自信與可能。(2分)(每個要點2分)

4.【答案及評分要點】①綠葉紅花的美隨時而逝,斷梗殘枝在風雨時光的摧毀中“高高聳立”“高懸”“高舉”,以這樣的存在顯示着自信、孤高,顯示着力量。(2分)②圓明園只剩斷壁殘垣,一段抗爭的歷史卻無法摧毀,它持續提醒、鼓舞着一個民族的精神,向世界展示着不屈的力量。人也應該追求精神上的經過磨礪的孤高自信的美,在挫折中塑造自己壯美的精神情操。(2分)(每個要點2分)

(二)

1.【答案及評分要點】“老柏活着”;老柏樹雖歷經滄桑,青春不再,殘缺不全,乾枯中空,但依然存活,突出其堅強酌品格和頑強的毅力。(2分)

“老柏自在自主地活着”:老柏樹與世無爭,秉承大自然的自由本性,安然淡然地奉獻着自己的大愛,從容而堅強地活着。(2分)

2.【答案及評分要點】(1)運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刻畫了“老柏樹”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品格。 (2分)

(2)“炸裂”一詞以動寫靜,極具震撼力,鮮明生動地表現了老柏樹歷經滄桑、飽受磨難,生命力卻依舊頑強。(2分)

3.【答案及評分要點】(1)雖歷經磨難,依然存活;(2)不炫耀自我,以博大與仁厚的心態活在人間,(3)頑強抗爭,健康而久長地堅守着;(4)超脫生死,從容淡定,保持高貴的精神品格:(5)奉獻愛心,爲世界遺贈更多的美好與嚮往。(答出4點即可得滿分)(4分)

4.【答案及評分要點】主要運用象徵、比喻、擬人的手法。(2分)

(1)要善於觀察,注意從日常的具體事物中,尋找寫作的源頭,如本文對“老柏樹”的發現,(2)要勤于思考,學會透過現象發現和發掘深刻的意蘊,如本文作者從“老柏樹”的身上思考其精神品格。(3)靈活地運用各種表現手法,更好地表達文章的中心。(答出兩點得4分)

【新題模擬演練】

鄉村的瓦

馮 傑

鄉村的瓦大都呈藍色,那種藍不是天藍也不是海籃,是近似土藍;我們鄉下有個詞說得準確——“瓦藍”。這個詞屬於瓦的專利。

在我的印象裏,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舊事。

瓦更像是鄉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帶羽的蓑衣,在蒼茫鄉村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雨的清氣裏漂浮。若在雨日來臨時刻,瓦會更顯出自己獨到的神韻與魅力。雨來了,那一顆顆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膽子大的會跳起,多情的會悄悄滋潤到瓦縫;最後纔開始從這面蓑衣上滑落,從屋脊上,再過渡到屋檐。浩浩蕩蕩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迴歸大地,從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義。

瓦有對稱之美,任何人看到鄉村的瓦,都會想到一個成語,叫“鱗次櫛比”,如觀黃河的魚鱗與母親的梳篦。瓦在骨子裏是集體主義者,它們總是緊緊地扣着,肩並肩,再凍再冷也不鬆手。在冬天它們能感到彼此的體溫,像肌膚相親的愛人,貼得密不透風,正團結在月亮緩緩上升的鄉村裏。

當瓦還沒有走上屋頂,生命裏的“籍貫”一欄早就填上了,是兩個粗拙的宇,叫“鄉村”,像一個孩子或者老人用顫巍巍的筆所寫。是的,瓦更是一種對鄉村的堅守。在瓦的記憶裏,所有的飛鳥都是浪子與過客,都是浮雲與蒼狗。

籍貫屬於鄉村的瓦有一天走進城市,它暈頭轉向,無所事事,毫無用途。城市裏的幻影夜色與鐳射競虹拒絕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開往城市裏的一輛大卡車用來墊上面的器物,最後被拉向城市,當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時又被遠遠地拋棄在公路邊。城市人就愛過河拆橋,瓦看看身上“籍貫”一欄,早巳被風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風景只有一種,那就是“瓦松”,我們那裏叫“藍瓦精”。這稱呼多氣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靈,因爲聽風觀雨的緣故,已經一位位聰明成精了。且慢。它們還是“鄉間郎中”呢。鄉村藥譜如是說:瓦松,又叫天篷草、向天草,清熱解毒。我小時候得過惡性瘧疾,久不見愈,姥姥就從屋頂上採到幾棵瓦松,燉汁連服,止住了。

小時候我常在夢裏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蹺着腳丫,在我不知不覺的夜半時刻,正一顆顆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長勺低低地垂落下來,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顆顆透清的露珠。終於,一不小心,有兩顆最大的掉下來,緩緩地,落在我的眼角。

當我的靈魂有一天迴歸大地,就請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餘溫,還有你瓦的紋絡。這一方故鄉的小房子,泥與水混合的小房子,草氣上飄搖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誰夜半耳語:

“唾吧。孩子。這叫歸鄉。”

1. 文中說:“在我的印象裏,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舊事。”請解釋這句話

的含意。

2.

3. 作者從“鄉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麼?結合全文簡要回答。

4.

第三篇:《寫景狀物的散文3篇》

寫景狀物的散文

意大利蟋蟀

法布爾

在南方的夏夜裏,原野上,到處聽得見一種調式簡單重複,然而情致陶冶人心的樂曲,這音樂在北方可難得聽到。春天,在太陽當空的時間裏,有交響樂演奏家野蟋蟀獻藝;夏天,在靜謐宜人的夜晚,大顯身手的交響樂演奏家是意大利蟋蟀。演日場的在春天,演夜場的在夏天,兩位音樂家把一年的最好時光平分了。頭一位的牧歌演季剛一結束,後一位的夜曲演季便開始了。

意大利蟋蟀與蟋蟀科昆蟲的某些特徵不太一致,這表現在它的服裝不是黑色的,它的體型不那樣粗笨。它棲駐在各種小灌木上,或者高高的草株上,過着懸空生活,極少下到地面上來。從7月到10月,每天自太陽落山開始,一直持續大半夜,它都在那裏奏樂。在悶熱的夜晚,這演奏正好是一臺優雅的音樂會。

樂曲由一種緩慢的鳴叫聲構成,聽起來是這樣的:咯哩——咿咿咿,咯哩——咿咿咿。由於帶顫音,曲調顯得更富於表現力。憑這聲音你就能猜到,那振膜一定特別薄,而且非常寬闊。如果沒什麼驚擾,它安安穩穩呆在低低的樹葉上,那叫場便會始終如一,絕無變化;然而只要有一點兒動靜,演奏家彷彿立刻就把發聲器移到肚子裏去了。你剛纔聽見它在這兒,非常近,近在眼前;可現在,你突然又聽到它在遠處,20步開外的地方,正繼續演奏它的樂曲。

你完全摸不着頭腦了,已經無法憑聽覺找到這蟲類正在唧唧作聲的準確位置。我捉到那麼幾隻意大利蟋蟀,投放到籠子裏,這之後,我才得以瞭解到一點兒情況,一點兒有關演技高超到迷惑我們耳朵的演奏家的情況。

兩片鞘翅都是乾燥的半透明薄膜,薄得像蔥頭的無色皮膜,均可以整體振動。其形狀都像側置的弓架,處於蟋蟀上身的一端逐漸變窄。右鞘翅內側,在靠近翅根的地方,有一塊胼胝硬肉。從胼胝那裏,放射出五條翅脈,其中兩條上行,兩條下行,另一條基本呈橫切走向。橫向翅脈略顯橙紅顏色,它是最主要的部件,說白了就是琴弓。蟲鳴大作之際,兩片鞘翅始終高高擡起,其狀宛如寬大的紗羅布船帆。兩片翅膜,只有內側邊緣重疊在一起。兩支琴弓,一支在上一支在下,斜向鉸動摩擦,於是支展開的兩個膜片產生了發聲振盪。

上鞘翅的琴弓在下鞘翅上摩擦,同樣,下鞘翅的琴弓在上鞘翅上摩擦,摩擦點時而是粗糙的胼胝,時而是四條平滑的放射狀翅脈中的某一條,因此,發出的聲音會出現音質變化。這大概已經部分地說明問題了:當這膽小的蟲類處於警戒狀態時,它的鳴唱就會使人產生幻覺,讓你以爲此時聲音既好像從這兒傳來,又好像從那兒傳來,還好像從另外一個地方傳來。

音量的強弱變化,音質的亮悶轉換,以及由此造成的距離變動感,這些都給人以幻覺;而這恰恰就是腹語大師的藝術要訣。這蟲類的鳴叫,不僅能產生距離幻覺,而且還具備以和顫音形式出現的純正音色。八月的夜晚,在那無比安寧的氛圍之中,我的確聽不出還有什麼昆蟲的鳴唱,能有意大利蟋蟀的鳴唱那麼優美清亮。不知多少回,我躺在地上,背靠着迷迭香支成的屏風,“在文靜的月亮女友的陪伴下”,悉心傾聽那情趣盎然的“荒石園”音樂會!

那高處,我的頭頂上,天鵝星座在銀河裏拉長自己的大十字架;這低處,我的四周,昆蟲交響曲匯成一片起伏盪漾的聲浪。塵世金秋正吐露着自己的喜悅,令我無奈地忘卻了羣星的表演。我們對天空的眼睛一無所知,它們像眨動眼皮般地閃爍着,它們盯着我們,那目光雖平靜,但未免冷淡。

我的蟋蟀啊,有你們陪伴,我反而能感受到生命在顫動;而我們塵世泥胎造物的靈魂,恰恰就是生命。正是爲了這個緣故,我身靠迷迭香樊籬,僅僅向天鵝星座投去些許心不在焉的目光,而全副精神卻集中在你們的小夜曲上。

關於寫景狀物的散文

我愛鳥。【寫景狀物的散文3篇】寫景狀物的散文3篇。

從前我常見提籠架鳥的人,清早在街上溜達(現在這樣有閒的人少了)。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閒,卻是那鳥的苦悶。胳膊上架着的鷹,有時頭上蒙着一塊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動,哪裏有半點鄰視昂藏的神氣?籠子裏的鳥更不用說,常年的關在柵欄裏,飲啄倒是方便,冬天還有遮風的棉罩,十分的“優待”,但是如果想要“搏扶搖而直上”,便要撞頭碰壁。鳥到了這種地步,我想它的苦悶,大概是僅次於粘在膠紙上的蒼蠅,它的快樂,大概是僅優於在標本室裏住着罷?

我開始欣賞鳥,是在四川。黎明時,窗外是一片鳥囀,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烏鴉,那一片聲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聲長叫,包括着六七個音階,有的只是一個聲音,圓潤而不覺其單調,有時候是獨奏,有時候是合唱,簡直是一派和諧的交響樂。不知有多少個春天的早晨,這樣的鳥聲把我從夢境喚起。等到旭日高升,市聲鼎沸,鳥就沉默了,不知到哪裏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聽到杜鵑叫,由遠叫到近,由近叫到遠,一聲急似一聲,竟是悽絕的哀樂。客夜聞此,說不出的酸楚!

在白晝,聽不到鳥鳴,但是看得見鳥的形體。世界上的生物,沒有比鳥更俊俏的。多少樣不知名的小鳥,在枝頭跳躍,有的曳着長長的尾巴,有的翹着尖尖的長喙,有的是胸襟上帶着一塊照眼的顏色,有的是飛起來的時候才閃露一下斑爛的花彩。幾乎沒有例外的,鳥的身軀都是玲瓏飽滿的,細瘦而不幹癟,豐腴而不臃腫,真是減一分則太瘦,增一分則太肥那樣的纖合度,跳蕩得那樣輕靈,腳上像是有彈簧。看他高踞枝頭,臨風顧盼——好銳利的喜悅刺上我的心頭。不知是什麼東西驚動它了,它倏的振翅飛去,它不回顧,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無限的迷惘。有時候稻田裏佇立着一隻白鷺,拳着一條腿,縮着頸子,有時候“一行白鷺上青天”,背後還襯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綠的梯田,就是抓小雞的鳶鷹,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盤旋,也有令人喜悅的一種雄姿。

我愛鳥的聲音鳥的形體,這愛好是很單純的,我對鳥並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聞杜鵑,興奮的一夜不能睡,一時想到“杜宇”“望帝”,一時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覺得有無限詩意。我曾告訴他事實上全不是這樣的。杜鵑原是很健壯的一種鳥,比一般的鳥魁梧得多,扁嘴大口,並不特別美,而且自己不知構巢,依仗體壯力人,硬把卵下在別個的巢裏,如果巢裏已有了夠多的卵,便不客氣的給擠落下去,孵育的責任由別個代負了,孵出來之後,羽毛漸豐,就可把巢據爲已有,那人聽了我的話 本文來自

第四篇:《高中寫景散文3篇》

高中寫景散文

一湖笑靨癡夢人

七月流火,卻難以擋住晚風的腳步,在霓虹初上之時她款款而來,伴隨而來的還有遊園的人潮,那涌動悠閒和時尚裏,也融入了我的心情。我喜歡孤獨,也怕孤單,時常想在晚風中找到釋然。

江南的小橋流水已難得一見了,青牆黛瓦的民居也已被拔地而起的居民樓給替換了,倒是那相依相傍的生態小園也別有一番景緻。舞池裏俊男靚女在迷人的霓虹燈裏相擁翩翩;環園的林蔭的小路上,有慢跑和散步的;草坪上的戀人吳儂軟語唧唧我我;也有和我一樣單身獨處的,靜坐,享受着晚風所給予的愜意;漫步在木板搭成的水榭上,倚欄凝視,湖水搖曳一隅蓮荷,她也隨舞池那邊傳來的曼妙舞曲和風婆娑,玉立的花兒被燈光映襯的猶如少女迷人的臉,顫巍巍的好似帶着笑意。移出水榭,我登上湖心的小島,依一株水邊的垂柳,坐在軟軟的草上,獨享這也許爲我預留的位子。

小島上人啊不是很多,靜謐而又不失些許浪漫,長椅上成對的戀人,在燈光隱約的暮色裏解讀他們的美好,而傍我的唯有身依的這株垂柳。垂柳很美也很溫柔,垂至水面的長髮隨着晚風在靜靜的湖面攪動,漾起涔涔漣漪,片片的水波拆散了倒映在水中的霓虹,猶如浩瀚的星空,明明滅滅,霎時好看!就連魚兒也不時的躍出水面,與星光爭輝,和曲起舞!回眸身邊的柳,越是嫵媚的動人了,猶如戀人一般在霓虹的倒影裏輕弄腰肢亦如飛天。突然我深深的覺得這不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晚約嗎?靈魂深處的最爲靚麗的風景嗎?水中的漣漪不就是我願意化身鑲嵌在她腮邊的酒窩嗎?甜甜的和着我微笑!慶幸得此一隅,有柳做伴,何須覽盡一園風景!

那邊的舞曲不曉得何時終止的,當我與這個婉約的晚約道別時,園裏已是唯一的我了。

揮手與柳作別,柳依然風姿卓越,笑意嫣然!

今夜,我將着一身星輝、一湖笑靨走進夢鄉。

明晚,我還會如約而至!